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李英良 《山东医药》2001,41(16):31-31
我们应用脉络宁注射液治疗冠心病 12 8例 ,与复方丹注射液治疗冠心病进行比较 ,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本组 12 8例均为冠心病住院患者 ,男 82例 ,女46例 ;年龄 32~ 78岁 ,平均 5 5岁。合并高血压病 47例 ,急性心肌梗死 8例 ,陈旧性心肌梗死 6例 ,糖尿病 8例 ,不同程度心力衰竭 12例 ,脑梗死 3例。另取 5 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 ,男 9例 ,女 2 1例 ;其病情、合并症与治疗组无明显差异。治疗方法 :脉络宁组采用脉络宁注射液 2 0 ml/次 ,静注每日 1次 ,14天为一疗程。用药前后做心电图常规检查 ;复方丹参组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 2 0 …  相似文献   

2.
血塞通与脉络宁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4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探讨血塞通、脉络宁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我们于 1999年 1月至 2 0 0 2年 1月 ,将 13 5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成血塞通组、脉络宁组和血塞通与脉络宁合用组 ,并进行临床疗效比较 ,现总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13 5例入选病人均系住院病人 ,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标准 ,均为病程 <2 4h的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 ,并经脑CT证实 ,排除心房纤颤或严重心功能不全者及出血性脑梗死。将病人随机分成 3组 ,即血塞通组、脉络宁组、血塞通和脉络宁组 (治疗组 ) ,其中…  相似文献   

3.
西比灵治疗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病例选择及分组 收集我院 1998-0 6~ 2 0 0 0 -0 6,经头部C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梗死 ,采取 2∶1随机进行分组 ,均收住院治疗。治疗组 (下称A组 )男性 46例 ,女性 2 0例 ,年龄 3 8~ 89岁 ,平均年龄 63 5岁 ,病程 1~ 45d ;对照组 (下称B组 )男性 2 0例 ,女性 13例 ,年龄 3 7~ 89岁 ,平均年龄 62 9岁 ,病程 2~ 45d。A组基底节梗死 2 7例 ,顶叶 9例 ,颞叶 6例 ,腔隙性 18例 ,多部位 6例。其中初次发病者48例 ,2次发病者 14例 ,3次发病者 4例。B组分别为 12例、4例、3例、10例、4例。初次发病者 2 5例 ,2次发病者 6例 ,3次发病…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含量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 ,我们检测了 4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TNF α含量。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脑梗死组 为我科 1998-12~ 2 0 0 0 -0 1入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41例 ,其中男性 2 9例 ,女性 12例。年龄47~ 82岁 ,平均 ( 64 3 9± 8 63 )岁。所有病例均符合第 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 ,同时经头颅CT或MRI证实。按脑梗死灶直径大小分为 3组 :大面积梗死组 7例 ,病灶最大直径≥ 4 0cm ;中等面积梗死组 11例 ,病灶最大直径为 1 5~ 4 0cm ;小面积梗死组 2 3例 ,病灶最大直…  相似文献   

5.
万鹤鸣  王滨  张剑平 《山东医药》2002,42(23):67-67
为探讨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治疗方法 ,1999年 5月至 2 0 0 2年 5月 ,我院对 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东菱克栓酶进行治疗 ,并对疗效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治疗组 78例 ,男 4 5例 ,女 33例 ;年龄 4 0~ 80岁 ,平均 6 4 .3岁。对照组 6 2例 ,男 34例 ,女 2 8例 ;年龄 38~78岁 ,平均 5 8.2岁。两组病例入院时均在发病 2 4小时内 ,部分为进展型缺血性脑卒中。均无呼吸循环衰竭及严重意识障碍。均经头部 CT或 MRI检查证实为脑梗死 ,排除脑出血。治疗组梗死灶位于基底节 5 3例、皮层 12例、丘脑 13例。对照组的梗死部位与治疗组基本相…  相似文献   

6.
<正>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82例,年龄44~68岁,平均57.6岁。全部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1〕。入选标准:1均为颈内动脉系统梗死,经CT或MRI除外脑出血和颅内占位;2年龄≤70岁;3发病时间12~72 h,无意识障碍;4治疗前收缩压180 mm Hg,舒张压  相似文献   

7.
作者应用二磷酸果糖 ( FD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 AMI) ,以观察该药对 AMI患者 QT间期离散度 ( QTd)、心室晚电位 ( VL P)的影响。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996- 12~ 2 0 0 0 - 0 5住院的 AMI患者 60例 ,全部病例均符合 WHO制定的 AMI诊断标准 ,且临床无心功能不全、休克及电解质紊乱 ,发病至入院时间为 4~ 12 h。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 0例 ,治疗组男 18例 ,女 12例 ,年龄 60± 9岁 ;梗死部位 :下壁 9例 ,前壁 11例 ,前间壁 7例 ,前间壁 下壁 2例 ,高侧壁 1例。对照组男 19例 ,女 11例 ,年龄 60± 10岁 ;梗死部位 :…  相似文献   

8.
疏血通与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观察我院2009年1~10月住院的脑梗死病人应用疏血通和血塞通治疗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选择脑梗死患者80例,年龄40~75[平均(52.6±11.9)]岁,发病时间在72 h以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的诊断标准,均经头颅CT检查排除脑出血,无近期服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者,排除心脏、肿瘤等疾病引起的脑栓塞.治疗组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龄(60±6)岁,其中基底节梗死23例,丘脑梗死6例,额叶、颞叶梗死7例,脑干梗死4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61±4)岁,其中基底节梗死25例,丘脑梗死7例,额叶、颞叶梗死5例,脑干梗死3例.均无肝、肾、肺部疾患,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梗死早期CT征象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科于 1999年开始对急性脑梗死病进行早期CT征象的临床观察 ,并对 180例发病 2 4h内的急性梗死病例和CT片进行回顾分析 ,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病变组  180例 ,男 114例、女 66例 ,年龄 3 6~ 77岁 ,平均 63 5岁。所有病例符合我国 1995年修订的脑梗死诊断要点 ,排除脑出血及既往脑卒中陈旧病灶 ,均进行两次CT扫描 ,第 1次于发病 2 4h内进行 ,第 2次发病 2 4~ 72h内进行 ,其中 6h内 3 5例 ,6~ 11h内 5 4例 ,12~ 2 4h91例。1.2 正常组  2 0 0例 ,男 10 4例、女 96例 ,年龄 3 0~ 80岁 ,平均 5 2 8岁。均无卒中既往史和…  相似文献   

10.
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及致残率均很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我院从2003年5月至2005年11月采用丹奥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20例急性脑梗死病例均为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病人,男73例,女47例,年龄46~81岁,平均(65±7·09)岁,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证实,除外出血性脑梗死。其中脑叶梗死38例,基底节梗死82例,无脑干、小脑梗死及栓塞引起的大面积梗死。所有病例均为首次发病,发病时间小于72小时,入院前未经任何治疗…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 ,脑梗死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给患者及社会带来极大危害 ,目前治疗脑梗死尚无得到国内外医疗界认可的明确方案 ,为了探索脑梗死的治疗方案 ,减轻患者病痛 ,我们观察了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并用治疗脑梗死的疗效。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996 - 0 5住院患者 46 (男 35 ,女 11)例 ,均经 CT扫描或核磁共振确诊 ,排除各种禁忌证。其中双侧底节区多发性梗死 16例 ,右侧底节区梗死 14例 ,左侧底节区梗死 8例 ,皮层区梗死 2例 ,脑腔隙性梗死 6例。年龄 40~ 79岁 ,平均 5 9.5岁。发病时间≤ 6 h16例 ,6~ 12 h2 0例 ,12 h以上10例。病情…  相似文献   

12.
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5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江桥 《山东医药》2003,43(22):50-51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疾病。2 0 0 2年 5月至 2 0 0 3年 4月 ,我们用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 5 2例 ,并与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的 43例进行对照 ,以评价其疗效。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95例发病 3天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均符合全国第二次脑血管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根据格拉斯哥(GCS)评分法 ,按神经系统损伤程度分为轻型 (≤ 15分 ) 35例、中型 (16~ 30分 ) 4 5例、重型 (31~ 45分 ) 15例。全部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 5 2例 ,男 2 4例 ,女 2 8例 ,平均年龄 (6 3.4±8.7)岁 ;CT证实为基底节梗死 17例 ,脑叶梗死 12例 ,多发…  相似文献   

13.
我们用降纤酶治疗 70岁以上脑梗死患者 2 4例 ,并进行了临床、实验室对照研究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 1 999年 2月至 2 0 0 1年5月间 5 0例脑梗死患者 ,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 [1] ,并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 CT)和 /或磁共振成像 ( MRI)检查确诊为脑梗死。病例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男 1 1例 ,女 1 3例 ,平均 75± 4岁 ,最大 87岁 ,对照组 ,男 1 2例 ,女 1 4例 ,平均 76± 5岁 ,最大 89岁。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无显著差异。1 .2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开始用药时间均在发病后…  相似文献   

14.
用脉络宁治疗脑血管病已有报道,经过临床实践,我们用脉络宁治疗冠心病60例并与能量合剂对照,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脉络宁组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42至83岁;能量合剂组46例,男26例,女20例,年龄43至85岁。 按1974年冠心病高血压普查预防座谈会修订的冠心病诊疗评定参考标准,以临床症状及心电图为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多模态MRI特点和临床特征及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60例,全部病例均经头颅MRI及磁共振血管造影术证实为单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并根据MRI脑梗死灶特征进行梗死分型。结果深穿支梗死患者20例中,单发梗死14例,多发梗死6例;皮质支梗死患者14例中,单发梗死8例,多发梗死6例;分水岭梗死患者26例中,单发梗死12例,多发梗死14例。结论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多模态MRI患者中,以分水岭梗死最常见,其次为深穿支梗死和皮质梗死。  相似文献   

16.
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期溶栓治疗可能是急性脑梗死最有效、最有希望的治疗手段 ,目前在国内尚未普及应用 ,且用药类别、给药途径以及用药量各家报道不一。自 1998年以来 ,我科对住院的脑梗死病人 ,选择性使用小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将结果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急性脑梗死病人 30例 ,男 2 4例 ,女6例 ,年龄 40~ 86岁 ,平均 6 1岁。全部病例均为首发病 ,且为颈内动脉系统梗死。按 1986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和病例选择。所有病例症状持续时间均超过 2小时以上 ,并经CT脑扫描证实无高密度灶。主要表现为一侧面瘫、肢瘫…  相似文献   

17.
耐信预防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士义 《山东医药》2005,45(19):67-68
2003年2月~2005年2月,我院应用耐信预防脑血管病发作后应激性溃疡,收到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文脑血管病患者54例,男42例,女12例;年龄43~78(57±3)岁。脑出血21例,其中基底节出血14例,丘脑3例,皮质下3例,脑干1例;脑梗死23例,梗死部位为基底节19例,皮质下3例,丘脑4例,其他2例。全部病例均于发病24~48h行颅脑CT检查证实为脑出血或脑梗死,且病变面积较大和(或)靠近中线,全脑症状重,有较大可能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4例,两组年龄、性别、病情等均无显著性差异。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8.
纳络酮治疗大面积脑梗死2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治华  刘华  张宪秋 《山东医药》2003,43(13):16-16
大面积脑梗死病情凶险 ,死亡率及致残率均很高 ,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 2 0 0 0~ 2 0 0 2年 ,我们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络酮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患者 2 5例 ,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文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 45例 ,均根据1996年中华神经科学会制定的标准诊断。其中男 3 3例 ,女12例 ;年龄 5 0~ 83岁 ,平均 66 5岁。患者发病均在 72小时内 ,头颅CT显示梗死灶直径 4 6~ 2 0cm ;排除其它疾患所致的意识障碍。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 2 5例和对照组 2 0例 ,两组性别、年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病情严重程度及伴发病无显著性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大脑中动脉(MCA)主干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和闭塞所致MCA不同供血区脑梗死的对比研究,为相关治疗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由MCA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狭窄率〉50%)和闭塞所致的新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将患者分为狭窄组(27例)和闭塞组(34例)。根据发病1周内磁共振弥散加权像(DWI)的结果,确定脑梗死的部位并进行对比。结果狭窄组和闭塞组单发性梗死分别为15例(55.6%)和8例(23.5%),多发性梗死分别为12例(44.4%)和26例(76.5%),P〈0.05。狭窄组和闭塞组单发性梗死中,小穿支动脉脑梗死为11例(11/15)和2例(2/8),P=0.039;多发性梗死中,穿支动脉脑梗死(PAI)合并皮质梗死(PI)为7/12和3/26(11.5%),P=0.005;多发性梗死中,PAI+PI+分水岭梗死为1例(1/12)和16例(61.5%),P=0.004;分水岭梗死分别为5例和23例,P〈0.001。结论MCA主干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和闭塞所致的脑梗死部位有显著差异,前者多引起单发性脑梗死,后者多引起多发性脑梗死。提示两者的发病机制存在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20.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2 8例 ,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2 8例中 ,男 13例 ,女 15例 ;年龄 2 8~ 6 4岁 ,30~ 5 0岁 2 2例 ,占 78%。其中左下肢发病 17例 ,右下肢发病 11例。诱发病因为手术后或骨折制动 9例 ,产后 6例 ,外伤 2例 ,原因不明 11例。就诊时间发病 1周~ 1年。按中华中医外科学会周围血管病制定的分型标准 ,脉络湿热证 12例 ,脉络湿瘀证 13例 ,脾虚湿阻证 4例。治疗方法 :中医中药治疗脉络湿热证治宜清热利湿 ,活血化瘀 ,用双花 30 g、坤草 30 g、蒲公英 30 g、牛膝 30 g、赤芍2 0 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