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是一种罕见肿瘤,发生于脊椎及椎管内尤为罕见,报告2例如下:例1 女22岁,因背部疼痛5个月,双下肢麻木行路不稳3个月,于1991年1月19日入院.X线平片、断层、CT检查示:T_(6-8)椎管内肿瘤,侵及椎体后缘并破坏.术中见;T_(7-8)椎板破坏,骨质疏松,瘤突出于脊髓背侧,8×2.5cm大小.病理报告.低度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术后半年及1年MRI复查,T_(6-8)椎管右后肿块压迫硬膜囊T_1加权象与脊髓为等信  相似文献   

2.
微血管密度在脑星形细胞瘤中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脑星形细胞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2例脑星形细胞瘤组织中微血管生成情况。结果脑星形细胞瘤组织中MVD为71.8±27.8,高于正常脑组织25.8±6.2,差异有显著性(P<0.01);高级别脑星形细胞瘤中(Ⅲ,Ⅳ级)MVD为81.7±26.9,显著高于低级别(Ⅰ,Ⅱ级)52.8±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复发死亡患者MVD高于未复发死亡患者(P<0.01)。结论MVD反映瘤组织内血管生成状态,与肿瘤的组织级别密切相关,可作为脑星形细胞瘤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3.
中枢型原始神经外胚层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30岁。胸背部疼痛3个月余伴双下肢麻木半个月,MRI示T2~4椎体平面椎管内占位,于2001年7月6日在全麻下行T2~4椎管内硬膜下髓外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为髓内星形细胞瘤(Ⅱ级交界性)。术后3周行放疗,靶区包括T1~5,剂量44Gy分22次4.2周完成。放疗后胸背部疼痛及双下肢麻木明显减轻,每3个月复查MRI未见异常。2002年9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阵发性疼痛及触电感。MRI示T12~L1椎体平面椎管内占位,L5~S1椎管内见3个大小不一结节状块状信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mRNA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用原位杂交法检测55例星形细胞瘤标本MMP-2、MMP-9 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化检测CD34在肿瘤中的表达,计算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 MVD).结果Ⅲ~Ⅳ级星形细胞瘤MMP-2、MMP-9表达阳性率均明显高于Ⅰ~Ⅱ级星形细胞瘤(P<0.01);Ⅲ~Ⅳ级星形细胞瘤的MVD值明显高于Ⅰ~Ⅱ级星形细胞瘤(P<0.01);MMP-2、MMP-9的表达与MVD显著相关,MMP-2、MMP-9表达阳性者的MVD值明显高于MMP-2、MMP-9表达阴性者(P<0.05).结论MMP-2、MMP-9在星形细胞瘤血管形成中起重要作用,MMP-2、MMP-9可通过促进肿瘤血管形成影响肿瘤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间变性少突-星形细胞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间变性少突-星形细胞瘤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07病理学分类标准,分级为胶质瘤Ⅲ级。美国NCCN2007指引(Guideline)中,间变性少突-星形细胞瘤的治疗策略是尽最大限度切除肿瘤病灶,术后需要给予放疗和化疗,对于脑室开放者需要全脑放疗。我们收治一例肿瘤位于侧脑室旁的间变性少突-星形细胞瘤患者,该患者系年轻患者,手术时打开了侧脑室,行肿瘤全切除后未予放疗,而是结合肿瘤耐药基因MGMT检测结果(±),给予了12疗程的替莫唑胺化疗,该患者随访至今,无瘤生存已超过2年。本文就此病例的治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D105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星形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为星形细胞瘤的生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脑组织、低(Ⅰ~Ⅱ级)和高级别(Ⅲ~Ⅳ级)星形细胞瘤组织及瘤旁组织中CD105和VEGF、TGF-β1蛋白表达。结果:星形细胞瘤组织中CD105标染的微血管密度(CD105-MVD)和VEGF、TGF-β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瘤旁组织和正常脑组织,P<0.01。高级星形细胞瘤CD105-MVD和VEGF、TGF-β1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低级。星形细胞瘤组织中VEGF高表达组及TGF-β1高表达组CD105-MVD显著高于低表达和阴性组(P<0.05),低表达组高于阴性表达组,P<0.05。TGF-β1与VEGF在星形细胞瘤中表达具有正相关性,P<0.01。结论:CD105、VEGF与TGF-β1联合检测是判断星形细胞瘤恶性程度有价值的指标,以三者为靶点的抗肿瘤治疗将为星形细胞瘤的治疗带来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脑星形细胞瘤合并脑动静脉畸形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报告患者男 ,5 6岁。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头痛 ,伴右眼视物不清 ,头痛为钝痛 ,晨起为重 ,下午及夜间较轻 ,对症治疗无效 ,症状逐渐加重。专科检查 :神志清晰 ,语言欠流利 ,近期记忆力下降 ,嗅觉正常 ,右眼远视力下降 ,视野缺失 ,眼裂 6mm。颅脑CT示 :左颞枕顶叶类环形混杂密度肿块影 ,约 4 8cm× 4 2cm× 6cm大小 ,边缘增强 ,其内液实性密度并存 ,明显占位效应 ,灶周低密度水肿带包绕 ,于肿块前外侧见斑块状钙化影及异常迂曲、增粗的强化血管影。CT诊断 :①脑星形细胞瘤 (Ⅲ级 ) ;②脑动静脉畸形。术中见 :肿瘤位…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31例恶性脑肿瘤患者手术前后血液、脑脊液(CSF)的DNA聚合酶(DNA—P)活性,以评价其对诊断和预后的价值.1临床资料 男18例,女13例,年龄2岁~69岁.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扫描、手术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其中星形胶质细胞瘤Ⅲ~Ⅳ级9例,髓母细胞瘤、脑转移瘤各6例,恶性室管膜瘤、恶性脑膜瘤、多形胶质母细胞瘤各3例,垂体癌1例.术后2周复查CT,4例有肿瘤残留.随访:术后半年死亡10例,其中死于脑肿瘤7例,死于肺癌、乳腺癌及心脏病各1例.生存21例中,肿瘤复发7例,蛛网膜下腔种植2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脑室内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室内肿瘤,总结其MRI、CT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点.结果 22例中室管膜瘤7例,脉络丛乳头状瘤、髓母细胞瘤各4例,生殖细胞瘤、中枢神经细胞瘤、室管膜下瘤各1例,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和脑膜瘤各2例.男性儿童和青少年患者所占比例较大,发生于侧脑室最多,透明隔病变最少. 脉络丛乳头状瘤仅见于侧脑室内、室管膜瘤第四脑室多见、生殖细胞瘤蝶鞍多见、脑膜瘤侧脑室三角区多见,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室间孔区多见. MRI大部分肿瘤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大部分呈不均匀强化;钙化囊变多见,出血少见;几乎都有脑积水、半数发生脑水肿.结论 脑室内肿瘤有其临床症状特点及影像学征象,MRI及CT对脑室内肿瘤诊断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星形细胞瘤是神经系统最常见的难治性肿瘤,约占神经上皮肿瘤的75%,具有发生率高、残废率高、复发率高和治愈率低的特点.对星形细胞瘤规范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是提高其疗效的希望和努力方向.本研究对62例星形细胞瘤患者行个体化显微手术治疗,术后依据肿瘤特点和病理级别行个体化辅助放/化疗,以探讨个体化综合治疗星形细胞瘤的效果.方法:研究组62例星形细胞瘤患者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1)个体化显微手术;(2)个体化放疗;(3)个体化化疗(参考药敏实验).对照组50例星形细胞瘤患者治疗模式为:常规手术+局部外放疗+BCNU化疗.研究组62例患者术后病理学诊断为星形细胞瘤Ⅱ级19例、Ⅲ级32例、Ⅳ级11例;接受局部外放疗59例、接受化疗46例.对照组50例患者术后病理学诊断为星形细胞瘤Ⅱ级13例、Ⅲ级28例、Ⅳ级9例;接受BCNU化疗+局部外放疗的31例、接受局部外放疗+BCNU化疗的19例.平均随访25.8月,以影像学结果、KPS评分和生存率判定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研究组肿瘤全切率为67.7%,对照组肿瘤全切率为58.0%;采用两种治疗模式治疗后低级别星形细胞瘤患者的KPS评分和生存率无显著差异;高级别星形细胞瘤采用个体化治疗模式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存,2年预期生存率研究组Ⅲ级为93.7%,Ⅳ级为36.3%;对照组Ⅲ级为67.5%,Ⅳ级为22.2%;研究组高级别星形细胞瘤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特别是Ⅳ级星形细胞瘤,研究组中位生存时间18.7个月,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12.8个月,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个体化显微手术可提高星形细胞瘤的全切除率,为手术后辅助治疗创造有利条件;个体化放/化疗可增加治疗的针对性,避免无效或有害的辅助治疗;个体化治疗方案可提高星形细胞瘤、特别是恶性星形细胞瘤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椎管内肿瘤10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分析椎管内肿瘤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最近 3年来我科经治的 10 7例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特点 ,诊断要点及手术疗效。结果 本组椎管内肿瘤中神经鞘瘤 37例 (34 6 % ) ,脊膜瘤12例 (11 2 % ) ,室管膜瘤 7例 (6 5 % ) ,胶质瘤 6例 (5 6 % ) ,星形细胞瘤 5例 (4 6 % ) ,血管母细胞瘤 4例(3 7% ) ,血管脂肪瘤 4例 (3 7% ) ,神经母细胞瘤 2例 (1 8% ) ,蛛网膜囊肿及脊髓血管畸形各 2例。本组髓内肿瘤 2 2例占 2 0 6 % ,髓外肿瘤 75例占 70 % ,复发性肿瘤 10例占 9 3%。肿瘤全切除率为89 2 % ,次全切除为 9 8%。出院时运动功能改善 88 4% ,感觉功能改善 86 5 % ,括约肌功能改善79 9% ,自发性疼痛消失率 85 %。结论 椎管内肿瘤以良性居多 ,手术效果佳 ,MRI检查及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脑星形细胞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对脑星形细胞瘤的疗效.方法92例脑星形细胞瘤不全切除的放疗患者分为4个组,常规放射治疗剂量每次1.8Gy~2.0Gy,每周5次,总剂量55~70Gy.超分割放射治疗剂量每次1.1Gy~1.2Gy,每天2次,间隔6小时,每周5次,总剂量60~70Gy.结果92例随访5年,Ⅰ~Ⅱ级1,3,5年局控率超分割组优于常规组,Ⅰ~Ⅱ级1,3,5年局控率高于Ⅲ~Ⅳ级局控率.结论加速超分割放疗方式可明显提高Ⅰ~Ⅱ级星形细胞瘤的局控率.但对于Ⅲ~Ⅳ级星形细胞瘤效果不够明显.同时肿瘤病理类型是影响脑星型细胞瘤预后的重要因素,超分割放疗效果亦与病理类型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放疗一直是脑干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SEBI)或放射外科 (SRS)能够在不增加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的基础上增加靶区剂量 ,因而具有潜在的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的可能性。一、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7例 ,女 7例 ,平均年龄 38.5岁。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颅神经症状。症状出现到就诊时间平均 3.5个月。治疗前KPS评分 4 0~ 10 0分 ,平均 75分。有 4例患者行手术活检或部分切除 ,其中星形细胞瘤2~ 3级 1例 ,纤维性星形细胞瘤 1例 ,星形细胞瘤 1例 ,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 1例。本组 9例患者肿瘤位于桥脑 ,…  相似文献   

14.
脑干(包括丘脑)肿瘤因解剖部位和生理功能的重要性,难以作手术全切,化疗效果不佳,故以放疗为主.我院自1975年5月~1989年2月,采用手术(部分切除和托氏分流术)加放射治疗12例,单纯放射治疗22例,回顾分析两种方法的治疗结果,重点探讨本病的治疗方案和手术作用.34例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5岁~64岁,平均年龄28岁±5.53岁.肿瘤位于丘脑14例,其中累及侧脑室4例;脑桥18例,累及Ⅳ脑室、小脑4例、全脑干2例;中脑累及丘脑和脑桥1例;延髓累及Ⅳ脑室1例.诊断主要根据临床、气脑、脑室造影、CT检查和手术所见.获病理诊断者9例均为星形细胞瘤,其中Ⅰ级3例,Ⅱ级4例,Ⅲ和Ⅳ级各1例.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性,38岁。因反复发作性肢体抽搐伴意识障碍4年,头痛、头昏、视物模糊2个月,发现左乳房肿块18年于1986年11月28日入院。查体:神经系统除双侧视乳头水肿,行走欠稳外无其它阳性体征。左侧乳房外上象限有蚕豆大小肿块,质硬、活动度好。脑CT示右额叶大片低密度区,同侧脑室受压,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诊断为右额叶胶质细胞瘤。行右额部开颅,见右额叶肿瘤部分囊性变,将肿瘤肉眼下全切。术后恢复好。病理报告为星形细胞瘤Ⅱ~Ⅲ级。建议术后做放射治疗,但患者因故未做。术后发现左乳肿块迅速增大,局部无明显不适。一年半后再次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并有二次癫痫大发作,再次入院。查体:右额部骨瓣隆起,神经系统无其它阳性体征。左乳房外上象限可们及一拳头大肿物,表面光滑,质硬,无压痛,肿物界限清楚,活动度好。左侧腋窝及锁骨上淋巴结不大。脑CT示OM线上4~9cm右额叶有-5.6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与目的:脑胶质瘤的治疗原则为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但手术切除的彻底与否与预后直接相关,本文探讨显微手术完全切除脑胶质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3年3月至2005年6月共47例脑胶质瘤患者接受显微切除手术的疗效及生存情况。结果:32例非功能区肿瘤达到全切,15例功能区肿瘤肉眼全切除,术后随访12~162个月,平均44.6个月,低级别(Ⅰ、Ⅱ级)星形细胞瘤5年生存率为(72%)13/18,最长14年,高级别(Ⅲ、Ⅳ级)星形细胞瘤5年生存率为(33.3%)4/12。结论:在保护神经功能的前提下,应运显微技术完全切除肿瘤,可提高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7.
背景与目的:探讨脑星形细胞肿瘤组织中内皮素_1(Endothelin-1,ET_1)的含量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及其组织学分级和预后的关系。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近8年有随访资料的星形细胞瘤74例。应用细胞图像光度术(Imagecytometry,ICM)测定74例不同级别的星形细胞瘤的ET_1表达的阳性率和ET_1含量、免疫组织化学应用S_P法(ImmunohistochemistryStreptavidin_Peroxidasemethod)检测MVD、并将ET_1含量、MVD与肿瘤分级和生存时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正常星形细胞ET_1阳性率和ET_1含量与星形细胞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高级别星形细胞瘤(Ⅲ级、Ⅳ级)与低级别(Ⅰ级、Ⅱ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Ⅰ级与Ⅱ级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②高级别星形细胞瘤(Ⅲ级、Ⅳ级)MVD与低级别(Ⅰ级、Ⅱ级)MV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各级别间的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③相关分析:ET_1含量与星形细胞瘤的分级、MVD均呈正相关,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结论:①ET_1参与并促进肿瘤微血管的形成。②ET_1含量和MVD可为肿瘤诊断、分级和预后判断提供客观有用的参数。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38岁.主因"眶内血管外皮瘤术后3年余,双侧股骨转移固定术后2个月"于2006年12月住院.2003年6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眼球胀痛、突出、复视,CT检查示左球后眶内占位,向后侵及左侧颞极;MRI检查诊断为左蝶骨大翼区占位(约4 cm×3 cm),血管瘤可能性大.2003年6月24日行"肿瘤全切术",病理诊断为左球后颅眶区沟通占位,血管外皮细胞瘤(生长活跃).术后3个月出现局部复发,行γ刀治疗,中心剂量33.3 Gy,周边剂量10 Gy.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DNA含量定量分析在中枢神经良、恶性肿瘤的判定及星形细胞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计算机辅助图象分析并结合组织细胞化学技术测定肿瘤细胞核的DNA含量及DNA倍体细胞分布情况。结果:星形细胞瘤按WHO分级标准分为Ⅰ~Ⅳ级,其DNA相对含量和DNA指数分别为1级4.11±0.75,1.44±0.28;Ⅱ级4.52±1.20,1.71±0.34;Ⅲ级6.35±1.82,2.54±0.44;Ⅳ级7.07±1.32,3.13±0.59。髓母细胞瘤与听神经瘤与DNA相对含量和DNA指数分别为5.61±2.10,2.33±0.83;3.18±0.94,1.35±0.26,方差分析显示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运用Q值法两两比较,髓母细胞瘤与Ⅲ级星形细胞瘤组间、听神经瘤与Ⅰ级星形细胞瘤组间、Ⅰ级星形细胞瘤与Ⅱ级星形细胞瘤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余各组间均差异显著(P均<0.01)。结论:DNA含量测定是判定中枢神经肿瘤良、恶性程度及辅助星形细胞瘤分级诊断的良好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期因子(MK)蛋白在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组织分级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2例星形细胞瘤组织中MK蛋白的表达和MVD计数.[结果]52例星形细胞瘤组织中MK蛋白阳性率为63.5%(33/52),MK阳性染色定位在瘤细胞胞质内.其中Ⅰ~Ⅱ级和Ⅲ~Ⅳ级阳性率分别为44.4%、73.5%,两者间有显著差异(P<0.05);星形细胞瘤组织中MVD均值为71.8±27.8,其中,Ⅰ~Ⅱ级和Ⅲ~Ⅳ级MVD分别为52.8±18.4、81.7±26.9,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星形细胞瘤MK蛋白阳性组MVD高于阴性组(P<0.01).术后生存期<2年的患者MK蛋白阳性率及MVD均高于术后生存期≥2年者(P<0.05,P<0.01).[结论]MK的蛋白表达水平能反映星形细胞瘤的恶性程度,可作为星形细胞瘤预后分析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