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取卵后黄体期药物干预体内雌激素水平对超促排卵后因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 OHSS)行全胚冷冻患者的疗效。 方法:将同期因OHSS行全胚冷冻的139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在取卵后第1天起连续5 d口服来曲唑2.5 mg,每日2次,并同时给予扩容对症治疗;对照组96例在取卵后给予常规扩容、白蛋白等处理。测定两组患者取卵后第2、5、8天血清甾体水平,观察两组患者轻、中、重度OHSS发生比率、OHSS临床自觉症状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取卵后第2、5、8天血清雌二醇水平均明显下降(P<0.001),血清黄体生成素及孕酮水平两组间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43例,中、重度OHSS 7例(16.27%),对照组96例,重度OHSS 18例(18.75%),比较两组重度OHSS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结论:取卵后口服来曲唑可明显降低全胚冷冻OHSS患者黄体期血清雌激素水平,但并不能明显降低重度OHSS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1例罕见的经腹腔镜检查确诊的自然妊娠合并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最终成功分娩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讨论,总结其诊治经验,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维持患者内环境的稳定是治疗的关键也是成功分娩的基础,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史的患者保胎需慎重;在与妊娠合并卵巢肿瘤难以鉴别时,腹腔镜检查不失为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确诊及辅助治疗的有效、微创手段之一。患者随访至今,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年龄及体质量指数(BMI)与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在我院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VF-ET)助孕的468例年龄25~44岁之间的不孕女性的临床数据,根据年龄及BMI值分组,对不同组OHSS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随着年龄及BMI值的降低,OHSS发生率增高,反之,随着年龄及BMI值的增高,OHSS发生率降低。结论 OHSS的发生率与年龄及BMI值呈负相关,特别是对于年龄≤35岁的年轻患者,年龄及BMI值对于OHSS的发生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宣恒华  唐志霞  何芳  程瑶  洪名云 《安徽医学》2019,40(9):1003-1006
目的探讨口服来曲唑预防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7月在安徽省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的OHSS高危患者116例,采用掷硬币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患者取卵即日起每天口服来曲唑5 mg,连用5 d;对照组(60例)患者未口服来曲唑。比较两组患者OHSS相关指标、自觉症状及中重度OHSS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取卵后第3、6、9天雌二醇(E2)水平、白细胞(WBC)计数以及取卵后第3天的盆腔积液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或校正后P <0. 0167)。治疗组患者自觉症状发生率(60. 71%)、中重度OHSS的发生率(14. 29%)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取卵后第3、6、9天的红细胞压积(HCT)、D-二聚体水平、取卵后第3天的卵巢直径以及重度OHSS患者住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来曲唑可以降低OHSS高危患者黄体期E2及WBC计数,改善OHSS患者的自觉症状,降低中重度OHSS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是一种常见的医源性疾病,常发生于控制性超排卵患者。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开展,促排卵药物的使用越来越普遍,  相似文献   

6.
赵梦思  于月新 《当代医学》2021,27(11):127-129
目的观察来曲唑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ant)对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取卵后早发型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接受IVF/ICSI-ET取卵中因存在OHSS高风险而行全胚冷冻的200例不孕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来曲唑治疗,观察组采用曲唑联合GnRH-ant治疗。比较两组患者OHSS发生率、取卵后首个黄体期、卵巢最大直径、住院时间及取卵后第2、4、6天的孕酮(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观察组中重度OHSS发生率为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00%(P<0.05);观察组取卵后第4、6天的P、V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取卵后的卵巢最大直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取卵后的首个黄体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来曲唑联合GnRH-ant对IVF/ICSI-ET取卵后早发型OHSS的预防效果较好,能明显减少中重度OHSS发生,缩短黄体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卵母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周期中人卵母细胞形态学测量的指标与受精和胚胎发育潜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OCTAX Eye-ware software系统在对卵母细胞行ICSI前,逐一采集卵母细胞图像,测量透明带厚度、卵母细胞大小、极体位置的卵间隙大小和极体形态(完整或破碎),将ICSI后的卵母细胞和受精后的胚胎进行单孔培养,记录每个卵母细胞的受精情况、胚胎发育情况。对卵母细胞的形态数据与受精情况、胚胎发育情况进行逐步多元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测量卵母细胞436枚,受精率84.9%(370/436),胚胎可用率60.8%(225/370),卵母细胞形态学指标中,透明带厚度、极体位置的卵间隙大小和卵母细胞受精与否有关,受精卵较未受精卵有较厚的透明带[(18.0±2.3)μm vs.(16.9±2.7)μm]和较大的卵间隙[(14.4±3.3)μm vs.(13.2±3.9)μm];而卵母细胞的大小和极体形态均与取卵后72 h的胚胎发育质量有关,发育为可用胚胎的卵母细胞较发育为废用胚胎者有较大的直径[(116.6±3.7)μm vs.(114.7±3.6)μm]和较高的极体完整率(86.2%vs.66.7%)。结论:人卵母细胞形态学测量的指标可预示卵子受精和胚胎发育的潜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降低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控制下促超排卵(COH)中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发生率.方法将需行IVF-ET的162例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A组93例在COH过程中采用血清E2测定联合卵泡评分法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FSH/HMG用量及应用HCG的时机;B组69例在COH过程中采用传统的血清E2测定联合B超监测卵泡大小,而不进行评分,根据E2及卵泡大小调整FSH/HMG用量及应用HCG时机.结果A组OHSS(重度)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采用血清E2测定联合卵泡评分法有利于降低IVF-ET中重度OHSS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刺激促排卵方案在卵巢功能正常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助孕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7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生殖中心首次行IVF-ET助孕治疗,年龄26至38岁且卵巢功能正常的患者,比较首次行IVF-ET助孕治疗应用微刺激方案(研究组104例)和应用标准长、短方案(对照组198例)促排卵的治疗效果及临床结局。结果:研究组104个微刺激周期中,共97个周期进行胚胎移植,平均获卵数(3.1±1.6)枚,临床妊娠33例,新鲜周期临床妊娠率为34.0%(33/97);对照组中198个行长、短方案促排卵周期中,共187个周期行胚胎移植,平均获卵数(10.2±5.7)枚,临床妊娠93例,新鲜周期临床妊娠率49.7%(93/18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促性腺激素使用天数为(4.7±2.1)d,使用总数为(5.7±3.7)支(每支剂量为75 U);对照组使用天数为(9.16±1.87)d,使用总数为(30.9±10.3)支,两组使用时间和数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卵巢功能正常的患者应用微刺激方案行IVF-ET助孕治疗可以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但明显低于标准长、短促排卵方案助孕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16例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在对我科2008-01~2008—12因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患者进行分析并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准确记录出入量,测量腹围,纠正水电解质平衡,放腹水,给予高蛋白、多种维生素饮食,做好出院宣教等主要护理措施。结果16例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通过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干预,可以减少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发生,同时也提高了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多见于生殖助孕中的超促排卵,产后发生OHSS少见.本院曾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取卵后第3天红细胞比容(HCT)对卵巢高反应患者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接受辅助生殖技术治疗过程中发生卵巢高反应的15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取卵后第3~5天发生OHSS的情况分为OHSS组(53例)和非OHSS组(106例).比较两组间的一般情况、临床资料、取卵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因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术后并发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有效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71例因IVF-ET并发中/重度OHS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OHSS的发病 时间为移植术后3~12d,病程天数2~29d.结论 用6%中分子羟乙基淀粉130/0.4(维容)替代白蛋白合理扩容、适时在腹部B超引导下经腹壁放液术治疗OHSS是一种费用低、效果好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5.
1临床资料患者,女,31岁,身高158cm,体质量60kg,体质量指数(BMI)24.04kg.m-2。因原发不孕2年,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输卵管碘油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PPARγmRNA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卵巢颗粒细胞的表达,以及不同浓度的睾酮、胰岛素及罗格列酮对卵巢颗粒细胞细胞核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mRNA的表达调节。方法:分别提取5例PCOS患者和30例正常人卵巢颗粒细胞,对PCOS患者及5例正常人(对照组)颗粒细胞应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PPARγmRNA表达;剩余25例正常人卵巢颗粒细胞进行体外培养48 h后,分别用含不同浓度的睾酮、胰岛素及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的培养基培养颗粒细胞24 h后,应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PPARγmRNA的表达。结果:PCOS患者卵巢颗粒细胞PPARγ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睾酮浓度为1 nmol/L时,PPARγmRNA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睾酮浓度为10 nmol/L时,PPARγmRNA的表达升高,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浓度为10 nmol/L时,PPARγ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当胰岛素浓度为100 nmol/L时,PPARγmRNA的表达与胰岛素浓度为10 nmol/L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罗格列酮浓度为1 nmol/L时,PPARγ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当罗格列酮浓度为10 nmol/L时,PPARγmRNA的表达较罗格列酮浓度为1 nmol/L时明显增加(P<0.05)。结论:卵巢颗粒细胞PPARγmRNA的表达与睾酮的浓度有关,胰岛素诱导颗粒细胞PPARγmRNA的表达,颗粒细胞PPARγmRNA的表达受PPARγ的正向调节,PCOS患者卵巢颗粒细胞PPARγmRNA的表达异常可能与PCOS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7.
股骨颈骨折不连接的治疗对创伤骨科医生一直是巨大挑战。尽管股骨颈骨折多发生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低能量损伤中,且髋关节置换可获得良好临床疗效,但当其发生于骨质正常的年轻患者时,由于致伤原因多为高能量损伤(如机动车事故等),并易出现骨折粉碎,往往移位明显,伤后对骨折的复位/固定不足易导致骨折不连接。虽然近年来内固定技术及材料获得了长足发展,但移位骨折骨不连的发生率仍高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建立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OXPHOS)活性抑制模型,分析线粒体能量代谢在卵子成熟、受精和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卵子体外成熟培养液中引入10和100 nmol/L羰基氰4-(三氟甲氧基)苯腙[carbonyl cyanide p-(tri-fluromethoxy)phenyl-hydrazone,FCCP],以特异性抑制线粒体OXPHOS活性,分析卵子线粒体膜电位强度、三磷酸腺苷含量以及线粒体DNA拷贝数,以验证FCCP效应;检测卵子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纺缍体和染色体结构完整性,并统计分析卵子体外生发泡破裂(germinal vesicle breakdown,GVBD)率、核成熟率、受精率及囊胚形成率。结果:FCCP(10和100 nmol/L)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卵子的核成熟率(55.8%和47.3%,vs.62.9%)、纺锤体/染色体结构完整率(37.9%和34.7%,vs.61.9%)、ROS水平(0.67和0.59,vs.0.94)和囊胚形成率(57.9%和41.8%,vs.68.3%)均有显著降低(P<0.05);而FCCP处理对卵子的GVBD发生率和体外受精率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线粒体能量缺乏显著降低卵子的核成熟率、ROS生成、纺锤体/染色体结构完整率和囊胚形成率,但对卵子的GVBD发生率和受精率没有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embryo transfer,IVF-ET)超促排卵中,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用药时间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1~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ET助孕,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GnRH-a)短方案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antagonist,GnRH-ant)方案的患者共3 22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Gn用药时间小于等于7 d的患者为A组(n=58),Gn用药时间大于7 d为B组(n=3 163),比较两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体重指数、基础雌二醇(estradiol,E2)、促卵泡生成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窦卵泡数、获卵数、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受精率、优胚率、着床率及临床妊娠率等。结果:年龄、不孕年限、体重指数、基础E2、FSH、窦卵泡数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获卵数少于B组[(8.2±5.6)vs.(12.1±8.3),P=0.009];HCG:日子宫内膜厚度A组小于B组[(9.9±2.1)mm vs.(10.4±1.6)mm,P=0.002]。两组间受精率、优胚率及着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2%vs.33.6%,P>0.05)。A组中GnRH-a短方案18例,6例临床妊娠(33.3%),B组中GnRH-a短方案1 019例,277例临床妊娠(27.2%),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中GnRH拮抗剂方案40例,15例临床妊娠(37.5%),B组中GnRH拮抗剂方案2 144例,785例临床妊娠(36.6%),临床妊娠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IVF-ET中,应用GnRH-a短方案和GnRH拮抗剂方案Gn用药时间短的患者尽管获卵数较少,但最终妊娠结局未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胚冻存策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北方地区4家医院生殖中心在2011年4~9月期间9 055例全胚冻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全胚冻存的原因分为5组,即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组、孕酮升高组、内膜因素组、输卵管积水组和其他原因组。分析首次解冻胚胎移植周期的临床妊娠率、着床率以及累计临床妊娠率。结果:OHSS组首次解冻胚胎移植周期的临床妊娠率、着床率以及累计临床妊娠率分别为55.4%、34.8%、73.7%,孕酮升高组分别为25.5%、11.2%、43.1%,内膜因素组分别为54.8%、34.4%、61.5%,输卵管积水组分别为60%、30%、60%,其他原因组分别为36.0%、24.5%、44.0%。结论:中、重度OHSS是全胚冻存策略的主要适应证之一,在新鲜周期移植前出现中、重度OHSS的患者,采用全胚冷冻策略可获得良好的临床妊娠结局。对于孕酮升高、内膜因素及有输卵管积水的患者(取卵后行输卵管积水处理),可借助全胚冻存策略,争取到较好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