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接骨板在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1例桡骨远端骨折,平均年龄63岁。骨折按AO分型,B3型8例,C1型6例,C2型4例,C3型3例。均采用掌侧Henry入路,斜“T”型锁定加压接骨板固定。结果术后随访6-20个月,根据腕关节功能及X线片测量进行综合评定。腕关节活动度平均为掌屈35°,背伸30°,尺偏20°,桡偏15°,疗效根据Dienst功能评估表进行评估,优13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90.5%。结论对于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治疗,特别是老年骨质疏松患者,LCP内固定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正>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桡骨远端关节面3 cm以内的骨折,此部位系松质骨和密质骨的交界处,是解剖薄弱的地方,在遭受外力时易发生骨折。在涉及到关节面的骨折时,传统的手法复位小夹板术、外固定支架术,容易出现复位情况不佳及术后功能恢复效果不佳的情况。因此,手术治疗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笔者采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加压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采用掌侧入路加压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的30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随访记录患者骨折处愈合情况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平均随访观察8个月,骨折平均愈合7.6周,Dienst功能疗效评价优良率为93.3%。结论:采用掌侧入路的加压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解剖复位效果良好,功能恢复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用锁定加压钢板及普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比较,以提高治愈率。方法:22例挠骨远端不稳定骨折,随机分为2组,A组10例采用切开复住普通解音jl型接骨板内固定;B组12例采用切开复位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结果:2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月一2年,A组10例按期愈合,按照CarlandandWerley评分方法评价腕关节功能:优5例,良3例,差2例。B组12例按期愈合,按照CarlandandWerley评分方法评价腕关节功能:优10例,良2例。结论: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采用切开复住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疗效明显较切开复位普通解剖型接骨板内固定要好,固定可靠,术后较早功能锻炼,骨折愈合时间缩短,可以减少腕关节僵直、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ippo技术结合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01月~2012年12月对20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结果:全部病例获得3~17个月随访,平均随访1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13~20周,平均15周.按Johner Wruhs评价标准,优15例,良4例,中1例.结论:Mippo技术结合锁定加压接骨板固定方法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临床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手术切开复位联合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保守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电视x线仪下手法复位辅以石膏绷带夹板外固定进行治疗。为两组患者进行为期两年的随访,采用Dienst功能评分标准来评估本次疗效,最终比较两种不同的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l临床组A型优良率为92.31%、保守组为92.86%,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临床组B型优良率为85.71%、保守组为66.67%;临床组C型优良率为84.21%、保守组为58.82%;临床组BC总优良率为84.85%,保守组为62.50%,两组B型、C型及BC总优良率相比,临床组均显著高于保守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效果较好,尤其是B、C型骨折,其优良率优于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3,(17):58-59
目的:探讨LCP桡骨远端掌侧锁定接骨板治疗AO分型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间AO分型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55例,男26例,女29例,年龄3165岁,平均46.8±11.2岁,应用LCP桡骨远端掌侧锁定接骨板固定。结果:55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1265岁,平均46.8±11.2岁,应用LCP桡骨远端掌侧锁定接骨板固定。结果:55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2±3.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624个月,平均16.2±3.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612周,平均8.4±1.2周。按DASH上肢功能评定平均得分为(9.3±3.8)分。综合评定优20例,良30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90.91%。结论:LCP桡骨远端掌侧锁定接骨板是治疗AO分型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胡利典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9,18(17):138-138
目的:研究和评价干骺端锁定加压接骨板在pilon骨折中的应用.方法:自2007年10月~2008年10月对13例pilon骨折采用干骺端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均得到2~12月的随访,骨痂形成时间4~14周优8例,良3例,中2例,优良率84.4%.结论:干骺端锁定加压接骨板能提供有效的固定,创伤小,血供破坏少,骨折愈合快,目前对pilon骨折干骺端锁定加压接骨板是理想的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9.
10.
胫骨远端骨折临床上很常见,其治疗方法有多种,但疗效不一。笔者自2007年6月-2009年12月,采用胫骨远端锁定接骨板手术治疗36例胫骨远端骨折,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对于简单稳定型骨折采取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多可获得满意效果。对于不稳定型骨折,难以保持复位效果。我们于2007年12月~2009年11月对19例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手术行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取得效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掌侧入路解剖型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复杂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切开复位掌侧解剖型锁定钛板内固定术治疗40例桡骨远端复杂骨折。结果:本组40例,随访3~24个月,平均随访8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全部愈合,关节面平整,掌倾角及尺偏角在正常范围内,腕关节活动良好,仅2例活动时腕部有疼痛感,腕关节背伸范围只达健侧70%。结论:掌侧手术入路,解剖型锁定钛板固定桡骨远端不稳定关节内骨折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治疗桡骨远端骨折(distal radial fractures,DRF)的疗效。方法:将42例DRF缓则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观察组采用LCP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手术情况及骨折愈合时间、VAS评分、掌倾角、尺偏角等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掌倾角、尺偏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P治疗DRF可缩短其愈合时间,降低疼痛程度,对患者预后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观察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Pilon骨折的效果.方法:对我院74例Pilon骨折患者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结果:术后骨折复位满意,切口均Ⅰ期愈合,无血管、神经损伤发生,无内固定物断裂、螺丝钉进入关节间隙发生,无接骨板外露、切口感染等早期并发症.随访时间12~24个月,X线片示骨折达临床愈合,无钢板松动、断裂、螺钉拔出及再骨折等并发症发生,无骨折延迟愈合.其中优38例,良25例,中7例,差4例,优良率为85.1%.结论:锁定加压接骨板内治疗Pilon骨折固定符合人体生物力学要求,手术创伤小,稳定性好,骨折愈合快,愈合率高,并发症少,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只是材料价格昂贵限制了其在基层医院的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胫骨骨折患者72例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时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4.4%,对照组为77.8%,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四肢中的胫骨骨折具有手术快、出血少等优点,从而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螺孔型接骨板治疗四肢骨折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采用锁定加压螺孔型接骨板治疗四肢骨折40例,并对治疗结果加以观察。结果:40例随访6~48个月,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锁定加压螺孔型接骨板是治疗四肢骨折的理想内固定方式,骨折愈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20.
桡骨远端骨折临床上较为常见,但对于粉碎性和不稳定骨折,尤其是累及关节面的骨折,保守治疗难以准确复位和维持固定,特别是青壮年桡骨远端粉碎骨折,其功能要求较高,保守治疗易造成畸形愈合、关节疼痛和功能受限[1-3]。我们对2006年3月~2009年9月收治的28例桡骨远端闭合骨折患者,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并进行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