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菌药物在预防性应用方面常偏于滥用,许多情况下用药指征不明确,如医务人员为求安全,常在昏迷、休克、心力衰竭、气管切开等患者中应用药物以预防肺部感染,其结果可能更易获得耐药菌的继发感染。 内科领域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适用于:①防止风湿热复发,可采用苄星青霉素或红毒素(青霉素过敏者):②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期,重点机构(托儿所、学校、部队)、重点对象短期服用磺胺药;③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口腔手术、拔牙、扁桃体摘除术等,可采用青霉素、氨苄西林或红霉素等防止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④战伤、复…  相似文献   

2.
抗生素在开放性骨折治疗中的预防性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在开放性骨折治疗中,为了更合理地应用抗生素。方法本文对311处开放性骨折的伤口作了调查。根据所使用的抗生素种类,将这些伤口分成3组(青霉素类组、喹诺硐类组、头孢霉素类组)。在不同情况下将三组感染率比较。结果除在3A型伤和清创术在伤后8小时以上者进行的情况外,三组感染率无差别(P>0.05)。结论预防性抗生素应首选青霉素类。  相似文献   

3.
抗生素在预防胸外科择期手术切口感染中的应用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4  
目的 探讨抗生素在预防胸外科择期手术切口感染中的合理应用。方法 按Ⅰ、Ⅱ、Ⅲ类切口对635 例胸外科择期手术分组进行抗生素的种类、应用时机、术后疗程等方面切口感染率的统计比较。结果 Ⅰ、Ⅱ、Ⅲ类切口感染率分别为2.56% 、4.39% 、7.54% ;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应用,切口感染率分别为10.05% 、3.23% 、2.83% 。术后抗生素应用疗程,Ⅰ、Ⅱ类切口感染率3 天以上无差异性,Ⅲ类切口感染率5 天以上无差异性。结论 预防性抗生素应用在胸外科择期手术中有确实的临床意义;Ⅱ、Ⅲ类切口的预防性抗生素以二、三代头孢菌素类或三代喹诺酮类为好,Ⅰ类切口的预防性抗生素应用仍应首选青霉素类为宜  相似文献   

4.
周斯华  林丽珍 《工企医刊》1995,8(3):135-136
青霉素 G(penicillin G)是一种有机酸,临床常用的有钠盐、钾盐。由于本品具有高效、低毒和价廉等优点,故迄今仍是临床抗感染治疗中,对敏感细菌所致感染的首选药物。但青霉素 G 有不耐酸、不耐青霉素酶、抗菌谱窄及容易引起过敏反应等缺点,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介入治疗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对其术后感染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12月收治行介入治疗的患者2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36例、观察组144例,对照组患者在介入治疗围手术期不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观察组患者在术前给予头孢唑林预防性治疗,对两组患者体温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加、C-反应蛋白升高及其切口感染、介入靶器官感染进行调查统计,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发热、中性粒细胞增加分别为40例占29.41%、8例占5.88%,对照组分别为46例占31.94%、10例占6.94%,两组患者均无C-反应蛋白升高;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0.26±0.81)d,对照组为(7.50±0.72)d,上述比较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并不会降低血管介入治疗术后的感染概率,反而会增加患者费用,因此认为血管介入治疗无需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选择理想的剖宫产术后预防性应用的抗生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3年腹膜外剖宫产的产妇使用不同种类抗生素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等.根据使用抗生素种类不同分为4组第1组青霉素组;第2组红霉素组;第3组头孢噻肟钠组;第4组阿奇霉素组.结果(1)术后体温恢复时间(体温≤37.2 C)差异无显著性.(2)第1、2组与第3、4组间产妇药费差异有极其显著性.结论青霉素是剖宫产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首选药物,青霉素过敏者首选红霉素.阿奇霉素效果理想,副反应亦较少,因其价格昂贵不宜被接受.  相似文献   

7.
在美国和日本头孢菌素是住院病人最常用的一类抗生素,而欧洲则倾向选用青霉素类和氨基甙类,最近又增加了咪唑类药物。医学教科书上很少将头孢菌素作为治疗疾病的首选药,而将之看作是青霉素类、氨基甙类,甚至是氯霉素的替代品。在美国,由于腹部和盆腔手术,以及某些植入异体的心脏和矫形手术后大量预防性用药,所以其临床实际应用量远比推荐者为多。现将其有关临床应用情况分述于下。  相似文献   

8.
剖宫产术后预防性应用不同抗生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选择理想的剖宫产术后预防性应用的抗生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5~ 2 0 0 3年腹膜外剖宫产的产妇使用不同种类抗生素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等。根据使用抗生素种类不同分为 4组 :第 1组青霉素组 ;第 2组红霉素组 ;第 3组头孢噻肟钠组 ;第 4组阿奇霉素组。结果 (1)术后体温恢复时间 (体温≤ 37.2℃ )差异无显著性。 (2 )第 1、2组与第 3、4组间产妇药费差异有极其显著性。结论 :青霉素是剖宫产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首选药物 ,青霉素过敏者首选红霉素。阿奇霉素效果理想 ,副反应亦较少 ,因其价格昂贵不宜被接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江门地区围产期B族链球菌(GBS)感染妇女进行产时抗菌素预防性治疗的情况,以降低本地区围产期妇女GBS感染相关疾病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5年2月在产时进行抗菌素预防性治疗的226例GBS感染孕妇和2010年1月-2013年7月在产时未进行抗菌素预防性治疗的47例GBS感染孕妇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胎儿窘迫、胎膜早破、产前发热、绒毛膜羊膜炎和羊水浑浊等GBS感染相关疾病的发生率。结果两组GBS感染孕妇胎儿窘迫、产前发热和绒毛膜羊膜炎等GBS感染相关疾病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胎膜早破及羊水浑浊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时抗菌素预防性治疗中,使用青霉素167例(73.9%)、头孢唑啉41例(18.1%)、头孢呋辛6例(2.79%)、阿奇霉素4例(1.8%)、克林霉素1例(0.4%)、头孢西丁7例(3.1%)。结论 GBS感染孕妇应进行产时预防性治疗,青霉素是预防GBS感染的首选药物,产时进行抗菌素预防性治疗能有效减少孕妇GBS感染相关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管介入治疗患者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1年4月-2013年6月在医院进行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及介入治疗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观察组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对照组患者未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介入治疗后发热、中性粒细胞增多、发热+中性粒细胞增多、C-反应蛋白>300mg/L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无靶器官与介入穿刺部位感染,对照组有2例患者发生败血症,发生率为4.67%;观察组患者有1例发生败血症,发生率为2.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抗菌药物应用预防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感染的发生无显著的相关性,故介入治疗后无需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1.
氧氟沙星预防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医院感染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预防性氧氟沙星治疗预防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者医院感染的效果。方法:100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者纳入研究,A组50例预防性使用氧氟沙星200mg静滴,每日两次,共7d,B组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观察两组医院感染率。结果:A组医院感染率(20%)显著低于B组(58%),P=0.0001;自发性腹膜炎、下呼吸道感染例次率,A组均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氧氟沙星可有效地预防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14  
目的:了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现状及合理性。方法:对508例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外科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97.44%,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频率最高,占38.04%,其次为青霉素类,硝基咪唑类,三者共占73.54%,医院感染率3.44%,预防性和治疗性平均用药天数5.6d和9.0d,预防性用药术前1-2h开始应用仅占14.24%;495例中使用单一抗菌药物者上48.08%,使用2种或3种占51.92%。结论:执行规范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原则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王幼萍 《现代保健》2009,(24):83-84
目的探讨老年人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发病规律以及时准确选用高效抗生素治疗。方法笔者将近4年收治的老年肺部感染患者,根据经验性用药选用加酶青霉素类抗生素、二代头孢菌素类、三代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治疗,分别比较各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加酶合成青霉素类与三代头孢菌素类治疗老年人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分别为84.3%和89.6%,二者基本相似(P〉0.05),其效果均显著高于二代头孢菌素和氟喹诺酮类(P〉0.05)。结论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合成青霉素类和三代头孢菌素类治疗老年人肺部感染疗程短、见效快、疗效显著,且对肝、肾毒性低,是目前临床上首选用药。当单药应用效果不理想时,可考虑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科择期手术中细菌污染情况及预防性抗生素的选择和使用,方法:手术结束前于切口内组织及术野皮肤取样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术后使用青霉素钾和奈特预防性用药3-5d 。结果:本组术中细菌污染率为14.29%,术后基本无发热,伤口均甲级愈合,分析术中细菌污染与伤口类型密切相关,结论:骨科择期手术术中细菌污染不容忽视,术后采用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苷类配伍预防感染可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科择期手术术中细菌污染情况及预防性抗生素的选择和使用。方法:手术结束前于切口内组织及术野皮肤取样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术后使用青霉素钾和奈特预防性用药3-5d。结果:本组术中细菌污染率为14.29%,术后基本无发热,伤口均甲级愈合,术中细菌污染与伤口类型密切相关。结论:骨科择期手术术中细菌污染不溶忽视,术后采用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苷类配伍预防感染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抗生素在预防心脏瓣膜替换术后感染的合理应用。方法 将1996年-1999年120例实施心脏瓣膜替换手术的病例分三组,分别给予不同抗生素的种类,观察不同应用时机和术衙疗程的术后感染并进行比较。结果 5术后各种感染发生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三组差异无显著性,给药时机,术晨,麻醉诱导前,切皮时无差异,疗程术后5天和7天无差异。  相似文献   

17.
神经外科择期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择期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抗生素预防应用,方法 分析切口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结果并按Ⅰ、Ⅱ、Ⅲ类切口对择期手术进行抗生素种类、给药方法,术后疗程的切口感染率的统计比较。结果 手术持续时间,术后留置引流和时间,意识障碍时间,血小板数等7项危险因素与切口感染有关;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氯霉素预防应用,切口感染率分别为12.68%,3.37%,5.63%。结论 减少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可防止术后切口感染;Ⅰ类切口的预防抗生素首选青霉素,Ⅱ、Ⅲ类切口预防抗生素选用二、三代头孢菌素或氯霉素。  相似文献   

18.
骨科择期手术中细菌污染的监测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探讨骨科择期手术中细菌污染情况及预防性抗生素的选择和使用。方法手术结前前于切口内组织及术野皮肤取样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术后使用青霉素钾和奈特预防性用药3-5d。结果本组术中细菌污染率为14.29%,术后基本无发热,伤口均甲级愈合,分析术中细菌污染与伤口类型密切相关。结论骨科择期手术中细菌污染不容忽视,术后采用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苷类配伍预防感染可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预防性护理在老年呼吸内科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呼吸内科老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观察组患者在总结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危险因素的基础上行针对性的预防性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并统计2组患者护理后感染的发生率。结果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住院时间、气管插管和切开、机械通气及抗生素的使用。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感染的发生率为10%,对照组为23.33%。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管介入治疗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对其术后感染的临床效果,为其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10月100例行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术前给予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对照组不给予抗菌药预防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体温升高占28.0%,白细胞升高占8.0%,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占8.0%,CRP升高占6.0%,PCT升高为0,对照组分别为36.0%、12.0%、10.0%、4.0%、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及靶器官感染率分别为6.0%、0.0%与4.0%、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住院费用(1.03±0.33万元)高于对照组(0.85±0.24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介入术前预防性应用抗菌药与术后感染的发生无相关性,但增加了患者住院费用,结果表明,行血管介入患者不需要术前预防性应用抗菌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