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9例。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静滴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均为30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纤维蛋白原含量及不良反应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83%)明显高于对照组(71.19%)(P〈0.01),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纤维蛋白原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并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使纤维蛋白原含量下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效果和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按照常规治疗方法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抗感染、止咳、解痉平喘、强心、利尿等治疗,治疗组银杏达莫注射液15 ml,1次,d,连用7d为1个疗程后,测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1);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9.1%)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0.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疗效肯定,且能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1例,治疗组采银杏达莫联合甲钴胺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0.2%)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6.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血液流变学变化改善情况也好于对照组。结论银杏达莫联合甲钴胺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对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9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50ml/d,对照组48例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d,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参数。结果:对照组治疗后血液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检测指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两组比较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黏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改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具有更好的改善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28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4例不稳定型的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①银杏达莫治疗组28例;②对照组26例,两组均严格按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银杏达莫组完全缓解12例(42.9%),总显效率82.9%,总有效率92.9%,明显高于对照组20%,57.7%,76.9%,(P〈0.01)。银杏达奠治疗后血液流变学、ST段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且未有明显副作用。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AC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胞二磷胆碱注射液,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两组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检测血液流变学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治疗前两组血液流变学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指标有显著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可明显促进ACI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血液流变学水平,是目前治疗ACI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2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14d,并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观察临床症状、心电图变化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指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症状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4%和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电图有效率分别为88%和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低切全血粘度明显降低,红细胞变形性显著增高,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低切全血粘度的下降和红细胞变形性升高幅度,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小板聚集率的下降作用,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2例PN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采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丹参注射液治疗,疗程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6%,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3.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而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PNS安全、有效,具有明显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银杏达莫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8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治疗组采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治疗两周后观察患者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并测定治疗前后胫、腓总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治疗2周后,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组对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的总有效率为82.93%,较对照组43.92%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对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有明显疗效,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增快,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肖波  王伟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1):110-111,114
目的 观察丹参冻干粉针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TIA的疗效.方法 9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分为两组各4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45例应用丹参冻干粉针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对照组45例应用银杏达莫治疗,连续应用10 d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8.89%(40/45),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27/45),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 〈 0.01).两组治疗后均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为:治疗组P 〈 0.001,对照组P 〈 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 0.05).结论 丹参冻干粉针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比单用银杏达莫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张兵  王强  李峥  何小龙 《西部医学》2012,24(10):1893+1896-1893,1896
目的观察红光照射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常规进行清创并用生理盐水清洗后,用红光照射治疗后换药包扎。对照组则常规进行清创并用生理盐水清洗后直接换药包扎。结果观察组治愈16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治愈9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6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红光照射治疗可促进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愈合,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中国部分省市糖尿病足调查及神经病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n SD  Lin CJ  Wang AH  Zhao S  Yan L  Wang PH  DU YM  Wang ZJ  Xiao ZH  Ma XY  Chen GC  Zhou YS  Li Q  Bian RW  Mao JP  Xu ZR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8):1241-1244
目的调查和分析糖尿病足神经病变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对全国14家医院的2004年全年门诊和住院糖尿病足患者进行统一调查,包括病史回顾、体格检查、生化检查等,对足溃疡进行分类、分期、神经病变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结果纳入统计糖尿病足患者530例,神经性溃疡患者337例(63.6%)其中单纯性足部神经性溃疡172例(32.5%),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混合性溃疡165例(31.1%),缺血性足部溃疡193例(36.42%)。足溃疡诱因物理因素占62.4%~84.9%。神经性足溃疡患者病程3(1,60)个月明显短于缺血性足溃疡组5(1,96)个月(P〈0.001)。混合性足溃疡患者病程12(1,108)个月长于神经溃疡患者及缺血性溃疡患者(P〈0,001)。足部溃疡程度Wagner分级与糖尿病病程、经济收入、足畸形、膝反射、踝反射、足部音叉振动觉、尼龙丝感觉点、踝肱指数(ABI)、足部动脉搏动、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呈相关关系;显著相关的因素是左胫后ABI、右足音叉振动觉及经济收入。结论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中神经性溃疡较常见,神经性损害预后优于血管性因素糖尿病足;混合性糖尿病足预后较差。周围神经病变中尼龙丝感觉点、足部音叉振动觉和肌腱反射的检查最为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与糖尿病足发生相关的心理社会因素,尤其是精神疾病及自残行为等方面对糖尿病足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将所有入选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糖尿病足溃疡组(n=31)和非溃疡组(n=38),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病程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所有患者在精神疾病方面、自残行为、生活质量和抑郁症状等方面的情况将被评估和分析。结果糖尿病足溃疡组患者较非溃疡组在12个月内寻求心理治疗方面明显要少(0 vs 13.1%,P=0.024)。糖尿病足溃疡组患者有明显增加的饮酒倾向(41.9%vs18.4%,P=0.024),受教育程度更低(7.9±2.5年vs10.2±2.1年,P=0.035)和相应的低收入(1790±364元/月vs 2263±413元/月,P=0.043)。此外,糖尿病足溃疡组患者出现焦虑的情况相对更少(11.1%vs32.5%,P=0.022),而在体重指数(BMI)、吸烟和直接的自残行为等方面与非溃疡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健康意识较差,特别是在饮酒方面比例较高,可见这些心理社会风险均是糖尿病足溃疡的危险因素,值得临床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合并感染患者(DFI)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40例糖尿病足患者分为合并感染组21例和无合并感染组(DF)19例,测定两项指标水平,并与30例糖尿病无合并足病组(DM)作对照。结果:DFI组hsC-RP和Fib水平显著高于DF组和单纯DM组(P<0.01),且DF组显著高于单纯DM组,hsC-RP和Fib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糖尿病足患者hsC-RP和Fib水平升高,感染后明显升高且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换药方法在糖尿病足溃疡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月于本院创伤中心进行换药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60例,根据换药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胰岛素混合液持续湿敷)和对照组(常规换药方法)各30例,比较两组的疗效及溃疡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达90.0%,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溃疡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不同的换药方法在糖尿病足溃疡中的应用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且在常规换药方法的基础上予以胰岛素混合液持续湿敷,可以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溃疡愈合时间,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宋瑞捧  袁群 《中原医刊》2006,33(10):16-17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对糖尿病肢端坏疽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04年6月~2006年2月对58例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治疗组30例用前列腺素E1加基础治疗方法,对照组28例用复方丹参加基础治疗,观察84 d。结果治疗组溃疡总有效率90%,疼痛总有效率83%,观察组溃疡总有效率60%,疼痛总有效率57%,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股动脉、腘动脉及足背动脉内径和血流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素E1是治疗糖尿病肢端坏疽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在治疗糖尿病足浅表溃疡中的疗效。方法将本组32例随机分为两组,氯吡格雷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氯吡格雷钠75mg/qd,口服,共4周。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氯吡格雷组血流变化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糖尿病足溃疡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结论氯吡格雷能改善糖尿病足患者血小板聚集性,并缩短溃疡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8.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糖尿病足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评价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糖尿病足效果。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56例糖尿病足住院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VSD组和传统治疗组,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前的基本特征以及治疗后在创基准备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血糖平稳时间、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换药次数、治愈率以及复发率方面的差异。结果 VSD患者在血糖恢复平稳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创基准备时间、创伤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方面短于传统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换药次数上,VSD组少于传统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一次植皮存活率方面,VSD组高于传统治疗组;在溃疡复发率方面,VSD组低于传统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溃疡治愈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SD在糖尿病足溃疡的治疗中能刺激创面肉芽生长,明显缩短治疗时间,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治疗法。  相似文献   

19.
魏民  薛耀明  沙建平  曹瑛 《武警医学院学报》2010,19(5):354-356,363,F0004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部溃疡皮肤组织中淋巴管内皮标志物透明质酸酶受体-1(lymphaticvessel endothelial hyaluronanreceptor-1,LYVE-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05年5月-2007年10月在南方医院住院和门诊的30例患者自愿捐献标本,分为3组,每组10人(n=10),糖尿病足部溃疡组(diabetic foot,DF):男5例,女5例;非糖尿病足部溃疡组(non-diabetic foot,NDF)男6例,女4例;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NC)男6例,女4例;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LYVE-1mRNA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检测LYVE-1蛋白表达。【结果】LYVE-1mRNA在各组中均有表达,DF组、NDF组及N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免疫组化结果,LYVE-1在DF组表皮组织为阴性,在真皮组织和表皮组织交界未见阳性细胞;在NDF组表皮基底层细胞中表达为弱阳性,在真皮组织和表皮组织交界处可见阳性细胞出现;在NC组表皮组织呈阳性,阳性信号集中在表皮基底部。在真皮组织中,阳性细胞主要集中在真皮和表皮交界处。DF组、NDF组及NC组表皮组织中阳性细胞数量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F组和NDF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DF组、NDF组及NC组真皮组织中积分光密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F组和ND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糖尿病足部溃疡皮肤组织中LYVE-1表达减少,提示淋巴管形成减少可能和溃疡难愈合有关。  相似文献   

20.
杨杰 《吉林医学》2007,28(12):1350-1351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足的防治与护理。方法:对2006年3月~2006年12月共收治26例糖尿病足的住院患者进行了分析与总结。结果:26例中有21例皮肤溃疡者基本痊愈,5例干性坏疽者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加强糖尿病知识的宣教及足部正确护理,对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