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沙苑子黄酮(FAC)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0.1?l4(10mL/kg)、D-氨基半乳糖(D-Gal,700mg/kg)分别ip造成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并ig不同剂量的FAC,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用CCl4损伤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测定细胞培养液ALT、AST活性,MTT法测定肝细胞增殖活性。结果FAC能显著降低小鼠CCl4和D-Gal损伤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模型ALT和AST活性(P<0.01),病理学观察显示,FAC明显减轻肝组织损伤程度(P<0.01)。FAC显著提高肝细胞活性,促进肝细胞增殖。结论FAC具有显著的保肝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左旋泮托拉唑钠对幽门结扎大鼠胃溃疡模型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幽门结扎大鼠胃溃疡模型, 通过检测胃酸分泌量、胃蛋白酶活性、溃疡抑制率、血清胃泌素水平等指标及胃粘膜组织病理学切片观察, 全面评价左旋泮托拉唑钠对幽门结扎大鼠胃溃疡模型的作用。结果 左旋泮托拉唑钠 (0.9、1.8、3.6 mg/kg, i.v.) 可明显降低模型大鼠胃酸分泌量和血清胃泌素水平, 抑制胃蛋白酶活性和溃疡程度, 减轻胃粘膜的组织病理学病变。结论 左旋泮托拉唑钠对幽门结扎大鼠胃溃疡模型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
草棉花总黄酮对大、小鼠急性实验性肝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初步探讨草棉花花瓣提取物总黄酮(FGF)对大、小鼠急性实验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 用D GalN(400 mg/kg)及CCl4(50%橄榄油溶液,5 ml/kg)对大鼠进行攻击;用大剂量PAR(200 mg/kg)对小鼠进行攻击,分别建立3种急性实验性肝损伤模型,观察FGF对大、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肝组织病理变化等指标的影响。结果:发现FGF对D GalN引起的肝损伤模型(400 mg/kg×7 d)的ALT虽比模型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GF (800mg/kg×7 d)使ALT明显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GF(400、800 mg/kg)使AST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GF两个剂量组均使MDA的含量降低。FGF两个剂量组(400、800 mg/kg)对CCl4 引起的肝损伤模型均使血清ALT、AST水平明显降低,并能提高肝组织SOD活性,降低MDA含量。FGF(800、1 200 mg/kg)对PAR引起的肝损伤模型均使血清ALT、AST水平明显降低,并能提高肝组织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在3种模型中FGF均能明显改善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结论:FGF对大、小鼠3 种化学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FGF的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环维黄杨星D大剂量给药对雌性大鼠产生急性毒性的情况。方法将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两组,空白组和给药组(12 mg/kg)连续灌胃4周,4周后处死雌鼠标本收集,检测血清AST,ALT,MDA的活性,并且观察雌鼠肝脏的变化。结果给药组(12 mg/kg)血清谷草转氨酶(184.47±27.08)谷丙转氨酶(158.49±39.88)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此外,肝脏表面有一定程度的变性坏死。结论表明大剂量环维黄杨星D(12 mg/kg)灌胃可导致SD大鼠出现显著的肝毒性,从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提取的复方芍芪多苷(SQDG)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在建立卡介苗 脂多糖诱导免疫性肝损伤小鼠模型的基础上,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和肝匀浆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SQDG中剂量组与白芍总苷(TGP) 黄芪总皂苷(ASTs)中剂量组相比较,在降低小鼠血清中升高的ALT,AST水平及降低肝匀浆MDA水平上,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对其余指标的影响无显著性。结论:SQDG120 mg/kg和TGP 105 mg/kg ASTs 15 mg/kg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模型具有一定的药效学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 考察连续给予注射用黄芪冻干粉对大鼠和Beagle犬的长期毒性反应,以评价其长期用药的安全性.方法 根据药效学实验的有效剂量,确定长毒试验的高、中、低剂量组.分别连续对SD大鼠和Beagle犬静脉给药3个月,观察SD大鼠和Beagle犬的生长发育情况,摄食量,并进行血常规、血生化检测和主要脏器的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连续使用该冻干粉3个月后大鼠和犬一般体征、血液学、血清生化学、尿常规和摄食量等均未发现明显异常变化.结论 黄芪冻干粉安全剂量范围较大,对SD大鼠和Beagle犬无明显毒性反应,可作为临床用药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环肽α-amanitin在动物体内的毒性作用. 方法对小鼠尾静脉和腹腔注射给药,确定环肽α-amanitin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研究α-amanitin对小鼠外周血血象和生化指标的影响,脏器指数、组织病理学改变,并定性检测中毒小鼠血液及组织中的α-amanitin. 结果腹腔和尾静脉两种给药方式的LD50分别为0.742 mg/kg和0.327 mg/kg.对小鼠尾静脉注射0.327 mg/kg α-amanitin 24 h后,小鼠白细胞(WBC)、红细胞(RBC)和血红蛋白(Hb)明显降低,同时尿素氮(BUN)和肌酐(Crea)明显增高,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ALT、AST、TBIL和DBIL)值分别增高至空白对照组的24.0、9.6、26.3和37.0倍;作用48 h后,小鼠肝脏和肾脏指数显著增高,细胞核碎裂和组织局灶性坏死,肝脏和肾脏组织中可检出α-amanitin. 结论小鼠对α-amanitin毒性作用的敏感血液指标是BUN、Crea、ALT、AST、TBIL和DBIL;肝脏、肾脏是主要受损脏器,α-amanitin作用后期,可以蓄积在肝脏和肾脏.  相似文献   

8.
苦参碱对小鼠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苦参碱对昆明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并测定苦参碱对小鼠的致死中量(LD50).方法 通过向昆明小鼠腹腔注射不同浓度的苦参碱溶液.观察并记录苦参碱对小鼠的毒性反应.检测苦参碱对小鼠的致死中量(LD50).结果 昆明小鼠对苦参碱的耐受剂量大于80mg/kg.苦参碱的半数致死剂量(即Prob=0.50时)为157.13mg/kg,其95%可信区间为(88.08~280.31)mg/kg.光镜下见脑组织内神经细胞退变现象.结论 苦参碱的主要毒性靶器官为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Beagle犬静脉注射疏血通注射液的急性毒性和反复给药毒性,指导疏血通注射液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 急性毒性试验采用最大给药剂量法,给药剂量为3.83g/kg,观察药后犬出现的毒性反应.反复给药毒性试验设0.75、0.15、0.03g/kg(相当于临床人用量的100、20、4倍)3个剂量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给药90 d,停药后恢复期观察4周.检测指标包括动物一般状况、血液学和凝血、血清生化、尿检查及病理组织学等内容.结果 急性毒性实验药后部分动物观察到了一过性的呼吸急促、肌颤及呕吐.疏血通注射液给药90d0.75 g/kg组偶见咳嗽、呕吐、流涎,给药45 d时各给药组的RBC、HGB略低于对照组,给药结束和恢复期结束时均未见异常,给药45 d时0.75g/kg组的GLU绝对值略有增高,给药结束时未见正常.给药结束时对照组和高剂量组均可见给药部位血管刺激性病变.各组别其他脏器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Beagle犬静脉滴注疏血通注射液急性毒性的最大耐受剂量大于3.83 g/kg;90 d连续给药,其无毒作用剂量为0.15 g/kg.结果 提示在临床长期反复用药过程中注意患者血象的监测与血管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促进酒精结合高脂饮食诱导的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酒精)、酒精+ DEHP 0.05 mg/kg组、酒精+DEHP 5 mg/kg组、酒精+ DEHP 500 mg/kg组以及DEHP 500 mg/kg对照组.取大鼠血清及肝脏组织,用生化分析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水平,HE切片观察大鼠肝脏损伤状态,用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中P-AMPK及lipin-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DEHP促进了血清中ALT、AST的积累,加剧了酒精结合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病理状态,同时上调了lipin-1蛋白水平,抑制了P-AMPK蛋白水平.结论 DEHP可能通过介导lipin-1和P-AMPK蛋白水平,加重大鼠酒精性脂肪肝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1.
注射用泮托拉唑钠治疗非曲张静脉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泮托拉唑钠治疗非曲张静脉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 ,并与雷尼替丁做对照。方法 选择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70例 ,随机分泮托拉唑钠组 35例 ,其中胃溃疡并出血 14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出血 17例 ,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 3例 ,胃癌 1例 ;雷尼替丁组 35例 ,其中胃溃疡并出血 15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出血 15例 ,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 4例 ,胃癌 1例。方法 :分别用泮托拉唑钠 80mg或雷尼替丁 15 0mg加入 5 %葡萄糖液 2 5 0ml内静脉点滴 (30~ 6 0min) 1次 /d ,共 5d ,观察生命体征和出血情况的变化。结果 两组出血情况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治疗后 3d内泮托拉唑钠组有 2 8例止血 ,4~ 5d内止血有 6例 ,5d以上未止血者 1例 ,止血总有效率为 94 .36 % ;3d内雷尼替丁组有 2 5例止血 ,4~ 5d内有 5例止血 ,5d以上未止血者 5例 ,止血总有效率为 :85 .71%。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泮托拉唑钠组无不良反应 ,雷尼替丁组有 1例出现恶心症状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2 .85 %。结论 注射用泮托拉唑钠是治疗非曲张静脉上消化道出血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单用乙双吗啉治疗89例晚期恶性肿瘤,总有效率(CR+PR+MR)为37.08%(33/89例)。特效和显效率(CR+PR)为15.73%,中位缓解期13周,对恶性淋巴瘤有较好疗效。乙双吗啉为口服胶囊剂型,化疗指数高,毒性小,有胃肠不适和轻度白细胞下降,两周多可恢复,故是一种应用安全和使用方便的抗肿瘤新药。  相似文献   

13.
140例中晚期肿瘤用华明阿霉素治疗(华明组),100例用进口阿霉素治疗(进口组),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异,两组的毒副反应比较也无明显的差异.实验表明华明制药厂的阿霉素可以代替进口阿霉素,在我国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雷公藤的毒副反应及减毒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综述雷公藤作为免疫抑制剂在临床上的毒副反应及临床减毒方法。方法:查阅有关雷公藤的国内外文献,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认识雷公藤毒副作用发生的条件和规律,增强对其减毒增效研究的重视。结论:通过改变用药剂型、给药途径或药物联用等方式减少雷公藤毒副作用,使其具有更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烧烫灵软膏皮肤外用的急性毒性反应。方法 :将 1.0∶ 0 .5 (1.0 g软膏相当于生药 0 .5 g)及 1.0∶ 2 .0 (1.0 g软膏相当于生药 2 .0 g)的烧烫灵软膏分别涂于家兔完整及破损皮肤的脱毛区 2 4 h,去除受试物后 1h、2 4h、4 8h、72 h至第 7日进行观察 ,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给烧烫灵软膏组动物的体重、皮肤、眼、黏膜、呼吸、循环、中枢神经系统、四肢活动等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结果表明 ,1.0∶ 0 .5 ;及 1.0∶ 2 .0浓度的烧烫灵软膏外用于家兔完整或破损皮肤 ,均未引起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16.
黄晨  姚青  高建苑  凌瑞  张聚良 《医学争鸣》2004,25(9):854-855
目的: 评价老年乳腺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泰索帝每周方案辅助化疗的耐受性. 方法: 老年乳腺癌患者70例,均行乳腺癌简化根治术,随机分为A, B两组,分别于术后第3日和术后第14日开始应用泰索帝每周方案辅助化疗,观察患者切口愈合状况、化疗后的近期毒性反应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切口愈合状况无明显差异. 术后早期化疗的主要毒性反应为恶心、呕吐,经对症治疗后均可缓解, A组发生率为41.9%, B组发生率为44.4%; 化疗中后期毒性反应主要为白细胞减少,多为I~II度,两组发生率分别为16.3%和14.8%,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1). 结论: 高龄乳腺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泰索帝每周方案辅助化疗是安全的,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7.
何晓露 《医学综述》2012,18(7):1120-1121
目的探讨女性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枸橼酸钠中毒与抗凝剂比例的关系。方法对来血液中心进行机采血小板的181例女性献血者随机分为A组80例,B组101例。对比观察抗凝剂与全血比例为1∶10(A组)和1∶11时(B组)女性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枸橼酸钠中毒的情况。结果抗凝剂与全血比例为1∶11的B组女性献血者枸橼酸钠中毒反应发生率为1.98%,明显低于抗凝剂与全血比例为1∶10的A组女性献血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江苏地区女性体质量普遍较轻,采用抗凝剂与全血比例为1∶11可明显改善女性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枸橼酸钠中毒反应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丁洪涛  吴玉芳 《重庆医学》2012,41(6):552-553,556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74例S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单用泮托拉唑钠,治疗组采用生长抑素和泮托拉唑钠联用。疗程均为7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腹痛缓解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撤离呼吸机时间)及血清炎性因子(血清白介素-8、高敏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结果治疗组的腹痛缓解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撤离呼吸机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1),而血清白介素细胞-8、高敏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钠治疗可显著降低SAP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从中毒机理与临床表现、中毒原因及中毒预防三个方面,总结分析了雷公藤中毒的相关研究。提出雷公藤中毒的原因主要与过量使用、用药部位差异、煎服方法不妥、炮制不当有关。其毒性主要表现在循环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与生殖系统等方面的损害,急性肾衰竭、急性肝坏死、骨髓损伤与心肌损害是其主要致死原因。中毒预防应从剂量、用法、炮制及个体差异方面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