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血管化和非血管化骨移植种植体与骨结合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研究对骨结合式牙根种植体在血管化和非血管化骨移植中与骨结合过程进行了组织形态学观察和界面结合强度测试。结果表明:种植体在血管化骨移植中与骨的结合和与正常骨的结合相同。非血管化骨移植尽管发生“爬行替代”,但种植体仍能在种植后60天起,随着死骨的吸收,同长入的新骨产生有效的骨结合。种植后30天和60天,血管化骨移植的种植体—骨结合强度比非血管化骨移植的高,但到种植后90天和180天,两者强度相等,提示临床用非血管化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同时,可植入种植体以行功能性整复,但在进行上部结构修复的时间上,要比血管化骨移植适当延长。  相似文献   

2.
即刻种植骨结合式牙种植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通过改进的犬却刻种植研究模型,验证即刻种植的可行性,探求适宜的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处理方式。方法 在骨缺损区内分别植入脱钙冻干异体骨,骨形成蛋白复合的异体松擀骨,以空白植入为对照,观察不同时间和部位骨缺损的修复程度及种植体骨结构情况。结果 DFDBA组12周,BMP复合骨组8周骨缺损修复完成,种植体骨结合形成;无材料植入组骨缺损仅修复的3/5。结论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经过适当处理,可形成良好骨结合而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受区骨膜对非血管化骨移植种植体与骨结合的影响,为临床在非血管化骨移植 同期进行种植体植入提供依据。方法 在狗的双侧下颌骨下缘切取1.2cm×4.0cm大小的骨块原位再植,将 钛芯羟基磷灰石涂层(Ti-HA)圆柱形种植体植入移植骨块中,左侧去除骨膜为实验组,右侧为对照组。分 别于术后2周,1个月,2个月,4个月,6个月处死动物取材,进行X线摄片,组织学切片及扫描电镜观察。 结果 在各个时间点上,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骨愈合情况及植种植体与骨结合情况相似无明显差异。结论 受区骨膜的存在与否对非血管化骨移植后骨的愈合及种植体与骨的结合无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种植体从口腔环境进入软组织及骨内,由于牙种植体表面没有牙骨质及牙周膜纤维,故种植体-软组织结合界面生物封闭就成为影响种植体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生物封闭形成机制的研究证实半桥粒在上皮附着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种植体周围结缔组织的附着存在众多争议;生物封闭的影响因素,包括材料、表面构造及表面处理等.  相似文献   

5.
在人体中,牙齿是唯一穿通上皮组织的结构.种植体作为天然牙的人工替代物,因此,也具备了有别于其他种植体的特殊性,即具有穿粘膜特性(transmucosalpenetration).种植体植入机体后分别与软、硬组织形成种植体-软组织和种植体-骨组织两个界面.以往研究者对种植体-骨组织界面的研究较深入,所谓“骨融合式种植体”(osseointegrated implant)均指骨组织界面而言.但近年研究表明:种植体-软组织界面对于保护其根部骨结合界面的长期稳定,使之免受口腔中有害物质的侵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理想的种植体-牙龈组织界面结合形式应具有类似天然牙上皮附着的结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非血管化游离骨移植同期种植的种植体固位力与游离骨块离体时间的关系,判断游离骨块离体时间对其存活和成骨的影响。方法:16只实验犬分为A、B两组,A组为非血管化游离骨块离体30min组;B组为非血管化游离骨块离体90min组。制作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动物模型,取与缺损大小相当的自体非血管化全层游离髂骨,分别在30 min和90 min内植入纯钛金属种植体,用于修复下颌骨缺损处,牢固内固定。手术当时和术后3d、1周、2周、4周测量从骨内拉出种植体所用力的大小。HE和三色染色观察植骨块内骨成活和骨质变化状况。结果:A组,在种植体植入当时和骨移植后3d、1周、2周、4周各时间点,拔出种植体的力分别为144±13 N、140±15 N、134±9 N、137±13 N、146±7 N;骨块未见明显吸收,组织切片HE染色,骨块中央部位的骨陷窝内可见骨细胞,骨块中央部位可见成形骨小梁,部分骨陷窝空虚,但破骨现象不明显。改良Mallory染色,部分区域的骨密度有降低。B组在骨移植后3 d、1周、2周、4周,拔出种植体的力分别为143±14 N、140±7 N、133±11 N、130±7 N、136±2 N;骨块部分区域可见明显吸收,见到破骨细胞及明确的破骨现象;较多的骨陷窝空虚,成活的骨细胞较少,部分骨小梁有密度减低现象。结论:非血管化游离骨块的离体时间与移植后的骨成活密切相关,也就影响到了种植体的骨结合,因此,在临床应用时应尽量缩短非血管化游离骨的离体时间,以减少移植后的骨吸收。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非血管化自体移植骨离体时间差异对非血管化骨 (Non VascularizedBoneGraft ,NVBG)牙种植体 (IMP)同期植入术中植骨块与种植体形成骨结合的影响。方法 :西安地区成年杂种狗 12只 ,随机分为 2组 ,分别拔除其一侧 4个前磨牙 ,6周后在下颌骨拔牙区制作长约 3cm中断性缺损 ,分别在NVBG离体后 40min以内和 80min以上行NVBG IMP同期植入术修复下颌骨缺损 ,术后 4周、12周、2 4周分别处死每组 2只动物 ,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2 4周时 ,所有NVBG与种植体之间均形成了良好的骨结合 ;但 4周、12周时 ,NVBG离体时间在40min以内组新骨形成比离体时间在 80min以上组多 ,NVBG与种植体形成骨结合情况优于离体时间在 80min以上组。结论 :无论NVBG离体时间小于 40min还是大于 80min ,非血管化骨移植同期种植体植入最终均能形成良好的骨性结合 ,只是离体时间越长可能新骨形成和骨结合形成越慢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对口腔种植体骨愈合的影响,以期缩短口腔种植体骨愈合时间.方法 在12只新西兰大白兔下颌骨双侧各植入种植体1枚,右侧为实验组:种植体边缘骨膜下注射1.0μgNGF;左侧为对照组:同样部位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注射1次/d,连续7 d.术后2、4、8周分别处死动物各4只,获取下颌骨,制作种植体骨磨片甲苯胺蓝染色标本,行大体、放射学和组织学观察以及骨计量学分析.结果 术后2、4周各组下颌骨种植体周围新生骨密度低于正常骨组织,种植体骨结合率对照组2周(26.67±3.88)%、4周(52.59±5.07)%;实验组2周(42.24±6.67)%、4周(72.25±6.30)%;术后8周两组骨密度与正常骨组织相近,实验组新生骨小梁出现哈弗系统,种植体骨结合率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口腔种植术后早期加入外源性NGF能够加速种植体周围骨小梁的形成和成熟,增加骨结合面积,提高种植体骨结合率,缩短口腔种植体骨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9.
不同形态种植体与颌骨结合强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三种形态的钛合金种植体与骨的结合强度。方法 :成年杂种雄犬4只 ,分别拔除其双侧下颌3颗前磨牙 ,每侧拔牙窝内即刻种植螺纹状、圆柱状、叶状种植体各1枚 ,共24枚。于手术后6个月处死动物。摄X线片观察 ,并通过推出实验和轴向拉出实验测试种植体 -骨界面的结合强度。结果 :三种种植体和骨界面X线表现相似 ,均无骨质破坏 ;螺纹状种植体与骨的结合强度要高于圆柱状和叶状种植体 (P<0.05) ,后两者无显著差异。结论 :三种种植体和骨均可形成较好的结合 ,其中以螺纹状种植体和骨的结合强度较好。  相似文献   

10.
牛骨移植及牙种植体植入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牛骨块在牙种植领域应用的可能性。方法将20块牛骨外置移植于兔胫骨干骺端,同时植入牙种植体固定骨块。术后按计划给动物注射三种荧光素,并通过组织学和组织测量学方法评价新骨形成。结果荧光素标记的新骨逐渐替代移植骨的松质骨和部分皮质骨,实验结束时新骨已达牙种植体肩台平面。实验84天,4个上位螺纹平面的骨面积明显高于21天的骨面积。平均矿物沉积率为1.90μm/d~2.75μm/d。结论牛骨外置移植结合螺钉型牙种植体植入可增加受区骨量。  相似文献   

11.
负载牙种植体的组织工程化骨组织构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骨融合种植体与骨髓来源的成骨细胞及珊瑚支架复合植入体后新骨的形成及与种植体的愈合情况。方法:将骨融合种植体置于圆 柱状的多孔珊胡中,在珊瑚表面及孔洞内接种培养扩增的成骨细胞,然后植入裸鼠背部皮下级缲,植入后1、2月取材取,通过大体标本观察、X线片检查,、组织学检查观察新胞、然后植入裸鼠背部皮下组织中,植入后1、2月取材,通过大体标本观察、X线片检查,组织学检查观察新骨的形成情况,以及新骨与种植体的愈合情况,结果:植入后1个月,植入物的外观 为观白相间,种植体周围主要为X线透射影,组织学观察表明,珊胡内有大量新骨形成,种植体的部分区域已与新骨融合,同时可以观察到有较多软骨形成;2月标本表面光滑,国暗红色,种植体周围大部分为X线阻影,组织学检查可见种植体大部分与新骨融合,结论:骨融合种植体与成骨细胞复合植入后,在支架材料及种植体表现均有大量新骨形成,并可与种植体发生融合,表明用组织工程方法进行颌面部骨修复时,可以同期植入种植体,以早期恢复患者的咀嚼功能。  相似文献   

12.
锶磷灰石涂层钛种植体骨结合的动物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微弧氧化锶磷灰石(strontium-substituted hydroxyapatite,Sr-HA)涂层钛种植体的成骨活性,探讨锶元素掺入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涂层后对骨结合的影响.方法 分别对实验组(Sr-HA涂层种植体)和对照组(HA涂层种植体)的表面形貌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并采用X线衍射仪分析膜层相组成.将两组种植体各12枚植入新西兰兔双侧股骨髁下外侧、胫骨结节处,术后对实验动物进行多荧光序列标记,饲养4周和12周取材,采用组织学观察、种植-骨界面线扫描分析评价涂层的骨结合能力.结果 种植体微弧氧化膜层均呈现多级孔洞状结构;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锶元素的掺入引起HA的衍射峰向小角度方向偏移,晶格间距增大,稳定性下降;多荧光序列标记显示,Sr-HA涂层早期即表现出成骨活性,实验组骨矿化沉积率[(4.75±0.46)μm/d]显著高于对照组[(3.21±0.44)μm/d];组织染色及能谱分析显示,骨种植界面上有生物类骨磷灰石层形成,12周时该磷灰石层转化为成熟的骨组织并与涂层形成紧密的骨结合.结论 锶元素的掺入可提高Sr-HA涂层的生物学活性,加速其表面生物类骨磷灰石层的形成,增强膜层的成骨能力,促进膜层与骨组织的结合.  相似文献   

13.
牙龈乳头亦称牙间乳头,呈锥形充满于相邻两牙接触区龈方的龈外展隙中。种植义齿要获得与天然牙相协调的美观效果,牙龈乳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种植义齿受到局部各种因素的影响后,牙龈乳头容易低平,形成牙间的"黑三角"影响美观,在前牙区尤为明显。本文就解决种植义齿中"黑三角"问题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论证冷冻自体下颌骨复合髂骨移植后延期种植的可行性。方法16只成年雄性杂种狗,制备下颌骨双侧骨缺损,左侧行冷冻自体下颌骨骨块的原位再植并结合髂骨松质骨移植,即复合移植组(composite transplantation group,CTG),右侧缺损行自体髂骨块移植即髂骨移植组(iliac transplantation group,ITG),术后3个月分别在两类骨块上植入IMZ TPS种植体,种植体植入后3、6、9、12周分别处死4只动物取材,采用数字化X线片对种植体与颌骨结合界面进行灰度定量分析,组织学观察种植体.骨结合情况。结果各期种植体周围均未见吸收性骨质密度减低影像。骨一种植体界面灰度定量分析显示,种植体植入两类移植骨3、6和9周时,其界面骨质密度改变差别明显,复合移植组明显优于髂骨移植组;种植体植入12周时,两组界面骨质已无明显差别,两类移植骨均与种植体有良好的骨结合,其骨愈合方式基本相同。结论冷冻自体下颌骨复合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并延期植入牙种植体后,二者可形成良好的骨结合。  相似文献   

15.
Wang GS  Li SW  Cai L 《上海口腔医学》2012,21(3):317-320
目的:通过对牙种植接受引导骨再生术(GBR)的患者在术后不同时期进行牙CT扫描,测量所植入的Bio-Oss的体积变化,从而计算出Bio-Oss在人体内的剩余量。方法:选取9例牙种植Ⅰ期手术同期完成引导骨再生术的患者,在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分别进行种植区牙CT扫描,通过测量、计算得到Bio-Oss在植入人体后不同时期的体积变化,从而得出其在术后3个月、6个月的剩余量。结果:通过测量、计算,得出Bio-Oss在术后3个月的剩余量为32.72%±18.35%,术后6个月的剩余量为15.75%±16.73%。结论:牙种植引导骨再生术植入Bio-Oss的吸收量随时间增加而增加。应用牙CT扫描测量Bio-Oss的吸收情况是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即刻种植联合组织清理术对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1只成年杂种犬,建立动物模型,行即刻种植。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唇侧黏骨膜瓣滑行组、自体游离龈瓣移植组、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移植组,3个月后进行烤瓷冠修复。修复后1个月处死动物,切取标本,观察3组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形态变化。采用SPSS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3组种植体周围软组织愈合情况均呈现良好水平,其中,唇侧黏骨膜滑行组修复效果较其余2组差,主要与生理解剖结构被破坏有关。自体游离龈瓣移植组及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移植组一次手术关闭创面,减少愈合负担,并对周围软组织形态不良影响较少。3组种植体龈沟探诊深度在修复前、后无显著差异;修复1个月后,3组牙龈指数均显著高于修复术前(P<0.05),其中唇侧黏骨膜瓣滑行组附着龈宽度比修复术前显著减少(P<0.05)。结论:即刻种植联合周围组织清理技术对于周围软组织修复具有积极作用,能够取得明显的种植美学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7.
Twenty-one c.p. titanium screw-shaped implants were immediately installed after extraction and thorough curettage of the alveoli in 15 patients. Granules of deproteinized bovine bone of 0.25-1.0 mm diameter were used to fill the remaining defect when the distance of the defect wall to the implant surface was > 3 mm. Dimensional measurements of the defect height and width were made with a pocket probe. Fourteen sites in the upper jaw and 7 sites in the lower jaw were thus treated. The mean defect depth varied between 7 mm vestibularly and 10 mm mesially. The mucoperiosteal flaps were hermetically closed. At re-entry, the particles were packed and firmly attached but still distinguishable from the surrounding bone. Of the 21 sites treated, 5 sites had an exposure of the implant cover screw during the healing period. An exposure of the granular material occurred in 4 sites, but loss of granules in only 3. Even in these sites no signs of infection or inflammation of the soft tissues were observed. At re-entry after 6 months, 10 sites were completely and 9 partially filled. For the partial fills, the mean remaining defect height was 1.6 mm (range: 0.6-3.0 mm). Two sites showed an increased defect of respectively 2.4 and 4.8 mm. No fixtures were lost. The present results indicate that deproteinized bovine bone is a safe filling material to fill remaining defects around implants installed in fresh extraction sockets.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和比较微创拔牙后延期种植与即刻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南京同仁医院2013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上、下颌单个前牙及前磨牙需要行微创拔牙后种植牙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实验组(46例)。对照组微创拔牙后进行延期种植,实验组微创拔牙后进行即刻种植。比较2组患者的种植成功率,记录3个月和永久修复当天患者的种植体稳定性、种植体周围探诊深度、美学效果以及种植体边缘骨水平以及术后满意度。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种植成功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种植体植入3个月后和永久修复当天的ISQ值差异不显著 (P>0.05);实验组种植体周围探诊深度小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80);实验组总满意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44);2组修复后1年,牙龈乳头指数均在1~3级,软组织外形良好,均达到了良好的牙龈美学效果,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对照组PES得分7.65±1.32,实验组为8.25±1.19,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2组的近中侧骨吸收量和远中侧骨吸收量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微创拔牙后2种植修复方式均能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种植体都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但即刻种植的满意度更高,美学效果更佳,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牙种植体即刻种植骨愈合过程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了解即刻种植体的骨愈合过程,验证即刻种植的可行性。方法:在12只犬下颌前磨牙新鲜拔牙创内立即植入纯钛牙种植体,通过组织学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术后2、4、6、8、12周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过程和种植体骨结合形成情况。结果:骨缺损区内血块首先机化,而后沿牙槽窝骨壁向中心方向逐渐骨化形成新骨。小于1mm骨缺损12周内可完全修复,种植体骨结合形成;1mm以上骨缺损则不能完全修复。结论:即刻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修复和骨结合形成类似于拔牙创的愈合,大于1mm的骨缺损应争取植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种植牙即刻负重时平台转换技术对种植体-骨界面的影响.方法 比格犬5只,拔除下颌双侧第四前磨牙,3个月后植入10枚种植体并即刻接入基台形成即刻负重.采用自身对照,实验侧5枚种植体采用平台转换设计基台,对照侧5枚种植体采用传统基台.种植体植入3个月后处死实验动物,制作不脱钙种植体-骨组织磨片后组织学观察.结果 除1只动物(2枚种植体)即刻负重失败,余4只动物(8枚种植体)的种植体-骨界面骨结合良好,可见大量成骨细胞与矿化程度不等的骨组织.实验侧种植体颈部骨质与种植体颈部基本平齐,对照侧种植体颈部出现明显骨吸收.结论 即刻负重种植修复时,不同的上部结构对种植体颈部骨结合有明显影响,平台转换技术有利于种植体颈部的骨组织保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