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用霍乱弧菌噬菌体和溶血性等4项生物学试验对非O1群霍乱弧菌进行噬菌体-生物学分型实际应用意义。方法:用VP1-VP55组弧菌噬菌体对非O1群霍乱弧菌进行噬菌体分型;用溶源性噬菌体敏感试验、溶源性测定、山梨醇发酵和溶血试验对非O1群霍乱弧菌进行生物学分型。结果:236株非O1群霍乱弧菌中能被5组O1群霍乱弧菌噬菌体分型的62株,总分型率为26.3%,其中腹泻病人52株,从业人员10株,分型率分别为22.0%和9.3%,分属于11个噬菌体型,腹泻病人以21、26噬菌体型居多,从业人员无优势型别,对5组O1群霍乱弧菌体均不敏感的174株;62株非O1群霍乱弧菌分属于e、f、k、l等4个生物型,23个噬菌体-生物型在8-31型之间,均属非流行株范畴;对第Ⅳ组噬菌体(10^9/ml)及其常规稀释噬菌体和溶原性噬菌体、溶源性表现为不裂解。结论:非O1群霍乱弧菌进行噬菌体分型,对预测非O1群霍乱弧菌流行具有一定的实用和指导性意义。现成的噬菌体分型方法对非O1群霍乱弧菌进行噬菌体分型存在一定的缺陷,应寻找更适宜于非O1群霍乱弧菌分型的噬菌体用于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O139霍乱弧菌分型技术 ,对江苏省临床患者的O139霍乱弧菌施行噬菌体分离 ,得到 3株噬菌体 ,命名为JSФ5、JSФ9、JSФ10。在O139菌株的裂解实验中 ,上述菌株被裂解的 (复愈株 )占82 .2 % ,不被裂解的 (溶源株 )占 6 .7% ,非溶复株占 11.1% ,这一现象相同于“kappa”噬菌体把ElTor霍乱弧菌裂解为溶源株、复愈株和非溶复株。用JSФ5裂解JSN14得到菌株JSN14 (JSФ5 /JSN14 )。它对JSФ5、JSФ9、JSФ10和它自己的过夜培养物不裂解 ,显示JSФ5是溶源性噬菌体 ;JSФ5、JSФ9、JSФ10对江苏省O139霍乱弧菌的裂解谱相同 ,表明这 3株噬菌体可能是相同的类型  相似文献   

3.
2005年福建省霍乱弧菌流行菌型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福建省霍乱弧菌流行菌型特征,为控制传染来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血清学分型法、噬菌体-生物分型法及PFGE(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法对2005年霍乱疫情中不同来源的142株霍乱弧菌进行分型分析。结果:142株霍乱弧菌血清学、噬菌体-生物分型结果:流行株124株中O1群埃尔托稻叶1d型占95.16%(118/124株);其余菌株为6型以上非流行株。70株霍乱弧菌PFGE分型结果呈现3大类8种带型。结论:2005年霍乱疫情期间患者菌株与福州市闽江水系分离株菌型一致,表明具有高度同源性,而与市场水产品不相关。流行菌型更换而出现的埃尔托稻叶1d型,提示福建省今后仍有发生霍乱流行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一株非典型O1群霍乱弧菌实验室诊断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一株从腹泻病人分离到的O1群霍乱弧菌的实验室鉴定和毒力基因的检测与分析。方法:细菌的分离和鉴定按照卫生部疾病控制司第五版《霍乱防治手册》进行;用PCR方法对该菌株的ctxA、rtxA、Ace、TcpA、Cri、Zot 6种毒力基因进行检测。结果:经分离培养、生化反应、噬菌体-生物分型,确定该菌株是埃尔托霍乱弧菌5 e型流行株,菌落形态不典型,毒力基因TcpA、rtxA阳性,其它毒力基因均为阴性。结论:尽管该菌株从腹泻病人分离且确定为埃尔托流行株,但其霍乱肠毒素主要控制基因ctxA阴性,且菌落形态不典型,该菌是一株非典型的O1群霍乱弧菌。  相似文献   

5.
周伟斌  吴方  顾建中  王华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2):4345-4347
[目的]掌握我市外环境中霍乱弧菌的存在状况及预测未来霍乱发病趋势以便采取适当的防病措施。[方法]依据GB15984-1995《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和外环境水样标本分离霍乱弧菌程序对不同样品进行检测,并对33份阳性菌株进行噬菌体-生物分型鉴定。[结果]对不同样品进行检测,其中水样579份阳性31份,阳性水源11处。感染确诊病例18例(其中1例为输入病例),其中O139型2例,稻叶型16例。33份阳性菌株经噬菌体-生物分型,1 f 21株、2 f 2株、1 d 1株、1 e 1株、5k 1株、19k 1株,0139型6株。埃尔托霍乱弧菌中流行株,共计25株,25/27(92.6%)。[结论]海宁市外环境中存在多种霍乱弧菌,并发现在同一水源中同时检出2种不血清型的霍乱弧菌;本次流行仍以稻叶型、O139型霍乱为主;菌株鉴定存在流行株(1f、2f、1d和1e)。未来几年仍有霍乱暴发流行和散发的可能。防控形势非常严峻,必须采取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6.
由霍乱弧菌感染引起的霍乱是当今3种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对进口牛蛙进行霍乱弧菌检测鉴定中,采用了以血清免疫学试验为主,结合生物化学与形态特点以及基因检测综合作出判断的方法.本次实验检出3株符合O1群埃尔托型霍乱弧菌生物学特性的菌株,血清分型为稻叶型;噬菌体-生物分型为30K.实验提示,加强和完善对人出境水产品(包括牛蛙)的霍乱弧菌检测,对于严防霍乱病原菌自国门传入或传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汕头市海水产品及水体霍乱弧菌污染情况进行分析,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汕头市外环境海水产品和水样,用常规的细菌培养方法分离霍乱弧菌。结果从采集的1114份海水产品及水体样本中共检出14株霍乱弧菌,其中分离自青蛙7株、甲鱼2株、鱼类2株、甲壳类1株、水体2株,均为O1群ElTor型。2005年和2006年海水产品的霍乱弧菌检出率分别为2.3%和1.0%,水体的霍乱弧菌检出率均为0.5%。噬菌体-生物分型多达9种,检出时间集中在7~12月份。结论汕头市外环境中存在O1群ElTor型弧菌,均为非流行株,但污染种类较多,噬菌体-生物分型较广,存在季节性分布,提示仍需加强监测,预防霍乱的散发和爆发流行。  相似文献   

8.
由霍乱弧菌感染引起的霍乱是当今3种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对进口牛蛙进行霍乱弧菌检测鉴定中,采用了以血清免疫学试验为主,结合生物化学与形态特点以及基因检测综合作出判断的方法。本次实验检出3株符合O1群埃尔托型霍乱弧菌生物学特性的菌株,血清分型为稻叶型;噬菌体一生物分型为30K。实验提示,加强和完善对入出境水产品(包括牛蛙)的霍乱弧菌检测,对于严防霍乱病原菌自国门传人或传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1999~2005年广州地区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代表菌株的致病基因型和PFGE型别,确定霍乱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和同源性,研究本地霍乱弧菌的分子特性。方法采用多重PCR方法检测霍乱弧菌的4种致病相关基因,采用限制性内切酶Not I,以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采用分型处理软件BioNumerics Version对PFGE图谱做聚类分析。结果本地霍乱弧菌代表株中存在3种致病基因型(A、B、C型),病例分离的霍乱弧菌多为A型基因,而环境分离的霍乱弧菌则多为C型和B型。总共96株霍乱弧菌分为60个不同的PFGE型,带型范围:8 kb-650 kb。相同或相近的PFGE型(相差1~3条带)存在于多次霍乱暴发疫情分离株中、环境分离霍乱与临床株之间、输入病例与本地病例分离霍乱弧菌间,不同的PFGE克隆型(4~6带及以上)的流行病学联系也较远。结论将致病基因分型、PFGE型与流行病学资料结合,揭示了本地霍乱菌株从受污染的珠江水及水产品传递给人并引起霍乱暴发、散发的特征,提示开展霍乱菌株PFGE分子分型监测及加强地区间合作的必要性和急迫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杭州市及浙江省部分地区O139群霍乱弧菌分离株的核糖体基因分型特征及其与抗生素抗性关系。方法对1994~2004年杭州市分离的105株及2000年浙江省部分地区分离的5株O139群菌株,PCR法检测ctxA和tcpA基因,纸片扩散法测定抗生素抗性,应用核糖体基因分型技术进行分子分型;并与1997~2001年分离的20株O1群霍乱弧菌流行株代表菌株的分子分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杭州市105株O139群菌株中,95株ctxA阳性菌株分为8个型(Ⅰ、Ⅱ、Ⅲ、Ⅳ、Ⅴ、Ⅵ、Ⅶ和Ⅷ型),其中Ⅱ型菌株为2000年后的优势克隆群(占73.7%,70/95),并于2004年引起一起较大规模的爆发;10株ctxA阴性菌株被分为3个型(α、β和У型)。2000年浙江绍兴市4株axA阳性O139群分离株属Ⅱ型,浙江湖州市1株axA阴性分离株属У型。20株O1群流行代表菌株被分为5个型(A、B、C、D和E型),其中A型和B型分别与O139群中的Ⅵ型和Ⅶ型的带谱相同。ctxA阳性和axA阴性O139群菌株间的耐药谱显著不同。67株Ⅱ型O139群菌株中共有28种耐药谱,最少的仅对2种抗生素同时耐药,最多对11种抗生素同时耐药;分别有对11种和10种抗生素耐药的菌株在2002~2004年间成为优势菌(81.5%,22/27)。结论1994~2004年间多种核糖体基因型O139群霍乱弧菌在杭州同时或替换流行,多重耐药的核糖体基因型Ⅱ型O139群菌株于2002~2004年间成了杭州优势流行菌株。  相似文献   

11.
溶血性是埃尔托型霍乱弧菌的生物学性状之一,是其生物分型必做项目.在霍乱弧菌的噬菌体-生物分型实验中,我们发现了营养肉汤pH值对溶血试验的影响较大,而分装肉汤管时培养基量对溶血试验无影响,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下城区饮食、服务行业人员粪便标本进行霍乱弧菌监测。方法:2007年1月-2007年9月采集25052名饮食、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健康体检者粪便标本,分别接种于碱性蛋白胨水增菌后分离4号琼脂。通过培养特性、菌落形态、革兰染色、动力和生化试验等检查,对所分离的疑似霍乱弧菌菌株进行初步鉴定,采用霍乱弧菌O1群及O139群单克隆抗体的玻片凝集试验、噬菌体生物分型、霍乱弧菌ctxA和tcpA基因PCR检测进一步鉴定各霍乱菌株。结果:上述标本中检出O1血清群和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各1株。1株O1血清群霍乱弧菌噬菌体生物分型为1 L,属埃尔托生物型非流行菌株,霍乱弧菌ctxA和tcpA毒力基因PCR检测结果为ctxA阴性,tcpA阳性,判定为有毒力的非流行菌株。另1株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ctxA和tcpA基因PCR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为无毒力非流行菌株。结论:尽管所检出的2株霍乱弧菌均为非流行菌株,但因携带者从事职业的特殊性,仍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珠江河口水体中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的分布状况,分析菌株的分子特征和毒力基因特征.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从珠江河口水体中分离的59株O1群和10株O139群霍乱弧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体外检测ctxA、tcpA、ace、zot、tcpl,hlyA、toxR和ompU等毒力相关基因,并进行毒力相关基因分型分析,对限制性内切酶Not Ⅰ消化后的基因组DNA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采用BioNumerics软件分析图谱,得到菌株带型相似性的聚类分析树状图.结果 2009-2010年共采集1 152份水体标本,分离得到O1/O139群霍乱弧菌69株,其中O1群埃尔托霍乱弧菌59株(小川型18株,稻叶型41株),O139群霍乱弧菌10株.PCR检测69株菌ctxA全部阴性,hlyA和toxR全部阳性,基因分型可分成9个型.稻叶型菌株中,34.15%(14/41)为hlyA+ toxR+ ompU+ ace+ zot+ tcpⅠ+型;小川型菌株中,66.67%(12/18)为hlyA+toxR+型;O139群菌株中,70%(7/10)为hlyA+ toxR+型.PFGE分型发现,O139群菌株PFGE相似度为69.9%~ 95.5%;O1群菌株相似度为72.8%~ 100.0%,可分成3个聚类.结论 在霍乱流行间歇期,该地区外环境水体中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非产毒株广泛存在,基因型别多样.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查清我市水体等外环境及患者中霍乱弧菌的菌型分布特征、毒力基因、药敏等,为霍乱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GB15984-1995附录A、C及《霍乱防治手册》第五版中有关要求进行调查检测。结果:从外环境标本和患者中共检出霍乱弧菌83株,经血清学鉴定分型,其中:O1群埃尔托霍乱弧菌(Vibriocholerae serotypeO1,b iotype E ltor,EVC)稻叶型38株,占45.78%,O1群EVC小川型16株,占19.28%,O139群霍乱弧菌29株,占34.94%。23株霍乱弧菌噬菌体生物分型以O1群EVC稻叶型1 f居多,占86.96%(20/23);14株霍乱弧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均为阳性(携带ctx,ace,zot 3种毒力基因);药敏试验O1群、O139群霍乱弧菌对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其中对磺胺的耐药率高达100%;对头孢噻肟、诺氟沙星、丁胺卡那霉素敏感率高达100%。结论:河水中菌型复杂,O139群、小川、稻叶三型并存,但以O139群为主,占48.94%;井水中检出4株埃尔托霍乱弧菌均为稻叶型;甲鱼塘水中O139群与O1群小川型并存;患者中以O1群EVC稻叶型为主,占88.24%(15/17)。经噬菌体生物分型,以不常见流行株为主,毒力基因检测均为产毒株。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分析嘉兴市霍乱弧菌菌株的血清型、毒力基因和分子分型特征。方法采用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近年来分离到13株霍乱弧菌菌株进行血清型分布、毒力基因(ctxA、ace、zot、tcpA、cri和rtxA)携带和ERIC-PCR分型研究。结果 13株霍乱弧菌菌株,2株为O139群霍乱弧菌,11株为O1群霍乱弧菌,其中小川型9株,稻叶型2株。2株O139群霍乱弧菌菌株携带3种毒力基因;11株O1群霍乱弧菌菌株,除1株携带4种毒力基因外,其余10株携带全部6种毒力基因。ERIC-PCR分型分析显示,不同的霍乱弧菌菌株之间ERIC-PCR型别表现出一定的遗传多样性。结论嘉兴市霍乱弧菌菌株大多携带多种毒力基因,而且来源多样,防控工作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广东省2009-2013 年霍乱病例及环境来源O1/O139 群霍乱弧菌病原学特征。方法 选取2009-2013 年广东省霍乱病例来源、环境(水体和海水产品)来源的O1/O139群霍乱弧菌。采用血清分型、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毒力基因PCR 检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方法 , 研究不同来源的霍乱弧菌血清型、抗菌药物敏感性、毒力基因携带以及分子分型方面的异同。结果 2009-2013 年广东省共分离得到各类来源O1/O139 群霍乱弧菌190株(病例16 株, 外环境174 株)。病例来源菌株分为O1 群稻叶型(3 株)、小川型(7 株)和O139 群(6株)3 种菌型;其中10 株ctxA 基因阳性, 2 株小川型菌株携带不完整CTXΦ噬菌体;5 株菌对11 种抗菌药物完全敏感, 3 株对4 种抗菌药物表现出耐受。外环境来源菌株中53 株稻叶型, 22 株小川型和2 株O139 群菌株携带不完整CTXΦ噬菌体;2 株O139 菌株检出ctxA 基因阳性;25 株对≥4 种抗菌药物耐受, 其中有2 株同时对11 种抗菌药物中的7 种耐受, 以水产品中的稻叶型菌株为主(13株)。PFGE分子分型结果显示, 菌株经NotⅠ酶切后的PFGE型别表现出明显的多样性。稻叶型和O139 群病例菌株的带型聚集在同一个聚类中, 小川型病例菌株带型分散在不同的聚类中, 病例来源菌株与环境来源菌株的带型差别较大。结论 广东省O1/O139 群霍乱弧菌毒力基因和遗传特征复杂多样, 菌株多重耐药形势严峻, 需要加强菌株型别变异及耐药监测。  相似文献   

17.
脉冲场电泳在霍乱弧菌分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天津市霍乱弧菌的基因型。方法:选择保留的20株埃尔托霍乱弧菌进行血清分型及生化实验确认,采用琼脂糖包埋胶块法制备染色体DNA,以sfi I内切酶进行切割,选定脉冲电泳参数进行片段分离。结果:20株霍乱保留株用脉冲场电泳分离可得到5种不同的基因型。结论:20株霍乱弧菌经血清学及生化检定确认未发生表型特征变异,脉冲场电泳分析表明,不同年代分离株基因型别重叠出现。  相似文献   

18.
O139霍乱弧菌是近年来新发现的霍乱血清型 ,也是唯一能引起霍乱暴发流行的非 O1群霍乱弧菌。为了解该菌的生物学特性 ,我室对 6株 O139霍乱弧菌在培养特性、形态、生化反应、血清学方面进行了试验 ,并利用 EL- TOR霍乱弧菌的噬菌体 -生物分型技术对这 6株细菌进行了分型及药敏试验等方面的实验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菌株来源 菌株采自医院肠道门诊的腹泻病人。1.2 实验材料 培养基 :碱性胨水、肉汤、半固体均由本室自配 ,4号琼脂 ,TCBS琼脂 ,药敏琼脂 ,购自江苏省卫生防疫站微生物试剂厂。生化反应材料 :弧菌属微量…  相似文献   

19.
中国O1群El Tor霍乱弧菌产毒株表型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近50年中国不同地区分离的O1群El Tor型霍乱弧菌产毒株的生物表型特征变化。方法 采用多粘菌素B敏感试验、第Ⅳ组霍乱噬菌体裂解试验、VP试验和溶血实验进行表型特征分析。结果 生物型表型特征分析表明133株菌具有典型的El Tor生物型表型特征,其余251株菌呈现不典型的El Tor生物型表型特征;综合ctxB、rstR基因型和生物型表型特征分析,385 株检测菌株中 64 株为典型 El Tor 生物型菌株,21 株菌有典型的 El Tor 生物型表型特征但携带古典型ctxB基因,杂合型特征菌有280株,根据ctxB、rstR和表型特征的不同组合可再分为45个杂合型。结论 中国O1群El Tor霍乱弧菌菌株呈现明显的表型多态性,传统的表型分型特征不能有效区分古典生物型和El Tor生物型菌株。  相似文献   

20.
2003~2007年厦门市海沧区外环境中霍乱弧菌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水体和水产品霍乱弧菌污染情况。[方法]2003~2007年,厦门市海沧区5~10月采集水产品和水体,检测O1群霍乱弧菌和O139群霍乱弧菌。[结果]5年合计,从922份水体中检出3株霍乱弧菌,从1040份水产品中检出6株霍乱弧菌。9株霍乱弧菌均为O1群,其中小川型4株、稻叶型5株,均为霍乱弧菌肠毒素CT阴性的无毒株。[结论]厦门市海沧区外环境中的霍乱弧菌主要是O1群非流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