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利塞膦酸钠治疗激素相关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9例激素治疗所致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用利塞膦酸钠治疗6个月,观察腰椎、股骨颈、Wards三角区、大粗隆骨密度变化,检测肝肾功能、白细胞、血钙、PTH的变化,并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反应。结果应用利塞膦酸钠治疗6个月后患者骨密度较前升高(<0.05),肝肾功能、白细胞、血钙水平无明显变化(>0.05),PTH明显下降(<0.05)。结论利塞膦酸钠能显著的改善激素治疗患者的骨密度,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好,可以有效预防和纠正激素治疗引起的骨质疏松,降低激素相关性骨质疏松的发生,可以预防骨质疏松骨折危险。  相似文献   

2.
唑来膦酸钠加射频热疗治疗转移性骨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双膦酸盐加射频热疗治疗转移性骨肿瘤有效性及毒副作用。将48名转移性骨肿瘤患者分为两组,双膦酸盐加热疗治疗组23例,单纯双膦酸盐治疗组25例。所有患者均静脉用唑来膦酸钠治疗,双膦酸盐加热疗组于骨转移局部射频热疗6次,治疗后以主诉分级法(VRS)评价疼痛治疗疗效,CT、MRI或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评价局部骨骼破坏,以χ2检验法比较组间差异。结果表明:双膦酸盐加热疗组,疼痛6例完全缓解(CR),5例部分缓解(PR),8例稳定(SD);双膦酸盐治疗组2例完全缓解,5例稳定,6例部分缓解;疾病控制率(CR+PR+CR)分别为82.6%及52.0%(P〈0.05);CR或MRI提示骨质损害减少分别为26.1%,28.0%(P〉0.05)。两组肝、肾功能、血常规变化未见明显差异(P〉0.05)。本研究提示双膦酸盐加射频热疗治疗骨转移疼痛及骨质破坏较单纯双膦酸盐治疗临床效率高,副作用未见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唑唻膦酸联合阿伦磷酸钠与单用阿伦磷酸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34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单纯治疗组,每组117例。联合治疗组给予唑唻膦酸5mg溶于100ml生理盐水中,半年输一次,间隙期给70mg阿伦磷酸钠,每周一次治疗一年。单纯治疗组给予70mg阿伦磷酸钠,每周一次治疗一年。两组患者都给与钙尔奇D 2粒(每粒含离子钙600mg和维生素D 0.125μg)和骨化三醇0.5μg治疗。测量、评价并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后腰椎正位(L2-4)和左右股骨颈骨密度及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治疗一年后联合治疗组和单纯治疗组患者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均显著增加,联合治疗组和单纯治疗组比较疼痛程度显著减轻(P0.05)。治疗后,唑唻膦酸治疗组腰椎和股骨颈BMD显著高于单纯阿伦磷酸钠治疗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单纯治疗组(P0.05)。结论:唑唻膦酸和阿伦磷能有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唑来膦酸治疗间期配合阿伦膦酸钠能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新一代双膦酸盐类药物伊班膦酸钠间断静脉输注对北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研究纳入绝经后骨质疏松女性60例,年龄48~74岁,绝经年限3~32年,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每3个月静脉输注伊班膦酸钠2mg,对照组每周口服阿仑膦酸钠70mg,疗程12个月。疗效指标为腰椎及髋部骨密度(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骨吸收指标血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酶联免疫吸附法测量)及骨形成指标碱性磷酸酶(自动分析仪酶法检测)。安全性指标包括血尿生化指标、心电图及不良反应。结果 59例患者完成研究。治疗12个月后,伊班膦酸钠组腰椎2-4、股骨颈及大转子骨密度增幅达6.3%,2.5%和0.1% (腰椎P <0.001,股骨颈P <0.01)。阿仑膦酸钠组腰椎、股骨颈及大转子骨密度改变率为 3.7%,4.9和-0.5% (腰椎和股骨颈P <0.001)。两组间治疗前后骨密度均无明显差别。伊班膦酸钠和阿仑膦酸钠治疗后ALP及CTX浓度均快速、显著下降,ALP降低15.8%和17.2%,CTX降低78.1%及43.2%(均P <0.001)。两组血钙磷水平、肝肾功能在正常范围内,伊班膦酸钠组常见的不良反应是首次输液后肌肉疼痛和低热,占26.7%,反酸、上腹不适是阿仑膦酸钠组主要的不良反应,占13.3%,患者可以耐受这些轻度的不良反应。结论 新一代双膦酸类药物伊班膦酸钠对于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安全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心理干预联合降钙素、利塞膦酸钠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改良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IPKP)术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行IPKP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联合降钙素、利塞膦酸钠,观察组在此基础给予心理干预,对比两组康复情况、负性情绪、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长。结果:干预前,两组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生活受限度、焦虑、抑郁、躯体化、情感功能、休闲社交等分值对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生活受限度、躯体化、情感功能、休闲社交等分值均较对照组高(t=2.271,2.313,3.297,5.268,7.287,7.547;P0.05);焦虑、抑郁分值低于对照组(t=-9.410,-9.221;P0.05);并发症发生少于对照组(P0.05),骨折愈合时长短于对照组(t=-2.189,P0.05)。结论:心理干预联合降钙素、利塞膦酸钠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IPKP术后康复治疗具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背景:阿伦膦酸钠作为第3代二膦酸盐,具有很强的抑制骨吸收的能力。 目的:研究阿伦膦酸钠对非负荷期种植体周围骨结合的影响。 方法:取健康成年Beagle犬6只,随机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选取每犬的双侧下颌第二、四前磨牙共计24牙位,于实验第1,29,43,50天分别行即刻种植手术。实验组于种植体周围局部注射阿伦膦酸钠,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每周2次。 结果与结论:于实验第57天进行X射线显示种植体骨结合情况良好,实验组2周时即可见到种植体周围骨小梁的形成,明显早于对照组。提示阿伦膦酸钠可促进种植体周围骨组织中骨小梁的早期形成,从而影响种植体周围骨改建,提高非负荷期种植体周围骨结合。  相似文献   

7.
文章快速阅读: 文题释义: 激素替代疗法(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是指通过补充激素来治疗激素分泌减退或者缺乏所引起的疾病的治疗方法。广义上的HRT涵盖所有的激素。狭义上的HRT多是针对女性激素,特别是指雌激素替代疗法(estrogen replacement therapy,ERT)。美国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虽然激素替代疗法能帮助中老年妇女改善更年期不适症状,但这种疗法也会增加女性患痴呆症的风险。新结果再次表明需要对激素替代疗法的利弊进行重新评估。 骨质疏松症: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摘要 背景:研究表明雌激素、双膦酸盐、降钙素等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骨密度和降低骨折发生率,其中阿仑膦酸钠作为临床最常用的双膦酸盐类药物得到人们的关注。 目的:对比分析阿仑膦酸钠与激素替代疗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 方法: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198例随机平均分为2组,每组99例,阿仑膦酸钠组口服阿仑膦酸钠,每周70 mg,连续1年;激素代替疗法组口服替勃龙片2.5 mg/d,连续1年,比较治疗前后2组的骨密度、性激素水平,并比较2组患者的不良发应发病率及对骨代谢标志物的影响,同时进行疼痛改善评价。 结果与结论:①治疗之后2组的股骨颈及L1-4的骨密度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 < 0.05);②激素代替疗法组治疗后血清雌激素和孕酮浓度均有下降的趋势,皮质醇有升高的趋势(P < 0.05);③目测类比评分阿仑膦酸钠组优于激素代替疗法组(P < 0.05);④阿仑膦酸盐组血清Ⅰ型原骨胶原 N端肽、血清β胶原降解产物治疗后较激素代替疗法组下降明显(P < 0.05)、阿仑膦酸钠组血清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和血清骨钙素较激素代替疗法组上升(P < 0.05);⑤激素替代疗法组的恶心、乏力等不良发应发病率高于阿仑膦酸钠组(P < 0.05);⑥结果说明,阿仑膦酸钠与激素替代疗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均可有效的提高骨密度,促进骨形成,阿仑膦酸钠对患者激素水平影响较小且不良反应小,其治疗效果更佳。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ORCID: 0000-0003-1435-913X(苏凡)  相似文献   

8.
背景:双膦酸盐可以提高骨密度、抑制骨吸收的作用已被临床所证实,但其对于骨骼基质结构的影响研究较少。 目的:实验通过观察双膦酸盐类药物——阿仑膦酸钠对骨结构及骨基质代谢的影响,探讨阿仑膦酸钠改善骨质量、提高骨强度的骨基质调控机制。 方法:实验建立去卵巢大鼠模型,用阿仑膦酸钠进行干预,同时设置模型组和假手术组进行对照。运用骨骼影像学、骨组织病理学和骨生物力学检测技术与酶联免疫吸附法观察阿仑膦酸钠对骨丢失大鼠骨密度、骨代谢、骨生物力学性能和骨结构的影响。 结果与结论:药物干预后4,8,12周,阿仑膦酸钠组骨密度均高于模型组(P < 0.05);药物干预8周后,与模型组相比,阿仑膦酸钠组骨代谢指标尿脱氧吡啶诺啉,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前肽水平均降低(P < 0.05),腰椎和股骨的最大载荷、最大压强、模量以及Ⅰ型胶原不同交联形式的尿吡啶啉/脱氧吡啶啉值均增高(P < 0.05)。结果证实,阿仑膦酸钠能够对抗因雌激素缺乏导致大鼠骨量的丢失,提高生物力学性能,改善骨基质结构,同时恢复因去卵巢所导致的Ⅰ型胶原交联组分的改变。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9.
文题释义:伊班膦酸钠:是最新一代即第3代双膦酸盐药物,具有高效、低毒和使用方便等优点,同时有口服和静脉两种剂型,是不可多得的双膦酸盐药物。近年来国外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除了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外,还能预防骨转移和乳腺癌骨转移后骨骼事件的发生,并可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 Caspases:是一类在细胞凋亡中起关键作用的蛋白酶家族,其中caspase-3在凋亡的信息传递中居于核心地位。 背景:双膦酸盐类药物是一种新型骨吸收抑制剂,能有效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和功能。 目的:观察伊班膦酸钠对骨质疏松大鼠髁突软骨中牙本质基质蛋白1、Caspase3及Bcl-2、Bax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36只雌性大鼠随机分组为假手术组、骨质疏松组及伊班膦酸钠组,每组各12只。假手术组术中不切除卵巢,骨质疏松组和伊班膦酸钠组切除双侧卵巢,术后7 d给予伊班膦酸钠组大鼠10 μg/kg/次的伊班膦酸钠,每隔7 d腹腔注射1次,90 d后取材。microCT测量各组大鼠骨密度变化;采用甲苯胺蓝染色、TUNEL 染色观察髁突软骨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牙本质基质蛋白1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Bcl-2、Bax蛋白表达。实验方案经南华医院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为SLXD_201804010)。 结果与结论:①与假手术组或伊班膦酸钠组比较,骨质疏松组骨密度值显著降低(P < 0.05);②甲苯胺蓝染色结果,伊班膦酸钠组髁突软骨肥大层明显厚于骨质疏松组;与假手术组或伊班膦酸钠组相比,骨质疏松组大鼠髁突软骨及软骨下骨凋亡细胞数均明显上升(P < 0.05);③与假手术组比较,骨质疏松组TRAP阳性细胞数增多,而经伊班膦酸钠治疗后TRAP阳性细胞数下降(P < 0.05);④骨质疏松组牙本质基质蛋白1蛋白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下降,而经伊班膦酸钠治疗后牙本质基质蛋白1蛋白表达上升(P < 0.05);⑤与假手术组相比,骨质疏松组Caspase3、Bax表达明显上调,Bcl-2表达下降,而经伊班膦酸钠治疗后Caspase3、Bax表达水平明显下降,Bcl-2表达水平上调;⑥结果说明,伊班膦酸钠能够抑制骨质疏松状态下髁突软骨细胞凋亡及破骨细胞数量,可能与调控Caspase3、Bcl-2、Bax及牙本质基质蛋白1表达有关。 ORCID: 0000-0001-9246-765X(陈朝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特立帕肽和双膦酸盐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通过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出关于特立帕肽和双膦酸盐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章18篇,使用EndNote X9软件管理文献,使用RevMan 5.3软件对所提取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主要分析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接受特立帕肽和双膦酸盐药物治疗后椎体骨折、非椎体骨折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共纳入18项随机对照试验,其中10篇文献属于中高质量文献,8篇文献属于低质量文献。Meta结果显示:(1)特立帕肽组骨折发生率(RR=0.56,95%CI:0.48-0.66,P <0.000 01)低于双膦酸盐组,特立帕肽在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骨折方面优于阿仑膦酸钠(RR=0.50,95%CI:0.35-0.69,P <0.000 1)和其他双膦酸盐(RR=0.58,95%CI:0.49-0.70,P <0.000 01)。(2)根据不同随访时间,在超过18个月的研究中,特立帕肽在预防绝...  相似文献   

11.
背景:双膦酸盐能抑制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由于破骨细胞活性增强所致的骨骼疾病。 目的:探讨双膦酸盐类药物致颌骨坏死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Medline数据库2003/2011收录的双膦酸盐类药物致颌骨坏死的相关综述和论文报告,并分析和探讨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其预防和治疗。同时根据患者的病史、辅助检查和专科查体确诊1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应用双膦酸盐类药物致颌骨坏死的个案,采用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段对患者进行了治疗,临床治愈,疗效满意。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双膦酸盐类药物致颌骨坏死的相关文献15篇。双膦酸盐类药物可以抑制破骨细胞,降低肿瘤细胞引起的骨转移灶的溶骨性破坏。由于在正常骨组织中,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维持动态平衡,但在口腔治疗过程中,双膦酸盐抑制了颌骨在病损后的破骨细胞的活动,使骨改建的病理生理过程无法完成;造成颌骨尤其是牙槽骨在牙槽手术后骨的修复不能进行,引起经久不愈的感染。关键词:双膦酸盐;颌骨坏死;骨转移;乳腺癌;齿槽外科 缩略语注释:BRONJ: bisphosphonate-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膦酸盐类药物致颌骨坏死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5.040  相似文献   

12.
探讨脉冲电磁场(PEMFs)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的疗效及最佳治疗频次。比较PMO患者每周一次服用阿仑膦酸钠(共72周,阿仑膦酸钠组)和接受一个疗程PEMFs治疗(共5周,PEMFs组)在不同随访时间骨密度(BMD)、疼痛及平衡功能的改善情况。两组腰椎及全髋骨密度疗效统计量在分组后24周内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48周、72周PEMFs组低于阿仑膦酸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时间限制的站起和行走测验以及Berg平衡量表评分的疗效统计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持续服用阿仑膦酸钠相比,一个疗程PEMFs的疗效至少能在24周内维持与阿仑膦酸钠相近,故PEMFs治疗PMO的适宜频次可能为半年一个疗程。  相似文献   

13.
背景:双膦酸盐类药物具有较强的破骨细胞活性抑制作用,是强有力的骨吸收抑制剂,文献报告其在纤维结构不良患者的治疗中具有良好效果。目的:评估外科治疗联合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纤维结构不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四肢长骨纤维结构不良的患者15例,采用外科治疗及术后口服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治疗前、治疗后3,6,12,24个月随访观察治疗后患肢疼痛、肢体功能、局部部位X射线表现及血碱性磷酸酶指标的变化,采用改良的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与结论:15例患者均获得24个月以上随访。经外科治疗及双膦酸盐药物联合治疗后,患者疼痛症状明显改善:显效12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100%。患者病损区X射线片检查发现3个月后密度稍减退,但6个月后手术区骨皮质增厚、骨髓腔密度增加,无病灶区继续扩大。患者治疗后均未发生骨折及复发。治疗6个月,血清碱性磷酸酶明显降低(P0.05)。结果提示外科手术配合双膦酸盐治疗骨纤维结构不良可有效抑制骨吸收,促进骨组织生成,增加病损区强度,降低外科治疗后骨折及病灶复发率,从而达到较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文题释义:阿仑膦酸钠:属于双膦酸盐类药物,可以通过多种作用机制治疗骨质疏松,通过抑制破骨过程,维持骨结构,改善骨矿化程度,有效增加骨皮质的厚度和骨密度,从而提高人体骨骼强度,减轻和预防骨质疏松。 钙剂:通常把以钙元素的生理生化功能及药理学作用为基础、以钙盐为主要成分的制剂称为钙剂。钙剂产品常见为片剂、胶囊、冲剂、粉剂、溶液、针剂等剂型。 背景:临床研究发现阿仑膦酸钠联合降钙素类、钙剂类等其他药物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能提高疗效、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但尚乏系统评价。 目的:系统评价不同药物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骨密度、安全性的差异。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NKI、VIP、万方数据库、Embase、CBM、Cochrane图书馆,收集不同药物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的随机对照试验(RTC)。文献筛选,数据提取,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及RevMan 5.3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运用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方法,采用Stata 15.0进行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14项RCT,共计1 822例患者,涉及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钙剂、钙剂联合唑来膦酸、阿仑膦酸钠联合钙剂、阿仑膦酸钠联合骨肽注射液、钙剂联合骨肽注射液、阿仑膦酸钠联合特立帕肽注射液、鲑鱼降钙素等9种干预措施;②在提高总有效率方面,共涉及9种干预措施,网状Meta排序结果为钙剂联合骨肽注射液>阿仑膦酸钠联合骨肽注射液>阿仑膦酸钠联合唑来膦酸>唑来膦酸>唑来膦酸联合钙剂>鲑鱼降钙素>阿仑膦酸钠联合钙剂>阿仑膦酸钠>钙剂;③在提高治疗后骨密度方面,共涉及5种干预措施,网状Meta排序结果为阿仑膦酸钠联合钙剂>钙剂>钙剂联合唑来膦酸>唑来膦酸>阿仑膦酸钠;④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共涉及7种干预措施,网状Meta排序结果为钙剂>阿仑膦酸钠联合钙剂>阿仑膦酸钠联合骨肽注射液>唑来膦酸联合钙剂>唑来膦酸>阿仑膦酸钠>阿仑膦酸钠联合特立帕肽注射液;⑤结论:骨肽注射液的联合用药能显著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其中钙剂联合骨肽注射液效果最佳;钙剂在提高治疗后骨密度的疗效确切,而联合阿仑膦酸钠具有增效作用,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效果最好。ORCID: 0000-0002-4976-9599(阙敏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5.
背景:阿仑膦酸钠和阿法骨化醇均可抑制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骨转换,增加骨矿物密度。 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和阿法骨化醇联合治疗患有严重骨质流失和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效果。 方法:纳入严重骨质流失和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进行阿仑膦酸钠和阿法骨化醇联合治疗2年。 结果与结论:相比治疗前,阿仑膦酸钠和阿法骨化醇联合治疗后患者腰椎骨密度增加(P < 0.05),随后尿Ⅰ型胶原N末端肽水平和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减少(P < 0.05)。证实,阿仑膦酸钠和阿法骨化醇联合治疗患有严重的骨质流失和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疗效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应用甲状旁腺素和阿仑膦酸钠对激素性骨质疏松兔骨密度和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激素模型组、甲状旁腺素和阿仑膦酸钠治疗组,9周后取股骨和腰椎行超声骨密度测量,再行股骨扭转、三点弯曲和腰椎压缩试验。结果:激素模型组的宽频超声衰减(BUA)、超声传导速度(SOS)值和骨生物力学参数较对照组有非常明显减少,甲状旁腺素和阿仑膦酸钠治疗组的BUA、SOS值和骨生物力学参数较激素模型组明显增加。结论:序贯应用甲状旁腺素和阿仑膦酸钠可以减少激素性兔骨量的丢失,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背景: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属于第3阶梯用药,是治疗中重度癌痛的主要方法之一。目的:观察盐酸羟考酮控释片联合双膦酸盐治疗骨转移癌性疼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69例骨转移癌患者口服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在用药过程中根据疼痛缓解程度调整剂量;同时静脉滴注唑来膦酸4mg每4周1次,连续2次后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与结论:发现骨转移癌患者的骨痛完全缓解25例(36%),部分缓解37例(54%),轻度缓解7例(10%),总有效率为90%(62/69);不良反应有便秘、恶心呕吐、腹胀、厌食、嗜睡、头晕、发热、肌肉痛等。结果表明,盐酸羟考酮控释片联合双膦酸盐治疗骨转移癌性疼痛疗效确切,有效率高,不良反应轻,患者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8.
阿仑膦酸钠治疗37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观察阿仑膦酸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以37例43~85岁自然绝经三年以上的骨质疏松症妇女为研究对象,每日服用阿仑膦酸钠l0mg及元素钙500mg,观察治疗前后骨密度改变、尿I型胶原氨基末端肽,肌酐、身高、血钙、磷、碱性磷酸酶浓度的改变,以了解疗效。观察服用阿仑膦酸钠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和便潜血的变化以了解药物的安全性。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后前位和髋部骨密度,尿NTX/Cr采用ELISA法,血常规和其他血生化指标的检测,通过自动分析仪完成,便潜血检查采用单克隆抗体法完成。阿仑膦酸钠治疗6个月后,腰椎2~4、股骨颈、Ward's三角区及大转子部位BMD值有显著上升,增加率分别达4.9%、3.4%、5.3%及3.6%。治疗前后患者血钙水平无明显改变,血磷、碱性磷酸酶及NTX/Cr浓度快速、显著下降,提示阿仑膦酸钠能够有效降低骨转换。患者治疗前后身高无明显改变。研究观察期内仅1例患者外伤后发生左足趾骨骨折,余患者均未发生新骨折。患者服药前后血、尿、便常规及肝肾功能、电解质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仅1例患者出现了与本药物可能有关的轻度胃肠道不良反应。阿仑膦酸钠是治疗中国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的安全有效性药物。  相似文献   

19.
背景:有研究表明双膦酸盐可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但对其骨吸收功能关键细胞因子组织蛋白酶K是否产生作用,至今少有报道。目的:观察双膦酸盐对破骨细胞分化中组织蛋白酶K及骨吸收功能影响。方法:用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诱导培养破骨细胞。实验分2组:对照组加入质量浓度100μg/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进行诱导至收获细胞,双膦酸盐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10-7 mol/L阿仑膦酸盐处理至收获细胞。培养第7天检测各组破骨细胞生成和骨吸收功能,培养72 h免疫荧光检测两组组织蛋白酶K表达差异,Western blot检测组织蛋白酶K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两组均有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阳性多核破骨细胞生成,并在牙本质磨片上形成吸收陷窝;但对照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阳性多核细胞数目、吸收陷窝数目及陷窝面积均大于双膦酸盐组(P0.01)。免疫荧光检测组织蛋白酶K表达对照组强于双膦酸盐组(P0.01);Western blot检测组织蛋白酶K表达双膦酸盐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果证实,双膦酸盐通过抑制组织蛋白酶K因子的表达,阻碍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利塞膦酸对硅酸钙骨水泥材料性能的影响及其体外缓释的机理。方法将不同浓度的利塞膦酸(0.1%、0.5%和1.0%)与硅酸钙骨水泥粉末混合后进行水化反应,观察骨水泥固化时间及3天和7天后的抗压强度,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Rietveld数字模拟精修方法定性与定量分析水化后骨水泥的相组成。同时,将固化后载药骨水泥样本放入磷酸盐缓冲液中,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利塞膦酸28天内的释放曲线。结果固化速度及3天和7天后力学强度均受到利塞膦酸的影响,且随着利塞膦酸含量的增加,固化速度减慢,力学性能下降。X射线衍射的定性分析与Rietveld定量分析表明,利塞膦酸强有力附着在硅酸钙水化后产物硅酸钙水凝胶表面,阻碍水化反应进一步发生,从而延长固化时间并减少骨水泥的力学强度。体外药物释放曲线表明,利塞膦酸在浸泡后2周内达到释放峰值,在其后的14天中,并无明显释放,证明硅酸钙骨水泥作为利塞膦酸载药系统具有缓释及控释的效果。吸附与脱附实验及Higuchi方程分析表明,利塞膦酸在水化时形成不溶性钙盐,因此药物释放速度受到制约。结论硅酸钙骨水泥作为利塞膦酸缓释系统具有缓释和控释的效果,有利于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折修复与重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