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锂-钠离子交换强韧化效应对CAD/CAM二硅酸锂玻璃陶瓷机械性能的影响.方法:制作50个CAD/CAM二硅酸锂玻璃陶瓷圆片状试件,晶化、打磨及抛光后,用4种不同的熔融硝酸钠离子交换工艺进行处理(n=10),分别检测离子交换前后样品的双轴弯曲强度、维氏硬度和断裂韧性.设置未交换组为空白对照.结果:CAD/CAM...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二硅酸锂玻璃陶瓷在前牙过小牙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45例患者的87颗牙使用IPS e.max Press铸瓷贴面修复,于修复完成后1、6、12、24、36个月进行复查,参见改良加利福尼亚牙科协会(CDA)/Ryge标准进行评价,检查包括边缘适合性,瓷表面质地,颜色匹配,牙敏感症状和牙龈健康情况五个方面。结果 1个月复查时,11颗基牙出现牙敏感症状,予脱敏治疗处理后症状明显改善。6个月复查牙龈情况,9颗基牙出现牙龈炎症,经卫生宣教及系统牙周治疗后症状好转。1个月及6个月复查时,所有贴面边缘密合,完整性好,瓷表面质地良好。12个月复查时出现1颗贴面完整脱落,清洁处理后重新粘固未再次发生脱落。24个月复查时,一患者进食过程中前牙误咬硬物发生修复体崩折,牙本质暴露,予重新制作贴面进行修复。观察到36个月时7颗基牙出现不同程度龈退缩。结论 二硅酸锂玻璃陶瓷贴面适用于前牙区过小牙修复,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和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模拟口腔环境下牛牙釉质与二硅酸锂玻璃陶瓷的磨损特性.方法:将18个长8 mm、直径3 mm的二硅酸锂玻璃陶瓷圆柱作为上颌磨头,分别与下颌二硅酸锂玻璃陶瓷或牛牙釉质试件配副,每组9个样本,利用摩擦磨损试验机,在人工唾液、室温环境、10 N载荷、转速100 r/min、回转半径2.5 mm、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下进行54万次循环磨损实验.在整个磨损周期中选取10个循环节点,用三维形貌仪测量每个节点下颌试件的磨损高度损失量并绘制相应磨损曲线,扫描电镜观察相应磨损阶段对应的磨损面微观形貌.结果:各循环节点牛牙釉质的磨损量均大于二硅酸锂玻璃陶瓷的磨损量(P<0.05);实验循环周期内,牛牙釉质的磨损曲线呈现出“跑合期”、“稳定磨损期”、“剧烈磨损期”3个磨损阶段,而二硅酸锂玻璃陶瓷的磨损曲线呈现“跑合期”和“稳定磨损期”两个磨损阶段.2组的微观形貌也呈现出与磨损曲线相对应的阶段性动态衍化规律.结论:在模拟口腔环境下,牛牙釉质和二硅酸锂玻璃陶瓷的磨损行为均呈现出阶段性动态衍化规律;牛牙釉质的磨损量显著高于二硅酸锂的磨损量,提示应注意防止二硅酸锂玻璃陶瓷修复体对对颌天然牙的过度磨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表面处理方式对国产口腔二硅酸锂玻璃陶瓷与树脂水门汀之间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尺寸为15 mm×13 mm×3 mm的二硅酸锂玻璃陶瓷试件,分别进行酸蚀实验和酸蚀后偶联处理实验。酸蚀实验选择128个玻璃陶瓷试件,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8个处理时间点(每个时间点样本量为16),使用4.5%氢氟酸分别进行0(对照)、10、20、30、40、60、120及180 s的表面酸蚀,再将酸蚀后试件分为偶联处理组(涂布硅烷偶联剂)和无偶联处理组(不涂布硅烷偶联剂)(每组样本量均为8),分别制作粘接试件;测试粘接强度并分析断裂模式。另选8个玻璃陶瓷试件分别行上述时间点酸蚀后进行扫描电镜观察。选择酸蚀实验中的最佳酸蚀时间,进行酸蚀后偶联处理实验。选择玻璃陶瓷试件24个,4.5%氢氟酸酸蚀后涂布偶联剂,分别进行室温放置、60及100℃热风处理60 s(每组样本量为8),之后制作粘接试件;测试粘接强度并分析断裂模式。另选3个试件分别进行酸蚀后偶联处理实验相应处理后再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无论是否使用偶联剂,试件在氢氟酸酸蚀30 s时均可获得最大粘接强度;酸蚀30 s条件下,偶联处理组粘接强度[(25.91±4.30)MPa]显著大于无偶联处理组[(20.27±4.92)MPa](P<0.05);若酸蚀时间过长(>30 s),则粘接强度下降明显,试件表面显示过酸蚀的微观形貌。酸蚀后偶联处理实验显示,60℃热风组粘接强度最大[(28.70±5.32)MPa],显著大于室温组[(20.08±3.64)MPa]和100℃热风组[(25.64±4.86)MPa](P<0.05),且试件断裂模式均为内聚破坏;红外光谱分析显示,60℃热风组试件表面Si—O—Si键生成量最多,100℃热风组次之,室温组最低。结论4.5%氢氟酸酸蚀二硅酸锂玻璃陶瓷的最佳酸蚀时间为30 s,涂布硅烷偶联剂可获得较理想的粘接效果;60℃热风处理可进一步提高二硅酸锂玻璃陶瓷与树脂水门汀之间的粘接强度。  相似文献   

5.
袁坤  王富  高婧  孙翔  王辉  李玲  陈吉华 《口腔医学研究》2014,30(12):1121-1123,1127
目的:分析牙科二硅酸锂玻璃陶瓷的微观结构,探讨其可能的自增韧机制。方法:使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一种新型二硅酸锂玻璃陶瓷及IPS e.max Press LT和MO瓷块的物相组成,并使用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特征和裂纹扩展方式。结果:3种玻璃陶瓷的主晶相均为Li2Si2O5,次晶相均为Li2SiO3和Li3PO4。Li2Si2O5晶体均呈棒状,交错排列,形成互锁微结构。新型玻璃陶瓷的晶体尺寸大于LT和MO瓷块,其表面孔隙缺陷较后两者少而深。裂纹在这3种玻璃陶瓷中主要沿着晶体间较薄弱的玻璃相扩展。结论:新型玻璃陶瓷与IPS e.max Press LT和MO瓷块的微观结构相似,长棒状的Li2Si2O5晶体所形成的互锁微结构,以及内部的残余应力可对其起到增强增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牙科二硅酸锂玻璃陶瓷的制备方法,并对其性能进行比较分析。方法:用烧结法二次着色工艺制备A2色新型玻璃陶瓷。对新型玻璃陶瓷和IPS e.max Press瓷块(LT A2、MO1和HO1)的弯曲强度、密度、弹性模量、硬度、断裂韧性、透明度及微观结构进行测量分析。结果:新型玻璃陶瓷除弯曲强度(315 MPa)低于MO瓷块(338 MPa)外(P<0.05),其余各项机械性能均与LT和MO瓷块相近(P>0.05)。新型玻璃陶瓷的透明度TP值(21.2)高于HO瓷块(16.5),但低于LT(27.8)和MO瓷块(27.5)(P<0.05)。新型玻璃陶瓷和IPS e.max Press瓷块的微观结构均表现为棒状的Li2Si2O5晶体交错排列,形成互锁微结构。结论:新型玻璃陶瓷的机械性能和微观结构与IPS e.max Press相近,透明度介于MO和HO瓷块之间,能满足临床要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烧结温度改变对二硅酸锂玻璃陶瓷的析晶行为和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两段式烧结法烧结陶瓷,改变烧结终温度,XRD和SEM分别观察烧结前后陶瓷物相和表面微结构的变化.结果:经不同温度烧结后陶瓷呈现不同的析晶行为和微结构改变,以800 ℃时的改变最为显著,经840 ℃烧结后的陶瓷具有较高结晶度(P<0.05)和均匀致密的表面微结构.结论:二硅酸锂玻璃陶瓷烧结中的温度控制至关重要,800 ℃ 和840 ℃为陶瓷晶相和微结构改变的关键温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烧结次数对二硅酸锂玻璃陶瓷的颜色(△E)和透光性(τ)的影响。 方法 采用热压铸工艺制作二硅酸锂玻璃陶瓷(IPS e.max Press)片状试件(直径10mm,厚度1mm)30 个。打磨抛光后按照随机列表法将试件随机分为6 组,每组5 个。在烤瓷炉中分别烧结0(对照组)、1、2、3、4、5 次,用分光测色计和透光率测试仪分别测量各试件的色彩参数(L*a*b*)和透光性(τ), 并计算出色差(△E)。应用SPSS17.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每组中随机抽取2 个试件用X 线衍射仪(XRD) 分析其晶相组成。结果 试件反复烧结后的色差变化范围为0.88~2.45,明度值明显降低(P<0.05),a*、b*、τ 值明显增大(P<0.05)。 在多次烧结后试件的晶相保持不变,主晶相(Li2Si2O5)的衍射峰强度增大。结论 烧结次数会影响二硅酸锂玻璃陶瓷基底冠的颜色和透光性,这可能与主晶相的晶体含量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反复烧结对牙科二硅酸锂玻璃陶瓷颜色和透光性的影响。方法 制作30个直径10 mm、厚度(1.00±0.01)mm的IPS e.max Press HT A2圆盘试件,随机分为S0、S1、S2、S3、S4、S5共6组(每组5个),分别执行0、1、2、3、4、5次自身上釉程序。使用ShadeEye NCC测色仪测定每组的色彩参数L*、a*、b*,计算色饱和度C*ab及色差ΔE,使用TM-2透射率测试系统测得可见光积分透射比τ。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LSD多重比较。结果 随着烧结次数增加,试件的L*值总体呈减小趋势(P<0.05);a*、 b*、C*ab和τ值均为先增大后减小(P<0.05)。各组和S0组的ΔE最小为0.89,最大为2.01,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结论 反复烧结对二硅酸锂玻璃陶瓷的明度、色相、彩度和透光性均有影响,但色差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
目的使用拉曼光谱技术研究静态加载对二硅酸锂玻璃陶瓷(LDG)晶相改变及内部机械残余应力的影响。方法制作LDG盘状试件,采用双轴弯曲法对试件分别进行100和400 N预加载。使用激光显微共焦拉曼光谱仪785 nm波段入射激光扫描两次预加载后试件中央区2 mm×2 mm区域。根据特征峰的位移反映材料内部应力变化情况,绘制拉曼应力图。结果 LDG拉曼光谱在413 cm-1波段存在Si2O5基团的特征性峰。特征性拉曼峰位置的改变可有效反映内部残余应力的变化。100 N预加载后试件应力分布整体比较均匀,413 cm-1附近的拉曼峰分布在413.2413.6 cm-1,存在较多应力集中点。400 N预加载后试件的残余应力分布不均匀性增加,特征性拉曼峰位置分布范围扩大至约1.5 cm-1(413.1414.6 cm-1),应力的集中点更为明显,出现应力集中区。结论通过拉曼光谱技术证实了LDG受静态加载后存在机械残余应力,且随着载荷的增加残余应力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表面处理方式对国产口腔二硅酸锂玻璃陶瓷与树脂水门汀之间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尺寸为15 mm×13 mm×3 mm的二硅酸锂玻璃陶瓷试件,分别进行酸蚀实验和酸蚀后偶联处理实验。酸蚀实验选择128个玻璃陶瓷试件,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8个处理时间点(每个时间点样本量为16),使用4.5%氢氟酸分别进行0(对照)、10、20、30、40、60、120及180 s的表面酸蚀,再将酸蚀后试件分为偶联处理组(涂布硅烷偶联剂)和无偶联处理组(不涂布硅烷偶联剂)(每组样本量均为8),分别制作粘接试件;测试粘接强度并分析断裂模式。另选8个玻璃陶瓷试件分别行上述时间点酸蚀后进行扫描电镜观察。选择酸蚀实验中的最佳酸蚀时间,进行酸蚀后偶联处理实验。选择玻璃陶瓷试件24个,4.5%氢氟酸酸蚀后涂布偶联剂,分别进行室温放置、60及100 ℃热风处理60 s(每组样本量为8),之后制作粘接试件;测试粘接强度并分析断裂模式。另选3个试件分别进行酸蚀后偶联处理实验相应处理后再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无论是否使用偶联剂,试件在氢氟酸酸蚀30 s时均可获得最大粘接强度;酸蚀30 s条件下,偶联处理组粘接强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椅旁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制作(CAD-CAM)二硅酸锂玻璃陶瓷全冠的修复效果,并分析累积生存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将2015年3月-2017年3月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完成椅旁Cerec系统制作的二硅酸锂玻璃陶瓷修复体修复的214例牙体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备牙后,进行光学印模,采用椅旁Cerec系统设计和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烧结次数和渐变厚度及其交互性对椅旁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CAD/CAM)二硅酸锂玻璃陶瓷贴面不同部位颜色的影响。方法 在标准中切牙模型上制备贴面修复模型,用椅旁扫描仪采集光学印模,椅旁CAD/CAM系统制作24个二硅酸锂玻璃陶瓷贴面样本共4组(n=6),初次结晶组为对照组S0,其余按上釉烧结次数依次为S1、S2、S3组。使用Vita easyshade电子比色仪测定每个贴面的色彩参数L、C、H、a、b,用SAS 9.1.3统计软件采用重复测量多因素方差方法分析不同烧结次数以及不同部位厚度间各颜色指标的差异性。最后扫描电镜(SEM)观察每组贴面的晶体排列和致密度。结果 随着烧结次数增加,试件的L值总体呈减小趋势(P<0.05)。C和b的烧结次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除S2组与S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各组之间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EM观察发现二硅酸锂晶体随着烧结次数增加,晶体变大,晶体间的孔隙变小,晶体间的锁结变得更为紧密。结论 上釉次数和厚度及其交互性对二硅酸锂玻璃陶瓷的色相、明度、彩度均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刘伟  文爱杰 《口腔医学》2019,39(8):719-723
[摘要] 目的 评价二硅酸锂铸瓷后牙牙合贴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2例160颗重度磨耗前磨牙和磨牙用二硅酸锂铸瓷进行牙合贴面修复,观察3年,按照美国公共卫生服务修正标准对修复体的颜色匹配、边缘着色、修复体折裂、继发龋及边缘适合度等进行评价。结果 后牙牙合贴面中95.62%的颜色为A级,93.75%的修复体无边缘着色,98.13%的修复体完好无损,所有修复体中没有发现继发龋,95%的修复体边缘适合度为A级。结论 二硅酸锂铸瓷后牙牙合贴面近期临床修复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抗折破坏实验分析3种牙科二硅酸锂玻璃陶瓷抗折强度的差异,为国产二硅酸锂玻璃陶瓷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将30个下颌第一磨牙标准预备体代型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个,分别制作国产二硅酸锂玻璃陶瓷冠试件(DID组)、IPS e.max CAD冠试件(IPC组)和IPS e.max Press冠试件(IPP组)。3组全瓷冠试件粘接后,分别放置于电子万能试验机上,用直径6 mm圆形加载头,以0.5 mm/min速度垂直加载于全瓷冠面中央至瓷层碎裂,记录最大载荷,即二硅酸锂玻璃陶瓷冠抗折强度。用扫描电镜(SEM)观察表面形态。采用SPSS21.0 统计软件对3组全瓷冠试件抗折强度值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组间两两比较的q检验,检验水准取双侧α = 0.05。结果    3组全瓷冠试件抗折强度结果:DID组为(949.7 ± 119. 4)N,IPC组为(1746.9 ± 244.8)N,IPP组为(2161.8 ± 239.0)N 。3组间总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86.685,P < 0.05);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3组全瓷冠试件的断裂模式无显著差异,大部分试件断裂类型均为Ⅰ型。SEM观察,DID组可见晶体在样本中分布不均匀,大小不一,表面有细小裂隙;IPC组可见析出晶体在样本中分布较均匀,晶体较为长大;IPP组可见析出的棒状二硅酸锂晶体均匀分布于玻璃相中,互相嵌合,并形成一种互锁微结构。结论    研究条件下,不同二硅酸锂玻璃陶瓷对抗折强度及断裂类型均有影响,国产二硅酸锂玻璃陶瓷可以满足临床要求,对于其在临床应用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EREC?椅旁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精确地确定冠边缘位置的方法。方法:报告1例采用CAD/CAM IPS e.max瓷块修复前牙(11、21)牙体缺损的病例,按照改良的美国公共卫生署(United States Public Health Service,USPHS)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牙体预备后,通过CEREC?口内扫描仪测量排龈前后游离龈缘(FGM)的变化。结果:取出排龈线30min后,FGM的变化趋于稳定,11和21的FGM分别根向退缩了0.2 mm。各阶段复查结果表明:患牙无折断、劈裂及继发龋等不良现象。临床指标均达到A级标准。结论:二矽酸锂玻璃陶瓷用于前牙牙体缺损的修复可以取得理想的美学效果,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CEREC?椅旁CAD精确设计冠边缘的位置方法可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定牙科氧化锆-二硅酸锂玻璃陶瓷复合材料(ZTCLDC)的力学性能,探讨氧化锆质量分数变化对ZTCLDC力学性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向制备好的二硅酸锂基础玻璃粉体中分别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ZrO(21%,2%,3%,4%),静压成型晶化热处理,每组中的半数试件进行牙科热压铸处理,分别测试热压铸前后的三点弯曲强度及断裂韧性;扫描电镜观察晶体微观结构;X射线衍射分析其晶相组成。结果:热压铸前,ZTCLDC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随ZrO2含量的增加而升高;热压铸后,ZTCLDC抗弯强度随ZrO2含量的增加而降低,ZrO2加入量为4%时,压铸后的断裂韧性最高为4.3 MPa.m1/2。结论:ZrO2对实验二硅酸锂玻璃陶瓷存在增韧效果,能够提高复合材料的断裂韧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考察经不同烧结次数对后牙二硅酸锂陶瓷牙合贴面疲劳性能的影响。方法: 制作1.2 mm厚的IPS e.max CAD(IC)和IPS e.max Press(IP)后牙牙合贴面,按烧结次数(1次、3次、5次、7次)分组,粘接到上颌磨牙树脂代型上,经热机械疲劳试验后(TMFT)(5-55 ℃ 5000次循环、30-300 N、10 Hz、正弦波、500 000次循环),进行抗折破坏实验,记录最大断裂载荷值。应用扫描电镜、EDX和 XRD分析材料的显微结构。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IC组烧结1次后平均载荷值最高,为(1546.73±192.85) N;IP组烧结3次后平均载荷值最高,为(1504.46±138.56) N。2组材料中,不同烧结次数对牙合贴面断裂载荷值无显著影响(P>0.05)。EDX和 XRD分析显示,2种材料成分无显著差异。SEM观察,在多次烧结后晶体尺寸变短,孔隙率增多。结论: 不同烧结次数对疲劳加载后二硅酸锂陶瓷后牙牙合贴面断裂载荷值有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可满足临床要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二硅酸锂基玻璃陶瓷单端树脂粘接桥修复个别前牙缺失的临床效果,为个别前牙缺失修复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选取42例单颌前牙缺失数量在两颗内的患者,采用二硅酸锂基玻璃陶瓷单端树脂粘接桥修复,修复后6个月、1年、2年、3年进行随访,评价美学、功能修复效果及牙周健康状况,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调查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期间,42例二硅酸锂基玻璃陶瓷单端树脂粘接桥修复的患者中有1例3个月内连接体发生断裂,1例2年内发生脱粘;美学修复效果的等级均评定为A级;修复后牙周健康状况良好,基牙及桥体下的软硬组织无临床吸收现象,评价指标均为A级;患者总满意率为100%。结论 对于个别前牙缺失,二硅酸锂基玻璃陶瓷单端树脂粘接桥可达到微创、固位牢靠、美观舒适和生物相容性好的修复效果,患者满意度高,在临床中可以考虑作为一种理想的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20.
铸造玻璃陶瓷简称铸造陶瓷(Castable),是当今口腔修复中最新的修复材料之一.由于这种材料在结构上与烤瓷相似,而且采用失蜡法来铸造修复体,制成修复体的各项机械性能如硬度、抗压强度等与牙釉质较接近,在形态准确性及边缘密合性上明显优于烤瓷.所以该材料一经出现,立刻引起口腔界的重视.我们在华东医院引进国外设备、材料的基础上,开展了铸造陶瓷的临床应用,现就将1992年10月至1993年12月间所进行的临床应用作一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