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尿酸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方法:测定164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将164例患者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和颈动脉内中膜正常组(对照组),测定2组血清尿酸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血清尿酸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尿酸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下肢动脉疾病患者踝臂指数(ABI)与颈动脉粥样硬化、超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方法:将66例老年患者按照ABI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为下肢动脉疾病组25例,B组为非下肢动脉疾病组41例,分别测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程度、超敏C反应蛋白.结果:随着ABI值升高,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级程度、超敏C反应蛋白降低,A组>B组(P<0.05).结论:老年下肢动脉疾病患者ABI降低与颈动脉粥样硬化、超敏C反应蛋白发展有密切关系,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超敏C反应蛋白可早期预测下肢动脉疾病,适当升高ABI,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可减缓老年下肢动脉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尿酸的关系.方法 122例脑梗死患者按颈动脉硬化程度分为内膜-中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和管腔狭窄组,并设56例正常对照组;测定4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酸及C-反应蛋白的浓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内膜中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和管腔狭窄组的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酸及C-反应蛋白的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酸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酸及C-反应蛋白与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正相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酸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脂、纤维蛋白原、血糖、血尿酸及C反应蛋白的关系.方法 将122例脑梗死患者按颈动脉硬化程度分为内膜中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和管腔狭窄组,分别测定其与56例对照组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脂蛋白(a)、纤维蛋白原、血糖、血尿酸及C反应蛋白水平,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脂、纤维蛋白原、血糖、血尿酸及C反应蛋白的关系.结果 斑块形成组和管腔狭窄组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纤维蛋白原、血糖、血尿酸及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内膜中膜增厚组和对照组(P<0.05).内膜中膜增厚组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纤维蛋白原、血糖、血尿酸及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纤维蛋白原、血糖、血尿酸呈显著正相关(P<0.05~0.01).结论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纤维蛋白原、血糖、血尿酸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时检测脑梗死患者血脂、纤维蛋白原、血糖、血尿酸、C反应蛋白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评价病变程度,对疾病的早期防治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普伐他汀对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和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住院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普伐他汀10 mg/d,连用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血脂和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的变化,并通过彩超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患者血浆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C)及低密度脂蛋白 - 胆固醇(LDL - C)和CD62p、CD63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 - 胆固醇(HDL - C)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治疗组斑块大小、厚度和中层内膜厚度(IMT)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发现治疗组斑块大小、厚度和IMT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普伐他汀对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具有降脂、抑制血小板活化、减少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作用,从而降低颈动脉内膜厚度,减少颈动脉斑块大小和厚度,可阻断和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62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测量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情况.根据IMT值将选取T2DM患者分为3组:单纯糖尿病组21例(糖尿病组),糖尿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组21例(中膜增厚组),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组20例(斑块组);另选健康查体者2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血清 MMP-2、TIMP-1及hs-CRP水平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3组糖尿病患者血清 MMP-2、hs-CRP水平升高,TIMP-1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单纯糖尿病组比较,中膜增厚组 MMP-2、hs-CRP水平升高,TIMP-1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组 MMP-2、hs-CRP水平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和中膜增厚组,TIMP-1低于单纯糖尿病组和中膜增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血清 MMP-2、hs-CRP升高及TIMP-1降低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收集83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40例体检健康者血清,根据患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将糖尿病组患者分为LDL-C水平增高组和LDL-C水平正常组,测定所有受检者血清hs-CRP水平及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 hs-CRP水平在LDL-C增高组、正常组及对照组之间呈逐渐下降趋势,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s-CRP浓度与LDL-C浓度呈正相关(r=0.4781,P0.05);2型糖尿病患者中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者血清hs-CRP阳性率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病变者(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显著升高,且与患者LDL-C浓度及颈总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病并2型糖尿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分析老年高血压病、糖尿病或两者并存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方法】150例住院患者分为高血压病组(EH组)、2型糖尿病组(DM组)、高血压并2型糖尿病组(EH DM组)各50例,分析三组血脂改变及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并与正常对照组(50例)进行比较。【结果】EH DM组血浆TG水平明显升高,HDL-C显著降低,3组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厚,EH DM组患者斑块数较其他组明显升高。【结论】老年高血压并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显著增加,推测高TG和低HDL-C是导致这类患者斑块数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因1562C/T分型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测定患者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IMT≥1.3 mm为粥样硬化斑块,根据颈动脉有无粥样硬化分为颈动脉硬化组和颈动脉正常组.分别测定这两组患者的MMP-9基因1562C/T分型.结果:颈动脉硬化组与颈动脉正常组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4.1%,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86,P=0.036).结论:MMP-9 T等位基因与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踝臂指数(ABI)的关系.方法 对31例健康人及62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颈动脉IMT及四肢血压的检测.结果 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MT明显增厚(P<0.01),ABI明显降低(P<0.01),糖尿病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及ABI<0.90的患者的比例均明显增加(P<0.01);IMT与ABI之间呈负相关(r=-0.521,P<0.01).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相比,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组的糖尿病患者其ABI下降 (P<0.05),ABI<0.90的患者的比例增加 ( P< 0.05).结论 糖尿病可导致颈动脉IMT增厚和ABI下降,ABI随IMT的增厚而下降;ABI减低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IMT及ABI的检测对糖尿病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