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肾脏雄激素调节蛋白与老年男性高血压肾病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广州生物库队列中收集的2008年以来约10000名中老年男性门诊及住院的信息,筛选出高血压肾病老年(>60岁)患者23例,按1∶3比例配对有高血压无肾病组69例,按年龄1∶4比例配对健康对照组92例。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测定血清中总睾酮( TT)、游离睾酮( FT)及肾脏雄激素调节蛋白( KAP)水平。结果3组年龄、教育、职业、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健康组比较,高血压肾病组和高血压无肾病组腰围、体质指数、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收缩压、舒张压明显增高( P<0.05)。与健康组和高血压无肾病组比较,高血压肾病组尿素及肌酐明显增高(P<0.05)。与健康组比较,高血压肾病组和高血压无肾病组性激素TT及FT明显下降(P<0.05)。高血压肾病组KAP(74.50±68.44)ng/mL显著高于(P<0.05)健康对照组(32.60±19.02)ng/mL和高血压无肾病组(30.50±19.29)ng/mL。从KAP与肾功能的相关分析看出:KAP与尿素及肌酐有明显的线性相关(回归系数分别为0.784和0.544,P<0.001)。结论血清KAP在老年男性高血压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细胞周期调节蛋白与肾脏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种肾脏疾病有不同特征和形式的细胞增生,而近年研究表明各种生理病理因素最终的共同途径将作用于细胞周期,通过对参与细胞周期特异性调节蛋白的影响决定其结局(肥大、凋亡、增殖或分化)。探讨其在各种肾脏疾病病理过程中的作用,对此深入研究可为肾脏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本研究旨在观察杂合肾脏替代治疗(hybrid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HRRT)在鱼胆中毒致急性肾损伤(AK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以HRRT方法治疗我科今年收治的8例鱼胆中毒患者,HRRT采用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sustained low-efficiency dialysis,SLED)联合血液灌流(HP)的模式.分别进行3~5次的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变化.结果 8例患者经HRRT治疗后,相关指标明显改善,肾功能均完全恢复.结论 鱼胆中毒所致严重并发症AKI早期积极采用SLED联合HP治疗能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胡蜂蛰伤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进行杂合肾脏替代治疗(HRRT)时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09年4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21例患者,除行常规治疗外,还采取杂合肾脏替代治疗,即血液灌流(HP)、血浆置换(PE)、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持续低效透析(SLED)联合的治疗方式。在行HRRT治疗过程中,除做好患者皮肤及心理护理外,还需重点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液净化治疗相关并发症,并做好导管的护理。结果 16例患者好转出院、2例患者自动出院、2例患者死亡、1例患者转为慢性肾功能不全。结论杂合肾脏替代治疗模式多样,针对不同种类的毒素,需要以不同的治疗方式以达到清除效果。在行HRRT治疗时需要专科护士全程操作、观察、护理,精湛的护理技术是完成杂合肾脏替代治疗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定本组构建的一个前列腺特异性的、可启动针对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基因治疗的改良启动子rPB-DR的活性。方法将已构建的4种不同拷贝条件的rPB-DR,与质粒连接,转染细胞后,进行荧光素酶活性测定。结果测定结果显示用维甲酸反应元件(RARE)替代雄激素反应元件(ARE)或直接插入RARE,保持了该启动子的活性。结论根据实验设计,构建出的rPB-DR应具有在维甲酸的调控下,针对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特异性启动基因治疗的功能,现构建成功不同拷贝条件的rPB-DR,通过活性测定证实了实验设计构想,也比较了各种拷贝条件的rPB-DR启动子活性的优劣,为下一步与治疗基因的连接及功能测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前列腺特异性启动子rPB的改造及其载体质粒的构建和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构建一个前列腺特异性的、可启动针对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基因治疗的改良启动子并测定其活性.方法选择前列腺特异性启动子rPB,通过两次PCR对其进行改造,用维甲酸反应元件(RARE)替代雄激素反应元件(ARE)或直接插入RARE,构建成为不同拷贝条件的rPB-DR,并与质粒连接.转染细胞后,进行荧光素酶活性测定.结果通过电泳鉴定及基因测序,证实构建成功.结论根据实验设计,构建出的rPB-DR应具有在维甲酸的调控下,针对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特异性启动基因治疗的功能,现构建成功不同拷贝条件的rPB-DR,证实实验设计构想,同时通过活性测定比较各种拷贝条件的rPB-DR启动子活性的优劣,为下一步与治疗基因的连接及功能测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透析依赖的尿毒症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后行杂合式肾脏替代治疗(HRRT)的临床效果。方法:透析依赖的尿毒症合并ACS患者62例,在PCI术后随机分为HRRT组和间歇性血液透析(IHD)组各31例。HRRT组患者在PCI术后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过渡到HRRT再进行IHD治疗;IHD组患者在PCI术后行CRRT直接过渡为IH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肾功能和透析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治疗前HRRT组MAP、LVEF、LVEDD和CI分别为85.34±9.21 mmHg,(40.12±1.82)%,58.36±3.26 mm和3.39±0.81 L/min·m2;IHD组分别为83.82±8.41 mmHg,(45.21±1.23)%,54.13±4.34 mm和3.46±0.77 L/min·m2,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RRT组MAP、LVEF、LVEDD和CI分别为52.21±1.23 mmHg,(55.15±2.34)%,42.12±1.52 mm和4.81±1.02 L/min·m2;IHD组分别为55.01±0.23 mmHg,(54.13±1.3)%,43.15±2.37 mm和4.83±0.98 L/min·m2,治疗后两组患者MAP较治疗前降低,LVEDD较治疗前缩小,LVEF和CI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MAP、LVEF、LVEDD和C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Cr、BUN、K+较治疗前下降,Ccr和CHE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两组间各项肾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RRT组低血压、心房纤颤和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及肌钙蛋白水平分别为(6.45±1.21)%,(3.23±0.42)%,(16.13±1.23)%和182±0.26 μg/L,低于IHD组的(9.68±0.98)%,(6.45±0.56)%,(19.35±1.21)%和220±0.45 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析依赖的尿毒症合并ACS患者行PCI术后采用CRRT过渡到HRRT再进行IHD,其改善心肾功能的效果与CRRT直接改为IHD相同,但可降低透析相关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位于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 AR)配体结合域中具有出核转运信号肽的核转出蛋白(nuclear export signal of androgen receptor, NESAR)对前列腺癌雄激素受体蛋白表达和稳定性调节的机制。方法: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EGFP-AR(1-918aa),pEGFP-NESAR(743-817aa),pEGFP-NAR (1-665aa)和pEGFP-NAR-NESAR,及NESAR的赖氨酸突变体(赖氨酸K突变为精氨酸R)pEGFP-NESAR K776R,pEGFP-NESAR K807R和pEGFP-NESAR K776R/K807R,瞬时转染前列腺癌细胞PC3后,采用荧光显微镜、蛋白质免疫印迹和免疫沉淀,检测NESAR对雄激素受体稳定性的调节。结果:在荧光显微镜下,含NESAR的融合蛋白呈胞浆定位,荧光信号强度比不含NESAR的融合蛋白明显减弱,且含NESAR的融合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不含NESAR的融合蛋白表达水平。在蛋白合成抑制剂放线菌酮处理下,GFP-NESAR和GFP-NAR-NESAR的半衰期小于6 h,而对照GFP和GFP-NAR的表达相对更稳定,半衰期大于24 h。融合蛋白GFP-NESAR在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的处理下,其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并呈现剂量依赖性,而MG132对GFP蛋白稳定性没有显著影响;在蛋白合成被抑制的情况下,MG132同样显著抑制了GFP-NESAR融合蛋白的降解,且蛋白表达呈剂量依赖性的增加。GFP免疫沉淀的结果显示,GFP-NESAR融合蛋白的泛素化水平明显高于GFP对照。赖氨酸位点K776和K807突变的NESAR的泛素化水平显著降低,且蛋白稳定性提高,赖氨酸位点K776和K807是介导NESAR发生泛素化的关键氨基酸残基。结论:核转出蛋白NESAR具有降解不稳定性,作为多聚泛素化修饰的识别信号,介导了其融合蛋白在前列腺癌细胞中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途径的降解。本研究为AR蛋白水平和/或活性的调控开辟一种新的研究思路,有助于对AR降解分子机制的了解和在前列腺癌产生去势抗性的过程中对AR靶向的密切调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