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调和阴阳经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缺血性中风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调和阴阳经刺法,对照组予常规针刺,观察两组FMA评分FCA。结果:两组治疗后FMA评分FCA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和阴阳经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痉挛性偏瘫具有良好效果,能较快改善肢体痉挛偏瘫状态,恢复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纳干法针刺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接受常规循经针刺治疗,观察组接受子午流注纳干法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阿什沃思量表(MA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M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FMA评分、Barthel指数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午流注纳干法针刺疗法可改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肢体痉挛程度,提高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药联合康复锻炼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康复锻炼治疗,试验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针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运动功能简化Fugl–Meyer(FMA)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等。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MA评分和ADL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试验组患者治疗后两项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联合康复锻炼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可显著降低肌张力,提高运动功能,并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曹晓玲  夏爽 《四川中医》2020,38(1):205-208
目的:观察综合中医护理对脑中风偏瘫患者步态、行动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2月来我院的脑中风偏瘫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脑中风偏瘫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中医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干预前后步态参数、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及Barthel指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7.78%和84.4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各步态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者步长、步幅、步速及摆动相均明显增大(P0.05),支撑相显著减小(P0.05),且观察组各步态参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上下肢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上下肢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明显增高(P0.05),且观察组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中医护理可有效提高老中风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中枢神经功能损伤恢复,纠正异常步态,提高患者行动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邱林  ;刘艳春 《河南中医》2014,(9):1827-1828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Bobath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评分量表对患者的肌张力进行评分、用Fugl-Meyer运动量表评定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用日常生活活动(ADL)指数法评价量表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用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FAC)评定步行能力及步态分析。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2.2%,观察组有效率为95.6%,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Ashworth肌张力分级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χ2=4.75,P〈0.05);治疗后观察组ADL、FAC、上、下肢Fugl-Mey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Bobath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针刺能改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肌张力、提高肢体运动能力、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促进患者康复,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头针结合体针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体针治疗,观察组给予头针结合体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83.33%(25/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MA、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MA、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结合体针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疗效确切,可有效恢复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解除肢体偏瘫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芮康乐 《新中医》2020,52(7):123-125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疗效及对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3例,2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和早期康复运动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电针治疗,观察组给予温针灸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评估对运动功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00%,高于对照组的51.52%,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上、下肢Ashworth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上、下肢Ashworth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上、下肢Fugl-Meyer(FM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上升,且观察组上、下肢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与治疗前比较上升,且观察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实施温针灸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肢体痉挛状态,恢复肢体运动功能及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风肢体康复方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中风后肢体偏瘫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风肢体康复方口服。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上肢、下肢FMA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效率为57.5%,治疗组有效率为80.0%,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风肢体康复方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偏瘫,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9.
叶珍珍 《新中医》2020,52(18):149-151
目的:观察辨证施护在脑卒中后肩痛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脑卒中后肩痛患者120 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0 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常规护理加辨证施护,分析组间康复效果差异。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78.33%,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干预前Fugl-Meyer 评估(FMA)、Barthel 指数(B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干预后FMA、BI 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FMA、BI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干预前神经功能缺损(NFD) 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干预后NFD 评分及VAS 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NFD 评分及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后肩痛康复过程中联用中医辨证施护,能够获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温针灸结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80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在常规药物干预基础上实施临床康复训练和Bobath技术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行温针灸治疗,均治疗4周。以神经缺损、上肢肌张力改善情况为依据判定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评价上、下肢运动功能,采用巴塞尔(Barthel)指数评分、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评价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77.50%(P0.05)。两组治疗前上、下肢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SS-QOL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治疗后观察组上、下肢Fugl-Meyer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arthel指数评分、SS-QO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本次治疗观察组仅出现1例(2.50%)多次针刺引发下肢肌阵挛所致的明显疼痛,未见其它针刺不良反应。结论:温针灸结合康复训练可减轻神经缺损和痉挛症状,显著改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的190例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采取中医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MA与 BI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P〈0.01),但观察组较对照组上升更为明显,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2.63%,对照组为73.6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对于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采取中医针刺治疗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痉挛程度、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靳三针治疗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靳三针组36例采用靳三针疗法治疗,康复组42例采用康复疗法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评分值和日常生活能力(ADO)评分值均有所提高,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FMA、ADL治疗前后差值2组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靳三针疗法对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效果与康复疗法相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综合康复方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中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则给予中西医结合综合康复方法。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FMA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功能状态(Barthel指数)。结果:两组治疗前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为(86.97±18.63)分,高于对照组的(68.42±18.52)分,Barthel指数为(79.62±16.82)分,优于对照组的(62.48±16.4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中风偏瘫治疗中给予中西医结合综合康复方法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促进其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中医护理在促进中风偏瘫患者康复中的效果加以探讨。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4例中风偏瘫患者均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前者予以一般常规护理,在此前提下,对后者予以中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FMA评分与ADL评分均优于本组护理前,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后的FMA评分与ADL评分优于参照组护理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风偏瘫患者予以中医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针刺配合温灸督脉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针刺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温灸督脉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中风后痉挛性偏瘫,针刺配合温灸督脉可以有效调和患者气血,缓解肢体的痉挛状态,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临床康复护理干预在脑出血偏瘫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脑出血偏瘫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30例)和观察组(n=3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临床康复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效果、BI评分及FMA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经临床康复护理干预总体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2组患者护理后的BI评分和FMA评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BI评分和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临床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出血偏瘫患者的护理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其生活自理能力,提升其生活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摘 要目的:观察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实施八段锦运动处方在恢复患者平衡功能方面的作用。 方法:选择 2020 年 3 月 至 2021 年 12 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收治的 60 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 例) 给予神经内科常规处理,观察组(30 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八段锦运动处方。在实施不同护理方式后,观察两组患者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Berg 平衡量表(BBS)评分以及焦虑情绪评分。 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 FMA 评分、BB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后,两组患者 FMA 评分、BBS 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升高, 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脑卒中恢复 期患者通过实施八段锦运动处方,可有效提升患者平衡能力,缓解焦虑情绪,提高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柔肝通络汤联合针刺跷脉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4 例中风后下肢痉挛性瘫痪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7 例,对照组采取抗血小板聚集、降压、降脂、康复治疗等现代医学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服柔肝通络汤联合针刺跷脉治疗。2 组均以2 周为1 个疗程,治疗2 个疗程后比较2 组临床疗效,比较2 组治疗前后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 评定法(FMA)]、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评分、平衡功能[Berg 平衡量表(BBS)]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4.59%,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5.68%,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肌张力分级情况均优于治疗前,观察组肌张力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FMA、BBS 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NIHSS 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BBS 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柔肝通络汤联合针刺跷脉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性瘫痪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肌张力和神经缺损严重程度,提升下肢肢体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止血带运动疗法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76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止血带运动疗法,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步行功能、平衡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的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FMA评分、Berg评分、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FMA评分、Berg评分、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干预组患者FMA评分、Berg评分、Barthel指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92.8%,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效率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止血带运动疗法能够显著改善基底节区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步行功能、平衡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9年6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74例中风偏瘫患者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开展中医针灸治疗。比较两组干预后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瘫痪侧肢体疼痛情况、运动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评分及瘫痪侧肢体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运动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评分及瘫痪侧肢体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运动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针灸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偏瘫效果显著,可有助于恢复机体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能力,缓解瘫痪侧肢体疼痛,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