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检测。[方法]采集食物中毒学生的肛拭子5份、剩余食物2份共7份标本按照GB/T4789-2003~[1]、WS/T9-1996~[2]、GB17012-1997~[3]进行检测。[结果]5份肛拭子中均检出副溶血性弧菌,其中4份肛拭子既检出副溶血性弧菌又检出奇异变形杆菌;1份肛拭子检出副溶血性弧菌,未检出奇异变形杆菌;1份肛拭子检出副溶血性弧菌、奇异变形杆菌、新港(纽波特)沙门氏菌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2份剩余食物均检出副溶血性弧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结论]该起食物中毒是由副溶血性弧菌和变形杆菌混合感染引起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分析一起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方法]采集食物中毒患者的肛拭子12份,剩余食物12份,呕吐物1份,按GB/T4789—2003《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微生物部分》等进行检验。[结果]从患者肛拭子与可疑食物中检出奇异变形杆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用2种细菌测定病人恢复期血清抗体比初期抗体呈4倍以上增长。[结论]本次食物中毒由副溶血性弧菌和变形杆菌混合感染引起。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一起食物中毒的可疑病原菌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按照GB/T4789-2003[1]、GB17012-1997[2]、《卫生防疫细菌检验》[3],对剩余食物9份、冷冻食品3份、涂抹样品3份及食物中毒患者肛拭子27份进行致病菌检测。结果:27份患者肛拭标本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25份(占92.6%),9份剩余食物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1份(占11.1%),3份涂抹样品检出1份副溶血性弧菌(占33.3%)。结论:综合流行病学调查、可疑致病菌检测,证实本次食物中毒为副溶血性弧菌引起。  相似文献   

4.
一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实验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认2008年10月南昌市一起食物中毒的病原体. [方法]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提示,从采集样品中选取6份可疑食品、4份病人肛拭子、1份粪便和1份呕吐物,运用荧光PCR技术进行检测;同时按GB/T4798.7-2003对所有采集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采用普通PCR技术对所分离的可疑菌株进行耐热溶血素(TDH)和不耐热溶血素(TLH)毒力基因检测. [结果]荧光PCR结果显示:1份食品和4份病人肛拭子中存在副溶血性弧菌;病原菌分离培养及生化反应显示:4份食品、4份病人肛拭子、1份粪便中分离到副溶血性弧菌,其中1份食品和4份病人肛拭子、1份粪便分离到的菌株,神奈川溶血试验阳性;95份相关从业人员肛拭子未发现副溶血性弧菌;普通PCR检测发现:1份食品和4份病人肛拭子、1份粪便TDH阳性,4份食品和4份病人肛拭子、1份粪便TLH阳性.[结论]本次食物中毒是由带有耐热直接溶血素(TDH)毒力基因的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检测,方法:采集食物中毒职工的肛拭子24份,剩余食物3份及砧板,刀涂抹物各3份等样品参照GB/T4789-2003,WS/T.9-1996,GB17012-1997进行检测。结果:24份肛拭子检出副溶血弧菌14份占58.33%,检出奇异变形杆菌13份占54.17%,其中同时检出副溶血弧菌和奇异变形杆菌7份占29.13%,3份剩余食物和1份检出副溶血弧菌占33.3%,结论:该次食物中毒是由副溶血弧菌和变形杆菌混合引起的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引发一起食物中毒的病原菌进行实验室检验。方法:按照GB/T4789-2003[1],对12份肛拭子、2份呕吐物,1份粪便,3份餐车食品进行致病菌检验。结果:12份肛拭子标本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6株,检出率50%。结论:本起食物中毒是副溶血性弧菌引起。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一起食物中毒的可疑致病菌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测及同源性分析。方法对15份剩余食品,10份公用具涂抹样品,2份从业人员手拭子,5份从业人员肛拭子,14份发病人员肛拭子进行致病菌分离鉴定、血清型、毒力基因以及PFGE图谱分析。结果 14份发病人员肛拭子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11份,血清型均为03:K6型,PFGE分型图谱完全相同。结论综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证实本次食物中毒为同源的03:K6型副溶血性弧菌感染引起。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2009年6月20日发生于湘潭市某餐馆的一起食物中毒的病因与来源。方法流行病学调查与病原细菌的分离鉴定。结果采集检测病例肛拭子标本9份,分离副溶血性弧菌6株;采集检测可疑食物标本6份,分离副溶血性弧菌1株;采集检测餐馆从业人员肛拭子标本10份,均未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结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验结果,判断本起食物中毒因食用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花生米引起。  相似文献   

9.
目的:一起食物中毒的实验室调查分析.方法:采集病人肛拭8份、熟食砧板涂抹物2份,熟食菜刀涂抹物2份,操作台面涂抹物1份,熟食冰箱内壁涂抹物1份,剩菜3份,共17份样品进行检测.结果:8份肛拭中,检出3份副溶血性弧菌,其中1份肛拭同时检出奇异变形杆菌和河弧菌;1份熟食菜刀涂抹物中检出奇异变形杆菌;1份剩菜中同时检出副溶血性弧菌、奇异变形杆菌和溶藻弧菌.结论:本次食物中毒为致病性弧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0.
一起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食物中毒的实验室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一起食物中毒的病原菌进行实验室检测。[方法]依据WS/T80-1996.《葡萄球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和GB/T4789-2003对患者食物、呕吐物以及肛拭子进行常规致病菌检测。[结果]患者食物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呕吐物检出1株,肛拭子检出1株,并检出肠毒素。[结论]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肠毒素导致了这起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梁浩  黄薇  王舟 《职业与健康》2009,25(18):1949-1950
目的调查本次食物中毒的病原,防止此类食物中毒的发生。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患者血液与肛拭子样本及部分中餐食品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22名患者的肛拭子均检出副溶血性弧菌,血常规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14.81。20.53)×10^9/L]。结论该次食物中毒是由副溶血性弧菌污染食品所引起,要加强餐饮配送行业的监督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的卫生意识。  相似文献   

12.
汤晨 《现代预防医学》2014,(12):2162-2163
目的通过对一起饭店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探讨流行因素及病原学。方法采集饭店剩余食品样品3份和主家打包的剩余食品样品2份、5名患者和4名厨师共9份肛拭子样品、凉菜间砧板和冰箱拭子各1份进行实验室细菌学检测。结果 12名患者临床表现以腹泻、腹痛、恶心为主;在凉菜间砧板拭子和5名患者的肛拭子中均检出副溶血性弧菌;在椒盐基围虾样品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适宜温度下生长繁殖,污染食品,引起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多重实时荧光PCR对一起疑似食物中毒的样本进行快速检测,结合病原学的结果,确定病原体。方法2015年5月广西东兰县发生了一起疑似细菌性食物中毒。应用多重实时荧光PCR方法对留存食品和患者肛拭子标本进行副溶血性弧菌4种毒力基因的检测,同时对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共检测15份食品样本和12份肛拭子标本,除了从1份肛拭子标本中分离培养出O3∶K6副溶血性弧菌外,其余标本均未分离出食源性致病菌。从8份肛拭子标本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其中所有菌株均携带tdh、tlh和orf8基因,3株携带trh基因。结论这是广西首次利用多重实时荧光PCR技术确诊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多重实时荧光PCR方法可以同时鉴定和检测副溶血性弧菌及其毒力基因,具有快速、灵敏、准确的优点,可为食源性暴发事件提供快速、可靠的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一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原因,为食物中毒的处理提供依据。方法按照《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进行操作。结果通过对3份食品、半成品留样、2份患者肛拭子、5份工具、容器棉拭子共计10份样品的肠道致病菌的检验,在2份肛拭子和1份案板的棉拭子中检出了副溶血性弧菌,经生化分型鉴定为同一生化型,神奈川实验阳性。所有样品均未检测出其它致病菌。结论病原学结果证实本起食物中毒是由摄入了受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食物而引起。加强对餐饮行业及从业人员的卫生监督和培训,是减少类似食物中毒事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2011年7月13Et发生在玉林市某旅行社成员的1起食物中毒的病因和来源。[方法]按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WS271—2008、WS287—2008、WS289—2008、GB4789.10—2010对病人标本进行检测。[结果]检测病例6份肛拭子,分离出副溶血性弧菌5株。[结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判断本起食物中毒是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6.
黄锐敏  陈辉  袁月明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17(6):1038-1038,1076
目的:对某西部通道工地发生的一起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病原菌检测。方法:参照GB/T4789-2003有关章节,对食品、肛拭子标本、涂抹样进行病原菌检测。结果:33份样本中有12份检出副溶血性弧菌,其中有10份病人肛拭样本检出同一血清型别的副溶血性弧菌K8型;耐药性试验,对复方新诺明、头孢孟多、氯霉素、庆大霉素4种抗生药物100%敏感,对氨卞西林、头孢噻吩不敏感。结论:本次食物中毒为副溶血性弧菌所致。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食物中毒的原因,查明致病菌。方法对14例食物中毒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3例食物中毒患者肛拭子、1份粪便标本及7份剩余菜肴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并对分离菌株进行血清学分型、毒力基因多重PCR检测tdh、trh和toxR基因试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结果 3份食物中毒患者肛拭子、1份粪便标本中均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经血清学分型、毒力基因多重PCR检测、PFGE分子分型试验,4份患者标本的分离株试验结果完全一致。均为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为O4∶K9,毒力基因tdh阳性、trh阴性和toxR阳性,脉冲场凝胶电泳图谱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4株副溶血性弧菌的带型相似度为100%。7份剩余菜肴均未检出相关致病菌。结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分析,这是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污染食物所致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食物中毒的原因,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方法]参照GB/T4789.7-2003检测副溶血性弧菌,并进行抗体水平测定。[结果]在3份中毒患者肛拭及1份蛏样品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结论]如何加强卫生监督管理,是当前卫生检疫工作的难点和重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实验室检测确定一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致病因子。方法根据国标GB14938《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1]及GB4789《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2]对就餐单位留样食品(9份)、中毒患者留取的粪便标本(6份),患者肛拭标本(3份)共18份样品进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验。结果从2份留样食品、6份粪便样品,3份肛拭样品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结论该起食物中毒是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深圳某地区食物中毒低发期食品从业人员副溶血性弧菌携带情况。方法运用实时荧光PCR法快速检测肛拭子样本,阳性样本采用传统培养法进行分离鉴定。结果1200份食品从业人员肛拭子样本中,9份样本实时荧光PCR检测为阳性,PCR阳性率为0.8%。结论在食物中毒低发期,深圳某地区食品从业人员副溶血性弧菌携带率为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