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江门市市区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并探讨治疗措施,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不同职业人群,采用清水沉淀集卵法粪检华支睾吸虫卵。对感染对象分年龄、性别、职业等方面进行分析,同时对第一中间宿主螺类和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的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江门市区人群华支睾吸虫平均感染率为16.30%,其中50~岁组人群感染率最高。第一和第二中间宿主的感染率分别为0.24%(7/2921)和6.94%(5/72)。吡喹酮总剂量按80mg/kg,2d分服,可取得满意效果。结论江门市市区仍是华支睾吸虫病中度流行区,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控制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区胆石症患者胆囊结石类型与华支睾吸虫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2年10月在广州市南沙区第六人民医院普外科实施内镜微创取石保胆手术的胆石症患者598例。胆石样品以红外光谱法分析结石成分,判断结石类型。胆石研碎后用光镜检查华支睾吸虫虫卵,计算不同类型结石的虫卵检出率。比较不同类型的结石患者,以及碳酸钙类结石患者中华支睾吸虫虫卵阳性和阴性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生化特征。选取部分虫卵阳性的碳酸钙类结石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598例胆囊结石患者中,234例(39.1%)为胆固醇类结石,133例(22.2%)为胆色素类结石,112例(18.7%)为碳酸钙类结石,86例(14.4%)为混合类结石,33例(5.5%)为其他类结石。5类胆结石华支睾吸虫卵检出率分别为6.4%(15/234)、44.3%(59/133)、59.8%(67/112)、36.0%(31/86)和30.0%(10/33)。碳酸钙类结石的虫卵检出率最高,胆固醇类结石的虫卵检出率最低。碳酸钙类结石和混合类结石患者的血清CO2结合力高于胆固醇类结石患者(P0.05),碳酸钙类结石患者胆汁CO2结合力和p H值高于其他4组结石患者(P0.05)。碳酸钙类结石患者中华支睾吸虫虫卵阳性者的血清CO2结合力、胆汁CO2结合力和p H值均高于虫卵阴性者(P0.05)。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均发现,碳酸钙类结石华支睾吸虫卵与碳酸钙结晶相互黏附。结论碳酸钙类胆囊结石患者的华支睾吸虫感染率高于其他结石类型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广西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广西华支睾吸虫病的分布范围和流行特点。 方法 根据广西的不同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 ,随机选取调查点。用水洗沉淀法或醛醚集卵法粪检华支睾吸虫卵 ,并计算克粪便虫卵数 ;用玻片压碎法、压片法和人工消化法检查中间宿主淡水螺、鱼类的自然感染情况 ;用解剖动物找成虫或粪检查虫卵的方法了解保虫宿主感染情况。 结果 共调查 4 4个县 (市 ) 135个点 112 4 4 4人 ,人群平均感染率为 2 0 .15 % ,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男性高于女性 (P<0 .0 1)。第一中间宿主有赤豆螺、纹沼螺、长角函螺和硬豆螺 ;第二中间宿主有麦穗鱼、台细鳊等淡水鱼类 4科 32种。保虫宿主有猫、犬。人群感染方式以吃“鱼生”为主。 结论 广西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广泛 ,其中南部地区流行程度较重 ,呈“片状”分布 ;北部地区较轻 ,呈“点状”分布。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华支睾吸虫病高发区淡水鱼中囊蚴感染情况。方法 于2016年8-10月选取某华支睾吸虫病高流行区,在养殖、零售、餐饮环节采集用于生食的鲜活淡水鱼以及生鱼片,采用酶消化法进行检测。结果 鲜活鱼样品华支睾吸虫囊蚴检出率为17.24%(10/58),其中采自鱼塘、农贸市场的样品检出率分别为24.24%(8/33)、10.00%(2/20),超市样品未检出;采自餐饮环节的生鱼片样品检出率为17.74%(11/62)。结论 在当地进食生鱼片感染华支睾吸虫病的风险较高。当地淡水鱼养殖过程卫生管理存在一定问题,需加强对养殖环境的卫生管理以及淡水鱼的检验检疫工作,应建立市售淡水鱼溯源体系,同时深入开展对群众的健康教育,提高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5.
原重庆市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原重庆市华支睾吸虫人群感染情况,分布范围和流行特点。方法:根据反映有华支睾吸虫确诊病例和疑似存在该病的区县随机选择调查点。用醛醚集卵法粪检华支睾吸虫卵,计数并计算克粪虫卵数;采用压碎法、压片法和人工消化法检查中间宿主的自然感染情况;检查家猫、狗、猪粪便,了解保虫宿主感染情况。结果共调查18个区县112个点23738人,人群平均感染率为4.13%,性别间无差异,以青壮年感染率最高,第一中间宿主有纹沼螺、赤豆螺,第二中间宿主有麦穗鱼、鲫鱼、草鱼,猫、狗、猪是主要保虫宿主。结论:原重庆市的华支睾吸虫病呈“点状”分布于渝西北浅丘水网地带,人畜粪便未经无害处理即用于稻田施肥和喂鱼而导致该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湖南省从1971年至1990年开展华支睾吸虫病调查的现状。经证实有涟源等20个县(市)流行。据永兴等9个县资料分析,共粪检40569人,其感染率为7.5%,感染率范围为2.1%—85.2%。感染者中年龄最小2岁,最大75岁;其中15岁以下儿童和15岁以上人群的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分别为19.8%(148/749)和3.5%(32/923),两者间差别具有显著意义(χ2=114.2525,P<0.01)。男性感染率(12.9%)高于女性(8.8%),两者间差别具有显著意义(χ2=7.4725,P<0.05)。本省华支睾吸虫第一中间宿主以纹沼螺为主;第二中间宿主以小型淡水鱼类为主,如麦穗鱼、中华鱼,武冈等8县麦穗鱼感染率高达54.4%。感染方式以食烤鱼、火焙鱼为主。保虫宿主有犬、鼠等。  相似文献   

7.
广西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相似文献   

8.
在广东顺德市调查5230的华支睾吸虫感染率25.1%(1315/5230),1315例华支睾吸虫感染者的胆囊炎发生率为6.0%3915例非华支睾吸虫感染者则为0.8%,差异非常显著(P〈0.01),在64例急性胆囊炎住院患者中,57例(89.1%)合并华支睾吸虫感染,未合并华支睾吸虫感染者仅为7例(10.9%)前者为后者的8倍多,说明华支睾吸虫感染与急性胆囊炎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在急性胆囊炎合并华支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安徽省华支睾吸虫病的地域分布情况。方法根据《全国重要人体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要求,进行两特征(水系流域或地形与流行程度)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改良加藤厚涂片法(1粪3检)检查人群。结果中签10个县27个点,共调查14 541人。全省平均感染率为0.722%(男0.729%,女0.715%),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意义(χ2=0.0095,P>0.05)。感染者平均EPG149个,轻度感染占96.97%;淮河流域的感染率为1.085%,长江流域为0.173%,钱塘江流域为0.064%。地形分布以平原地带最高(1.394%),水网(0.199%)和丘陵(0.148%)地带次之,山区最低(0.095%)。片区分布以淮北平原感染率最高(1.39%),皖南山区最低(0.06%),江淮丘陵、大别山区和沿江平原在0.2%~0.36%之间。淮北平原与其它各片区间感染率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全省以轻度感染为主,平均感染率和感染度均较第一次分布调查(1992)降低,淮河流域的平原地区仍是我省华支睾吸虫病的高发区。  相似文献   

10.
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湖南省永州市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现状和流行因素。 方法 于2006年11~12月对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和祁阳县各1个自然村的1周岁以上常住居民,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三检)检查华支睾吸虫的感染情况,并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保虫宿主(狗和鼠类)和中间宿主的感染情况。 结果 共调查777人,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75.4%(586/777);平均克粪虫卵数451个,轻、中、重度构成比分别为85.5%(501/586)、14.0%(82/586)和0.5%(3/586);其中男性感染率为76.9%(316/411)、女性为73.8%(270/36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3, P>0.05)。各年龄组均有感染,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其中以70~79岁组感染率最高,为85.7%(30/35)。不同职业人群均有感染,农民、医生、教师和干部分别为82.5%(447/542)、 79.3%(42/53)、 73.7%(28/38)和73.5%(25/34)。 中间宿主和保虫宿主的调查结果显示,纹沼螺(Parafossarulus striatulus)和长角涵螺(Alocinma longicornis)的感染率分别为17.4%(29/167)和7.4%(2/27); 鲫鱼(Carassius auratus)和鲤鱼(Cyprinus carpio)的感染率分别为69.2%(9/13)和5.3%(1/19);剖检3只家犬均有感染。居民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0%以上的居民不知晓食生鱼会感染华支睾吸虫,95.6%(153/160)的农民和56.7%(349/616)的学生有食生鱼片史;当地使用未经处理的粪便施肥和在鱼塘洗刷粪桶的现象较普遍。 结论 湖南省祁阳县和冷水滩区为华支睾吸虫病高度流行区。居民普遍有食生鱼片和使用未经处理的粪便施肥等习惯,是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Cs)Rho GTPase重组蛋白的免疫保护效果。方法将20只8周龄SD大鼠随机均分为2组,重组蛋白实验组(A组)和PBS对照组(B组)。A组共免疫5次,首次和第2周分别用Cs-Rho GTPase重组蛋白(90μg/ml)1ml加等体积福氏完全佐剂和福氏不完全佐剂稀释后背部、足垫多点皮下注射,第4、7和11周分别用Cs-Rho GTPase重组蛋白(90μg/ml)1ml腹腔注射。B组用PBS加佐剂免疫小鼠。末次免疫后,即灌胃感染华支睾吸虫囊蚴(50个/只),感染后第21天起每隔3~5d粪检1次,待查见虫卵后,计数虫卵数,并用乙醚麻醉处死大鼠,剖检胆管和胆囊中华支睾吸虫成虫。采集各次免疫前小鼠尾静脉血,ELISA法测定血清IgG、IgG1和IgG2a抗体水平。统计分析各组平均成虫数、虫卵数及抗体水平差异。结果 A组检获平均成虫数为(9.2±9.9)条、每克粪便平均虫卵数为(956.8±1062.5)个,B组分别为(23.25±15.75)条和(3062.5±2501.8)个,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清的抗体吸光度(A450值)分别为IgG(0.1、0.45、0.65、0.6、0.65)、IgG1(0.1、0.45、1.1、1.0、1.1)、IgG2a(0.1、0.7、1.1、1.1、1.1),而B组IgG、IgG1和IgG2a吸光度(A450值)均维持在0.1水平,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Rho GTPase重组蛋白可诱导SD大鼠产生较好的抗华支睾吸虫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广西柳江河鱼类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情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3月~2009年3月,在广西柳江河段上的三江县、融安县、融水县、柳城县、柳州市和象州县设点,采集各地河道内的鱼类,用直接压片法和消化法检查其感染华支睾吸虫的情况。共捕获鱼16204尾,经鉴定分属9科27属35种,其中32种不同程度感染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10.5%,感染度为4.6个/g。麦穗鱼(Pseudoras bora parva)的感染率(21.5%)和感染度(9.9个/g)最高,其次为宽鳍鱲(Zacco platypus),感染率为17.8%,感染度为8.9个/g。各河段感染率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象州县河段感染率(12.3%)较高,三江县河段(9.1%)和柳州市区河段(9.7%)感染率较低。统计学分析表明,夏、秋两季鱼的感染率较高,春、冬两季较低;中、上水层鱼类的感染率较高,下水层鱼类较低;杂食性和草食性鱼类的感染率较高,肉食性鱼类较低。  相似文献   

14.
从辽西女儿河、辽河和狗河采集野生淡水鱼共1 131尾,直接压片法检查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率,人工消化法检查感染度。结果显示,6种淡水鱼全部感染华支睾吸虫,麦穗鱼的感染率最高(82.8%,216/261),洛氏鱥的感染率最低(1.5%,2/137)。感染度最高的为鲈塘鳢(平均2 390个/尾),最低的为洛氏鱥(平均30个/尾)。以狗河和女儿河的野生淡水鱼感染率为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构建华支睾吸虫生活史的室内生态系统。 方法 解剖自然感染华支睾吸虫的家猫,收集华支睾吸虫虫卵,放入养殖缸内自然感染纹沼螺和长角涵螺,待尾蚴发育成熟,分离阳性螺,放入养殖缸内与各种鱼类同缸饲养,使阳性螺释放的尾蚴自然感染缸内的各种鱼类。螺类释放尾蚴后的第30天开始,定时检查鱼类的感染情况,分别采用鱼肉压片法和消化法检查各种鱼体内的感染率和感染度。分离、收集鱼肉中囊蚴感染家猫和SD大鼠。 结果 水温在24.3~37.2 ℃时,尾蚴发育成熟逸出螺体的时间需95 d。纹沼螺的感染率为12.5%(25/200),长角涵螺为18%(9/50)。水温在20 ℃以下时,螺体内尾蚴停止逸出。鱼类感染尾蚴后形成囊蚴的时间为30 d,至囊蚴完全成熟需45 d。麦穗鱼、草鱼、鳑鮍鱼、鳙鱼、鲮鱼、鲫鱼、鲤鱼和罗非鱼体内囊蚴的感染度不尽相同,每克鱼肉含囊蚴数分别为1 792、16、8、6、5、4、4和2个。将鱼体内分离的囊蚴分别感染大鼠和家猫均获得成虫。 结论 华支睾吸虫生活史室内生态系统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江门地区鲩鱼和鳙鱼两种常见食用淡水鱼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感染情况。方法用人工消化法对鱼肉进行处理,显微镜下检查和计数鱼肉中的华支睾吸虫囊蚴。结果在江门市的蓬江区、新会区和鹤山市三地共检查鲩鱼484条,阳性232条,华支睾吸虫感染率47.93%,阳性鱼平均感染度为6.69个/尾;在蓬江区和新会区共检查鳙鱼286条,阳性45条,华支睾吸虫感染率15.73%,阳性鱼平均感染度为2.27个/尾。结论江门地区的鲩鱼和鳙鱼华支睾吸虫感染严重,鲩鱼感染率高于鳙鱼。蓬江区、新会区和鹤山市三地间淡水鱼的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华支睾吸虫囊蚴在鱼体内自然感染状态及其在保存液中的存活情况。方法 从草鱼和鳙鱼中以常规方法分离出华支睾吸虫囊蚴 ,统计各发育阶段囊蚴的情况。分别以 4℃和 30℃ ,以及 10ml容积和 10 0ml容积等不同条件保存囊蚴 ,观察囊蚴的存活情况。结果 鳙鱼体内囊蚴的成熟率和成活率大于草鱼 ;30℃保存的囊蚴发育成熟的速度较快 ,保存期短 ;4℃保存的囊蚴出现一定程度的滞育 ,2 0天后仍有较高数量的趋于成熟的囊蚴。保存液体体积的不同对囊蚴的发育生存没有明显影响。结论 囊蚴群体在鱼体内及体外环境中的生长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囊蚴群体中各发育态的同时存在 ,使其具有持续发育成熟的能力 ,并保持相对稳定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18.
吡喹酮是目前用于治疗血吸虫病和其他吸虫病的主要药物。近年的实验研究发现,治疗肠道线虫感染的新药三苯双脒具有抗华支睾吸虫、麝猫后睾吸虫和卡氏棘口吸虫(Echinostoma caproni)的作用,特别是对感染华支睾吸虫的大鼠,其顿服接近治愈的剂量为300 mg/kg,低于吡喹酮的治愈剂量375~500 mg/kg。抗疟药青蒿琥酯和蒿甲醚不仅已被发展为预防血吸虫病的药物,而且发现它们对多种吸虫有效,特别是对华支睾吸虫,其顿服对大鼠华支睾吸虫感染的治愈或高效剂量为75 mg/kg。本文系综述这些药物单用或联合用药治疗大鼠、小鼠、仓鼠或犬的华支睾吸虫及其他吸虫感染的实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广西横县门诊及住院患者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8年1月~2009年1月来横县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进行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调查。共粪检14 363例,华支睾吸虫虫卵阳性3 172例,阳性率22.08%。华支睾吸虫感染率男性为34.39%(3078/8813),女性为1.69%(94/5550),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1);感染率以41~50岁年龄者为最高,为36.15%(736/2036);有食生鱼史者感染率(53.54%)显著高于无食生鱼史者(0.27%)(P<0.01)。广西横县华支睾吸虫感染率高,居民喜食生鱼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三苯双脒、青蒿琥酯、蒿甲醚、或吡喹酮单剂、多剂给药,及其伍用治疗感染华支睾吸虫大鼠的疗效。 方法 147只SD大鼠各感染50个华支睾吸虫囊蚴,于感染后42~44 d分组治疗。各药物采用灌胃给药。①60只感染大鼠随机分为11组(每组4~5只),分别为三苯双脒150 mg/kg(顿服)、75 mg/(kg·d)×2 d、50 mg/(kg·d)×3 d和25 mg/kg(tid)×2 d组;吡喹酮150 mg/kg(顿服)、75 mg/(kg·d)×2 d和25 mg/kg(tid)×2 d;青蒿琥酯或蒿甲醚75 mg/kg(顿服)和37.5 mg/(kg·d)×2 d组。②另87只感染大鼠随机分为15组(每组4~6只),用青蒿琥酯或蒿甲醚(30 mg/kg)分别与吡喹酮(150 mg/kg)、三苯双脒(50 mg/kg和75 mg/kg)伍用组;三苯双脒(50 mg/kg)与吡喹酮(150 mg/kg)伍用组;三苯双脒(75 mg/kg)与吡喹酮(187.5 mg/kg)伍用组,及各药的单用组。并设同批感染未治疗对照组。受治鼠于治疗后2周剖杀,收集胆管和肝组织内的残留华支睾吸虫,计算各组的平均虫数和减虫率,用非参数统计方法(Mann-Whitney秩和检验)对相应组间的平均虫数进行分析。 结果 感染华支睾吸虫的大鼠口服单剂三苯双脒或吡喹酮(150 mg/kg)的减虫率分别为57.2%和63.8%。三苯双脒各小剂量多次给药组的减虫率稍高,达77.1%~79.4%,而吡喹酮小剂量多次给药组的减虫率则为50.6%~54.2%。但两种药物各组间的平均虫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青蒿琥酯和蒿甲醚各单剂给药组与小剂量多次给药组的减虫率均较高,分别为90.4%~98.5%和100%。三苯双脒小剂量(50或75 mg/kg)与吡喹酮(150 mg/kg 或187.5 mg/kg)伍用治疗,减虫率为74.9%~100%,高于其各单药组的减虫率(26.9%~79.6%)。青蒿琥酯或蒿甲醚小剂量(30 mg/kg)与吡喹酮(150 mg/kg)或三苯双脒(50或75 mg/kg)伍用治疗,减虫率为74.9%~97.9%,亦高于其各药组的减虫率(24.8%~79.6%)。 结论 青蒿琥酯、蒿甲醚、吡喹酮和三苯双脒均为有效的抗华支睾吸虫药物,各药物小剂量伍用具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