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影响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JPDD)老年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取石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于医院接受ERCP治疗的159例胆总管结石合并JPDD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一次性取石成功分为成功组(131例)、未成功组(28例)。比较两组基本资料、既往史、术中情况(手术时间、结石、憩室情况等)及ERCP术后情况(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分析影响胆总管结石合并JPDD老年患者ERCP取石成功的相关因素。结果 成功组与未成功组的结石数量、最大结石直径、是否为首次ERCP、手术时间、憩室直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多发结石、单个结石直径≥15 mm、非首次行ERCP治疗是影响胆总管结石合并JPDD老年患者ERCP取石成功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 老年胆总管结石合并JPDD患者ERCP取石成功受多发结石、单个结石直径≥15 mm、非首次行ERCP治疗的影响。可以通过完善术前检查、选取有经验的医生、联合临床先进技术方法等提高ERCP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林振威  林永良 《中外医疗》2021,40(19):65-68
目的 对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PAD)与胆总管结石的关系和其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取石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于2018年7月—2020年6月接受ERCP取石的200例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将200例患者按照是否发生PAD分为两组,即PAD组(100例)和非PAD组(100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3.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胆总管结石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JDD)与胆总管结石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75例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资料,计算JDD检出率和胆总管结石发生率,比较各组胆总管直径测量结果。结果全组JDD检出率为18.1%,随年龄增长JDD检出率增加(P<0.001)。JDD组胆总管结石合并率高于无JDD组(51.0%比34.0%,P<0.01)。无胆总管结石≤65岁和>65岁组中JDD患者胆总管直径均大于无JDD者(9.4±3.6比7.1±2.9,12.8±3.0比8.3±2.5,P<0.01)。伴胆总管结石≤65岁组中JDD患者胆总管直径与无JDD者的差别有显著性(14.1±5.3比11.3±3.6,P<0.05),>65岁组中这种差异无显著性(15.7±4.5比13.6±4.0,>0.05)。结论JDD影响胆总管直径,是胆总管结石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鲁桂荣  李回香  张渝 《广东医学》2023,(8):1053-1056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periampullary diverticula)是十二指肠内黏膜与黏膜肌层的腔外外翻,其位置临近或包含十二指肠乳头。单纯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患者通常没有明显临床表现,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胆总管结石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是影响胆总管结石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研究表明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出现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相关并发症几率更高,同时胆总管结石经治疗后复发几率在同时合并憩室患者中出现更为常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PAD)与胆总管结石的关系及其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取石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3年7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所有接受ERCP的3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PAD分为PAD组(67例)和非PAD组(284例)。分析并比较PAD组与非PAD组胆总管结石发生率、不同PAD与十二指肠乳头相对位置(包绕型、并列型、边缘型)患者胆总管结石发生率、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取石效果(取石成功率、术后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胆总管结石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恶性肿瘤、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慢性胰腺炎、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D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升高(P<0.05)。边缘型PAD患者胆总管结石发生率高于包绕型、并列型(P<0.05)。PAD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与非PAD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取石成功率、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率、术中少量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D可能是胆总管结石的病因之一;PAD对ERCP取石效果的影响是有限的,只要熟练掌握内镜下操作技巧,注意手术方式,ERCP取石对PAD合并胆总管结石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技术。方法回顾24年间采用EST技术治疗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胆管结石患者30例临床经验。结果全组患者EST成功28例(93.3%),2例(6.7%)失败。2例(6.7%)合并消化道中等量出血,3例(10%)并发急性胰腺炎,无消化道穿孔并发症。结论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EST技术治疗胆管结石仍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我科自2001年10月-2005年7月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95例,发现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23例,占24%,本文分析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诊断及与胰胆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Juxtapapillary duodenal diverticulum,JPDD)合并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近12年来我院收治的17例JPDD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资料。结果 17例JPDD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发热、黄疸或者胆道感染的病史,其中9例复发胆总管结石在第一次手术后0.5~3年(平均为1.2年)即再次出现胆道结石或胆道感染的症状。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治愈出院。术后随访率为76.47%(13/17)。中位随访时间为26个月(3~78个月)。胆总管切开取石的4例随访患者中2例恢复良好,2例患者偶有胆管感染症状发作,经消炎、利胆等治疗后缓解。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8例随访患者中2例患者偶感上腹部不适,经对症治疗后缓解,其余患者随访情况良好。结论胆总管结石形成、复发与JPDD有密切联系。胆总管结石的诊治过程中应考虑合并存在JPDD的可能,切忌只顾取石而忽视胆管末端狭窄和畸形的处理。对合并存在JPDD的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胆囊切除、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经十二指肠镜治疗合并乳头旁憩室的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和乳头扩张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经十二指肠镜治疗的胆总管结石伴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96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采用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乳头扩张术(EPBD)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取石球囊、机械碎石等治疗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成功率为97.9%(47/48),对照组成功率为95.8%(46/48),两组患者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4/48),对照组为18.8%(9/48),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伴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效果显著,相较于乳头扩张术安全性更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对2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开取石手术。结果:24例成功取净结石,经1次取净结石22例,2次2例。2例因结石过大或胆总管扩张大于2.5cm而导致套石失败,本组未发生出血,肠穿孔,胆道感染等并发症,1例出现术后淀粉酶升高,经禁食,抑酶,抗感染后8d恢复,其余均在术的2-5d开始低脂饮食,结论: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好,创作小,恢复快,应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实施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联合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与患者发生术后胰腺炎的关系。方法全面检索2013年7月以前公开发表的实施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联合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与患者发生术后胰腺炎关系的文献,采用RevMan5.1.4版本软件对文献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检索并纳入关于实施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联合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与患者发生术后胰腺炎关系的文献共11篇,患者共3294例,其中单纯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组患者2181例,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联合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组患者1113例。实施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联合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与单纯实施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检查患者术后胰腺炎发生率的合并优势比为2.27[95%可信区间(1.11,4.65)],P=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患者实施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联合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与单纯实施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检查相比,前者术后发生术后胰腺炎的几率明显增大,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在不明原因复发性胰腺炎诊治中的作用. 方法 本院2005年1月~2011年6月26例不明原因复发性胰腺炎患者,其中男10例,女16例,年龄31 ~85岁,中位年龄49岁,病程1~3年,发病次数2~4次.全部病例在急性发作期或发作间期均行磁共振下胰胆管造影(MRCP)及ERCP. 结果 26例患者行MRCP均未能明确诊断,经ERCP患者明确病因者12例(10例为胆管微结石,2例胰管开口狭窄并结石),可疑病因者14例(乳头旁憩室6例,十二指肠乳头炎8例).并根据ERCP诊断结果24例行内镜下胆管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2例行胰管乳头括约肌切开术.26例患者术后随访1~2年胰腺炎未再复发,ERCP和EST过程中无胰腺炎加重、出血及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ERCP对不明原因复发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乳头旁憩室与胰胆疾病ERCP检查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乳头旁憩室与胰胆疾病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内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插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994 ̄1996年进行ERCP检查的1422例患者(127例有乳头旁憩室,1295例无憩室)的内镜下表现,插管情况及最终诊断。结果:有憩室组总插管显影126例,胰胆管显影100例,选择性插管失败3例,有憩室组插管后显影的126例中有胆胰系统疾病者96例(76.2%),无憩室组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与经内镜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在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方面的异同。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消化内科2009年8月至2011年7月间277例肝外胆管结石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EST的168例,行EPBD的109例,分别对EST组和EPBD组病例的基本情况、结石直径、取石方法、手术时间、结石一次取净率、术后住院天数、近期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比、合并十二指肠憩室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EST组结石直径为(11.3±6.2)mm,EPBD组结石直径为(10.1±5.7)m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5 6);EST组和EPBD组不同取石方法构成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EST组手术操作时间平均为(21.2±3.1)min,EPBD组为(20.7±2.5)min,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9 1);EST组结石一次取净率为95.2%,与EPBD组的94.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2 8);术后住院天数EST组为(4.1±1.9)d,EPBD组为(4.1±2.0)d,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 0);EST组近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1%,EPBD组为1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2 2);EST组中出血的发生率为3.6%,EPBD组为0%,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PBD组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为8.3%,EST组为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T和EPBD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各有利弊,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无须局限于结石的大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月因胆总管结石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的≥60岁患者资料240例.按不同手术方式分为EST组和改良sEST+EPBD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取石情况、不同时间点血...  相似文献   

16.
乳头预切开术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的应用价值,对其在ERCP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和安全性作回顾性评价。方法67例患者在实施ERCP诊疗操作中,当常规方法不能使胆系显影或胆道深部插管困难时,即用标准刀(经胰管)、犁状刀或针状刀行乳头预切开,观察预切开的效果和近期并发症。结果全组67例行预切开后,ERCP诊治成功58例,成功率86.6%。其中标准刀(经胰管)组成功率84.6%;犁状刀组成功率85.7%;针状刀组(开窗术)成功率100%。术后并发症3例(4.5%),包括出血2例,轻度胰腺炎1例。结论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是ERCP诊疗困难时成功进入胆道的一项极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7.
我院从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对1263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联合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共有1235例取石成功,成功率97.8%,做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后1次取石成功982例,2次取石成功129例,3次及以上取石成功124例.术后放置鼻胆引流管1130例,占89.5%.有56例患者取石困难行置入胆道塑料内支架,其中42例经1~3次更换内支架后取尽.共28例取石失败转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29例,发生率2.3%,其中切口出血8例,急性胰腺炎17例(其中重症5例),穿孔4例.无患者死亡.提示绝大部分胆总管结石可通过内镜治疗取尽,但对肝内胆管结石及难取性胆总管结石是治疗难点,同时其远期疗效、并发症情况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发生的原因及其与急性胰腺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检查患者540例,记录检查指征及诊断.分析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juxta-papilary duodenal diverticulum,JPD)的发生与年龄的关系;比较胰腺炎与非胰腺炎合并JPD的差异.结果 JPD发生率为23.15%;JPD组平均年龄显著高于非憩室组(t=4.53,P<0.0001);高龄(≥61岁)患者JPD发生率显著高于低龄(≤60岁)患者(P<0.05);排除胆总管结石,以急性胰腺炎为ERCP检查指征患者JPD发生率为24%(20/84),显著高于非胰腺炎组JPD发生率9% (39/456)(P=0.0001).结论 JPD更常见于高龄患者,其发生与年龄相关;JPD的存在与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密切相关,是急性胰腺炎发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ERCP治疗青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5例青年胆总管结石患者行内镜下治疗。加强护理,做好术后病情的观察及并发症处理。结果25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成功25例,成功率100%,并发症13例,胰腺炎4例,高淀粉酶血症8例,急性胆管炎1例,均经内科保守治疗后治愈,平均住院时间8 d。结论青年胆管结石患者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比例较大,术前及时心理干预,精心细致的护理,术后严密监测并发症,及时处理,可有效提高疗效,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0.
ERCP对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患者的诊治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患者的诊治价值。方法:回顾分析90例胆囊切除术后出现腹痛、黄疸或发热症状的患者,接受ERCP检查和/或EPT治疗,比较分析与B超、CT、MRI等影像学检查与ERCP诊断的准确性及ERCP胆囊切除术后患者治疗的结果。结果:ERCP检查对此病诊断的准确性明显高于B超、CT、MRI等影像学检查,而且ERCP对胆总管残余结石或复发结石、胆总管下段炎性狭窄、胆管梗阻等治疗效果良好。结论:ERCP不仅可明显提高对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患者诊断的准确率,而且可作为治疗此病的一种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