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总结了经股动脉插管行动脉瘤弹簧圈填塞术,动静脉畸形黏堵术,椎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大脑前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大脑中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锁骨下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为了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围手术期的最佳护理措施。方法 对19例颈动脉狭窄患者24枚支架置入术的围手术期临床护理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结果均一次成功,术后病人原有症状明显改善,无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是近年来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新技术,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中及术后严密监测血压、精神及神经症状,加强体位护理,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谭肖玲  张吉凤  李玲  何金爱 《广东医学》2007,28(8):1368-1369
目的 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国手术期的最佳护理措施.方法 对19例颈动脉狭窄患者24枚支架置入术的围手术期临床护理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9例患者共24条血管,共植入支架24枚,成功率100%,手术顺利,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结论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是近年来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新技术,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中及术后严密监测血压、精神及神经症状,加强体位护理,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通过对56例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总结临床经验。结果 5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实施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共植入支架68枚,手术成功,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围手术期护理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血管狭窄支架置入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起在我科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67例脑血管狭窄患者资料,在行支架置入前及置人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术中及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了脑出血、脑过度灌注综合征、脑血管痉挛等手术并发症,对其施以配合治疗的临床护理。结果:1例患者术中出现血管破裂、脑出血死亡,2例患者术中出现大脑中动脉闭塞,及时发现后行溶栓治疗后好转,3例患者术后出现中风症状加重,其余患者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结论:做好脑血管狭窄支架置人术的术前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中及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患者实施wingspan支架成形术在围术期采取的相关护理。方法:收集2007年6月至2013年7月在我中心接受wingspan支架成形术治疗的433例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在行支架置入前及置入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术中及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了脑出血,脑过度灌注综合征,脑血管痉挛等手术并发症。对其施以配合治疗的临床护理。结果:433例患者中429例成功实施支架成形术(99.1%),狭窄度由术前的(82.34-7.6)%改善为术后的(16.6 4-6.6)%;围手术期30d内29例(6.7%)患者出现卒中或死亡,其中致死致残性卒中7例(1.6%);30d内发生缺血性卒中21例(4.8%),出血性卒中8例(1.8%);基底动脉30d内总的卒中率、缺血性卒中率、穿支卒中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P0.01),而大脑中动脉30d内出血性卒中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3.6%比0.4%,P0.05);经验积累阶段组总的围手术期卒中率明显高于技术成熟阶段组(13.0%比4.8%,P0.01),但围手术期穿支卒中发生率在经验积累阶段与技术成熟阶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比3.0%,P0.01)。结论:做好颅内wingspan支架成形术术前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中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在围术期配合有效的护理,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病例选择及围手术期注意事项.方法 19例患者接受了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结果 19枚球囊扩张型支架成功植入颅内动脉,围手术期无并发症出现.结论 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安全、有效,但需根据病变血管的形态和路径,严格病例筛选,谨慎术中操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大动脉炎患者的围术期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对80例手术患者术前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术中及术后严密监测血压,并加强对出血、栓塞、感染等并发症的观察。结果:11例患者术后血压及其它狭窄症状均明显改善。其中1例术中出现下肢动脉血栓,1例术后出现穿刺点渗血,经积极治疗、护理后痊愈。结论:合理有效的围术期护理是血管内支架治疗大动脉炎性主动脉狭窄成功的一个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的适应证、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对13例经内科药物治疗无效的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进行治疗。结果13例患者术前狭窄为(76.15±15.11)%,术后狭窄为(3.69±3.04)%。围手术期无并发症,术后无缺血性脑卒中发作,随访8-12个月,10例症状完全消失,2例症状较术前明显好转,偶尔有头晕,1例症状改善(DSA显示多段狭窄,左侧大脑后动脉闭塞,小脑后下动脉显影差)。结论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内科治疗无效时,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可以缓解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脑缺血症状,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围手术期脑血管并发症,并探讨其相关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365例接受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病情况。结果:29例(7. 92%)出现术后脑血管并发症,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产生术后并发症的相对较高。结论: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脑血管并发症表现形式多样,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血管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球囊扩张支架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疗效观察及1年随访研究。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9年7月至2011年2月应用球囊扩张支架治疗经抗血小板治疗无效的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68例,共77处病变,狭窄程度≥50%,研究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术后1年随访。结果 68例患者置入支架73枚,12例重度狭窄者使用2 mm冠脉球囊预扩,手术成功率为94.1%,术后造影即刻狭窄程度为(5.9±7.8)%,与术前(74.4±8.4)%明显改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4.7%,术后同侧血管年卒中率3.1%,无死亡事件发生。1年随访再狭窄率为7.8%,其中2例系症状性狭窄。结论球囊扩张支架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有较好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长期疗效还需要进一步建立长期的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12.
姜微   《中国医学工程》2013,(4):43-44
目的通过比较脑血管支架成形术前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的参数指标,评价支架成形术后脑血流动力学改善情况。方法选择行脑动脉支架成形术患者44例,术前及术后1天行TCD检查,记录颅内外各支血管的血流速度、血管搏动指数。结果本组患者大脑中动脉支架成形术6例,术后狭窄部位血流速度减慢(P〈0.01)。颈内动脉支架成形术17例,术后颈动脉狭窄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增快(P〈0.01)。椎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19例,术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增快(P〈0.01)。结论支架成形术有效改善颅内血流动力学,TCD可作为术后简单、快捷的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皮腔内血管支架成形术(PTA)治疗颅外脑血管狭窄的护理。方法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机下采用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外脑血管狭窄10例,共置入支架12枚,使狭窄段血管恢复正常管径。护理:术前做到好准备,做好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并发症,给予正确指导。结果10例患者技术操作均获得成功,造影示狭窄段全部成形良好,术后残余狭窄率<20%,无并发症发生,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疗效满意。结论PTA治疗颅外脑血管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邱飞凤  陈利芳 《广东医学》2016,(24):3795-3796
目的:探讨双向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行双向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及护理资料。结果经治疗和护理,患者术后下肢缺血症状得到明显改善,1例患者术后当天出现穿刺点出血及血肿,经加压包扎等处理后好转,1例患者术后5 h出现心力衰竭,经治疗后好转,无严重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结论科学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双向内膜下血管成形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董敏  段然  谢红峰  黄燕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12):1727-1729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血管腔内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对62例ASO患者采用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治疗55例,采用药物治疗7例.并进行术前、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 55例术后患肢疼痛缓解,步行距离明显延长,皮温变暖,术后踝肱指数明显提高,20例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搏动恢复或较术前明显增强;药物治疗的7例中,4例疼痛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4例足趾坏疽行截趾术.结论: ASO通过球囊扩张+支架治疗后,围手术期的精心护理可促进血管通畅,改善下肢血流,保证手术成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Wingspan支架对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治疗情况,评价其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应用Wingspan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36例,观察围手术期情况及术后随访情况,观察支架置入的手术成功率、狭窄率的改变、围手术期并发症、临床随访及影像学随访结果。结果:本组36例手术成功率为100%,围手术期(术后30d)并发症发生率为5.6%(2例)。28例患者接受了影像学(DSA或CTA)随访,在12个月随访期间,2例患者出现无症状性支架内再狭窄,1例患者出现症状性支架内再狭窄,再狭窄率为10.7%,1年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3%。结论:对药物难治性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行Wingspan支架成形术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分析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外症状性动脉狭窄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28例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进行了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其中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10例,大脑中动脉狭窄2例,椎动脉颅外段狭窄9例,椎动脉颅内段狭窄4例,基底动脉狭窄3例.结果 28例患者支架成形术均获成功,术后狭窄率<15%,28例患者术中未发生脑血管痉挛,其中1例患者发生偏身感觉障碍,1例术后两周发生脑出血死亡.结论 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外症状性动脉狭窄是安全有效的,其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2006年7月—2010年12月,采用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狭窄28例。结果治疗狭窄颅内动脉28支,其中置入冠脉球扩式支架16枚,Wingspan支架6枚,apollo支架6枚,支架不能到位,放弃手术1例。27支动脉狭窄程度均明显改善,狭窄程度由原来的(89.36±5.63)%下降至(4.23±1.57)%,无死亡病倒,术后27例患者症状均明显改善,1例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术后出现一侧肢体麻木的并发症,1例术后出现脑栓塞表现,3 d后恢复正常,其他26例患者无并发症,随访2~12个月,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作,随访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结果显示,原狭窄血管近端、远端血流速度和支架置入后24 h的TCD结果无明显差别。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安全、有效的方法,临床效果好,并发症少。适应证的正确选择、术中熟练的导管导丝技术和围术期的专业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但其远期疗效还需要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方法通过对24例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行椎体成形术患者术前、术后护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4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住院时间3-7天,止痛效果好,术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老年人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行良好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疗效,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李绍发  梁柯  黄志志 《广西医学》2014,(4):462-464,467
目的观察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颈椎动脉开口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05例症状性椎动脉开口狭窄患者行椎动脉开口支架成形术,观察其成功率、围术期并发症及临床疗效。结果 105例患者椎动脉开口共成功植入105枚球扩式支架,术后即刻造影残余狭窄率为(9.1±3.0)%,成功率达100.00%。围术期未发生动脉夹层、支架内血栓形成、颅内出血等并发症。术后第2-7天和1个月复查椎动脉颅多普勒超声提示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未发现再狭窄。术后1个月总有效率94.29%。术后随访1-36(21±6)个月,支架内再狭窄率24.76%(26/105),未发现与责任血管相关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脑梗死。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开口狭窄能解除血管狭窄,明显改善狭窄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并发症少,临床疗效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