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80例帕金森病(PD)患者实施脑深部电刺激(DBS)手术的护理配合要点。目的:探讨手术配合要点,制定围手术期护理方案,优化传统手术护理配合方法,减少手术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并对部分护理方法进行改进,旨在建立一套统一的标准化围手术期护理配合流程,提高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行DBS手术的80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细致、缜密的手术护理配合。采取术前评估制定帕金森患者术前评估表,术中密切配合并注意患者的安全管理,时刻关注患者肢体变化,及时做出反应,术后及时的回访。结果:80例患者共植入155侧电极,5例单侧,75例双侧,其中1例患者术后出现颅内血肿,经对症治疗后血肿消失,其余患者无颅内血肿、永久神经系统以及与手术相关并发症出现。结论:本组80例患者,术后早期均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改善,专科护士配合,流程的优化提高了手术配合的熟练度,手术时间较前有所缩短,术者满意度提高。标准化围手术期护理配合流程对DBS治疗PD的疗效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立体定向脑深部电极植入治疗帕金森病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10例立体定向脑深部电极植入的手术配合要点,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随访等,认为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手术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手术配合要点。方法总结20例帕金森病患者行脑深部电刺激治疗手术配合的护理经验。结果 20例患者共植入38根电极,手术过程顺利,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无1例发生颅内血肿、感染、永久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和护理并发症。结论熟知手术器械性能,做好术前准备和术中默契的配合对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深部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的手术配合与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74例DBS手术,总结DBS的手术配合和围术期的护理方法。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术后随访3~104个月,平均(29.4±10.6)个月,帕金森统一评分改善率为46.2%。手术护士术前应做好患者、环境和物品准备,术中应根据手术不同阶段的特点熟练配合,术后对仪器进行正确和严格的保养。结论 DBS治疗PD是一种创伤小、临床效果好、运动功能恢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熟悉手术步骤、准确熟练地进行手术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发生于中老年人的以震颤、僵直和运动迟缓为主要症状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深部脑刺激电极埋置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是继射频热凝毁损术之后,治疗PD的一种新的微创手术,是在脑深部特定的神经核团置入电极,通过释放高频电刺激,抑制神经元异常电活动,而发挥治疗作用,能明显改善PD症状,提高患生活质量。1999年10月至2003年5月,我科采用立体定向技术行DBS12例,效果满意,现将本组患的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深部脑刺激电极埋置术对帕金森病僵硬-震颤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深部脑刺激电极埋置术治疗帕金森病的治疗效果。方法使用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技术,在丘脑底核埋置深部电极,通过可控性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僵硬-震颤症状。结果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能有效控制患者的僵硬-震颤症状,能消除由药物引起的开-关现象和症状波动,服用的左旋多巴类药物可一定程度的减量。术中及术后无明显的并发症。结论丘脑底核放置深部脑刺激电极,通过适当强度的电刺激,能使症状明显改善,且并发症少,与损毁术相比相对安全,但价格较昂贵。  相似文献   

7.
管小亭  张碧君 《现代康复》2001,5(6):33-33,35
目的:观察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帕金森病(PD)术后症状改善,并应用电流脉冲发生器(IPG)进行参数调整以达最佳临床效果。方法:2例PD患者进行了手术,采用立体定向系统,以微电极引导将刺激电极植入相应靶点,例1选择丘脑腹中间核(Vim),例2选择丘脑底核(STV)为靶点,结果:术后各种参数相对稳定,在反复启动和关闭IGP前后,判别明显,结论:DBS治疗PD安全有效,副作用可逆,IGP参数调整和随访是DBS手术是否成功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深部电刺激( DBS)治疗帕金森病( PD)患者手术配合的要点,以期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方法对2011年3月至2012年10月行DBS手术的187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缜密、细致的手术配合,并对部分手术方法进行改进。结果187例患者共植入325侧电极,单侧49例,双侧138例,全部患者术后均无颅内血肿和永久神经系统并发症出现。187例患者随访3~27个月,开机不服药和开机服药患者的UPDRSⅢ评分改善率分别为51%和63%,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服用多巴胺类药物的剂量明显减少,平均减少62%。结论 DBS是治疗PD的有效手段。周到细致的手术护理配合对DBS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脑立体定向手术是借助CT扫描影像技术,确定靶点进行活检和治疗脑深部疾病的新技术手段。自1986年以来,我院神经外科应用瑞典Leksell脑立体定向仪,在开展脑深部疾患手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CT  相似文献   

10.
田立新  郭静 《现代护理》2003,9(7):516-517
脑内窥镜手术是颅脑疾病的重要治疗技术之一。手术能否顺利进行、取得满意的结果 ,手术中护理配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科使用自行研制的TSM Ⅲ型脑内窥镜对 11例颅脑疾病进行立体定向脑内窥镜手术 ,取得较满意效果。现将手术配合经验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性 7例 ,女性 4例 ,年龄 5~ 6 8岁 ,平均 4 7岁 ,经CT或MRI证实 1例为右半球硬膜下血肿 ,1例为梗阻性脑积水 ,7例为颅内占位性病变。其中病变位于左额叶 2例 ,左颞叶 1例 ,右顶叶 1例 ,右侧桥脑小脑角 1例 ,小脑半球 4例 ,其中单侧 3例 ,双侧 1例。病灶直径 1~ 5cm。镜下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帕金森病(PD)术后症状改善,并应用电流脉冲发生器(IPG)进行参数调整以达最佳临床效果。方法2例PD患者进行了手术,采用立体定向系统,以微电极引导将刺激电极植入相应靶点,例1选择丘脑腹中间核(Vim),例2选择丘脑底核(STN)为靶点。结果术后各种参数相对稳定,在反复启动和关闭IGP前后,差别明显。结论DBS治疗PD安全有效,副作用可逆,,IGP参数调整和随访是DBS手术是否成功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帕金森病病人的手术全期护理。[方法]对29例帕金森病人行DBS治疗,加强全面细致的手术全期护理,包括术前专科化访视、术中手术配合及术后回访等,以促进病人的全面康复。[结果]29例病人术后肢体运动障碍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无颅内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加强DBS治疗帕金森病病人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脑立体定向射频毁损术治疗难治性精神疾病的手术配合效果。方法 对28例难治性精神病人进行双侧扣带回、杏仁核、内囊前肢、尾状核、下丘脑等射频毁损治疗病人进行术前心理护理、手术配合及术中严密观察护理。结果 通过术前有效的心理护理及术中严密的配合与护理,28例病人效果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有效的术前心理护理与病人能否认真配合手术有密切关系。术中严密观察和手术配合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报告53例立体定向激光内窥镜手术配合体会。方法 术中巡回护士根据手术需要及时添加冲洗液,调整液体流量;并根据术者要求调整激光器参数和热凝器功率。洗手护士则要密切注意头部术区和监视器显示的手术进展情况,及时辅助操作。脑肿瘤或脑脓肿的摘除以及脑内异物的取出均需要不同的配合技巧。结果 全部53例病人皆手术成功,医生对术中配合很满意。结论 作者认为术中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与术者的密切配合是手术顺利成功不可或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5.
深部脑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通过电极靶向电刺激深部脑神经核团.使异常的神经元放电得以控制.能够快速恢复患者原有的部分生理功能.由于其对于治疗运动失调,如帕金森病、癫痫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而持久的疗效,并在其他神经疾病的治疗上显示出了很大的潜力,正在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1].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第五代机器人手术中护理配合经验,提出视觉机器人手术中,配合手术顺利实施,保证患者安全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应用第五代机器人行脑立体定向手术的手术配合过程,针对第五代机器人的特征及患者不同病症,提出有效护理办法。结果本组手术术中护士配合方法得当,安全有效,保证了新型机器人手术的顺利实施,无因护理原因影响机器人定位精度,因手术室管理造成第五代机器人视觉误差,因患者心理问题发生头部移位等影响手术效果的情况。结论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五代(CAS—BH5)机器人系统,除具备普通机器人自动控制系统外,增加了视觉注册、遥操作等特性,要求手术室护士了解关于机器人外科手术的相关知识,熟练掌握新型机器人的性能,确保患者安全,保证手术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7.
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帕金森病(Parkirlsorl's disease,PD)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患者年龄均偏大,以50~60岁为发病高峰年龄群[1].PD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步态异常等运动症状为典型临床特征[2].脑深部电刺激(DBS)是一种能有效抑制PD症状的微创性的、可逆的、可调节的神经外科技术[3].我科2003年12月~2012年1月利用DBS术治疗PD患者12例,获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1例应用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棘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手术配合及护理要点.方法 术前查阅棘红细胞增多症的相关资料并做好充分准备,术中积极参与手术护理配合,术后总结配合要点及病例特殊护理.结果 本例手术分2期,Ⅰ期行电生理监测、深部电极植入术,Ⅱ期脑刺激器植入术.2期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出血量100 ml;Ⅰ期术后体外监测效果佳,Ⅱ期植入术后疗效好,咬舌,咂嘴、四肢不自主动作较术前明显减轻.结论 术前学习罕见病例知识、术中有针对性地进行特殊护理配合是保证手术顺利、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术后认真总结特殊病例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为更好地开展和实施罕见病例手术配合提供了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9.
帕金森病(Parkirlsorl’S disease,PD) 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多在60岁以后发病,疾病呈进行性发展。主要表现为患者动作缓慢,手脚或身体其它部分的静止性震颤,身体失去了柔软性,变得僵硬,姿势、步态异常等典型性临床特征[1]。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尽管使用内科药物治疗可以控制部分症状,但随着疾病的发展,药量的逐渐增加,而药效却逐渐的降低,使得一部分病人最终求助于外科治疗。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技术是神经外科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又称为“脑起搏器”[2]。DBS术后护理与其他神经外科手术后护理相比,有明显的特点,护理人员需要在掌握基本护理技术的同时,也应熟悉DBS手术的流程,了解该疗法的整个环节,提前考虑到术前、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和护理。我院2011年7月至2013年11月应用DBS治疗帕金森病患者25例,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优质的护理更是术后取得良好疗效的重要保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帕金森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6年8月至2008年11月脑深部电刺激治疗的12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进行严谨的围手术期护理,重点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和知识宣教,严密观察病情,积极防范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12例共植入22根电极(单侧2例,双侧10例),刺激电极植入靶点均为丘脑底核(STN),全部术后无颅内血肿出现,无感染及永久神经系统并发症,无刺激相关的不良反应;12例患者随访时间2~28个月,术后6个月UPDRSⅢ评分在开机不服药和开机服药的改善率分别是50%和67%.结论 周到细致的围手术期护理是STN-DBS治疗帕金森病良好疗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