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癌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后实时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对判断治疗效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经RFA治疗的205例肝癌患者205个病灶术后1个月分别进行常规超声和低机械指数(MI〈1.0)CEUS检查(造影剂为SonoVue),比较分析常规超声与CEUS在评价肝癌射频消融效果及局部复发中的应用价值。所有患者均同期行增强CT或增强MRI检查。结果:常规超声检查提示92个病灶(44.9%)周边出现低回声区,或于病灶局部检及血流信号,常规超声判断消融不全或局部复发的敏感性为77.5%,特异性为76%;CEUS检查提示80个病灶(39.0%)于动脉期可见造影剂局部充填,CEUS判断消融不全或局部复发的敏感性为97.5%,特异性为98.4%。结论:与常规超声比较,CEUS可以更准确判断RFA术后消融程度及局部复发情况,与增强CT/MRI相当,可为射频治疗术后疗效的判断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陕西医学杂志》2015,(7):837-838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评价肝癌射频消融(RFA)后疗效的有效性,其与增强CT评价的一致性。方法:对69例肝癌患者共92个病灶在超声引导下行射频消融术,术后即行超声造影(CEUS)。并在之后的1~3个月内随访并同期行超声造影(CEUS)及增强CT(CECT)扫描,比较分析两者在评价肿瘤完全消融率及残留率的一致性。结果:首次RFA后CEUS判断其中59例患者74个病灶完全消融,完全消融率达80.4%(74/92),残留率19.6%(18/92)。对10例患者18个残留病灶又再次行RFA治疗后进行超声造影,18个病灶中13个病灶仍有局部残留。一个月后行超声造影(CEUS),同期进行增强CT(CECT)扫描,92个肝癌病灶中79个CEUS及CECT判断一致为完全消融;有4个病灶判断不同:CEUS判断为残留而CECT判断为完全消融。CEUS的完全消融率和残留率分别为85.8%(79/92)、14.2%(13/92);CECT的完全消融率和残留率分别为90.2%(83/92)、9.8%(9/92)。92个病灶经RFA治疗术后,CEUS以及CECT对肿瘤的总体消融率以及残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造影(CEUS)对肝癌病灶RFA术后完全消融率和残留率的诊断具有同CECT相近的准确性。超声造影是评价RFA疗效的有效方法,能为肝癌RFA治疗后的有效评估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3.
超声造影在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转移性肝癌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CEUS)在冷循环射频消融(RFA)治疗转移性肝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RFA治疗转移性肝癌8例,比较传统超声与CEUS检查对肿瘤病灶诊断结果及评价RFA治疗效果。结果8例患者一般超声示肿瘤病灶为12个,CEUS示病灶为16个,病灶发现率提高33.3%(4/12);RFA治疗后,14个病灶消融完全(14/16),2个病灶重新消融(2/16)。结论CEUS能灵敏、清楚的显示肿瘤大小、数目及微小病灶,在肝癌行RFA治疗后能早期显示凝固样坏死与残留的肿瘤组织,是评估RFA疗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射频消融术(RFA)对于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的治疗效果.方法搜集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56例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31例,女25例;年龄22~80岁,平均(56±10)岁;肿瘤最大径1.5~10.0 cm,平均(4.5±2.2)cm.其中单发转移灶35例,多发转移21例,共98个病灶.患者均为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全身化疗失败或无法耐受,且无其他脏器转移证据者.所有患者均行CT引导下肝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术后每个月行肝功能、血象、肿瘤标记物检查,每3个月行腹部CT增强扫描1次.对于随访过程中肿瘤的局部残存及复发,在可能的前提下仍行RFA治疗.根据治疗后的影像表现分为病灶完全消融组和病灶部分消融组2个亚组.随访终点事件为患者死亡.对所有患者的整体生存期及两个亚组的生存期采用SPSS18.0统计分析软件,Kaplan-Meier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RFA全部采用经皮途径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下完成.32例患者经过1次或多次治疗后达到局部病灶完全消除(病灶完全消融组);24例患者病灶部分消除(病灶部分消融组).随访时间l0~48个月,平均(25±10)个月.死亡33例,至今存活23例.中位生存期27个月(95%可信区间:24~32个月).至观察终点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0.4%(46/56例)、71.4%(40/56例)、41.1%(23/56例).病灶完全消融组和部分消融组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68.8%(22/32例)和4.3%(1/2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FA可以有效控制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肝内病变的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超声与CT融合图像对小肝癌(sHCC)诊断及肝癌射频消融(RFA)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医院收治的sHCC患者104例均接受增强CT扫描检查,并将图像导入超声检测系统,接受RFA治疗。结果超声与CT融合图像诊断sHCC的灵敏度为95.74%,特异度为98.25%,准确率为97.12%;47例sHCC患者71个病灶中超声与CT成功对位68个(占95.77%),其中14个(20.59%)RFA病灶消融边界<5mm,其中9个病灶经补针后再次评估均达到安全边界;术后3个月时复查结果显示68个病灶中完全消融67个(98.53%),超声与CT融合图像评估RFA疗效灵敏度为97.01%,特异度为100.00%,准确率为97.06%;随访结果显示,消融达安全边界的63个病灶中术后复发2个(3.17%),未达边界及超声评估的8个病灶中术后复发3个(37.50%),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76,P<0.05)。结论超声与CT融合图像可提升sHCC诊断准确率,用于RFA治疗可实时评估消融范围是否达安全边界并及时补针治疗,提升消融效果,同时还可监测术后肿瘤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导航引导及术中导航超声造影在消融二维超声显示困难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4例患者共42个CT/MR提示但二维超声显示困难的肝癌病灶,将超声与CT/MR图像融合后,在导航引导下行射频消融,并于术中使用导航超声造影即时评价消融效果?消融术后1个月行CT/MR评价消融是否完全?【结果】 42个病灶的超声-CT/MR图像融合成功率100%(42/42),图像融合用时 5 ~ 20 min,平均8.5 min?6个病灶(6/42, 14.3%)按计划消融后导航超声造影提示消融范围不足,分别再次穿刺1 ~ 2针消融?术后1个月CT/MR提示42个病灶均消融完全?【结论】 导航能引导消融二维超声显示困难的肝癌病灶,并可辅助超声造影术中即时评价消融效果,达到完全消融病灶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技术(CEUS)在肝脏恶性肿瘤射频消融(RFA)或微波消融(MW)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92例140个肝脏恶性肿瘤接受了RFA或MW治疗,于治疗前后采用CEUS对部分病灶进行检查。结果消融治疗前:有73例109个病灶行CEUS,其中106(97.2%)个病灶CEUS可清晰显示边界;CEUS测量病灶平均最大直径、面积与常规超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融过程中:1枚常规超声未能显示的病灶在CEUS引导下完成RFA治疗;5枚病灶消融后即刻CEUS证实完全灭活。消融治疗后,有19例31个病灶行CEUS检查,肿瘤灭活诊断准确率为96.8%,与CECT检查结果一致,CEUS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的58.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EUS在肝癌消融治疗前、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灰阶超声造影(CEUS)在子宫肌瘤自凝刀射频消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超声导向经阴道自凝刀射频消融(RFA)治疗前分别对59例已育妇女71个子宫肌瘤(其中肌壁间肌瘤22个,黏膜下肌瘤49个)行常规超声及CEUS检查,RFA治疗后即刻行CEUS检查来评判消融效果,部分带蒂黏膜下肌瘤消融后随即取出送病理。治疗后于3,6,12月常规超声观察肌瘤体积变化、血供及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术前行CEUS检查71个病灶均符合子宫肌瘤"周边网状增强型"的造影增强模式;RFA术后即刻病灶CEUS表现为"缺损型"造影增强模式。RFA术后3,6,12月肌瘤平均体积明显缩小,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RFA术前、术后即刻CEUS的应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有助于提高RFA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肿瘤射频消融(RFA)治疗前后的应用价值与意义.方法:在12例确诊原发性肝癌(HCC)和2例确诊肝转移癌患者RFA治疗前以及射频治疗术后即刻、1d后、2周行超声造影检查,实时观察病灶灌注及各时相病灶强化特点.结果:RFA治疗前,超声造影有效地对肿瘤大小、实际范围及数目进行识别和确认,由此制定治疗方案并确定布针消融灶数.RFA治疗后,通过超声造影对病灶灭活情况进行观察,肿瘤完全灭活诊断正确率为90.9%(20/22),与增强CT检查结果一致性较好.超声造影诊断率明显高于常规彩超的61.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造影对肝肿瘤RFA治疗前后,均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背景 实时影像虚拟导航系统(real-time virtual navigation system,RVS)是将超声实时动态成像和CT/MRI定位准确等优势结合起来,使其在治疗过程发挥更大作用的新方法.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融合虚拟导航技术在高危部位和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疗效、适应证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5年10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干疗科收治的88例行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临床资料,其中5例患者行开腹直视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其他83例患者行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结果所有患者肝转移病灶总数为125个,总消融病灶119个,6个病灶由于位置特殊、定位困难、射频消融风险较大等原因未予射频消融。术后1月复查超声造影,109个病灶完全消融毁损,10个病灶怀疑有肿瘤残留,均给予再次消融。患者随访1、2、3 a生存率分别为100%、93.1%、76%,无射频消融相关死亡。结论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通过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获得了较好的疗效,将射频消融技术灵活运用于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摄片术(Computed Tomography,CT)与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定量分析在结直肠癌肝转移早期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45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按照化疗效果分为有效组19例和无效组26例,比较2组患者超声检查、CEUS定量分析及CT增强检查结果。结果有效组化疗后CT增强图像和CEUS图像均显示肿瘤数目明显减少或体积明显缩小;无效组化疗后CT增强图像和CEUS图像显示稳定(stable disease,SD)者肿瘤数目和体积无明显变化,而进展(progression disease,PD)者肿瘤数目明显增多或体积明显增大。有效组T1时刻上升时间(rise time,RT)明显高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其余时刻RT、平均渡越时间(mean transit time,m TT)、峰值强度(peak enhancement,PE)、流入相曲线下面积(wash-in area under curve,Wi AUC)、流入相比率(wash-in rate,Wi R)和流入相灌注指数(wash-in perfusion index,Wi PI)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US定量分析实时动态性好,CEUS图像和时间-强度曲线中的RT值可用于评估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早期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讨论超声造影(CEUS)对于射频消融(简称RFA)前后治疗肝癌的辅助作用和临床价值。方法:对本院于2013年2月~2014年2月间住院并加以治疗的肝癌患者48名行RFA治疗,并在RFA前后分别行CEUS检查其55处病变部位。结果:在RFA之前患者行CEUS检查,发现55处的病变部位图像中动脉处有球状肿块,并呈现弥漫、增强。将RFA后CEUS结果与MRI(核磁共振)和彩超的检查结果对比,CEUS准确度与MRI无明显差别(P0.05),而明显比彩超检查准确度更高(P0.05)。结论:CEUS作为一种能准确清晰反应病灶数、病变情况的检查方法,对RFA的实施及评估RFA对于肝癌疗效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章桂  潘虹  方勇  周小芸  李世岩  潘宏铭 《安徽医学》2016,37(12):1491-1494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RFA)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13年8月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肿瘤内科30例经RFA治疗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 30例患者中,结肠癌患者18例,直肠癌患者12例。治疗后射频病灶复发1例(3.3%),肝内复发12例(40.0%),肝外复发11例(36.7%)。术后接受化疗20例(66.7%),中位无进展生存(PFS)为6.6个月,总生存(OS)为25.5个月;未接受化疗10例(33.3%),中位PFS为3.7个月,OS为22.5个月。不同转移时机、病灶大小及术后化疗与否患者PFS、O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FA是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一种安全、有效的局部治疗方法,病灶<3 cm、异时性转移及接受化疗的患者可以获得较长的PFS和OS。  相似文献   

15.
谷春苗  徐飞  谢贵林  王敏 《浙江医学》2021,43(7):766-768
目的 分析实时影像融合的超声虚拟导航技术用于原发肿瘤术后腹腔寡转移肿瘤射频消融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至11月在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原发肿瘤术后发现腹腔寡转移肿瘤患者8例.利用实时影像融合的超声虚拟导航技术进行射频消融治疗.术后1个月行增强MRI检查评价消融疗效.结果 本组8例患者未发生消融相关死亡及严重并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一期腹腔镜下结直肠癌切除与射频消融治疗肝转移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5例术前确诊为结直肠癌,经CT和B超发现肝脏有转移(右肝深处)病灶的患者,在行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后,同时在手术中一期完成B超或腹腔镜下多电极射频消融治疗肝转移癌。结果:15例患者随访3~29个月,其中2例病灶较大(直径5cm)者在术后14、15个月死于肺转移及全身衰竭。另外13例术后已经分别生存3个月1例、5个月2例,6个月3例、15个月2例,17个月3例,22个月1例、25个月1例。结论:同期结直肠癌切除与射频消融治疗肝转移癌,尤其在右肝深处的手术切除较难处,具有疗效满意、方法安全、创伤小及痛苦小、避免二次剖腹手术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射频消融(RFA)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序贯性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瘤的疗效。方法分析2006-06~2010-06开平市中心医院62例无法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瘤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2组:联合组(RFA联合TACE)34例,TACE组28例。观察治疗后第1周肝功能变化;治疗后4周增强CT/MRI检查肿瘤坏死率的情况;治疗后的生存率。结果 TACE组和联合组比较:1周后肝功能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肿瘤坏死率分别为60.7%(17/28)和90.41%(3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生存率分别为92.9%和97.1%,1,2,3年生存率联合组明显优于TACE组(P<0.05)。结论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瘤,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肝动脉栓塞化疗,且安全可靠,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18.
CT导向下水循环冷却式微波刀消融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亮  王立刚  范卫君  唐田 《当代医学》2009,15(11):169-172
目的探讨CT导向下水循环冷却式微波刀消融治疗技术在结直肠癌肝转移瘤治疗中的意义。方法2007年6月~2008年9月共16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27个转移灶,其中直径小于3.0cm的病灶共9个,3.0cm~4.0cm者12个,4.0cm~5.0cm者4个,大于5.0cm者2个,平均3.5cm±0.8cm,均采用CT导向下水循环冷却式微波刀消融治疗,术后第1、3个月分别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评价治疗疗效。结果肿瘤影像学评价,16例患者27例病灶中,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23个,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3个,稳定(nochange,NC)1个。全组16例目前全部存活,随访时间最长15个月,最短6个月,近期平均生存期10个月。结论CT导向下水循环冷却式微波刀消融治疗技术是治疗直肠癌肝转移瘤的安全、微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转移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肝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不能行手术切除的肝转移瘤35例,经肝TACE联合RFA治疗,观察近期疗效及6、12、18个月的生存率。结果 35例肝转移瘤共154个病灶行49次肝TACE及42次RFA,病灶的完全坏死率为85.7%(30/35),全部病例6、12、18个月生存率分别为100%、94.3%、88.6%。结论 TACE联合RFA治疗肝转移瘤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 CEUS)指导下射频消融( RFA)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对不宜外科手术或外科术后复发的肝恶性肿瘤患者术前行CEUS检查,确定肿瘤大小及位置后,RFA治疗。原发性肝癌20例,转移性肝癌7例,共计27例,28个病灶,肿瘤大小为1.3~5.2 cm。结果治疗后24 h内或1个月内行增强影像学检查,除1例提示肿瘤残存外,27个病灶完全灭活,有效灭活率达96%。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3例术后出现少量胸水,未给予特殊处理。结论 CEUS指导下RFA治疗肝癌是一种安全、可靠、微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