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髌上入路和髌下入路胫骨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为胫骨髓内钉置入路径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5年9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8例胫骨干骨折患者,男性42例,女性16例;年龄19~73岁,平均50.3岁。均采用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按手术入路分为髌上入路(SPN)组和髌下入路(IPN)组,各29例,统计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膝前疼痛、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定期电话及门诊随访13~20个月,平均15.6个月。SPN组手术时间(100.66±6.78)min短于IPN组(110.07±8.92)min;SPN组与IPN组相比,膝前疼痛程度较轻(VAS评分1.07±1.00 vs.1.66±1.40),膝关节功能评分较高(Lysholm评分96.28±4.08 vs.93.93±4.62,Oxford评分53.28±3.96 vs.51.17±3.55),P<0.05。SPN组与IPN组在出血量[(79.31±11.00)mL vs.(83.10±11.37)mL]、骨折愈合方面(RUST评分27.03±2.34 vs.26.72±2.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髌下入路组相比,髌上入路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观察胫骨骨折患者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术后的膝前疼痛程度。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2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拟行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的胫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髌上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髌下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阿伯丁负重试验-膝关节(AWT-K)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在30、45、60s时的AWT-K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047、4.754、7.000,P=0.043、P<0.001、P<0.001);术后12个月,观察组患者在15、30、45、60 s时的AWT-K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4.030、4.556、9.134、11.050,P均<0.001);术后6、12个月,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4.567、12.600,P均<0.001)。结论与髌下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术相比,髌上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术可明显减轻胫骨骨折患者术后膝前疼痛程度,提高膝关节承重能力。  相似文献   

3.
张勇  王玉富  蔡伟创  姜伟 《人民军医》2021,64(12):1253-1257
目的:系统分析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中国知网数据库关于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研究,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eta髓内钉结合髌上入路治疗胫骨中上段骨折的早期疗效。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胫骨中上段骨折患者20例,应用Meta髓内钉结合髌上入路进行手术治疗,评估患者术后胫骨愈合及功能,包括骨折术后成角角度、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膝关节AKSS评分情况。结果 20例患者平均随访(13.5±5.8)个月,在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其断端骨折块在矢状位成角的平均角度为(3°±2°),20例患者胫骨骨折处均愈合良好,其下肢功能恢复较好。结论应用Meta髓内钉结合髌上入路治疗胫骨中上段骨折可以获得较好的复位质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解剖型胫骨髓内钉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解剖型胫骨髓内钉(expert tibial nail,ETN)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7年10月-2008年6月采用ETN治疗的胫骨远端骨折患者13例,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25~47岁,平均33.8岁.骨折按国际内固定研究协会(AO/ASIF)分型:43-A1型3例,43-B1型4例,43-B2型4例,43-C1型2例.除3例Gustilo-Anderson Ⅰ型开放性骨折,其余均为闭合性骨折.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13个月(平均8.4个月),均达到解剖复位并获得稳定固定.术后均愈合良好,无ETN断裂、伤口感染、骨折不愈合或肢体短缩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按Johner-Wruhs标准进行功能评分,其中优10例,良3例.结论 与常规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相比,ETN具有微创、软组织损伤轻、手术时间短、固定可靠、术后康复锻炼早、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xpert tibial nail (ETN) in the treatment of distal tibial fractures. Methods From October 2007 to June 2008,ETN was performed in 13 patients with distal tibial fractures. There were eight males and five females, at age range of 25-47 years (33.8 on average). According to AO/ASIF classification, there were three patients with 43-A1 fractures, four with 43-B1 fractures, four with 43-B2 fractures and two with 43-C1 fractures. All the patients were with close fractures except for three patients with Gustilo-Anderson type Ⅰ fractures. Their clinical data were analyzed for assessing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TN. 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a mean time of 8.4 months (range 3-13 months), which showed that all the fractures obtained stable fixation and sound healing, with no complications like breakage of ETN, wound infection, fracture nonunion or limb shortening. According to Johner-Wruhs standard, the functional results were excellent in 10 patients and good in three. Conclusion ETN has advantages of minimal invasion, shorter operation time, stronger fixation,better soft tissue protection and better functional recovery for distal tibial fractures in comparison with traditional open reduction and buttress plate fixation.  相似文献   

6.
AO解剖型胫骨髓内钉微创治疗胫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初步探讨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AO)新型解剖型胫骨交锁髓内钉(ETN)微创治疗胫骨远端干骺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7年11月~2009年11月ETN在透视下闭合复位微创内固定治疗18例距关节面50mm以内的胫骨远端干骺端骨折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随访时间5~22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4.5个月(3~6个月),无感染、无断钉、无畸形愈合和骨不连等并发症。最终结果评分采用Johner-W ruhs评分标准,结果:优17例,良1例;优良率100%。结论 ETN治疗胫骨远端干骺端骨折具有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固定可靠、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胫骨远端干骺端骨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后内侧联合外侧髌旁入路治疗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 2015年6月—2017年6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创伤骨科采用手术治疗因创伤致胫骨平台SchatzkerⅣ型骨折患者22例,其中女性8例,男性14例;年龄29~48岁,平均37.6岁;均为新发闭合骨折。手术采用后内侧联合外侧髌旁入路,分别对胫骨平台SchatzkerⅣ型骨折进行复位及钢板内固定。术后评价临床疗效并观察并发症。结果本组手术顺利,无皮肤坏死、下肢深静脉血栓、血管神经损伤、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22例术后获得12~18个月随访,平均14.4个月,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11~16周,平均14.1周。术后1年膝关节屈曲活动度为120°~135°,平均122.0°。术后1年疗效按HSS膝关节功能评分77~91分,平均88.2分。优良率为90.1%。所有患者术后即刻与术后1年胫骨平台内翻角及内、外侧平台后倾角度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无一例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内固定失败、骨不连、关节僵硬和骨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结论后内侧联合外侧髌旁入路治疗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显露充分,安全方便,复位切实,固定牢固,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膝关节后外侧入路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06年1月- 2009年7月采用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32例,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27 ~ 70岁,平均38.1岁.致伤原因:交通伤19例,高处坠落伤9例,其他伤4例.合并伤: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7例,均为胫骨平台止点撕脱. 结果 本组32例均获随访12~36个月,平均18.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切口感染,无内固定松动或断裂,无膝关节内、外翻畸形或骨折再移位.1例患者术后出现腓总神经牵拉伤,用甲钴胺片保守治疗2个月后恢复.术后根据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定评分标准:优19例,良11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94%. 结论 膝关节后外侧人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有利于骨折的复位和固定,具有暴露清楚、内固定安放方便、创伤小及临床疗效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38例采用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定期随访骨折愈合情况、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根据不同膝关节功能评分分析骨折愈合的影响因素。138例骨折均愈合,未发生伤口感染、内固定失效等情况。末次随访Lysholm评分的优良率为85.51%、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的优良率为86.96%;年龄≤50岁的患者优良率显著高于50岁的患者(P0.05);未合并半月板损伤的患者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合并半月板损伤的患者(P0.05)。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同时患者的年龄、骨折类型、是否合并半月板损伤会对患者骨折后膝关节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改良Carlson入路治疗单纯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单纯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患者5例临床资料,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30~67岁,平均47.2岁;左侧3例,右侧2例;致伤原因:摔伤1例,道路交通伤4例.采用改良Carlson...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侧后方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疗效。方法对14例胫骨平台后髁骨折采用后内侧或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14例随访12~24个月(平均15.2月),优10例,良3例,可1例。结论采用侧后方入路可充分暴露胫骨后平台后髁,直视下方便复位,结合钢板支撑内固定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解剖钢板结合空心钉治疗胫骨近端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2~2005年手术治疗98例胫骨平台骨折临床资料.本组按Schatzker分型,Ⅰ型16例,Ⅱ型36例,Ⅲ型11例,Ⅳ型10例,Ⅴ型13例,Ⅵ型12例.术中采用空心钉加解剖钢板或支撑钢板固定,关节面破碎者另加细克氏针与关节面平行方向维持复位.采用自体髂骨充填支撑.结果 随访3~15个月,平均7个月.骨愈合时间3~8个月,平均4.7个月.按Hohl-Luck膝关节功能评分: 优57例,良29例,可8例,差4例;优良率87.8%.结论 合理地修复胫骨平台关节面,稳定关节的轴向对线及最大可能恢复残余关节的稳定性是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劈裂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1月经后内侧入路治疗的胫骨平台后内侧劈裂骨折患者36例,其中男23例,女13例;年龄21~70岁,平均40.1岁.致伤原因:交通伤19例,高处坠落伤10例,平地跌伤5例,运动伤2例.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2~16d.骨折CT分型:后内侧劈裂骨折11例,后内侧劈裂及后外侧塌陷骨折25例.术前评估包括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和CT扫描及三维重建,所有患者均采用后内侧入路治疗. 结果 36例均获随访12~32个月,平均17.5个月.无切口感染和皮肤坏死,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无骨不愈合,无膝关节内、外翻畸形和骨折再移位.1例术后出现小腿内下方感觉麻木,经甲钴胺营养神经对症治疗3个月后完全恢复.后内侧骨折均达解剖复位.术后根据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价:优21例,良13例,可2例,优良率为94%. 结论 后内侧入路具有显露直接、充分,软组织损伤少,不涉及重要血管神经等优点,是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劈裂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角肌入路与肩峰下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近期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5年1月—2018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肱骨近端骨折患者80例,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三角肌入路组和肩峰下入路组各40例。三角肌入路组患者采用三角肌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肩峰下入路组患者采用肩峰下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并发症及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肩峰下入路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三角肌入路组[(65.80±11.51)min vs.(87.41±10.22)min、(7.23±2.10)d vs.(9.71±3.21)d、(68.49±6.60)d vs.(94.39±8.79)d、(89.63±6.92)mL vs.(93.17±7.19)mL,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eer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其中肩峰下入路组Neer评分上升幅度显著高于三角肌入路组[(93.17±7.94)分vs.(77.56±10.51)分],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指标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三角肌入路组患者治疗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指标水平明显高于肩峰下入路组(P<0.05);肩峰下入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50%,显著低于三角肌入路组(15.00%,χ~2=3.914,P=0.048)。结论肩峰下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近期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老年患者肩关节功能及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Frosch入路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骨科2018年12月—2019年4月收治的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8例,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28~57岁,平均39.3岁;摔伤3例,道路交通伤5例。采用外侧Frosch入路治疗,骨折复位固定,对骨折复位丢失、骨折愈合、功能恢复进行半年以上随访观察。结果8例患者均得到直视下复位,6例采用后外侧钢板固定,骨折愈合顺利,无复位丢失,无感染和神经损伤。2例因骨折线纵裂,超过胫前动脉分叉处,未能从后外侧固定。功能恢复按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优6例(评分>27分),良1例(26~20分),中1例(19~10分),优良率87.5%。结论采用外侧Frosch入路可以直视观察,有效复位骨折,确切固定,预防术后复位丢失,促进愈合,恢复功能,适合用于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经前外侧扩展入路在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1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62例,男性39例,女性23例;年龄24~79岁,平均55.9岁。病程11~14d,平均12.1 d。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改良组(33例)和传统组(29例),改良组经前外侧扩展入路治疗,传统组经传统前外侧入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等围术期指标及随访过程中影像学、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12~18个月,平均13.5个月。改良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显著优于传统组(86.89±1.32)min vs.(96.97±1.79)min、(94.70±6.27)mL vs.(218.59±8.47)mL(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70±1.27)d vs.(13.59±2.47)d,P>0.05]。改良组完全负重时间、末次随访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HSS)和关节活动度(ROM)评分显著优于传统组(100.25±8.33)d vs.(150.2...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髓内钉联合小钢板与阻挡钉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骨折愈合与下肢力线恢复效果。方法选取江北人民医院自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06例胫骨近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53例。A组采取髓内钉联合小钢板治疗,B组采取髓内钉联合阻挡钉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耗材费用、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的下肢力线(侧方移位、前后移位、冠状面成角、矢状面成角)、骨折恢复情况(下地行走时间、完全负重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骨折骨性愈合时间)、术后1年的患肢优良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B组,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耗材费用及住院时间均多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侧方移位、前后移位、冠状面成角、矢状面成角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下地行走时间、完全负重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骨折骨性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患者术后1年的患肢优良率分别为92.45%(49/53)、86.79%...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专家型胫骨交锁髓内钉(ETN)及锁定加压钢板(LCP)在治疗胫骨远端骨折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2月诊治的73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后用随机数字法分为ETN组(n=36)和LCP组(n=37),ETN组给予ETN内固定治疗而LCP组给予LCP内固定,观察两组术前准备时间、手术及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肿胀消退时间、完全负重时间、临床骨折愈合时间,并观察两组术后3、12个月胫骨骨折疗效(Johner-Wruhs)及踝关节评分(Baird-Jackson系统),记录两组术后1年以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ETN组术前准备时间(4.2±0.6)d、术中出血量(118.4±22.6)mL、术后肿胀消退时间(4.1±0.6)d,均少于LCP组[(5.1±0.7)d、(147.4±25.2)mL、(6.3±0.7)d];但ETN组手术时间(142.5±21.3)min却多于LCP组(118.9±19.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ETN组Baird-Jackson评分[(84.8±5.5)分]及治疗的有效率均高于LCP组[(80.2±5.2)分],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2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ETN组并发症发生率5.6%,与LCP组24.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TN和LCP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各有优劣,但近期疗效ETN优于LCP,治疗时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个体化选择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改良Carlson入路治疗累及后外侧柱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昆山市中医医院关节骨科收治的累及后外侧柱胫骨平台骨折患者37例,男性21例,女性16例;年龄33~77岁,平均50.2岁。道路交通伤19例,骑车摔伤11例,高处坠落伤7例。Schatzker分型:Ⅱ型19例,Ⅲ型7例,Ⅴ型11例。根据罗从风三柱分型:单纯后外侧柱骨折16例,后外侧柱合并外侧柱骨折10例,后外侧柱合并后内侧柱骨折3例,累及后外侧的三柱骨折8例。均采用改良Carlson入路结合T形锁定钢板内固定后外侧柱。术后定期随访,根据胫骨平台内翻角、后倾角及Rasmussen放射评分评价复位质量;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Lachmann试验及轴移试验评价膝关节稳定性。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12~18个月,平均13.2个月。术后即刻、3、6和12个月的平台内翻角及后倾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Rasmussen放射评分优7例,良26例,可4例,优良率89%。HSS评分优27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95%。...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