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冠心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浆纤维蛋白原(Fg)含量传统上主要是作为消耗性凝血病的诊断指标,但近年,大量的研究表明,血浆Fg水平增高与缺血性心脏病(IHD)又称冠心病(CHD)存在密切的联系,而且其他危险因素对IHD的危险均与高水平的Fg介入有关[1]。国外曾报道,高Fg血症是血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我们认为Fg增加是CHD患者急性心肌梗死(AMI)血栓形成前状态的重要因素。为观察CHD早期Fg水平变化,我们根据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直接推算衍生的PT-der法,计算Fg含量,对62例CHD患者的血浆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2.
血浆纤维蛋白原与血浆粘度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州医学院学报》2000,20(1):54-56
  相似文献   

3.
本文测定结果表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增高是发生冠心病的危病的危险因素;血浆PG水平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正相关;血浆FG浓度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吸烟可使血浆FG升高,与非吸烟比较。  相似文献   

4.
王勇 《吉林医学》2010,31(23):3838-3838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住院的肿瘤患者和正常对照组,采用全自动分析仪ACL200测定FIB。结果:良性肿瘤组与正常对照组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组与正常对照组、良性肿瘤组相比较FIB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检测FIB水平对于辅助诊断良、恶性肿瘤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对于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应警惕恶性肿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血浆纤维蛋白原是人体凝血系统的主要凝血因子,其浓度升高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发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而且其浓度的变化与环境、遗传因素有关。笔者就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因素以及其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相关性做一综述。1 纤维蛋白原的结构和功能 人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Ⅰ)在肝脏中合成,是一种糖蛋白,每一个纤维蛋白原分子由三对非等同的多肽链Aa_2、Bβ_2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 与血浆粘度(plasma viscosity,PRV) 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观察组5430 例,正常对照组150 例,缺血性脑中风组(缺血组)170 例的血浆FG含量和PRV,进行相关分析与t 检验。结果 观察组PRV 与FG 含量的相关系数r= 0 .637 ,P< 0.001。血浆FG 含量:对照组2 .88 ±1 .08g/L,缺血组3.96±1 .76g/L;PRV∶对照组1 .69 ±0.12cp,缺血组1 .78 ±0 .22cp 。结论 PRV 随FG含量上升而升高,两者呈正相关;FG对PRV 影响的大小取决于FG的含量与活性;缺血组PRV 与FG 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0 .001) ,提示血浆FG 含量升高为缺血性脑中风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恶性肿瘤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g)含量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ACL200分别测定肿瘤组70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血浆Fg含量及对照组7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Fg含量。结果恶性肿瘤患者如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中晚期患者Fg含量显著高于早期患者(P〈0.01)。经治疗后缓解者Fg含量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未缓解者治疗前后Fg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Fg含量在恶性肿瘤患者疗效判断及预后方面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环境与遗传因素:研究血浆纤维蛋白原在冠状动脉心脏病(CH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05例高纤维蛋白原者作病例,按1∶1配比设置对照,探讨各种可能影响因素对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随访比较高纤维蛋白原组和低纤维蛋白原组人群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情况。结果:体重指数、高脂肪饮食、吸烟史、体力活动少、高血压、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一级亲属的血浆蛋白原水平等九个因素进入回归方程;高纤维蛋白原组一级亲属纤维蛋白原水平(6.1±0.8) g/L高于低纤维蛋白原组的一级亲属(4.4±0.5) g/L;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高者CHD的发病率(24%)高于血浆纤维蛋白原低者(10%)。结论:体重指数、高脂肪饮食、吸烟史、体力活动少、高血压、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肪蛋白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呈正相关,而高密度脂蛋白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呈负相关;遗传对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有一定的影响;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升高是CH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10.
恶性肿瘤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是所有凝血因子中含量最高的一种凝血蛋白,近年来流行病学研究表明,FIB水平变化不仅与凝血障碍有关,而且与心血管病、血栓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有关,因而倍受临床重视,本文对53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FIB的检测,以了解FIB与肿瘤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检测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nB)含量,评价其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ysmex CA-1500血凝仪对165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进行血浆FIB测定。结果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浆FIB水平(3.64±1.10g/L)显著高于早期恶性肿瘤患者(2.48±0.80g/l);化疗好转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浆FIB水平(2.58±0.64g/L)较治疗前下降;而复发转移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浆FIB水平(3.96±1.10g/L)再次升高。结论血浆FIB在临床诊断、评价晚期恶性肿瘤化疗的疗效及评估预后方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测定结果表明,血浆纤维蛋白原(FG)的增高是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冠心病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0.01),血浆FG水平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血浆FG浓度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对照组:老年与非老年比较P<0.01);吸烟可使血浆FG升高,与非吸烟比较,P<0.0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g)与冠心病和血脂之间的关系。方法:对60例冠心病患者和30例正常人的Fg和血脂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冠心病患者的Fg显著高于正常人。Fg的升高与胆固醇(TC)和冠状动脉硬化程度呈正相关。结论:Fg的升高可作为冠心病的罹患指标:Fg和TC均升高可能对冠状动脉的损害更严重。  相似文献   

15.
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方法的规范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宝梁 《中国医刊》1999,34(1):46-48
过去纤维蛋白原(Fbg)检测主要用于诊断出血性疾病,许多展望性研究指出,Fbg增高是动脉血栓形成及缺血性心脏病(IHD)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建议Fbg测定作为对正常个体评价IHD危险的方法,因此临床标本量大为增加。同时Fbg的检查方法多种多样,同一方法...  相似文献   

16.
潘爱萍  林英辉 《医学文选》2002,21(6):799-800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B)在心梗患者病程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先进的全自动血凝仪分别检测32例心梗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浆D-D及FIB水平。结果:心梗患者急性期血浆D-D和FIB含量明显升高(P<0.01);并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重型患者血浆D-D及FIB水平明显高于轻型(P<0.01);预后差的患者恢复期血浆D-D及FIB水平明显高于预后好的患者(P<0.01)。结论:心梗后血浆的D-D及FIB水平检测对疗效的观察和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恶性肿瘤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 (Fg)含量的变化。方法 :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 10 0例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血浆Fg含量 ,并测定部分肿瘤患者治疗后Fg含量。 8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Fg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 .0 1)。临床Ⅲ、Ⅳ期者Fg含量显著高于Ⅰ、Ⅱ期的患者 (P <0 .0 0 1)。手术组、放疗组、化疗组中治疗后缓解的患者Fg含量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 <0 .0 0 1) ,但 3组间下降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 5 ) ,未缓解者治疗前后Fg含量比较及 3组间变化幅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血浆Fg含量在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疗效判断及预后评估方面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检测了85例CHD患者及45例健康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总量及其亚组分浓度。结果显示:CHD组TF显著高于CBCP,且以LF增高为著,HF仅在AMI早期增高明显。相关分析 :CHD患者Fg含量与除与年龄,吸烟显著相关,2外,与血浆脂蛋白及诸多危险因素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陈慧敏  吕淑敏  徐耕 《浙江医学》2011,33(12):1729-1731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bg)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375名患者,每位患者均于术前空腹抽血进行生化及Fbg等指标检测.根据造影结果分为正常对照组、一支病变组、两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采用Genisi's评分系统对冠心病患者病变程度进行评分.结果 4组血浆Fbg 水平分别为:对照组(2.19±0.34)g / L、一支病变组(2.64±0.73)g / L、两支病变组(2.85±0.66)g / L、三支病变组(3.19±0.80)g / L,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0.494,P<0.05);Gensini's评分分组与Fbg水平的关系显示: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增加,Fbg水平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576,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浆Fbg水平与病变程度明显相关(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浆Fbg水平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多支病变患者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增加血浆Fbg升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