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血管性痴呆(VD)是一种由于流向大脑的血流减少或缺乏而导致的记忆和认知功能恶化的神经认知障碍。铜死亡是一种新的细胞调节性死亡方式,铜可以调节缺氧诱导因子-1(HIF-1),选择性激活HIF-1α以控制血管新生。血管新生指从已有血管中发芽形成新的血管,在神经组织再生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通过抑制铜死亡促进血管新生,来恢复神经系统相关功能,可能是今后治疗VD等神经相关疾病的新思路。针刺可通过改善侧支循环、调节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进一步促进血管新生,目前较广泛地应用于治疗VD。本研究以针刺对微量元素铜的影响作为切入点,结合铜死亡和血管新生理论对VD后的相关损伤机制,探究针刺治疗VD的干预机制,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血管性痴呆的血脂变化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血脂变化与中医证候的关系。方法: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辨证分型,进行血脂测定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血管性痴呆患者的TC、TG、LDL-C均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其中痰浊阻窍证的TG,肾精亏虚证、气血亏虚证的LDL-C值与其他证型差异有显著性;各证型的HDL-C值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管性痴呆患者大多处于高血脂状态,其证型和血脂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是目前全球主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对生物标志物的检测 是目前评估冠心病进展的重要无创方法,对冠心病的诊断和二级预防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筛选冠心病心 肌梗死发病进程中的诊断性生物标志物,分析该病发展过程中的铜死亡相关基因,进一步预测能调控铜死亡相 关基因的中药。方法 检索GEO 数据库获得冠心病心肌梗死芯片数据,分析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对差异基因进行富集分析,基于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与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方法筛选关键基因,构建诊断性模型并进行验 证。对差异基因进行免疫细胞浸润分析,结果进一步结合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获得差异表达的免疫相关基 因,与铜死亡基因取交集获得铜死亡免疫相关的核心(Hub)基因,分析铜死亡相关基因与诊断性基因的相关 性。对铜死亡相关基因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进一步预测调控铜死亡相 关基因的中药。结果 差异分析获得115 个DEGs,DEGs 主要富集于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线粒体呼吸链复 合体Ⅳ等生物学过程和C 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机器学习方法筛选出SNORA20、 SNORA19、H4C3、SNORD81、COX7B 五个诊断性基因。免疫浸润分析发现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M2,单核 细胞,中性粒细胞,自然杀伤细胞,CD4+ T 细胞,CD8+ T 细胞,γδT 细胞,这也表明以上8 种免疫细胞对冠 心病心肌梗死的发病发挥着一定作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correlation network analysis, WGCNA)结合免疫浸润分析获得358 个关键模块基因,与铜死亡基因取交集获得3 个铜死亡与免疫特征基因。 5 个诊断性基因与Hub 基因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LC31A1 与SNORA20,LIAS 与SNORA19、SNORD81, MTF1 与H4C3、SNORA20、SNORA19、SNORD81 的表达具有相关性。GSEA 分析结果提示LIAS 与MTF1 对 NF-κB 信号通路、NOD 样受体信号通路、Toll 样受体信号通路有显著的影响,潜在调控中药以活血化瘀、行 气止痛药为主。结论 SNORA20、SNORA19、H4C3、SNORD81、COX7B 对冠心病心肌梗死具有一定的诊断 价值。冠心病心肌梗死发病过程中铜死亡与免疫浸润相关基因的预测对中医药干预此类疾病的机制研究提供了 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血管性痴呆防治中的问题及早期预警机制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血管性痴呆防治中的问题及建立早期预警机制的可能性,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方法:荟萃近20年的血管性痴呆防治经验和文献,并对笔者承担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病——血管性痴呆的诊疗规范"进行总结,分析血管性痴呆防治中的问题和难点。结果:中医药防治血管性痴呆优势明显,特别是痴呆早期应用针灸治疗效果尤为显著,但仍需解决诊断标准和疗效评价标准的统一问题。结论:血管性痴呆的防治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寻找早期"预警信号",建立早期预警机制对血管性痴呆的防治有提纲挈领的作用,而中医针灸防治血管性痴呆是未来研究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杞黄健脑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应用价值,并对其有效性及安全性作出评价。方法根据随机化分组双盲双模拟原则,将215例患者分为治疗组129例和对照组86例,治疗组给予杞黄健脑胶囊及常规西药,对照组常规予西药及模拟胶囊治疗。各组3个月为1个疗程,于给药前1 d和给药后3个月记录患者痴呆症等问题的评价,观察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等。结果治疗组认知功能总有效率为81.4%,对照组为36.0%,2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SDSVD)评分,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0%,对照组为39.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杞黄健脑胶囊在认知能力及中医证候改善方面对血管性痴呆患者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6.
脑血管性痴呆(VD)是指由各种脑血管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为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包括多发梗塞性痴呆和大面积特定部位梗塞引起的痴呆,是脑血管病后的主要并发症,可引起进行性智能衰退,如记忆力减退,理解力不良,综合分析困难等。本文就临床常见证型和所用药方及其配伍意义进行分析。1理论研究《素问·六节藏象论》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处也。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肾者,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脾者,仓廩之本,营之居也。”其实是强调肝心脾肺肾之精营对神魂魄的重要性。《内经》中多次提到…  相似文献   

7.
8.
刘洋  曹赛雅  冯月娇  王杰  陈腾 《中草药》2023,54(19):6386-6399
目的 应用公共数据库挖掘结直肠癌“炎癌转化”过程的关键基因,结合机器学习和神经网络模型的算法优势进行基因筛选,验证关键基因作为预测指标的可行性及免疫相关性,进而预测潜在防治中药。方法 利用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2个GSE66407和GSE166925数据集,筛选由正常结肠到炎症结肠(溃疡性结肠炎),最后进展到肠癌的过程中出现的差异基因;通过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进一步筛选核心基因;运用梯度提升机、随机森林和决策树3种分类机器学习算法进行结局的预测学习,将3种机器学习算法筛选出的核心基因取交集,构建深度学习框架下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模型预测准确性进行内部及外部验证;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联合人蛋白质图谱数据库(Human Protein Atlas,HPA)的免疫组化数据分析关键基因在初发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运用单样本基因集富集分析(single sample 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ssGSEA)算法分析核心基因与免疫细胞之间的关联;通过生存分析筛选对结直肠癌具有预后意义的基因;最后通过核心基因进行相关中药的预测分析。结果 在结直肠炎癌转化全过程中,共鉴定出152个共同的差异基因。这些基因参与肿瘤免疫反应、炎症反应等生物过程;经由3种机器学习算法的筛选,最终确定了8个核心基因,包括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s 1,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MMP1)、趋化因子CXC配体13(C-X-C motif chemokine ligand 13,CXCL13)、普列克底物蛋白(Pleckstrin,PLEK)、颗粒酶B(granzyme B,GZMB)、CXCL5CXCL3CXCL8。在深度学习框架下的神经网络模型中,训练集中对正常组和肿瘤组的预测准确率分别为86.3%、92.3%;外部验证集中对正常组和肿瘤组的预测准确率分别为80.0%、80.6%。8个核心基因同时涉及多种免疫浸润过程;RT-PCR结合HPA数据库分析显示TIMP1MMP1GZMBCXCL5CXCL8CXCL3在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表达显著升高(P<0.05),CXCL13在癌组织中表达显著降低(P<0.05),PLEK在癌组织中表达降低但差异不显著;TIMP1CXCL13CXCL8对患者的整体生存具有显著影响。对实验验证有显著差异的7个核心基因进行防治中药预测分析,结果显示预测中药以清热药和补虚药为主,四气以寒、温和平性为主,五味以苦、辛、甘味比例最大。结论 TIMP1MMP1CXCL13GZMBCXCL5CXCL3CXCL8可以作为预测结直肠癌“炎-癌”转化过程的关键分子,对这些分子进行中药的早期干预,可能对结直肠癌的早期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铜死亡相关基因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并筛选通过靶向铜死亡基因治疗RA的潜在中药。方法 通过检索GEO数据库获得RA芯片数据,分析铜死亡基因在RA中表达水平;依据铜死亡基因表达情况构建高表达亚型和低表达亚型,并进行差异分析,筛选出与RA相关的铜死亡基因。按不同分组对基因表达矩阵进行免疫浸润分析,并分析免疫浸润细胞与铜死亡基因之间的相关性。利用Kobas在线工具对差异基因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Herb数据库检索靶向铜死亡基因治疗RA的潜在中药及其有效成分,使用Autodock vina软件模拟药物与铜死亡靶蛋白结合活性。通过收集临床样本验证铜死亡相关基因在RA中表达水平。结果 FDX1DLDDLATLIASGLSLIPT1PDHB 7个铜死亡相关基因在RA中差异表达。免疫浸润分析结果显示,在RA中活化的记忆CD4+ T细胞、静息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与铜死亡相关。富集分析结果显示,铜死亡主要与趋化因子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核因子-κB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信号通路相关。虎杖叶可能是靶向铜死亡基因治疗RA的潜在中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虎杖叶有效成分均有与铜死亡靶蛋白结合的可能。DLDGLSFDX1DLAT在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RNA表达水平升高。结论 铜死亡相关基因表达水平与RA病程进展相关,并预测虎杖叶是潜在靶向铜死亡基因治疗RA的药物,为RA的临床诊疗及药物开发提供了新的方向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血管性痴呆中药治疗的实验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阅有关的药理研究文献,并结合已成熟的有关理论基础,对中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优点及其实验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的发展进行综述。大量实验研究结果证实了中药治疗血管性痴呆,靶部位多,不良反应小,能改善血管性痴呆的各种病理生理表现及学习记忆障碍。  相似文献   

11.
天津市334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中医证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的中医证候分布。[方法]将334例血管性痴呆患者按照血管性痴呆辨证量表(SDSVD)做出证候诊断,并根据患者的证候要素及脏腑定位统计分析与上、中、下三焦的关系。[结果]中医证候分布研究显示,血管性痴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三焦证候,其中下焦证候的出现比率较高,且两焦及三焦兼证较多。[结论]血管性痴呆并非单一因素引起,三焦气化失司或为本病可能的基本病机之一。  相似文献   

12.
平肝熄风复方颗粒剂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中药平肝熄风复方颗粒剂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对符合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的120位患者,采用随机平行双盲双模拟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按计划分组投药,治疗组70例(口服平肝熄风复方颗粒剂),对照组50例(口服都可喜),疗程为60 d。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和Blessed行为量表(BBS)对认知功能和行为能力进行评估。结果:平肝熄风复方颗粒剂和都可喜均可以明显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各项认知功能和行为能力的积分(P<0.01)。对痴呆的总体疗效,两药物效果相近。两药对记忆认知的作用也近似。对行为能力的改善方面,平肝熄风复方颗粒剂的作用明显优于都可喜(P<0.05)。结论:平肝熄风复方颗粒剂对血管性痴呆有确切的疗效。同时在改善全身机能状况和减轻周边症状方面有明显作用,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任鹏  李赟  王薇  赵信科  刘凯 《中草药》2023,54(9):2863-2878
目的 系统评价中药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万方(Wanfang Data)、维普(VIP)、中国知网(CNKI)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搜集建库至2022年3月25日所发表的中药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采用RevMan5.3、Stata 15.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02项RCTs,包括12种中药注射剂和8806例患者。网状Meta分析显示:在提高临床有效率方面,累积排序曲线下面积(surface under the cumulative ranking curve,SUCRA)排名前3的治疗方案为黄芪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血栓通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参麦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在改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方面,SUCRA排名前3的治疗方案为参麦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舒...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观察时间超过1年(2.57年±1.29年)以中药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的14例患者的资料,包括初发病例7例,复发者7例.结果初发病例经治疗后1~2月基本痊愈.最后视力≥1.0者13只眼,仅1只眼因黄斑遗留陈旧灶为0.3.全部病情稳定,无其他眼及周身并发症.复发病例多为激素依赖性,周身激素可全部撤退,疗程约半年至2年,需手术者更长,最后视力≥1.0者12只眼,0.2者1只眼,手动者1只眼.并发白内障3例6只眼,其中3只眼接受了白内障摘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继发青光眼1例2只眼,经激光虹膜造孔等手术后眼压基本控制.均无全身并发症.结论以中药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对初发及激素依赖性病例均有效,初发病例病程短,最后视力佳,病情稳定,一般无眼部及全身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用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菊  崔瑛  白明学  张红伟  金云隆  吕鹏 《中草药》2020,51(4):860-865
武汉市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引起了国内外高度关注。WHO宣布将COVID-19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对重大疫情,河南省郑州市中医院开展中医药预防治疗COVID-19用药调查研究分析,总结中医药诊疗方向及抗病毒中药、经典名方、中成药用药要点,以期能为医疗机构COVID-19诊疗以及药物合理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脱发是一种常见皮肤科疾病,与遗传、衰老、免疫、激素、感染、精神和心理等因素密切相关。中医药防治脱发历史悠久,在传统医学中有着重要意义。防治脱发的中药以补虚类、清热类和活血化瘀类为主,该类中药除具有生发、育发的药理活性外,还具有多途径、多靶点、多通路调节毛囊生长异常的特点。对补虚、清热、活血化瘀等类中药及其活性成分的防脱生发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脱发的预防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思路,为中药防脱发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史梦龙  赵敏  张杰  孙田烨  蒋亚楠  董紫琲  李艺鸣 《中草药》2021,52(13):3994-4006
目的 基于频率学网状Meta分析评价不同中成药辅助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SinoMed、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 数据库收录的中成药联合胆碱酯酶抑制剂或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受体拮抗剂治疗血管...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防治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秀华  曹式丽 《中草药》2018,49(19):4688-4693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是常见的肾小球疾病,肾病综合征是其临床主要表现。肾脏预后主要与尿蛋白严重程度、肾功能状态及对药物治疗的反应相关。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化学药的运用对部分FSGS患者的治疗效果欠佳,且副作用明显。近年来,随着对中医药治疗FSGS实验研究的深入和临床疗效的证明,中医药在延缓肾小球硬化、降低化学药副作用等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因此,对FSGS的中医药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复制慢性低灌注型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常规饲养60 d后灌胃给予天珠散0.1 g·kg-1,给药体积0.02 mL·g-1,连续3 d,制备含药血清;采用UPLC检测天珠散入血成分并推测其结构;使用Discovery Studio 3.5软件进行反向找靶,并将获得的潜在靶标基因在线提交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富集分析。该文共推断获得天珠散5个入血成分,鉴定其中4个成分为parishin B,parishin C,parishin,偏诺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苷;经反向找靶,获得Fit value≥0.6的药效团模型861个,从KEGG,BIOCARTA获得经文献验证的信号通路Cytokine-cytokine receptor interaction,Apoptosis等 9条,提示天珠散改善血管性痴呆的药理作用与机制可能与上述入血成分及相关信号通路有关。对于少数民族传统经验方,在药效验证的前提下,综合采用血清药物化学、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系统生物学等技术,将有益于民族效验方物质基础、作用机制的快速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