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生儿败血症是严重的全身细菌感染性疾病,目前仍缺乏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我们在16SrRNA基因内,自行设计引物,建立了16SrRNA基因聚合酶链反应(PCR)加反相杂交法诊断败血症新方法,取得了较好结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131例患儿系1996年3月~1997年3月间浙江大学医学院儿童医院拟诊为新生儿败血症的住院患儿。同时,对同期住院的非感染性疾病患儿30例抽血作为阴性对照组。按照1987年全国新生儿会议制定的《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标准修订方案》[1],败血症分为血培养阳性的确诊败血症及临床败血症。临床败血症…  相似文献   

2.
17例暴发型流脑病人的监护及护理,广州市番禺区健康人群脑膜炎奈瑟菌抗体水平调查,2005年广州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临床特征分析,新生儿败血症外周血核因子-kB表达的研究,诊断败血症基因芯片的构建,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的病原学分析,新生儿败血症108例病原学检测及预后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变应性亚败血症12例临床观察,854例败血症病原体分析。[编按]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败血症死亡高危因素分析;外科危重病患者获得性真菌败血症早期诊疗的临床探讨;败血症患者止凝血功能改变的研究;新生儿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62例诊治分析;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疗效观蔡;新生儿败血症心肌损害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败血症在感染性疾病中占重要位置,本文对我院七年来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作了分析。也了解菌群的分布及药物敏感状况。自1985.7~1992.5月共收治经血培养证实的新生儿败血症63例,占同期新生儿住院数808例的7.8%。除血标本外,另取其他感染部位,共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败血症病原学及耐药性研究——郭金珍等(陕西陕西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710003);《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0):1372-1373[目的:分析近2—3年新生儿病房败血症病原菌的主要组成及其耐药性,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统计2002年1月-2004年10月新生儿病区败血症患儿培养阳性的病原学资料,分析其主要组成和耐药性。结果:近2-3年新生儿败血症病原学的主要组成前4位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2/45),金黄色葡萄球菌(8/45),肺炎克雷伯杆菌(7/45),铜绿假单胞菌(4/45),对临床常用抗生素已普遍耐药。结论:葡萄球菌成为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耐药性强,在防治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小儿暴发性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新生儿败血症时血清心肌酶变化分析;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与临床药敏试验的分析;上海市母产前发热与早期新生儿败血症临床多中心研究;新生儿败血症主要病原菌及其耐药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90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征及致病菌分布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2年4月于承德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诊断为败血症的患儿90例。通过回顾性分析败血症患儿临床资料,对比分析早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病原菌分布特点。另选取同期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50例非感染性疾病新生儿(无感染症状及临床指标为阴性)为对照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治疗前C反应蛋白(CRP)水平、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预测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价值。结果 90例败血症患儿中,28例为早发型败血症,62例为晚发型败血症。败血症新生儿临床表现中黄疸发生率最高,对比两组不同类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临床表现,发热、吃奶差、腹泻、肤色苍灰或发花、心动过速或过缓、出血、临床表现不典型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不同类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实验室检查结果,WBC计数降低、PLT计数降低、CRP升高、中性粒细胞比值异常患儿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0例败血症患儿阳性率27.78%,共培养分离致病菌28株...  相似文献   

8.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降钙素原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价值,16SrRNA基因PCR加基因芯片杂交快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63例医院感染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分析,静脉免疫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败血症45例疗效分析,血前降钙素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应用价值探讨,抗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不同剂量氢化可的松对大肠杆菌致休克早期大鼠肺损伤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脑5例总结;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及药物敏感试验;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构成及药敏分析;败血症患血小板计数与预后关系;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败血症患的临床分析;CD64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评估;红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0.
不同人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带菌率调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20例临床分析,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的变迁,他汀类与败血症(综述),16S rRNA基因芯片诊断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败血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的表达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1.
广州市外来建筑工人流脑病原菌带菌状况调查;用周期性回归法探讨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的季节节律;超敏CRP及IL-6水平变化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治中的价值;新生儿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败血症的临床及耐药性分析;108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治疗分析。  相似文献   

12.
苏敏贞  周西笛 《山东医药》2007,47(19):158-159
新生儿败血症易发生糖代谢紊乱,出现低血糖、应激性高血糖,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及时治疗,则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甚至造成中枢神经系统永久性不可逆损伤。1998年10月~2006年12月,我们对76例新生儿败血症息儿进行血糖监测,以观察其高血糖及低血糖的发生及其发生原因。  相似文献   

13.
2005年春季金华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情的流行病学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脑5例总结;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构成及药敏分析;败血症患血小板计数与预后关系;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败血症患的临床分析[编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早发型和晚发型败血症的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降低耐药菌的产生。方法收集新生儿病房收治血培养阳性的新生儿败血症48例,按发病时间分为早发型败血症和晚发型败血症,对其病原菌、药敏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发型败血症以早产儿为主,致病菌以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占优势;晚发型败血症以足月儿为主,致病菌以葡萄球菌革兰氏阳性菌占优势。早发型败血症和晚发型败血症的胎龄与检出的革兰氏细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敏感性以万古霉素、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泰能最为敏感。结论新生儿败血症应根据其发病类型、血培养及药敏结果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产生,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病原菌构成及抗生素耐药性,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对2009—10—2013-01该院1560例住院新生儿中血培养阳性的46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血培养结果以葡萄球菌为主要致病菌,药敏试验发现大多数菌株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耐药,对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类大部分耐药,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舒巴坦、氨基糖甙类和喹诺酮类较敏感,对亚胺培南、万古霉素、替考拉宁高度敏感。结论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病原菌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监测病原菌耐药性变迁,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药物,对指导临床防治新生儿败血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检测降钙素原及中性粒细胞CD64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无锡市儿童医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新生儿病房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60例为败血症组,入院后立即进行血培养;同期入院的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等42例为非感染组;同期出生健康新生儿30例为健康对照组。对败血症组血培养结果进行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分析,并检测3组新生儿的血降钙素原及血液中性粒细胞CD64水平。结果败血症组60例新生儿中18例血培养呈阳性,阳性率为30.0%。分离出病原菌6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7株(72.31%),以表皮葡萄球菌(32株)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0株)为主;革兰阴性菌16株(24.62%),以大肠埃希菌(8株)和肺炎克雷伯菌(4株)为主;真菌2株(3.08%)。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为96.9%,对氨苄西林、红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率在60.0%~100.0%之间。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为100.0%,对头孢曲松、复方磺胺甲噁唑和头孢呋辛的耐药率在62.5%~100.0%之间,对头孢吡肟、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耐药率较低。治疗前,败血症组降钙素原和CD64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非细菌感染组降钙素原和血液中性粒细胞CD64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败血症组降钙素原与血液中性粒细胞CD64水平下降,但CD64水平仍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引起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较常见,且对常用抗菌药物有一定抗性,治疗时应根据血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败血症新生儿血降钙素原与血液中性粒细胞CD64水平升高,且恢复期时CD64仍高于正常水平。如何降低败血症患儿CD64水平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败血症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4例感染(包括败血症组和非败血症感染组)和20例非感染(对照组)新生儿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表达,并与IL-6、C反应蛋白(CRP)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败血症组CD64表达明显高于非败血症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非败血症感染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败血症组经抗感染治疗后CD64表达下降.CD64表达水平与IL-6、CRP均呈正相关.提示对感染新生儿行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并判定其疗效.  相似文献   

18.
三位流脑患者密切接触者咽拭子调查报告,儿童A群流脑菌苗基础免疫成功率监测分析,中性粒细胞CD64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价值,40例以黄疸为主要表现的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及药敏分析,糖尿病合并败血症病原菌和耐药性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败血症260例临床分析——徐放生等(北京首都儿科研究所100020)《新生儿科杂志》2004,19(6):248.25l[分析我所10年间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和转归特点。方法:对我所26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和血培养阳性菌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新生儿败血症发病构成比和死亡构成比总体呈下降趋势。血培养结果显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44.7%,金黄色葡萄球菌14.9%,大肠埃希氏菌12.8%。病死率9.6%,发病日龄越小,病死率越高,≤3天发病病死率高达22.5%。结论:新生儿败血症的病死率仍然很高,防治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对新生儿败血症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案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6月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122例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西医方式治疗,观察组62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7.1%、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体温、神经系统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败血症患儿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可明显提高其疗效,颇具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