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氟烷,七氟醚肝毒与肝细胞钙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卤代类吸入麻醉药肝毒性与肝细胞钙平衡的关系。应用酶诱导氧大鼠模型、Ca^2+细胞化学定位法,EDX是民我间微量元素分析、离体大鼠肝细胞及肝微粒体Ca^2+摄取及释放、肝脏显微病理的体视学分析肝脏超微病理的电子计算机图像处理等技术,从生化及形太民学角度探讨肝脏细胞钙平衡的改变在氟烷性肝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与七氟醚进行对比研究,观察其与氟烷的异同。在酶诱导缺氧条件下,吸入氟烷可造成明显的肝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卤代类吸入麻醉药肝毒性与肝细胞钙平衡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诱导缺氧大鼠模型、Ca(2+)细胞化学定位法、EDX电镜微量元素分析、离体大鼠肝细胞及肝脏微粒体Ca(2+)摄取及释放、肝脏显微病理的体视学分析及肝脏超微病理的电子计算机图像处理等技术,从生化及形态学角度探讨肝脏细胞钙平衡的改变在氟烷性肝炎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与七氟醚进行对比研究,观察其与氟烷的异同。结果:在酶诱导缺氧条件下,吸入氟烷可造成明显的肝损害,而同样情况下吸入七氟醚则无明显肝损害。氟烷可致肝细胞胞浆及线粒体钙负荷增加。结论:提示肝细胞Ca(2+)平衡的改变在氟烷性肝炎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七氟醚对肝细胞钙平衡影响较小.亦无明显肝毒性。  相似文献   

3.
理想的吸入麻醉药应具备易挥发、对呼吸道无刺激、麻醉强度大、可控性好、体内代谢少、对呼吸和循环影响小,以及无肝、肾毒性等特点。随着新型吸入麻醉药的开发和研制,以地氟烷和七氟烷为代表的第3代卤素类吸入麻醉药,与传统的恩氟烷、异氟烷等相比,其理化性质和药理作用等更接近理想,使吸入麻醉的临床应用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以下就近年来地氟烷和七氟烷在临床应用中的对比研究作一总结。1理化性质和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氟烷性肝炎免疫应答中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对肝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雄性Hartley豚鼠在40%O2下吸入1%氟烷4h,诱导1次,或按分组需要间隔42d后同上再吸入1次,再隔42d后同上再吸入I次,诱导3次。对照组只吸入40%O2。分离淋巴细胞和肝Kupffer细胞,两种细胞按一定的分类和比例混合培养,再加入含有特异性抗体和细胞因子的上清液,对照分析机体吸入氟烷后诱导免疫应答过程中,ADCC对肝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氟烷诱导3次豚鼠肝细胞毒性作用包括特异性抗体介导的ADCC作用,氟烷诱导1次豚鼠ADCC作用仍需氟烷对离体肝细胞的再次诱导。Kupffer细胞诱导淋巴细胞增生成的特异性抗体和分泌的细胞因子对肝细胞无毒性作用。结论:体液免疫主要是ADCC,单纯的特异性抗体和细胞因子不能杀伤肝细胞。免疫应答反应的强弱与吸入氟烷有关。  相似文献   

5.
七氟烷是目前临床应用较广的吸入麻醉药之一,但其理化性质不如异氟烷、地氟烷稳定,在机体内约有5%发生生物转化。在其代谢产物中,六氟异丙醇具有极强的麻醉效能。本文就七氟烷的性质及其代谢进行综述,旨在更好地指导七氟烷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吸入麻醉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吸入麻醉药物一般分为气体麻醉药物和挥发性麻醉药物两类.气体吸入麻醉药物主要包括氧化亚氮和氙气.挥发性吸入麻醉药物又分为羟基烷、卤代羟基烷和卤羟三类.羟基烷主要是乙烷;卤代羟基烷包括甲氧氟烷、安氟烷、异氟烷、七氟烷和地氟烷;卤羟主要包括氟烷和氯仿.吸入麻醉药物均以气体形式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内发挥麻醉作用.虽然静脉麻醉药物异丙酚在临床已得到广泛使用,但由于吸入麻醉药物具有麻醉效能强、可控性高的特点,因而在全身麻醉中特别是在麻醉维持过程中依然占据主导地位.近年来新型吸入麻醉药物的临床应用和机制研究都取得了很大进展,通过对这些研究成果的复习,有助于深入认识全麻原理,合理规范药物的临床适用范围,以及正确解释和处理药物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吸入麻醉药七氟烷是否能在小鼠肝及脑组织中进行生物转化,并对其代谢产物六氟异丙醇(HFIP)进行测定。方法在七氟烷麻醉下,取小鼠部分肝及全部脑组织,将其匀浆后于密闭空针中分别加入0.5%、1%及3%七氟烷于37℃恒温箱中孵育6h,分别于0、1、2、4、6h测定气相中HFIP浓度。结果在对小鼠肝脏组织匀浆的孵育中,3种七氟烷孵育浓度均检测出HFIP,且以0.5%七氟烷孵育时HFIP含量最高。在对小鼠脑组织匀浆的孵育中,当七氟烷浓度为0.5%及1%时检测出HFIP,且前者高于后者,但当七氟烷孵育浓度为3%时,未能检出HFIP。结论七氟烷能在小鼠肝及脑组织中代谢分解成HFIP,但随着七氟烷孵化浓度的增加,HFIP的生成却减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七氟烷麻醉时其代谢产物游离六氟异丙醇(hexafluoroisopropanol,HFIP)的生成是否受肝功能状态的影响,以及其与麻醉恢复质量的关系。方法:选择肝功能正常(A组)与肝功能障碍CTP B级(Child-Turcotte-Pugh分级,B组)拟行择期腹部手术的患者,将两组完成研究方案并符合排除标准的各15例患者的统计结果行数据分析。麻醉诱导后分别吸入1.5 MAC的七氟烷麻醉约3 h。测定吸入七氟烷后0.5 h、1 h、2 h、3 h及停用七氟烷后0.5 h、1 h、2 h、4 h患者血液中的游离HFIP浓度。手术结束后观察记录患者苏醒时间(T_1)、定向力恢复时间(T_2)、指令响应时间(T_3)、拔管时间(T_4),并于拔管即刻、拔管后不同时点进行VAS疼痛及Ramsay镇静评分。结果:A、B两组患者血中游离HFIP浓度分别于七氟烷麻醉后1 h和2 h达峰值,停用七氟烷后两组游离HFIP浓度均逐渐降低。组间比较,除七氟烷麻醉后1 h血中游离HFIP浓度B组低于A组(P<0.05)外,其余各对应时点无显著性差异。B组苏醒时间、指令响应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均大于A组(P<0.05);B组拔管后15 min及30 min的VAS疼痛评分均低于A组(P<0.05),拔管后30 min、1 h、2 h的Ramsay镇静评分均高于A组(P<0.05)。结论:B级肝功对七氟烷代谢产物游离HFIP的生成无明显影响;在吸入相同浓度的七氟烷麻醉后,正常肝功与B级肝功患者麻醉恢复质量的差异可能与七氟烷代谢产物游离HFIP的影响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9.
自从1951年 Shukys 首先报告临床应用乙烯氧氟烷以来(Fluroxene),三十年来对卤族吸入麻醉剂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1956年氟烷和1961年甲氧氟烷先后在临床使用,由于这两种药的代谢产物对肝肾有一定的毒性作用,需要寻找化学性能更加稳定、对机体影响更小的吸入麻醉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吸入麻醉药对离体鼠肝线粒体跨膜电位的影响,研究吸入麻醉药肝毒性与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关系,方法:应用碱性藏红为探针,在3ml的反应体系中分别加入5,10,20,50μg/ml氟烷,恩氟烷,异氟烷及七氟烷,用UV-3000分光光度计进行双波长(511-533nm)扫描,观察上述4种药物对ATP或琥珀酸能化及非能化鼠肝线粒体跨膜电位(Δψ)的影响。结果:氟烷与经典的解耦联剂氰化-对-三氟甲氧基苯腙相似,能明显降低能化及非能化线粒体的跨膜电位,而其余3种药物仅在大剂量时才降低线粒体的跨膜电位。结论:氟烷具有解耦联作用,氟烷与其他吸入麻醉药在能量代谢上的这种差异是否为它们肝毒性差异的原因值得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13.
14.
以^3氢-胸腺嘧啶核苷放射自显影法及HE染色,观察并分别测定了18例正常子宫内膜增殖中期,15例增殖晚期的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的标记指数、分裂指数。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殖晚期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之LI均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同时,增殖晚间质细胞之MI也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即此两种细胞在增殖晚期中增生明显,其增生状态初步获得了定位定量测定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15.
16.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80例局限于小腿或手或足的银屑病。均经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因部位比较特殊。受多种理化因素影响,使皮疹形态发生轻重程度不同的变化,常看不到典型损害,因而误诊为神经性皮炎,湿疹,慢性皮炎及癣等。作者对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后,提出了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19.
重度妊高征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浮肿等症状 ,严重可以导致母婴死亡。对妊娠足月的重度妊高征 ,可以根据其临产与否及宫颈条件 ,立即决定其为阴道分娩或是剖宫产术。对于妊娠晚期的重度妊高征 ,因其胎龄不足月 ,胎儿生长发育及胎肺成熟度情况需通过一定时间的治疗 ,根据其病情变化来决定其治疗方案或终止妊娠的时机[1,2 ] 。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一阶段的治疗进行监测 ,防止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现将 2 0 0 0年至今我院收治妊娠晚期重度妊高征 30例的监测结果回顾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孕 31~ 36周重度妊高征 30例 ,其中 …  相似文献   

20.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继发性肾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检测在继发性肾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Beckman Immage全自动特种蛋白分析仪对糖尿病组、高血压组、心脏病组患者进行了m-Alb测定,同时与健康组结果作对比。结果m-Alb检测糖尿病组为3.7±5.26mg/dl,高血压组为7.5±8.18mg/dl,心脏病组为7.8±3.76mg/dl,健康组为0.66±0.48mg/dl,各试验组m-Alb增高百分率为糖尿病组48.9%,高血压组37.5%,心脏病组26.9%。结论尿蛋白阴性的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进行m-Alb检测,可以监测病程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