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一例由输血免疫产生的抗 CD、抗 CDE 抗体,并由此引起新生儿溶血症.该抗体较为少见,报告如下.病史摘要产妇郭××,27岁。1975年因胃溃疡幽门梗阻行胃部分切除术,输血300ml。1981年第一胎第一产足月顺产,分娩一男婴。生后5小时全身出现黄疸,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溶血症绝大多数是由于胎儿与产母间的Rh(D)或A、B、O等血型不合引起。在我国Rh阴性者极少(<1%),所以新生儿溶血症亦较为少见,但近年来由于临床上的重视以及血液免疫学的推广,使此病被发现者渐多。过去湛江地区未见报导,现将我院在1977年初遇到的1例,简单报导于下。李××,女,30岁,已婚,务农,住址湛江地区遂溪县杨柑公社,住院号29716。于1977年1月17日入院。患者为经产妇,孕8产6,既往生产史中除第三胎女孩存活,第六胎为3月流产外,其余五胎均为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流式细胞仪检测孕妇外周血中胎儿红细胞比例对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产前诊断价值.方法 对27例丈夫为A型、B型或AB型的O型血孕妇,初次产前检查时抽取外周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胎儿红细胞比例,同时应用新鲜正常脐血作校正.新生儿出生后采集脐血,血清学试验明确新生儿血型及有无溶血(HDN),以最大(灵敏度 特异度)确定孕妇外周血胎儿红细胞比例诊断HDN的最佳临界点.结果 (1)新生儿脐血证实为A/B型血,发生HDN者为溶血组,共10例;新生儿未发生HDN者为无溶血组,包括7例脐血证实新生儿为A/B型血(无溶血组1)及10例脐血证实新生儿为O型血(无溶血组2).(2)胎-母红细胞比例经校正后,溶血组为2.312±0.303,明显低于无溶血组7.168±1.050(P<0.01),而校正前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无溶血组1和无溶血组2的胎-母红细胞比例,无论校正与否,两者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3)校正胎-母红细胞比例诊断HDN的最佳临界点为每10000个孕妇血细胞中3.035个胎儿红细胞.结论 溶血组的校正胎-母红细胞比例明显低于无溶血组.每10 000个孕妇血细胞中3.035个胎儿红细胞可作为产前诊断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最佳临界点.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溶血病对新生儿影响较大 ,是新生儿期重点监护项目之一。我们 1990年 4月至 1997年 8月共收治经母子血型免疫学检查后确诊为新生儿 ABO溶血病 79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诊断依据 :符合以下条件者可诊断 ABO溶血病 :1生后 72 h内出现黄疸 ;2母为 O型子为 A型或 B型 ;3患儿血检查抗体释放试验阳性。本组患儿均符合此条件。1.2 一般资料 :79例中 ,男 42例 ,女 37例。第一胎 37例(4 6 .84% ) ,第二胎 42例 (5 3.16 % )。足月儿 74例(93.6 7% ) ,早产儿 4例 (5 .0 6 % ) ,过期产儿 1例。 79例患儿之母均为 O型 ,患儿 A型 4…  相似文献   

5.
1病例介绍1.l一般资料孕妇于某,29岁,汉族,无输血史,怀孕4次。第1胎于孕2个月时人工流产,第2、3胎足月生后分别存活2天和4天即出现黄染而死亡a1997年孕第4胳7个月时,进行产前血清学检查,血型为O型,Rh阴性,血清中含有机D,抗体逐月抗体监测结果,妊娠末或血清中抗一效价为256。胎儿娩出后立即做新生儿溶血病试验检查,证实为抗一D所致的新生儿溶血病,当天即以O型Rh阴性400ml全血进行换血救治成功。互.2血型血清学检查12.1血型检查孕妇红细胞血型检定为0,ccdee;配偶血型为B,CcDee;新生儿血为O,Rho+。12,2孕妇血清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0型孕妇血清中IgG抗A(B)抗体效价与新生儿ABO溶血病(HDN)发生的相关性,指导临床对新生儿ABO溶血病的预防与诊断.方法 选择血型为O型、RhD为阳性、怀孕周期4个月以上,IgG抗A(B)抗体效价≥1∶64的孕妇120例.同时对其产后的新生儿(血型为非O型)进行血型鉴定和ABO新生儿溶血病3项试验.然后对母亲IgG抗体的效价与新生儿ABO溶血病的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 孕妇抗体效价为1∶64的有54例,占45%,其所生的新生儿发生ABO-HDN有4例,阳性率为7%;孕妇抗体效价为1∶128的有46例,占38%,其所生的新生儿发生ABO-HDN有9例,阳性率为20%;效价为1∶256的有14例,占12%,其所生的新生儿发生ABO-HDN有7例,阳性率为50%;效价为≥1∶512的有6例,占5%,全部发生ABO-HDN,阳性率为100%.新生儿血型为A型的有52例,其发生新生儿溶血病的阳性率为45%;新生儿血型为B型的有47例;其发生新生儿溶血病的阳性率为43%;新生儿血型为AB型的有21例,其发生新生儿溶血病的阳性率为39% 结论 O型孕妇血清IgG抗体效价的高低与新生儿ABO溶血病的发生率密切相关;随着其效价的升高,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新生儿的血型与ABO溶血病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溶血病系指母、子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包括ABO溶血病、RH溶血病、MN溶血病。ABO溶血病不发生在母亲AB型或婴儿A型或B型;第1胎可发病;临床表现较轻。RH溶血病一般发生在第2胎,临床表现较重,严重者甚至死胎。主要临床表现:黄疸、贫血、肝脾大。胆红素脑病为该病最严重的并发症。治疗均给予蓝光照射、白蛋白、碱化血液、肝酶诱导剂、微生态制剂等。我科2007年共收治新生儿溶血病10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 输血引起溶血反应,是输血治疗中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它可引起肾功衰竭和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造成不良后果,现特报告一例A型受血者输入超量O型血引起严重溶血患者。 病历摘要 患者董××,男,20岁,因外伤在某院抢救过程中,先后5次输入O型血2500毫升,引起头疼、胸闷、出现血尿,并伴发烧、恶心、呕吐、巩膜黄染及全身皮肤轻度黄染后来我院就医。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O型孕妇血型抗体效价在筛查新生儿溶血病中的意义.方法 通过对115例产前检测O型母亲的血型抗体效价,新生儿出生时做血型血清学检查,胆红素和溶血实验检测 ,综合评价产前检查孕妇血型抗体与新生儿溶血病的关系.结果 孕妇的血型抗体滴度与新生儿溶血病有显著相关性(r=0.385).血型抗体滴度愈高发生溶血病的机会愈大( P<0.01),ABO血型不合HDN的发病率随IgG抗A(B)抗体效价升高而上升.结论 HDN的发生率与抗体效价呈正比 ,孕妇血型抗体的检测对新生儿溶血病有明确监测作用,对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发展有良好的预见性.  相似文献   

10.
183例新生儿溶血病筛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183例母亲为O型新生儿为A或B型,临床诊断为新生儿黄疸的患儿血清学结果,为新生儿溶血病提供诊断依据.方法 用微柱凝集法对新生儿血样进行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检测:①直接抗人球试验;②游离IgG试验;③释放试验;④ABO以外抗体筛查试验.结果 183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中,有98例确诊为新生儿免疫性溶血性疾病(HDN...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溶血病( 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HDN)是指母婴血型不合( ABO血型不合或Rh血型不合)所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性疾病,发生于胎儿或新生儿早期.ABO血型不合多发生于O型母亲所生的A型或B型的婴儿,而非O型孕妇所产新生儿发生ABO-HDN 的病例很少见.Rh溶血病中以RhD 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O型血孕妇产前血清中IgG抗(A)B抗体效价检测的意义以及动态监测它与新生儿溶血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227例O型血孕妇产前血清IgG抗(A)B抗体在孕20、24、28、32、36、40周做了动态监测.结果 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率随孕妇产前血清IgG抗(A)B抗体效价的升高而升高,并且动态监测抗体效价持续升高者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率增加.结论 对O型血孕妇血清IgG抗(A)B抗体效价进行动态监测,对预防和治疗新生儿溶血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动态监测厦门地区O型血孕妇产前血清中IgG抗A(B)抗体效价,分析其与新生儿溶血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厦门市972例O型血孕妇于20、24、28、32、36、40孕周动态监测血清IgG抗A(B)抗体效价.结果 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率随孕妇产前血清IgG抗A(B)抗体效价的升高而升高,且在孕周抗体效价持续升高者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率远远高于抗体效价不增长者.结论 动态监测O型血孕妇血清IgG 抗A(B)抗体效价,对预防和治疗新生儿溶血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孕母血型抗体与新生儿ABO溶血病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O型孕母血型抗体效价与新生儿ABO溶血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122例产前检测O型母亲的血型抗体效价,新生儿出生时做血型血清学检查,胆红素和血红蛋白的检测,综合评价产前检查孕母血型抗体与新生儿ABO溶血病的关系.结果 孕母的血型抗体滴度与新生儿溶血病有显著相关性(r=0.385).血型抗体滴度愈高发生溶血病的机会愈大(P<0.01),同时血型抗体滴度与新生儿血红蛋白下降有关(r=0.563,P<0.01),并且滴度愈高新生儿24 h内胆红素浓度升高愈明显(P<0.01).结论 孕母血型抗体的检测对新生儿溶血病有明确监测作用,对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发展有良好的预见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O型孕妇检测ABO血型特殊抗体(IgG)效价滴度与其新生儿发生溶血反应机率预测价值。方法对我院2008年6月.2009年12月输血科检测的215例0型孕妇ABO血型特殊抗体结果及其新生儿发生溶血反应的实验室指标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结果215例O型孕妇检测ABO血型特殊抗体滴度结果Ⅰ组有87例,其新生儿溶血反应有1例,发生率为1.15%;Ⅱ组有46例,其新生儿发生溶血反应有3例,发生率为6.52%;Ⅲ组有54例,其新生儿发生溶血反应有8例,发生率为14.81%;IV组有17例,其新生儿溶血反应有6例发生率为35.29%;V组有11例其新生儿溶血反应有9例,发生率为81.82%。结论O型孕妇ABO血型特殊抗体检测抗体滴度越高,其发生新生儿溶血反应机率越大,且O型孕妇开展ABO血型特殊抗体检测对新生儿发生溶血反应有较高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例1.男,因生后69h,发现皮肤黄染48 h由妇产科转入儿科。患儿系第1胎第1产,孕37~(+6)周顺产,生后无窒息,Apgar评分1~10 min均为10分,出生体质量3.1 kg,母乳喂养,母血型O型、Rh(+),患儿血型A型、Rh(+)。疑诊为"新生儿ABO溶血病"。查体:患儿精神、反应稍差,呼吸平稳,全身皮肤黏膜黄染,乳房、双侧阴囊明显色素沉着,心前区可闻及2/6级收缩期杂音,向后背传导,肺听诊无异常,腹软,外生殖器外观无异常,双侧睾丸已降至阴囊。入院第2天查血:WBC 5.6×10~9/L,RBC 3.20×10~(12)/L,RC 0.04,Hb 131g/L,球蛋白16.8g/L,总胆红素381.2μmol/L,间接胆红素362.4μmol/L,直接胆红素18.8μmol/L,二氧化碳结合率21.5 mmol/L,钙2.02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O型血孕妇产前IgG抗A(B)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微柱凝胶卡法动态监测15年我院1025例O型血孕妇抗体效价。结果新生儿溶血病发病率随着孕妇产前IgG抗A(B)抗体效价的升高而升高。结论 ABO溶血病的发病率随着孕妇血清抗体效价的增高而增加患病风险,O型孕妇产前抗体效价的检测对预防新生儿溶血病、降低患病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ABO及Rh血型是人类最重要的两个血型系统.新生儿溶血病是由于母胎ABO、Rh血型不合造成胎儿或新生儿以溶血为主要表现的一系列病理损害,严重时可导致自然流产、早产、死胎或新生儿核黄疸.ABO血型不合溶血病较常见,但病情轻,危害性较小,Rh血型不合溶血病虽少见,但一旦发生,常致胎死宫内或新生儿核黄疸.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溶血病通常是指因母子血型不合(ABO或Rh等)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其中尤以ABO溶血病为常见。自1983至1988年工作期间共收治25例,现从临床角度观察分析血型A、B型患儿的临床特征,并在诊治方面作进一步探讨。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24例患儿之母的血型均为O型,患儿A型13例,B型11例,A型人数略多于B型。性别男12,女12。胎次21例为第1胎,3例为第2胎。胎次特点ABO—NHD常发生在第1胎,本组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低效价血型抗体导致ABO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收集358例血清效价低于64的O型孕产妇资料,其丈夫均为非O型,观察其新生儿溶血病发病率及妊娠次数与新生儿溶血病的关联性.结果 IgG抗体效价低于64的O型孕产妇HDN发病率为15.64%;母婴血型不合孕妇妊娠次数与HDN发病率关联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低效价IgG血型抗体,应进一步检测其抗体亚类,发现有临床意义的亚类,及时准确指导临床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妊娠次数越多机体产生血型抗体的机率越高,随着时间的推移,血型抗体效价逐渐减低,以至于血清中无法检测,当机体再次妊娠时,孕育血型不相合的胎儿,引起血型抗原抗体反应导致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