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刘亚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0):2374-2375
选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4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68)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n=74)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口服。结果观察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6MwD)、左室射血分数(LEVF)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琴  薛明华  张迅英  鞠红  朱蕾  孟海燕 《临床荟萃》2007,22(17):1261-1262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随着人口的老龄化,CHF的发病率、病死率逐年增加。Framingham资料显示,在50~59岁人群中,心力衰竭发生率为1%,以后年龄每增长10岁,心力衰竭发生率就会增加1倍[1],一旦发生心力衰竭,病死率就会迅速上升,高达50%以上,严重危害着人民的健康,而冠心病引起的心力衰竭占相当大比例。我们通过对116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阿托伐他汀及社区干预治疗,观察到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住院次数、住院总日数减少,病死率下降。目前国内外有关他汀类治疗心力衰竭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在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随机将8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分为治疗组(n:43)和对照组(n=43)。所有患者均给予抗高血压、抗心衰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d治疗10周。治疗前后分别测量血脂水平、血浆肿瘤坏死因子一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管内皮功能。结果治疗10周后,治疗组前后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一反应蛋白(CRP)、血流介导肱动脉舒张功能(FMD)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前后比较无改变。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VE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短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可以显著改善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和血管内皮能,证明他汀类药物对高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大鼠急性缺血心肌细胞凋亡及caspase-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取雄性SD大鼠79只,随机分为模型组、阿托伐他汀高剂量组(20 mg/(kg·d))、中剂量组(10 mg/(kg·d))、低剂量组(2mg/(kg·d))和生理盐水对照组.除模型组只开胸外,其余大鼠术前连续灌胃3 d,第4天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成急性心肌梗死模型.伊文氏蓝和TTC染色法确定缺血和梗死心肌范围.原位末端标记检测细胞凋亡,RT-PCR检测caspase-3 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阿托伐他汀高、中剂量组可明显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和心肌内caspase-3 mRNA基因表达.不同剂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中刺量阿托伐他汀可减少大鼠急性缺血心肌细胞损伤,与能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及抑制caspase-3 mRNA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分为常规剂量组(n=50)与高剂量组(n=50),常规剂量组予阿托伐他汀20 mg口服治疗,高剂量组40 mg口服治疗,比较两组心功能变化及用药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高剂量组患者心功能较常规剂量组改善明显,炎症因子水平较常规剂量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影响。方法将59例经服用氨氯地平、倍他乐克等药物血压降至正常值(≤18.4/12.0kPa)的高血压病人随机分成阿托伐他汀治疗组(n=29)和对照组(n=30),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检测尿微量清蛋白(MAu)、尿β2-微球蛋白(β2-MG)以及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结果治疗组治疗后MAu、β2-MG、NAG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t=2.731~12.831,t′=10.046、2.199,P〈0.05、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用于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慢性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BNP的影响。方法将106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每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一次口服,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脑钠肽(BNP)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较对照EF、FS明显升高,BNP明显降低,LVEDD也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改善缺血性心脏病心肌缺血和缺氧,保存或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减少和延缓心力衰竭的发生和发展,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比较170例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美托洛尔(观察组)和168例单用美托洛尔(对照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治疗6、12和24个月时的各项心力衰竭相关指标、再住院率和病死率的差异。结果治疗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脑利钠肽(BNP)和再住院次数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均P<0.001);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病死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2和24个月时,观察组患者hsCRP、BNP、LVESD、LVEDD、再住院次数和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01),LVEF、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美托洛尔能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各项中间指标,提高有效率,降低再住院次数和病死率,长期使用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3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共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进行疗效观察及用超声心动图检查心功能参数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0%和80%,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心功能参数(左心室舒张末径、左心室心缩末径、左心室射血分数)改变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短期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有良好作用,且能明显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6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阿托伐他汀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个月评价NHYA心功能,心脏彩超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测定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NT-proBNP) 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阿托伐他汀组NYHA心功能分级下降,NT-proBNP及CRP水平下降,LVEF增加及LVEDD降低.结论 阿托伐他汀通过抑制心脏重构、减轻炎症反应而对心力衰竭患者有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氨甲酰化促红细胞生成素(CEPO)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90只,随机选取10只作为对照组,其余腹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SO)进行造模。5周后将造模成功者再分为CHF组和CEPO组,后者腹腔注射CEPO50μg/kg,2次/周,CHF组和对照组同期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4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浆B型脑钠肽(BNP)水平,并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LVW/BW)。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HF组左室内压峰值(LVSP)、左室内压上升/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显著降低,左室舒张末压(LVEDP)显著升高(P<0.05),血浆BNP水平显著升高(P<0.05),LVW/BW也显著升高(P<0.05)。与CHF组相比,CEPO组LVSP、±dp/dtmax均显著升高,而LVEDP则显著降低(P<0.05),血浆BNP水平显著降低(P<0.01),LVW/BW也显著降低(P<0.05)。结论:CEPO可通过降低血浆BNP水平、减轻左心室重构来改善CHF大鼠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生存状况及死亡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08年12月至2010年2月,收集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CHF监护病房住院的108例患者的基线资料,随访患者出院后6个月的生存状况,以生存状况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CHF患者出院后6个月内的病死率为18.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下肢水肿、BMI及明尼苏达生活质量得分与心力衰竭死亡相关,调整OR (95%CI)分别为18.566(1.299~265.408)、0.583(0.404~0.841)、1.075(1.017~1.135).结论 CHF患者的短期病死率较高,营养状况差,生活质量下降,预后较差;入院时水肿等症状明显的患者,短期死亡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别嘌呤醇对阿霉素诱导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探讨别嘌呤醇在改善心力衰竭大鼠血管内皮功能及心室重构方面是否具有剂量依赖性,从而为临床治疗心力衰竭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思路.方法 40只Sprague-Dawley(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时照组(B组)、别嘌呤醇低刺量组(C组)、别嘌呤醇高剂量组(D组).经腹腔注射阿霉素建立心力衰竭模型,模型成功后A组和B组经口灌注安慰剂,C组经口灌注别嘌呤醇20 mg/(kg·d),D组经口灌注别嘌呤醇40 mg/(kg·d).于灌药4周后处死大鼠测心功能、血清生化指标、心脏重量指数及电镜下观察心肌病理学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及各治疗组大鼠的体重均明显减轻[A组(300.10±9.85)g、B组(200.67±9.91)g、C组(233.14±9.42)g、D组(248.25±13.34)g,P<0.05],全心重量亦明显减轻[A组(828.30±50.97)mg、B组(681.50±16.97)mg、C组(743.00±17.20)mg、D组(784.88±36.83)mg,P<0.05],而全心重量指数增加[A组(2.76±0.15)mg/g、B组(3.41±0.17)mg/g、C组(3.26±0.76)mg/g、D组(3.11±0.65)me/g,P<0.05];药物组血流动力学显示心肌收缩力加强;血清生化显示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升高[B组NO(41.55±6.28)μmol/L、C组(52.47±5.59)μmol/L、D组(61.04±4.26)μmol/L;B组SOD(63.83±6.40)U/ml、C组(76.29±7.99)U/ml、D组(100.13±7.43)U/ml,P均<0.05],丙二醛(MDA)明显降低[B组MDA(9.70±1.08)μmol/L、C组(6.64±0.34)μmol/L、D组(5.72±0.71)μmol/L,P<0.05];D组NO、SOD较C组明显升高(P<0.05),MDA明显降低(P<0.05);病理学显示心肌细胞病变明显减轻.结论别嘌呤醇对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较大剂量的别嘌呤醇能显著降低MDA,升高NO、SOD,从而更好地改善心力衰竭大鼠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4.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为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几乎所有类型的心脏、大血管疾病均可引发心力衰竭的发生。近年有关CHF患者血脂水平相关方面的研究发现,血脂水平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成负相关。CHF患者的血脂水平受哪些因素影响?是否可以通过调节血脂水平使更多心力衰竭患者从中收益?本文将对心力衰竭患者血脂水平与影响因素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血流动力学以及循环和心肌组织中儿茶酚胺和心钠素(A N P)水平的变化,同时观察卡维地洛对以上指标的影响。方法:使用雄性SD大鼠,体重在300g左右,结扎左前降支动脉形成急性心肌梗死,4周后导致心力衰竭形成。心肌梗死模型制成后,取存活的40只大鼠随机分为大剂量卡维地洛组(H C组)、小剂量卡维地洛组(LC组)、假手术组(S组)和心衰对照组(C组),于心梗模型4周后予卡维地洛灌胃8周。于12周测定大鼠左室功能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取血用于儿茶酚胺和A N P的测定,取左心室非梗死区心肌测定心肌儿茶酚胺浓度。结果:H C和LC组心率(H R)显著低于C组;H C组H R明显低于LC和S组。H C组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显著低于其余3组。H C组右心室重量、右心室重量/体重比值显著低于C组。2组卡维地洛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压显著低于C组,2组卡维地洛组左心室等容期压力最大变化率显著高于C组。2组卡维地洛组均可显著降低A N P水平,以大剂量卡维地洛更加显著,卡维地洛对循环中去甲肾上腺素(N E)水平没有显著影响,但可显著降低循环中肾上腺素(E)水平。2组卡维地洛组均可显著增加心肌组织中(N E)水平没有显著影响,但可显著降低循环中肾上腺素(E)水平。2组卡维地洛组均可显著增加心肌组织中NE水平,以大剂量卡维地洛更加显著。结论:卡维地罗可显著改善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血流动力学和左室功能,可明显降低血浆中升高的ANP和E水平,升高心肌组织中降低的NE水平,大剂量卡维地洛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6.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力群 《中国综合临床》2005,21(11):969-970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率变异性特点及心功能损害程度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方法对69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和52例健康对照者的心率变异性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不同程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差异.结果心力衰竭组正常R-R间期总体标准差、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50 ms的窦性心搏占心搏总数的百分比、总功率、低频功率和高频功率低于健康对照组,低频与高频功率比值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随着心功能受损程度加重,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率变异性进一步减低,其中低频功率较敏感.结论检测心率变异性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变化可反映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情况,同时为心力衰竭程度的预测和治疗提供有用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胺碘酮治疗心衰伴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HF)伴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择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96例,在抗心衰治疗同时给予口服胺碘酮6周。结果治疗6周后观察总有效率91.9%。结论胺碘酮治疗HF伴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曲美他嗪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4例,应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治疗组37例.对照组给予洋地黄制剂、利尿剂、扩张血管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RB)或β受体阻滞剂治疗,疗程24周;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0.2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曲美他嗪20 mg口服,每日3次,疗程2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及脑钠肽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24周后心功能均明显好转,总有效率分别为70.3%(26/37)和91.9%(34/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638,P<0.05).治疗组治疗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分别为(39±5)%、(46.53±12.14) ml、(4.79±1.02) L/min,治疗后分别为(52±7)%、(65.10±12.87) ml、(5.65±1.18) L/min,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192、6.384、3.352,P均<0.01);治疗组治疗前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Dd)、舒张期左心室后壁厚度(PWT)、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质量(LVMW)、血浆脑钠肽分别为(134±12) mmHg、(84±8)mmHg、(118±11)次/min、(55.2±7.8) mm、(11.7±2.3) mm、(10.5±2.4) mm、(228±111)g、(568.7±179.5)ng/L,治疗后分别为(105±8) mmHg、(75±9) mmHg、(76±8)次/min、(48.7±3.7)mm、(9.1±1.4) mm、(8.7±1.2)mm、(170±59)g、(104.1±19.5) ng/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231、-4.546、-18.782、-4.579、-5.874、-4.080、-2.806、15.652,P均<0.01).对照组治疗前LVEF、SV分别为(38±6)%、(46.76±11.80) ml,治疗后分别为(43±8)%、(58.69±11.58) m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41、4.389,P均<0.05);对照组治疗前收缩压、心率、PWT、血浆脑钠肽分别为(132±10) mmHg、(116±10)次/min、(11.5±2.6) mm、(570.2±177.3)ng/L,治疗后分别为(116±11) mmHg、(77±9)次/min、(10.4±2.0) mm、(211.6±21.2) ng/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546、-17.632、-2.039、12.215,P均<0.01).治疗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LVEF、SV、CO、Dd、PWT、IVST、LVMW、血浆脑钠肽均明显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919、-2.867、5.150、2.252、2.851、-2.319、-3.238、-3.628、-2.231、-22.701,P<0.01或<0.05).结论 丹参多酚酸盐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显著,对左心室有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19.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康复疗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5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心理康复、体力训练等康复治疗,并以同期入院病人作为对照。结果显示:心衰病人采取坐直背椅体位后血压、心率下降,胸憋减轻。病人运动耐力提高,活动过程中出现的胸憋、疲劳等症状较对照组减轻(p<0.01)。有14例病人于出院前做了踏车运动试验,出院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作者认为心衰患者进行康复是可取的,也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20.
董兆强  闫学香  王欣  郝琳  鹿庆华  蒋乐 《新医学》2007,38(7):435-437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 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患者的运动能力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影响.方法:将10例NYHA心功能Ⅱ~Ⅲ级CHF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予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训练组每日2次行6分钟步行训练,疗程10周.分别在入院后24小时内(治疗前)及治疗10周后进行6分钟步行试验(6-minute walking test,6-MWT)及检测血清MMP-9水平,比较2组的结果.结果:治疗10周后,训练组6-MWT的行走距离从治疗前的(220±72)m增加到(372±97)m;对照组相应为(220±76)m、(287±91)m;训练组治疗前、后的运动后的血清MMP-9分别为(184±61)μg/L、(128±36)μg/L;对照组相应为(180±59)μg/L、(154±50)μg/L;上述指标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训练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0.01).结论:心功能Ⅱ~Ⅲ级的CHF患者采用运动训练可以增加运动耐力,并可降低患者的血清MMP-9水平,减轻心室重塑的程度而起康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