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心肌肽素(cardiomyopeptide)在复杂先心病根治术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63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其中,法乐氏四联症(TOF)43例,右室双出口(DORV)11例,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C—ECD)9例,同期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心肌肽素治疗组术中给予3mg/kg、术后以3mg/kg连用3d,对照组给予GIK液(10%葡萄糖200m1+50%葡萄糖100ml+普通胰岛素10U),给予时间与治疗组相同。两组分别于主动脉阻断前,复灌后6,12.24,48,72h采集患者中心静脉血,测心肌酶学: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钙蛋白I(cTn—I)含量。统计数据分析用SPSS11.5,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组内手术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行x^2检验。结果:心肌肽素治疗组心脏自动复搏率较对照组高,术后多巴胺用量较对照组少,两组术后心肌酶谱、cTn—I均较术前高,两组间术前和术后心肌酶谱无显著性差异,但cTn—I治疗组较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心肌肽素在阻断时间较长的复杂先心病根治术中可能对心肌起到更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在心脏手术停搏液中加入外源性磷酸肌酸(CP),评价CP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窦性心律自动恢复率、正性肌力药物用量及缺血再灌注损伤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血浆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40例先天性心脏病儿童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改良St.Thomas’Ⅱ号心脏停搏液,观察组在停搏液中另加入注射用磷酸肌酸钠。记录2组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窦性心律自动恢复率等电生理指标;记录2组术后24 h正性肌力药物的用量;分别测定主动脉插管前(T0)、开放循环后30 min(T1)、术后6 h(T2)、12 h(T3)、24 h(T4)的CK-MB,c Tn I、BNP。结果观察组窦性心律自动恢复率高于对照组[(96.71±8.03)%vs.(71.29±7.18)%,P<0.05]。观察组术后24 h、48 h多巴胺用量[(2.21±1.21)μg/(kg·min),(1.32±0.79)μg/(kg·min)]明显低于对照组[(4.18±1.42)μg/(kg·min),(3.21±0.96)μg/(kg·min),P<0.05]。观察组T1、T2、T3、T4时CK-MB、c Tn I、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T1时CK-MB、c Tn I明显较T0时升高(P<0.01),后开始回落。结论手术停搏液中使用外源性CP,可提高窦性心律自动恢复率,减少正性肌力药物用量,并降低患儿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康斯特保护液(HTK液)对紫绀型未成熟心肌保护效果。方法将40例体重在8kg~15kg,血氧饱和度低于80%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其中包括法洛四联症,单心室,右室双出口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ST.Thomas Ⅱ液(A组)、HTK液(B组)灌注心脏。于麻醉诱导后、升主动脉开放后3min分别采血检测血清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 Ⅰ,cTnI)、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reativekinaseMB,CKMB)及乳酸脱氢酶(lactatedehy drogenase,LDH)含量的变化;记录心脏自动复跳率、心律失常发生率、术后正性肌力药物用量、呼吸机支持时间和ICU治疗时问等临床指标;于术前和手术结束后分别行心脏彩超检测,纪录左室的射血分数;电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结果主动脉开放后B组血清cTnI、CKMB含量均显著低于A组(P〈0.01);B组自动复跳率、术后正性肌力药物用量、呼吸机支持时间和ICU治疗时间等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A组(P〈0.05);术后当天彩超提示左室射血分数B组要优于A组(P〈0.05);B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显著优于A组(P〈0.05)。结论HTK停搏液在紫绀型先心病患儿手术中具有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异丙酚对先天性心脏病根治术后病人的镇静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异丙酚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心内直视手术后辅助呼吸及拔除气管导管是镇静作用。方法 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病人持续静脉滴注异丙酚,于自主呼吸功能恢复后,随机分为2组,Ⅰ组拔除气管导管前15min停用异丙酚,Ⅱ组事立即停用异丙酚。 丙酚镇静效果及拔管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中梯度控制动脉氧分压(PaO2)对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心肌保护的影响。方法3岁以下经皮血氧饱和度〈85%、行根治术的法洛四联症患儿90例,随机分为三组:实验1组(G1组,n=30)以接近患儿术前水平的低氧分压启动CPB并控制CPB中血流复温前的PaO2≤130mmHg,CPB血流复温后使PaO2逐渐升至250~300mmHg;实验2组(G2组,n=30)CPB中PaO2在250~300mmHg启动CPB,血流复温后使PaO2逐渐升至450~500mmHg;对照组(G3组,n=30)CPB中PO2始终控制在450—500mmHg。观察心肌生化改变:于CPB前、CPB10min、升主动脉开放(CCR)10min、术后6h、24h抽外周血检测心肌酶CKMB、LDH活性及cTnⅠ浓度。结果①CKMB:CPB前及CPB10min三组间无差异;CCR10min、术后6h及24h G1组显著低于G3组(P〈0.01);CCR10min G2组显著低于G3组(P〈0.05)。②LDH:CPB前及CPB10min三组间无差异;CCR10min、术后6h和24hG1组显著低于G3组(P〈0.01或P〈0.05)。③cTnⅠ:CPB前及CPB10min三组间无差异;CCR10min、术后6h、术后24h G1组显著低于G3组(P〈0.01);术后6hG2组cTnⅠ也显著低于G3组(P〈0.05)。结论对于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CPB中PaO2控制在G1组的低水平能减少CKMB、LDH活性及cTnⅠ的释放,改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6.
乌司他丁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脏手术体外循环(CPB)中促炎细胞因子、心功酶、肌钙蛋白(cTnI)的变化及应用乌司他丁(UTI)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60例风湿性心脏病行辨膜置换术的患者分为两组,UTI组(U组)32例,对照组(C组)28例。U组接受UTI90万IU,于麻醉后至CPB前缓慢静注30万IU,另60万IU一次性加入预充液中;C组不接受UTI。分别于术前、术半、术后第1,3,7天测量血浆白细胞介素(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TnI水平;记录心脏复跳及术后正性肌力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①炎性细胞因子术前各指标均无差异,术后显著升高(P<0.05);IL—6,IL—8,TNF—α以术毕最高,此后逐渐下降;组间比较,术毕、术后第1天U组IL—6,IL—8,TNF—α水平较C组低(P<0.05)。②CK—MB及cTnI术毕最高,LDH术后第1天最高,此后逐渐下降;组间比较,术毕3项指标U组均低于C组(P<0.01—0.05)。③术毕IL—6与LDH及cTnI,IL—8与CK—MB及LDH均成显著正相关(P<0.00—0.05)。④升主动脉开放后心脏自动复跳率U组为81%,C组为79%。术后U组应用多巴胺的平均最大剂量少于C组(P<0.05),U组肾上腺素的平均使用时间少于C组(P<0.05)。结论:UTI可抑制心脏手术体外循环导致的全身炎性反应,降低CK—MB,LDH,cTnI的释放,减轻心脏手术中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7.
心肌肽素在体外循环中对心肌保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心肌肽素(CMP)在体外循环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50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经升主动脉根部灌注冷晶体停跳液,实验组在晶体停跳液的基础上加入心肌肽素60mg/L。其它处理两组相同。从心肌酶谱(AST、CK-MB、LDH1)、心肌组织细胞形态学、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等观察对心肌的影响。结果 (1)两组病例心肌酶在升主动脉开放后显著升高,但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2)心肌组织细胞形态学、细胞超微结构观察发现对照组因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肌纤维变性、心肌横纹模糊和空泡样变显著,电镜结果显示对照组术后部分心肌纤维溶解断裂,线粒体肿胀明显;而实验组心肌细胞的形态学超微结构损伤轻。结论 心肌肽素加入晶体停跳液中可加强心肌保护,减少心肌酶的释放,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损伤轻,对心肌的保护效果优于单纯晶体停跳液。  相似文献   

8.
婴幼儿先天性复杂心脏畸形的矫治术由于其独特的生理特点对体外循环 ( CPB)的要求与成年患者有着根本不同 ,随着灌注技术不断成熟 ,其死亡率在我国逐年下降。现将我院这方面的工作体会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  婴幼儿患者 5 0例 ,男 2 8例、女 2 2例 ,年龄4个月~ 10岁 ,1岁以下 4例 ;体重 5 .5~ 2 0kg。疾病种类 :法乐氏五联症 ( F5 ) 1例、法乐氏四联症 ( F4) 2 2例 ,右旋心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并肺动脉狭窄 2例、室缺并肺动脉高压 2 3例、瓣膜疾病 2例。2 体外循环 ( CPB)方法2 .1 人工肺、血泵的选择  婴幼儿先天性复杂心脏畸形…  相似文献   

9.
心脏跳动下手术对心肌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目的评价心脏不停跳手术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心肌保护作用的效果。方法房间隔缺损(ASD),肺动脉瓣狭窄(PS)和室间隔缺损(VSD)患者共5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不停跳组)和对照组(停跳组)。实验组在体外循环(CPB)浅低温(31—34℃)、心脏跳动状态下施术;对照组在冷晶体停跳、中度低温(28—30℃)CPB下手术。分别在术前、术后2、6、24h采集血标本,检测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心肌钙蛋白I(cTnI)含量;分别在心内操作开始和结束时剪取小块右房组织,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变化;同时观察术中CPB时间和阻断时间)。结果不停跳组CPB时间较停跳组短(P<0.01),腔静脉阻断时间长于停跳组主动脉阻断时间(P<0.05)。不停跳组术后LDH、AST活性低于停跳组,SOD活性高于停跳组,MDA、cTnI含量低于停跳组。心内操作完毕后不停跳组较停跳组心肌超微结构变化小,线粒体肿胀轻。结论 心脏不停跳手术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心肌具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康斯特保护液(HTK液)作为心脏停搏液与晶体停搏液作用的比较。方法 2012年4月—2012年6月期间在我院住院行体外循环心外直视手术治疗的患者中年龄在6个月以内共106例,术中应用ST.ThomasⅡ晶体停搏液(A组)24例,应用HTK液(B组)82例。病种有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法洛氏四联症、右室双出口、单心室、完全性房室隔缺损等。灌注方法:两组麻醉方式相同,体外循环采用中度低温,肛温30℃时阻断升主动脉,同时主动脉根部顺行灌注。A组按20ml/kg体重灌注ST.ThomasⅡ晶体停搏液一次;HTK液组用5~8℃的HTK液以80~90mmHg的压力灌注到心脏停搏后改为30~40mmHg的压力维持,共灌注6min,如果升主动脉阻断时间超过180min,或出现心电活动再进行2~3 min灌注。观察的指标:在麻醉后、术后24小时及72小时外周血血清的肌钙蛋白Ⅰ(cTnⅠ)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B(CKMB)、乳酸脱氢酶(LDH)浓度,和手术时升主动脉阻断钳开放后的自动复跳率、术后监护天数、术前及术后当天左室射血分数(EF)。结果自发性复跳率和术后监护的天数无明显差别,术后当天左室EFB组优于A组,B组术后24小时血清cTnⅠ及CKMB、LDH浓度低于A组,但术后72小时浓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TK液对未成熟心肌的保护作用明显优于传统的ST.ThomasⅡ液。  相似文献   

11.
右心旁路手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右心旁路手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经验。方法2004年10月至2008年1月,采用右心旁路手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共24例(病种包括三尖瓣闭锁、单心室等,其中心脏位置异常8例)。19例行双向格林术,5例行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24中16例在非体外循环下实施,2例双向格林术术后再次手术。结果全组手术死亡1例(4.2%),乳糜胸及低氧血症各1例。结论①右心旁路手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分期手术效果好,但手术难度增加;②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外管道与右心房开窗效果较好;③技术达标后可尝试非体外下手术,但体外循环必须有良好的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持续逆行灌注下低温室颤法在重症心脏瓣膜病心内直视手术中对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实验组(36例)在心脏手术中持续心肌逆行灌注下发生室颤,对照组(43例)在保持心脏跳动下完成手术,对比两组各临床观察指标,并观察各时点冠状静脉窦血和术后静脉血肌酸激酶(CK)、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各死亡两例。两组术中转机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正性肌力药物的使用情况、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ICU停留时间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相应各时点CK、CK-MB、cTnI的检测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术后输血及血尿发生率方面的比较两组则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低温室颤法由于不阻断心肌血流即使发生长时间室颤,仍为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术中提供了较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心脏含血停搏液加入泰特(TAD)在心内直视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30例心内直视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在含血心脏停搏液中加入TAD(剂量600 mg),对照组单用含血心脏停搏液,分别经主动脉根部或切开主动脉经冠状动脉窦直接灌注,观察诱导停搏时间、心脏复跳情况、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术后正性肌力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自动复跳率高,诱导停搏时间、术后多巴胺用量、机械辅助通气时间显著减少。结论TAD加入心脏停搏液中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腺苷在心脏直视术中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外源性腺苷预处理和加入心停搏液两种不同给药方法在心脏直视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57例心脏直视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组A,n=18)、腺苷预处理组(组B,n=17)、腺苷停搏液组(组C,n=22),采集桡动脉血测定围手术期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de MB,CKMB)、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丙二醛(Malondialchehyche,MDA)水平;观察心脏停跳及复跳情况、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术后正性肌力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三组术后CKMB、cTnI、MDA值均较术前显著升高;与组A相比:组B和组C术后多巴胺用量少,组C心脏停搏时间明显缩短,组B开放后2 h CKMB、6 h MDA、开放后各时点cTnI显著降低,组C开放后2 h、6 h CKMB及开放后各时点MDA、cTnI均显著降低;腺苷处理的两组间(B组和C组)比较:组C cTnI在16 h显著降低,其余各时间点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外源性腺苷在心脏直视术中具有心肌保护作用,腺苷加入心停搏液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更具显著性。  相似文献   

15.
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围术期心肌保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彬 《医学综述》2013,19(9):1625-1627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术期的心肌保护一直是心脏外科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有效地评价心脏直视手术围术期各项心肌保护措施,对提高重症心脏瓣膜病整体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随着心脏外科技术的不断进步,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前心功能调整、术中心肌保护以及术后心脏辅助装置的应用日益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的适应症选择、体外循环管理及围术期处理。方法: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对36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脏缺损行缝合、修补、成形、疏通等手术治疗。结果:术后室间隔缺损补片修补残余分流2例,发生III0房室传导阻滞2例。除1例F4患儿死于术后低心排,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先天性心脏畸形应在婴幼儿时期予以矫治,精细的手术操作、良好的心肌保护和体外循环灌注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使用Sonoc lot凝血与血小板功能分析仪(Sonoclot分析仪)监测非紫绀型及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凝血功能的变化并评价其可行性。方法随机选择先心病患儿60例,分为非紫绀型(N组,n=30)和紫绀型(C组,n=30)两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1)和鱼精蛋白中和肝素10 m in后(T2)抽颈内静脉血,检测激活凝血时间(SonACT)、凝集速率(Clot Rate)、血小板功能(PF)并记录术后24h胸腔引流量。结果组内比较:与T1相比,T2时点N组与C组患儿的SonACT、Clot Rate、PF均发生改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T1、T2时点,N组与C组间的C lotRate有统计学差异(P<0.01);N组与C组患者术后24h胸腔引流量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体外循环可引起非紫绀型与紫绀型先心病患儿的凝血功能降低;紫绀型先心病患儿的Clot Rate在体外循环前后均低于非紫绀型,因而术后更易发生出血;Sonoclot分析仪能准确反映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的变化,适用于儿童凝血功能的监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无症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变化情况、机理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试验组为2007年10月。2008年4月在上海市长海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23例;对照组为随机选取的健康人群9例。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浆脑钠肽浓度。其中12例患者于施行介入封堵术后10min内再次检测血浆脑钠肽水平;手术前后测定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右室容积、平均肺动脉压力等。结果(1)试验组血浆脑钠肽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1)。(2)术后10min(4.8±2.6)min血浆脑钠肽水平即明显下降(P=0.021),且降至与对照组无差异。结论血浆脑钠肽水平与心室负荷程度的改变有着高度的一致性,是反映无症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潜在的心室压力、容量负荷增加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