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多年来,椎间盘突出症一直按解剖部位划分为颈、胸、腰椎三种间盘突出。在腰椎有人将上三个椎间隙称为高位腰椎间盘突出,以区别于L_4/_5.L_5/S_1间盘突出。但L_1/_2与L_2/_3、L_3/_4间盘突出有明显的病理解剖区别,手术方法也不相同。下胸椎间盘突出与上、中胸椎间盘突出分别压迫腰、骶髓和胸髓,其临床表现也有明显区别。下胸椎间盘突出症和L_1/L_2间盘突出症有相似的临床表现和手术方法。因而作者将此段(T_9~L_2)间盘突出称为胸腰段椎间盘突出。并对6例病人进行分析。认为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的双重存在,多组肌肉无力,肛周感觉障碍是其主要临床表现。CT、MRI是主要检查手段,侧方入路间盘摘除是主要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胸腰段椎体内压力分布与骨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人体胸腰段椎体内部受力情况并进行相关临床问题研究。方法 采用7具湿润人体脊柱胸腰段标本(T11~L3),在L4椎体中段水平截断,断端间隙放置超低压型压敏膜,对整个标本进行轴向、前屈加载测试。压敏膜图像运用图像处理系统分析。结果 椎体在轴向加载和前屈加载时,内在压力分布不同,压力中心不同,轴向加载时椎体后部中央压力反应最显著,前屈加载时椎体前部中央压力反应最显著。结论 胸腰段椎体不同内部受  相似文献   

3.
李彦萍  杨秋苗  钱敏 《人民军医》2010,(11):841-842
目的:探讨功能锻炼辅助治疗飞行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飞行员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超短波、电脑牵引及中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腰背肌功能锻炼。均治疗2个疗程。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腰部疾患疗效评定法评估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优良率为90.0%,对照组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功能锻炼辅助治疗飞行员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不同机种飞行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例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对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飞行员的病历进行调查分析,按飞行机种类和飞行员年龄进行分类统计,并做比较.结果:歼击机飞行员发病率明显高于运输机类和直升机类飞行员(P<0.05),而运输机飞行员与直升机飞行员发病率基本相同(P>0.05).>31岁飞行员发病率明显高于年龄<30岁飞行员(P<0.05),31~40岁飞行员和≥41岁飞行员发病率基本相同( P>0.05).且≥30岁飞行员多反复发作且多转化为慢性病急性发作而入院.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与飞行机种和飞行员年龄有一定关系,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胸腰段椎体骨折伴椎管狭窄患者行脊柱侧前、后入路手术逐步在基层医院广泛开展。手术力求损伤小、减压彻底、固定、融合牢固 ,而椎管减压是手术效果好坏的关键。根据骨性椎管形态及中央椎管矢状径大小 ,侧方的形态、结构 ,我院自行设计制作出规格不同的椎体复位器用于胸腰段椎体骨折后入路减压 ,疗效满意。椎体复位器的设计该椎体复位器用优质不锈钢材料制作 ,由一柄和钩通过弧形连接 ,见图 1。柄长约 180mm ,宽约 6~ 16mm ,钩长约10~ 2 5mm。钩呈斜面状 ,钩尖最薄约0 .5mm ,向钩体处逐渐增厚约 2 .5mm ,钩与柄交界处为一弧形 ,…  相似文献   

7.
邓泽前  张荣龙  俞宙 《人民军医》2007,50(7):401-401
腰腿痛是临床常见病,特别是飞行员因其特殊训练方式和工作性质,腰腿痛发病率更高。2003年以来,我们采用中药加物理疗法治疗飞行员腰腿痛82例,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腰背肌锻炼对早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朝东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7):1157-1157
目的:观察腰背肌锻炼对于早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恢复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8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均采取常规治疗,治疗组增加腰背肌锻炼,3个月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比例为47.4%,对照组总有效比例为35.7%.。经χ2检验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腰背肌锻炼对于早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恢复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9.
10.
为证实“单(多)个椎体位移”学说的科学价值、客观地阐明该学说的理论基础,观察了27例接受以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手法为主的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收集了取效前后的数项指标。把其中各项等级数据进行非参性量化处理,使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其主要分析结果证实:椎体位移的纠正与腰椎功能的恢复和临床症状的改善具有十分显著的相关趋势;而椎管内突出髓核组织在有效治疗前后未见显著占位改变。说明椎体位移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中具有关键作用,是本病的基本病理改变之一;纠正椎体位移是保守治疗的关键,是调整腰椎间盘突出症时脊柱内外平衡紊乱的关节点。  相似文献   

11.
<正>普通仰卧悬吊复位时,患者由于疼痛而引起腰背肌不能够完全松弛,影响复位的效果。2007年3月份以来,我院应用麻醉无痛状态下仰卧悬吊复位,对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早期复位,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余红英 《民航医学》2004,14(3):37-38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飞行人员最常见的病症之一,也是腰痛症的主要原因,常因无损伤史而突发腰痛,不能直腰和活动,并伴坐骨神经痛等症状而影响训练。我们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特点,采用运动力学技术和增强腰部肌肉力量方式及体育疗法对1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了治疗,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分析短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用于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0例确诊的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进行短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对比术前、术后、随访X线平片和CT,并比较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AVH%)、伤椎椎体后缘高度百分比(PvH%)、伤椎椎体角度和后凸畸形角度.结果 随访30例患者均达到临床骨性愈合,术后均没有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及切口感染等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术后与术前AVH%比较,P<0.01;术后与随访AVH%,P>0.05,即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立即恢复且没有丢失.伤椎椎体角度术前与术后,P<0.01;术后与随访,P<0.05.后凸畸形角度术前与术后,P<0.01;术后与随访,P<0.05.即术后伤椎椎体角度和后凸畸形角度恢复但在随访中存在丢失.神经功能恢复方面,术后1例B级升至C级,3例C级升至D级.随访中2例C级升至D级.短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比较研究经肌间隙入路与正中常规切口入路植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后路钉棒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73例.经肌间隙入路25例,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18-62岁,平均36岁;传统后正中入路48例,男性33例,女性15例,年龄19-70岁,平均42岁.比较围手术期参数,结果:经肌间隙入路组与传统后正中入路组术后脊髓恢复情况、术后切口延迟愈合或感染情况及其他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经肌间隙入路组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下床功能锻炼时间、住院时间、腰围固定及术后骨折愈合均优于传统后正中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比较,经肌间隙入路具有术中切口小、棘旁软组织损伤小、出血少、术后功能锻炼早、骨折愈合快、术后恢复好、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胸腰段椎体骨折在脊柱损伤中最为常见,而且多伴有神经损伤症状甚至截瘫,主要特征为伤椎前、中柱爆裂,椎体后壁骨折块常常向后移位突入椎管致脊髓硬膜受压,若不急诊解除骨折碎块的压迫,将致永久性脊髓神经损坏。笔者从1997年4月至2002年3月共收治胸腰段椎体骨折并行前路Z—plate内固定术60例,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3.叩磁共振成像(MRI)在胸腰段椎体外伤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2例胸腰段椎体外伤患者利用3.0TMRI的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扫描,扫描方法用矢状位:T1WI,T2WI,T2WI+FS,轴位:T2WI,冠状位:T2WI+FS。结果椎体骨折37例,脊髓损伤25例,椎体骨髓损伤16例,韧带损伤21例,腰大肌损伤11例,椎管狭窄22例,椎旁血肿4例。结论MRI对胸腰段椎体外伤后的病变显示良好,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歼击机飞行员无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的CT,X线检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探讨歼击机飞行员经受的过荷作用对其腰椎和间盘组织可能产生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同期采集一组歼击机飞行员和一组地勤人员的腰椎X线摄片及常规CT腰椎间隙扫描资料,进行腰椎间盘突(膨)出比率及与腰椎结构关系的比较分析。结果本组飞行员有明确的一节以上椎间盘突出者达27%,若含膨出则高达42%,远较地勤对照组(18.5%)及以往所报告的普通正常人群(约19%左右)为高。飞行员腰椎侧弯出现率较地勤人员也明显偏高,但两组对腰椎侧弯的代偿并无区别。研究还发现,椎间盘突出对腰椎结构有明显影响,飞行员组中有突出者的局部腰椎结构异常较无突出者更为显著,腰痛史亦更为明确。就突出椎间盘组织而言,本研究未发现其大小和位置与腰椎结构紊乱的相关关系。结论①过荷是加速腰椎退变因素之一,但因此而致的腰椎间盘突出一般可为飞行员代偿接受;②完善的腰椎功能状态很可能是结构代偿的基础;③虽然腰椎间盘突出椎管内占位一般可被代偿容纳,但仍不失为能引发椎管外腰椎结构紊乱的重要因素,需要引起康复保健医师的格外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性对比分析脊柱内镜下不同入路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收治的48例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采用脊柱内镜下经椎板间入路椎间盘摘除术治疗的24例患者设为椎板间入路组,脊柱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椎间盘摘除术治疗的24例患者设为椎间孔入路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随访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改善情况。结果 (1)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及12个月以上随访,手术时间及随访时间无明显差异(t=0.686、0.625,P=0.496、0.535)。(2)术后,椎板间入路组并发硬膜囊撕裂者明显多于椎间孔入路组(χ~2=4.364,P=0.037),而神经根损伤、下肢麻木及复发情况无明显差异(χ~2=0.000、0.356、0.000,P=1.000、0.551、1.000)。(3)术后1d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均0.05),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t=0.443、0.563,P=0.660、0.576)。(4)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均0.05),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t=1.193、1.105,P=0.239、0.275)。结论在脊柱内镜下经椎板间入路及椎间孔入路行椎间盘摘除术均可有效缓解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及体征,疗效均较显著,但椎板间入路组患者硬膜囊撕裂发生率明显高于椎间孔入路组,临床治疗中应综合患者具体情况择优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