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上海市区学龄期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学龄期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借鉴和依据。方法 按照受教育程度分组分层抽样,选取上海市4个区11所小学共2 446名儿童,使用长处与困难问卷(SDQ)父母版和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对其情绪和行为问题进行评定。结果 上海市7~12岁学龄期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阳性检出率为4.7%~25.9%,其中困难总分检出率为9.6%,男生注意多动不能问题的检出率高于女生(P<0.05),女生同伴交往问题的检出率高于男生(P<0.05),不同年级儿童在SDQ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同伴交往和总的困难问题上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在PSQ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和多动指数上得分均高于女生(P<0.001)。除焦虑和身心障碍,各年级儿童在SDQ和PSQ各维度上的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有关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与其他家人关系密切、与父亲关系密切、过分溺爱和粗暴打骂的教养方式。结论 不同性别、年级的儿童存在不同的情绪和行为问题,不同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存在不同的影响因素,预防和干预时应加以区别和侧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中国7省市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长处与困难问卷(SDQ,父母版),对随机选择的3944名农村4~7岁留守儿童看护人进行问卷凋查.结果 留守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检出率为43.6%;其中,情绪问题检出率8.3%,品行问题检出率9.5%,多动注意不能榆出率8.7%,同伴交往问题检出率18.9%,亲社会行为检出率16.8%.男性留守儿童困难总分、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和亲社会行为等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年龄组留守儿童SDQ困难总分和各因子异常检出率相对较高,其中,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和亲社会行为等异常榆出率,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留守儿章得到照顾程度、看护人文化程度、看护意愿以及其父母是否按时寄抚养费等因素与其情绪和行为问题有关.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发生率较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中国7省市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长处与困难问卷(SDQ,父母版),对随机选择的3944名农村4~7岁留守儿童看护人进行问卷凋查.结果 留守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检出率为43.6%;其中,情绪问题检出率8.3%,品行问题检出率9.5%,多动注意不能榆出率8.7%,同伴交往问题检出率18.9%,亲社会行为检出率16.8%.男性留守儿童困难总分、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和亲社会行为等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年龄组留守儿童SDQ困难总分和各因子异常检出率相对较高,其中,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和亲社会行为等异常榆出率,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留守儿章得到照顾程度、看护人文化程度、看护意愿以及其父母是否按时寄抚养费等因素与其情绪和行为问题有关.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发生率较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中国7省市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长处与困难问卷(SDQ,父母版),对随机选择的3944名农村4~7岁留守儿童看护人进行问卷凋查.结果 留守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检出率为43.6%;其中,情绪问题检出率8.3%,品行问题检出率9.5%,多动注意不能榆出率8.7%,同伴交往问题检出率18.9%,亲社会行为检出率16.8%.男性留守儿童困难总分、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和亲社会行为等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年龄组留守儿童SDQ困难总分和各因子异常检出率相对较高,其中,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和亲社会行为等异常榆出率,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留守儿章得到照顾程度、看护人文化程度、看护意愿以及其父母是否按时寄抚养费等因素与其情绪和行为问题有关.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发生率较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中国7省市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长处与困难问卷(SDQ,父母版),对随机选择的3944名农村4~7岁留守儿童看护人进行问卷凋查.结果 留守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检出率为43.6%;其中,情绪问题检出率8.3%,品行问题检出率9.5%,多动注意不能榆出率8.7%,同伴交往问题检出率18.9%,亲社会行为检出率16.8%.男性留守儿童困难总分、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和亲社会行为等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年龄组留守儿童SDQ困难总分和各因子异常检出率相对较高,其中,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和亲社会行为等异常榆出率,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留守儿章得到照顾程度、看护人文化程度、看护意愿以及其父母是否按时寄抚养费等因素与其情绪和行为问题有关.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发生率较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中国7省市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长处与困难问卷(SDQ,父母版),对随机选择的3944名农村4~7岁留守儿童看护人进行问卷凋查.结果 留守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检出率为43.6%;其中,情绪问题检出率8.3%,品行问题检出率9.5%,多动注意不能榆出率8.7%,同伴交往问题检出率18.9%,亲社会行为检出率16.8%.男性留守儿童困难总分、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和亲社会行为等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年龄组留守儿童SDQ困难总分和各因子异常检出率相对较高,其中,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和亲社会行为等异常榆出率,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留守儿章得到照顾程度、看护人文化程度、看护意愿以及其父母是否按时寄抚养费等因素与其情绪和行为问题有关.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发生率较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中国7省市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长处与困难问卷(SDQ,父母版),对随机选择的3944名农村4~7岁留守儿童看护人进行问卷凋查.结果 留守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检出率为43.6%;其中,情绪问题检出率8.3%,品行问题检出率9.5%,多动注意不能榆出率8.7%,同伴交往问题检出率18.9%,亲社会行为检出率16.8%.男性留守儿童困难总分、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和亲社会行为等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年龄组留守儿童SDQ困难总分和各因子异常检出率相对较高,其中,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和亲社会行为等异常榆出率,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留守儿章得到照顾程度、看护人文化程度、看护意愿以及其父母是否按时寄抚养费等因素与其情绪和行为问题有关.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发生率较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中国7省市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长处与困难问卷(SDQ,父母版),对随机选择的3944名农村4~7岁留守儿童看护人进行问卷凋查.结果 留守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检出率为43.6%;其中,情绪问题检出率8.3%,品行问题检出率9.5%,多动注意不能榆出率8.7%,同伴交往问题检出率18.9%,亲社会行为检出率16.8%.男性留守儿童困难总分、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和亲社会行为等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年龄组留守儿童SDQ困难总分和各因子异常检出率相对较高,其中,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和亲社会行为等异常榆出率,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留守儿章得到照顾程度、看护人文化程度、看护意愿以及其父母是否按时寄抚养费等因素与其情绪和行为问题有关.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发生率较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中国7省市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长处与困难问卷(SDQ,父母版),对随机选择的3944名农村4~7岁留守儿童看护人进行问卷凋查.结果 留守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检出率为43.6%;其中,情绪问题检出率8.3%,品行问题检出率9.5%,多动注意不能榆出率8.7%,同伴交往问题检出率18.9%,亲社会行为检出率16.8%.男性留守儿童困难总分、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和亲社会行为等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年龄组留守儿童SDQ困难总分和各因子异常检出率相对较高,其中,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和亲社会行为等异常榆出率,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留守儿章得到照顾程度、看护人文化程度、看护意愿以及其父母是否按时寄抚养费等因素与其情绪和行为问题有关.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发生率较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中国7省市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长处与困难问卷(SDQ,父母版),对随机选择的3944名农村4~7岁留守儿童看护人进行问卷凋查.结果 留守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检出率为43.6%;其中,情绪问题检出率8.3%,品行问题检出率9.5%,多动注意不能榆出率8.7%,同伴交往问题检出率18.9%,亲社会行为检出率16.8%.男性留守儿童困难总分、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和亲社会行为等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年龄组留守儿童SDQ困难总分和各因子异常检出率相对较高,其中,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和亲社会行为等异常榆出率,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留守儿章得到照顾程度、看护人文化程度、看护意愿以及其父母是否按时寄抚养费等因素与其情绪和行为问题有关.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发生率较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珠海市城区托幼机构3~6岁学龄前儿童的忽视状况,为制定出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应用“中国3~6岁城区儿童忽视状况评价问卷”,对珠海市城区6所幼儿园的1 242名3~6岁儿童父母进行忽视状况的调查。 【结果】 珠海市城区3~6岁儿童的总忽视率为14.8%,总忽视度为21.5。男童忽视率为15.0%,忽视度为22.1;女童忽视率为14.6%,忽视度为20.8。男、女童及不同年龄组儿童总忽视率和总忽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儿童除在情感忽视率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之外,其余层面的忽视率及忽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岁组儿童情感忽视率最高。 【结论】 珠海市城区儿童被忽视现象较为严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农村青少年逆境发生情况及其与情绪行为问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农村青少年逆境发生的情况及其与情绪行为问题的关系。 【方法】 选取山东省东、中、西部6个城市、12个农村的954名农村青少年, 采用长处和困难问卷自评版、青少年逆境调查问卷和一般信息问卷对其进行调查。 【结果】 青少年无逆境组、单一逆境组、累积逆境组(逆境数量≥2)人数所占比例分别为6.50%、13.84%、79.66%; 考试紧张焦虑、父母物质滥用、目击交通事故等逆境报告率较高,分别为51.99%、34.59%、33.12%;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间逆境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4, P<0.05;χ=20.17,P<0.01); 累积逆境组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因子评分和困难总分显著高于单一逆境组和无逆境组(P<0.05或<0.01);逆境的数量与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同伴关系因子评分和困难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s=0.07~0.23,P<0.05或<0.01),与亲社会行为因子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s =0.13,P<0.01)。 【结论】 青少年逆境的发生率较高, 且随着逆境种类的增加, 情绪行为问题加重;但逆境与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的关系尚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哈尔滨市0~3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哈尔滨市0~3岁儿童的饮食行为问题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进行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整群抽取哈尔滨市四个行政区0~3岁儿童1 538人,完成《儿童饮食行为调查问卷》,包括儿童一般资料,饮食行为特点,抚养人的喂养行为以及抚养人对饮食行为问题的应对四个方面内容。 【结果】 哈尔滨0~3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46.6%。3岁以下的儿童更多的表现出“不良进食习惯”(χ2=13.37,P=0.004),2岁及以上儿童的“胃口差”的问题更严重(χ2=7.97,P=0.047)。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检出顺位结果表明,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吃饭地点不固定”、“吃饭时做其他事情”、“道具辅助进食”,均属于不良进食习惯。多因素分析显示,父亲学历为初中及以下的儿童更容易发生饮食行为问题;收入对于儿童饮食问题产生的影响则取决于父亲的文化程度,对于父亲教育水平为高中的儿童,家庭月收入越高,儿童发生饮食行为问题可能性越大。 【结论】 哈尔滨0~3岁儿童中饮食行为问题较为多见,应有针对性的进行科学的健康教育,建立良好的喂养态度和喂养方式,在以家庭、社区为中心的环境中进行合理的饮食行为干预,使儿童形成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分析兰州市城区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为视力异常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依据该地地理分布及社会功能区特征,参考幼儿园公私立等性质,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0所幼儿园的2 754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应用儿童图形视力表和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视力,采用美国伟伦公司Suresight手持验光仪对调查儿童进行屈光检查。同时对儿童家长进行视力异常相关因素问卷调查,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 【结果】 调查对象男、女童视力异常检出率均为1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童视力异常检出率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P<0.05)。在9项视力异常相关因素中出生体重、胎龄、父母视力情况和每天睡眠时间这4项影响学龄前儿童的视力。 【结论】 托幼机构与家庭应重视学龄前儿童眼保健工作,着力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强化社会性健康教育,从社会、家庭、托幼机构等多方面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控制视力异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山东省农村3~6岁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现状以及影响因素, 为开展有效的儿童心理教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8个幼儿园735名儿童, 采用中文版长处和困难问卷(Children 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 SDQ)和自行设计的家庭基本情况问卷。结果 3~6岁儿童情绪和行为异常检出率为34.15%。男童的品行问题、同伴问题、困难总分的得分均高于女童,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亲社会行为得分低于女童(P<0.01)。由双亲看护的农村儿童的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困难总分得分均低于由非双亲看护的农村儿童(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独生子女、过去一年活动受限都是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显著因素。结论 山东省农村3~6岁儿童的情绪和行为问题检出率较高, 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并开展有效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长沙市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调查,探讨不同性别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为早期预防和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在长沙市5个行政辖区随机抽取854例3~5岁儿童,由家长完成受试儿童的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和自行设计的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问卷。 【结果】 长沙市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20.4%,男童检出率明显高于女童(P<0.001)。影响男童行为问题的因素有喂养方式、是否奶瓶喂奶、儿童食欲、孕期疾病、产后情绪、父母关系、母亲情绪、教育态度、教育方式、看护人变更、父亲说梦话、母亲说梦话、小儿睡觉辗转不安;影响女童行为问题的因素有有无参加特长培训、夜睡时间长短、睡前30 min是否做游戏、睡前情绪、既往是否经常感冒、近一年生病情况、饮食是否规律、父母关系、母亲情绪、产后情绪、早产。 【结论】 男女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存在差异,且其影响因素也各有不同,在实际工作中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北京市6~12岁儿童行为问题的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 【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r Checklist,CBCL),对北京市城区236名6~12岁儿童的行为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并分析。 【结果】 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8.2%,分析显示父母文化程度、主要带养人学历、感染性疾病等因素对儿童行为发育有明显影响。 【结论】 家庭环境是影响儿童行为的重要因素,降低儿童不良行为问题的发生率,应注意改善不良的家庭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山东省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特点及影响因素,为健康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聊城市高唐县2个镇8个幼儿园共735名3~6岁学龄前农村儿童,采用自行设计的儿童基本情况调查表、儿童家庭养育情况调查表、儿童长处和困难问卷(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SDQ)对其进行现况调查。结果 留守儿童困难问题检出率为16.5%,高于非留守儿童的14.3%。留守儿童在品行,多动问题方面的评分高于非留守儿童(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看护人对养育负担的心理感受较轻(OR=0.652,95%CI=0.463~0.919)以及注意培养留守儿童的生活习惯(OR=0.676,95%CI=0.478~0.955)是影响留守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的保护因素。结论 留守问题会对农村的留守儿童的情绪和行为造成一定的影响,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需要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南宁市社区1~3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及家庭喂养状况,为进一步开展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随机抽取南宁市两个社区1岁至不满4岁健康儿童301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填问卷的调查方法,内容包括儿童一般资料,儿童饮食行为问题,抚养人的喂养行为问题。 【结果】 65.1%的儿童存在有饮食行为问题, 饮食行为问题发生率由高到低顺位依次为进餐时间过长46.5%、进餐分心37.9%、吃得少35.9%、进餐地点不固定34.2%,对食物不感兴趣23.6%、强烈偏爱某种食物20.6%、拒绝某种食物 19.3%、不愿尝试新食物11.0%。 【结论】 南宁市社区1~3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发生率较多见,加强营养与喂养知识的健康教育,针对个性化指导和行为干预,使儿童形成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6~48月龄儿童睡眠问题的现状,探索儿童喂养可能对睡眠产生的影响。 【方法】 研究采用《儿童睡眠状况调查问卷》对6~48月龄儿童家长进行调查,并按照国际睡眠障碍分类作为儿童睡眠问题的诊断标准。 【结果】 6~48月龄儿童睡眠问题发生率为57.8%;发生率随年龄升高而呈下降趋势;未断母乳、未断夜奶、未添加辅食肉和鱼虾及睡前饮水量较多的儿童睡眠问题的发生率均高于没有这些因素的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儿童睡眠问题的发生率较高,且与喂养因素有关,改变不良的喂养行为可以改善儿童的睡眠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