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减压与单侧椎体开槽植骨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9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实施后路椎管扩大成形,减压与单侧椎间开槽自体棘突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果2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0.1±0.5)个月。优良率96.43%(27/28),融合优良率100%。结论腰椎后路减压与单侧椎体开槽植骨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满意,是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是中老年人腰腿痛常见的原因,其基本的临床表现特征为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由于近年来影像学的发展,使该病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更加精确。本文就我院近两年收治的、资料较完整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60例进行临床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60例,男46例,女14例。年龄最  相似文献   

3.
多节段开窗减压椎体间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节段开窗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法及手术疗效。方法对2004年5月至2007年2月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病人依据术前症状和影像学表现实行多节段开窗减压、突出椎间盘髓核摘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结果16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3年;疗效评定:优84例(50.2%),良71例(45.5%),可7例(4.3%)。结论节段开窗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操作简便,疗效好,并发症少,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和术中要点及椎弓根内固定的作用和意义。方法总结2005年7月~2007年6月采用广泛椎板减压椎弓根内固定及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的32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0.5个月,术后跛行改善者32例(100%),下肢肌力障碍恢复24例(75%),肌萎缩11例均有所改善;28例感觉障碍者,完全恢复7例(25%),部分恢复16例(57.1%),无明显恢复5例(17.9%)。结论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满意。术中椎弓根内固定可起到使滑脱椎体复位,有利于相邻椎体间稳定及椎间融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彪  田慧中  刘奋  吕霞 《广东医学》2005,26(5):686-686
我院采用盘黄间隙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患者146例,疗效明显,减压充分可靠,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46例,其中男49例,女97例;年龄41~70岁,平均56岁。中央椎管狭窄102例,侧隐窝狭窄44例;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43例,单节段36例,双节段86例,三节段23例,五节段1例。1.2手术方法硬膜外麻醉或气管插管全麻,患者俯卧位,双胸、髂部垫枕,腰背部术区皮肤常规消毒,铺巾,以病椎棘突为中心,在腰部正中作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深筋膜,作骨膜下剥离直至双侧小关节外缘,作病变间隙盘黄间隙减压,圆头咬骨钳咬除棘上、棘间韧带,从黄韧带…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腰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对于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42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单纯减压术,治疗组采取经腰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对比两组的近期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组在三个时间段的JOA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腰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效果持久稳定,是一种良好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的个体化手术治疗方案选择、经验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92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除外合并椎弓峡部裂的真性腰椎滑脱症患者。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个体化方案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男性40例,女性52例,年龄65~84岁,平均年龄70.3岁。根据入院完善检查后患者的身体状态及耐受手术的能力,骨质条件,脊柱退变程度,狭窄部位、原因及类型,为患者设计个体化的手术方案。所有患者均行后路开放手术,包括单侧椎板开窗减压(包括必要时的潜行中央区及对侧减压)26例,扩大中央开窗及神经根管扩大减压43例,后路椎板切除减压加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23例。其中单节段椎管狭窄53例,双节段狭窄24,三节段及以上15例。根据术前、术后腰椎改良JOA评分系统(29分)进行手术效果的评价。结果:92例患者获得4~41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6个月。无死亡病例,无瘫痪病例,短期症状加重但均在2~6周不等时间内明显恢复3例,术后发生脑血管并发症1例,感染2例,脑脊液漏4例。按上述手术方式顺序,平均改善率分别为78.4%、81.3%、80.6%,手术效果优24例,良59例,可9例,优良率90.2%。结论:老年退变性椎管狭窄症患者由于病情复杂,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确定责任节段及致病因素,有针对性地个体化选择手术方案,可获得良好的疗效。是否进行间盘切除及是否辅以内固定或行融合手术,须谨慎选择。  相似文献   

8.
手术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早中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早中期疗效。方法筛选35例经保守治疗无效、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25例行全椎管彻底减压和神经根松解,应用椎弓根内固定,植骨融合;10例行单纯后路减压。结果全组随访12-36月,平均16月。术前Oswestry评分,平均(61.56±3.66)分;术后随诊Oswestry评分,平均(16.25土5.26)分,相比有明显改善(P〈0.001)。结论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手术减压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早中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待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方式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该院收治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超短波疗法、中药离子导入疗法,研究组患者采用开放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以及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硬脊膜撕破3例,使用明胶海绵予以填塞,术后患者卧床1周未见脑脊液漏,且术中无定位错误,其余患者未出现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无腰椎不稳以及感染等手术并发症。两组对照发现,研究组所有患者治病周期短,疼痛消失快,功能障碍改善明显,复发率低,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放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具有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及症状消失快、功能障碍恢复周期短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单纯后路减压加内固定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70例退变性腰椎失稳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病人分为两组.A组35例,行全椎板减压神经根管松解加内固定、横突间植骨;B组35例行单纯后路减压.术后随访3~24个月, 按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表评定疗效.结果:A、B组术前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的优良率为85.7%,B组术后的优良率为57.1%,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椎板减压神经根管松解加内固定、横突间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田地  赵伟  杨显声 《医学综述》2014,20(19):3549-3551
腰椎失稳性疾病一直困扰着医学工作者,其病因不明、种类繁多、治疗困难是医学工作者所面临的严峻问题,其中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严重危害着中老年人群的健康,是慢性腰腿痛的病征之一,临床工作者对于如何治疗此疾病进行了大量研究,治疗大致分为保守和手术两种方法,保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治疗、手法治疗、封闭治疗等,手术治疗DLSS大致包括三步:充分的椎管内减压、钉棒系统的固定和植骨融合术,其中植骨融合术是治疗DLSS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目前临床上植骨融合术方法众多,优缺点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观察不同手术治疗方法在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4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2例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有限减压术组)31例和观察组(椎管减压、椎弓根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组)31例,比较两组治疗后腰椎JOA评分优良率及治疗前后的滑脱率、Prolo评分、VAS评分。结果:B组中不同滑脱度者的JOA评分优良率均高于A组,治疗后的滑脱度、Prolo评分、VAS评分均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管减压、椎弓根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相对更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经椎板间隙扩大减压结合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探讨该术式较全椎板减压术的优势。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9年3月腰椎管狭窄症患者25例,均应用经椎板间隙扩大减压结合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术后1天JOA评分改善率25%~100%,平均63.5%,3个月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率34%~100%,平均72.3%,术后及随访时JOA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提高(P0.05)。随访时X线平片,所有病例均无腰椎不稳征象,内置物无松动、断裂、变形。结论经椎板间隙扩大减压结合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是一种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能够减少全椎板切除减压带来的术后腰痛等问题;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4.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是腰椎椎管、神经根管、侧隐窝或椎间孔因退行性变,导致骨性或纤维结构形态和容积异常,单一平面或多平面的一处或多处管腔内径狭窄,引起神经根、马尾及血管受压出现的临床症状。一般多发生在50~70岁之间的老年人,发病率为1.7%~10%。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腰椎退行性变所导致的腰椎管狭窄症日益增多,这为社会及家庭带来严重负担。目前DLSS的治疗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现就其治疗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纯减压及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05年1月至2006年1月来我院诊治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患者56例,所有患者均经过正规保守治疗结果不明显。根据腰椎管狭窄的所致的症状部位及分型标准,将56例患者分为两组,即单纯减压组和单纯减压联合内固定术组。并对手术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8个月至5年,将随访反馈的数据采用日本骨科学15分法进行改善率分析得知,两组改善率分别为57.4±32.5%及63.7±24.3%,两组优良率分别为65%及82%,两组数据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治疗中,应用单纯减压及内固定术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是一种较为可靠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李宁  李霞  邓桂  梁届东 《医学综述》2012,(22):3899-3901
目的观察单(双)侧下关节突切除椎管减压内固定治疗重度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运用单(双)侧下关节突切除椎管减压,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的方法,治疗重度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30例。术后1年随访,比较JOA评分变化。结果术前平均(4.203±0.021)分,术后1年平均(12.701±0.017)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8,P=0.035);优19例、良7例、中4例,优良率为86.7%。结论单(双)侧下关节突切除椎管减压内固定术,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脊柱的后柱结构(维持了脊柱的稳定性),提高了脊髓的骨性覆盖面积,减少了硬膜外的瘢痕粘连,消除了由于小关节突增生导致的腰痛,是治疗重度腰椎管狭窄症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加味通督活血汤配合椎管减压联合Dynesys系统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2月,对35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的患者进行口服加味通督活血汤配合后路减压联合Dynesys系统置入,并进行临床随访,通过VAS和ODI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28名患者得到满意随访,随访12~35个月(平均22.8个月),VAS腰痛评分:术前6.5±1.5,术后2.2±1.1;VAS腿痛评分:术前7.8±1.6,术后2.8±1.5。ODI评分:术前(67.5±18.2)%,术后(21.5±12.3)%。参照Nakai标准:优18例;良7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达89.3%。结论:加味通督活血汤配合椎管减压联合Dynesys系统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带蒂椎板复合体回植、钛网固定行椎管成形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确定减压部位,对15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患者保留双侧关节突关节,采用磨钻或微型咬骨钳沿双侧关节突内侧缘打开一个或多个椎板,切断一端棘上和棘间韧带,将椎板复合体翻转,椎管减压后再将其原住回植,钛网固定,重建椎管完整性和脊柱的稳定性。应用VAS和ODI评分对手术前后临床疗效进行主客观评价。结果随访12~28个月,平均(13±0.5)个月,所有病例回植物稳定,无塌陷及椎管狭窄,术后患者VAS和ODI评分较术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术中将带蒂椎板复合体翻转,术后用钛网回植固定,方法简便、安全,不限制脊柱活动度,减少术后脊柱不稳及加速退变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行Coflex装置内固定术后中医特色护理的体会。[方法]84例肾阳虚型DLSS患者行Coflex装置内固定术,术后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2)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特色护理,在术后第1d、第15d、第90d进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1d ODI及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5d、第90dODI评分及JO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DLSS术后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中医特色护理,能明显减轻症状,降低疼痛,巩固手术疗效,促进患者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