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浆胱抑素C与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应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诊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归为急性脑梗死组,然后再选取同时期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血浆胱抑素C与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进行检测,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的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血浆胱抑素C与同型半胱氨酸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大面积梗死患者各项指标显著高于小面积梗死与中等梗死面积患者。结论血浆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具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律静 《陕西医学杂志》2013,(12):1602-1603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颈动脉内膜厚度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0例,并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比较所有被检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的含量并通过超声诊断颈动脉内膜厚度,根据患者脑梗死的梗死面积,将所有患者分为大面积梗死组和小面积梗死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及颈动脉内膜的厚度。结果:脑梗死患者组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含量及颈动脉内膜厚度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组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含量及颈动脉内膜厚度高于小面积梗死患者组(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颈动脉内膜厚度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该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的变化情况。结果60例患者经治疗后,3例无效,20例有效,29例显效,8例痊愈,治疗总有效率为95.0%。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良好效果,可显著降低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水平,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脂蛋白(a)水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53例作为研究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循环酶法、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测定: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脂蛋白a[Lp(a)]浓度.结果:急性脑梗死组Hcy、hs-CRP、D-D、Lp(a)测量值均高于对照组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y、hs-CRP、D-D、Lp(a)是急性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联合这4项检测对脑梗死的早期诊断有很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改变及治疗后两者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5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与30健康体检者,分别进行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水平测定,观察其改变情况。结果: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早期明显高于体检者,经治疗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明显降低。结论:测定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是反映早期脑梗死病变严重程度、治疗效果及预后的重要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6.
赵国章 《广西医学》2012,34(4):451-452,469
目的 探讨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检测C-反应蛋白、前白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检的临床意义.方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66例,根据临床症状、体征有无进展分为进展组31例和非进展组35例,并选择体检健康者40例为健康组,分别测定3组血C-反应蛋白、前白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检水平.结果 进展组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检含量均较非进展组增高(P<0.01),前白蛋白水平均较非进展组降低(P<0.01).结论 前白蛋白水平降低及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检水平增高可能与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测定的临床应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检查组)与同期就诊的5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对所有体检者进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并对比两组人员的检测结果.结果:检查组患者的血清hs-CRP为(14.53±6.33)mg/L、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0.43±0.17)mg/L,对照组的血清hs-CRP为(1.65±0.52)mg/L、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0.14±0.06)mg/L,通过两组人员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检查组脑梗死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要高于对照组,两组人员的比较差异较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脑梗死患者的不同临床分型组间(轻度、中度、重度)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相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脑梗死发生具有密切的关系,两者联合检测可以判断脑梗死患者的病情轻重程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血沉及D-二聚体对老年肺炎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05月~2012年05月期间236例老年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以同期84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2组中C反应蛋白、血沉及D-二聚体水平。结果:观察组C反应蛋白、血沉及D-二聚体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与对照组相比,2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不同年龄患者血浆中C反应蛋白、D-二聚体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枛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浆中C反应蛋白、血沉及D-二聚体可早期知道临床诊治,C反应蛋白、D-二聚体水平升高与年龄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患者是否合并高血压、年龄、性别、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水平的研究,探讨高血压这一常见基础疾病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之间存在何种相关性。方法: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在2008年6月至2013年5月入住并确诊为DVT的病人71例作为病例,随机选择同时期入住该院的非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71例作为对照。结果:病例组D-二聚体、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高血压史的人群患DVT的危险性是非高血压人群患DVT的4.399倍,D-二聚体不正常的人群患DVT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3.483倍,同型半胱氨酸不正常的人群患DVT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4.337倍,C反应蛋白不正常的人群患DVT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5.632倍。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好发于中老年人,高血压史增加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性,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可能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关,高血压中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水平的升高增加了患DVT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水平与颈部不稳定斑块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48例作为急性脑梗死组,另选健康体检者48例作为空白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水平及颈部血管彩超检查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和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数目有相关性(r=0.469)。结论: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部不稳定斑块之间具有相关性,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97例,按尿白蛋白排泄率分为两组:正常蛋白尿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同时选择4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尿白蛋白排泄率、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组间比较,并对尿白蛋白排泄率与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同型半胱氨酸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各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糖尿病肾病组D-二聚体[(0.23±0.08)mg/L]、纤维蛋白原[(3.37±0.70)g/L]、同型半胱氨酸[(15.68±2.51)μmol/L]高于正常蛋白尿组[(0.19±0.07)mg/L、(2.71±0.71)g/L、(14.41±2.561)μmol/L](P<0.05)。正常蛋白尿组与早期糖尿病肾病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同型半胱氨酸联合检测阳性率(37.5%、71.4%)明显高于单个阳性率(D-二聚体10.4%、20.4%,纤维蛋白原14.6%、24.5%,同型半胱氨酸29.2%、51.0%)(P<0.01或P<0.05)。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同型半胱氨酸与尿白蛋白排泄率成正相关(r=0.819、0.851、0.718,均P<0.01)。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同型半胱氨酸较正常人群升高,并随着肾病的加重成上升趋势,联合检测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肾脏损害,从而尽早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防止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和D-二聚体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进展性脑梗死患者27例(进展组),非进展性脑梗死35例(非进展组),对照组35例,分别测定各组血浆hs-CRP、Hcy和D-二聚体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进展组、非进展组血清hs-CRP、Hcy及D-二聚体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进展组血清hs-CRP、Hcy及D-二聚体含量高于非进展组(P〈0.01)。结论测定脑梗死患者hs-CRP、Hcy和D-二聚体水平,有助于预测进展性脑梗死及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冯涛 《中外医疗》2014,(17):177-178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及正常体检者C反应蛋白、D-二聚体改变及急性脑梗死治疗后两者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6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与36例体检者分为脑梗死组及对照组,分别进行C反应蛋白、D-二聚体水平的监测,观察变化情况。结果脑梗死组C反应蛋白、D-二聚体入院时明显高于对照组,脑梗死组治疗前C反应蛋白、D-二聚体明显高于治疗后。结论监测C反应蛋白、D-二聚体对脑梗死病变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提示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3年5月收治的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实验组和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和比较两组APTT、FIB、D-二聚体和hs-CRP的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FIB、D-二聚体和hs-CRP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APTT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脑梗死患者hs-CRP和D-二聚体水平呈正相关(r=0.16,P<0.01)。结论血浆APTT缩短,FIB、D-二聚体﹑hs-CRP水平升高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联合检测有助于了解脑梗死的发生和病情变化,对脑梗死的预防、治疗和早期诊断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2型糖尿病足早期临床诊断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58例和同期2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实验对象,依据Wagner分级标准给予分组,并检测和统计处理其血浆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比较于单纯糖尿病组患者,糖尿病足3组患者的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出(P0.05),而对照组患者与其相比并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现象则需要给予高度重视,极有可能引发糖尿病足症状的出现,在早期糖尿病足诊断的过程中,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可作为敏感指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D-二聚体和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在深静脉血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10月期间在察哈尔右翼前旗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37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行手术治疗后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37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在术后24h、48h、72h对两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测定,并将两组患者以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术后24h、48h、72h观察组患者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 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在深静脉血栓性疾病中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三者结合可为临床中肢深静脉血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1):121-123
目的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及D-二聚体水平,旨在提高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诊断率。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50例,根据24 h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UAER),其中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UAER/24 h30 mg)2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30 mg≤UAER/24 h≤300 mg)15例、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DN组,UAER/24 h300 mg)15例,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分析各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及D-二聚体水平。结果临床糖尿病肾病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及单纯糖尿病组的Cys C和Hcy、D-D水平分别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的Cys C和Hcy、D-D水平分别显著高于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单纯糖尿病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及D-二聚体水平,有利于提高2型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联合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和血脂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4至2015年收治的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与5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纳入对象均行血清hs-CRP、Hcy、D-D、TC、TG、HDL-C、LDL-C等指标检测,比较两组对象上述指标差异。结果与健康人群比较,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hs-CRP、Hcy、D-D、TC、LDL-C水平偏高(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HDL-C水平低于健康人群(P0.05)。结论血清中hs-CRP、Hcy、D-D、血脂可以作为诊断急性脑梗死的重要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C反应蛋白在急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脑出血患者50例作为A组,同时选取脑梗死患者50例作为B组,同时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这3组人员均给予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C反应蛋白检测,对比3组受检人员的检查结果。结果 A组脑出血患者、B组脑梗死患者的C反应蛋白以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P0.05)。A组脑出血患者的C反应蛋白以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B组脑梗死患者存在一定的差异性(P0.05)。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员,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C反应蛋白可作为诊断急性脑血管病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同型半胱氨酸(Hcy)联合检测在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100例和50例健康人员为对照组,分别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OLympusAU2700)和CA6000全自动血凝仪检测Hcy和血浆D-二聚体(D-D),所有数据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浆D-D、Hcy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D-D为(21.23±13.54)μg/L,Hcy为(18.35±9.8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D、Hcy单独检测脑梗死的检出率分别为17.0%、19.0%,两者联合检测脑梗死的检出率为37.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的血浆D-D和Hcy水平均明显增高,两者联合检测在脑梗死中具有重大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