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红艳  刘春凤 《吉林医学》2013,34(23):4819-4820
目的:通过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来探讨护理干预的方法。方法:对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采用抬高患肢、使用弹力绷带、按摩患肢等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结果: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存在多种易患因素,因此对高危患者术前预防、术中动作轻柔、术后早期锻炼,避免在下肢静脉穿刺等有效护理干预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司徒娇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7):834-834,840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以其越来越成熟的技术已经逐渐被医生和患者广泛接受,但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 thrombosis,DVT)发生率仍可达40.0%,尤其是老年人,如未及时发现和治疗,轻者可导致下肢血栓形成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能力甚至致残,甚至引起肺栓塞。本研究旨在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对策。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应用循证护理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干预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将循证护理实施前收治的33例患者列为对照组;循证护理实施后收治的27例患者列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运用循证护理方法,即根据病人情况,提出临床护理问题-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查阅相关资料,寻找循证支持;循证的观察与应用。比较两组患者DVT的发生率、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有2例发生DVT,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满意度明显提高,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循证护理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DVT是积极有效的,在临床护理领域中实施循证护理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效果.方法 对5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以及对应的预防及护理.结果 通过对患者进行术前教育、术后的功能锻炼以及相关的护理措施,本组研究中无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 早期有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可以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防治.方法:选取60岁以上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用基本预防措施和药物预防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预防措施基础上,增加物理预防措施.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行下肢静脉彩超,了解有无下肢静脉血栓,记录术中出血量.结果:两组下肢DVT的发生情况:观察组2例发生DVT,发生率为5.26%.对照组8例发生DVT,发生率为19.04%,观察组DVT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倾向发生率为13.15%和16.1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进行基本预防措施和药物预防措施的同时结合物理预防措施,可降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总结160例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认为护理重点是心理护理、术前宣教、功能锻炼及饮食指导,术后重视预防措施,加强病情观察,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观察组)给予积极的预防性护理干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下肢肿胀、疼痛、发绀、血栓形成、肺栓塞等情况。结果除发绀外,观察组下肢肿胀、疼痛、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早期采取积极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下肢DVT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措施. 方法 对6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重视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和保暖,避免在患肢行静脉穿刺,抬高患肢并禁烟,加强对患肢肿胀、皮温、疼痛、血运的观察,饮食、心理护理,以及采用预防性抗凝的治疗.结果 6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无一例发生DVT并发症.结论 早期有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可以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分析凝血功能指标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收治的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20例患者作为DVT组,选择同时期住院的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68例患者作为非DVT组。观察比较2组入院当天、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4天凝血功能检验中各项指标水平,确定凝血功能指标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是否有预测价值。结果 2组凝血功能指标检查结果显示,入院当天和手术后第1天D-二聚体、手术后第1天PT、出院前1天D-二聚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凝血功能指标对预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好价值。  相似文献   

10.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性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预人防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方法对124例人工工髋关节置换患者的护理进行总结,开展围手术期系统的功能锻炼,对部分高侍人群辅以预防性抗凝治疗。结果术后124例中6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为4.83%。结论术前全面评估,确定高危人群,针对每位患者制定个性化围手术期锻炼计划,对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方法选择本院骨科人工髋关节置术后患者10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与对照组(54例),全部患者运用人工髋关节手术治疗,术后观察组选用利伐沙班和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单选用利伐沙班预防,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中D-2聚体为(271.0±12.0)ng/mL,与对照组的(350.0±20.2)ng/mL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中未出现D-2聚体〉300 ng/mL的患者。结论利伐沙班和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对28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28例患者术程顺利,术后均未发生DVT。结论规范的护理结合正确的术后常规治疗,可有效的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防护性护理措施减少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并发症。方法43例病人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术前给予健康评估,积极控制并发症,加强心理护理和术前指导,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患肢状况。对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给予抬高患肢,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卧床时间,机械、药物预防。结果43例病人4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经过治疗全部恢复出院。结论术前、术后积极主动的防治性护理可明显降低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姜惠敏 《中外医疗》2014,(5):150+152-150,152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5例,干预组采用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并对两组DVT发生率做比较。结果干预组有1例在术后1周发生DVT(4%)明显低于对照组(R0.05)。结论对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大大降低DVT发生率,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股骨颈外伤导致骨折及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等所导致的髋关节病变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关节病变。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指用人工关节替代患者原有的病患关节,是重建患者髋关节的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1]。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是指患者血液在深静脉出现异常凝结而阻塞静脉腔,引发静脉血液回流障碍,多见于下肢,是 THA术后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2]。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 DVT 的形成及继发的肺动脉栓塞(PTE)是患者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3]。研究表明,THA 术后下肢 DVT 的发生率可达37.5%~70%[4],严重者甚至可以可造成 PTE,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越来越被临床医护人员所重视[5]。为了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其护理干预办法,本研究选取2010年4月~2013年4月来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对入选的患者采取有效的术前及术后护理干预措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严璐  李红梅 《河北医学》2014,(10):1720-1723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二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发生时间晚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及术后4周观察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均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有效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护理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医学创新》2015,(36):109-111
目的:探讨行气活血法防治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4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行气活血中药汤剂治疗。对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0%(10/20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0.0%(40/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气活血法能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有效防治,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丁允知  刘晓钟 《海南医学》2008,19(10):82-83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预防人工髓关节置换术(THR)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2003年1月至2007年6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47例患者随机分为未用药组和用药组,其中未用药组23例,未预防性使用任何药物;用药组24例,围手术期给予低分子肝索预防性治疗.术后第7天,两组患者均行双侧下肢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了解DVT形成情况及两组术后DVT的发生率.结果 未用药组中有11例DVT阳性,DVT的发生率47.8%.用药组中有4例DVT阳性,DVT的发生率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用药组近端DVT的发生率为21.7%,用药组近端DVT的发生率为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组未发现术中术后出血增多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低分子肝素能显著降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连续性护理干预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80例接受THA治疗的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DVT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无下肢DVT发生,低于对照组的(10.00%(4/40),P<0.05).两组干预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