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回顾性分析1995-01/2008-06武警江苏总队医院收治的恶性狭窄及食管、吻合口瘘患者60例,男46例,女14例,年龄36~77岁。均经过病理学确诊,鳞状细胞癌50例,腺癌8例,鳞腺癌2例。60例患者中,食管癌狭窄、食管-贲门癌狭窄33例,食管癌狭窄合并瘘20例,术后食管-胃吻合口与胸腔瘘7例,单发瘘22例,多发瘘5例。全部患者均采用记忆钛镍合金食管加膜支架置入治疗。58例成功置入支架的患者中,21例进食不当造成支架阻塞,经胃镜取出异物后症状缓解,3例移位,在内镜下取出后再次置入,7例3个月后癌肿组织长入管腔造成再狭窄。5例多发性瘘患者中有3例再次置入支架,形成2个支架套叠,成功堵漏。33例食管癌狭窄、食管-贲门癌狭窄中,26例接受了放射治疗加或不加化学治疗,平均生存时间24个月。20例食管癌狭窄合并瘘的患者置入后平均生存时间6个月。7例置入后食管-胃吻合口与胸腔瘘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3个月。60例患者中胸骨后疼痛42例,2例疼痛不能耐受取出支架;食管反流20例;未发生出血、穿孔、败血症。提示食管记忆金属支架治疗食管恶性狭窄或食管、吻合口瘘有效,生物相容性好。  相似文献   

2.
背景:记忆合金支架材料具有可靠、稳定、相容性好的特点,长段气管缺损(大于6个气管环)的气道修复往往需要借助人工材料完成,记忆合金材料的生物学特点是否适应人工气管复合体基本支架的应用? 目的:评估自体心包包裹记忆合金带孔支架人工气管修复犬气管缺损的组织相容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于2005-09/2007-03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胸外科实验室完成随机分组的动物对照实验。 材料:健康成年杂种犬22只。人工气管假体3种:镍钛记忆合金假体、镍钛记忆合金外涂胶原假体、镍钛记忆合金外包自体心包形成的生物人工复合假体。 方法:22只犬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基本假体组(镍钛记忆合金材料)7只,胶原涂层组(镍钛记忆合金材料表面覆胶原涂层)8只,复合假体组(镍钛记忆合金材料表面覆自体心包)7只。人工气管植入修复犬气管缺损。基本假体组与胶原涂层组犬行人工气管与自体气管端端吻合,复合假体组吻合后外包自体心包片。 主要观察指标:比较3种人工气管植入后的稳定性及长期存活的可能性。 结果:早期死亡实验犬4只:2只死于吻合口瘘,1只死于吻合口狭窄,1只死于出血;9只麻醉后人工处死;9只存活>3个月。X射线片显示各组犬人工气管在位良好。大体观察:犬颈部肌肉将人工气管紧密包裹并固定在气管床内,管腔内壁有一层纤维结缔组织覆盖。肉眼可见吻合口向人工气管内壁有少量上皮细胞生长(5 mm),光镜检测提示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偶见有鳞状上皮化生。这种生物学特性在胶原涂层组和复合假体组中优于基本假体组。术后并发症:基本假体组吻合口瘘2只,吻合口狭窄2只;胶原涂层组吻合口瘘1只,吻合口狭窄2只,出血1只;复合假体组吻合口狭窄2只,感染1只。 结论:带孔记忆合金支架加自体心包材料组成的复合型人工气管外层组织相容性好,周围自身组织攀附并紧密包裹假体,能限制人工气管移位。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比较国产Z型不锈钢和镍钦记忆合金网状支架在恶性食管狭窄患者中适用性、有效性、术后副作用、并发症和生物相容性等各项临床验证指标。方法:79例晚期食管癌目的:比较国产Z型不锈钢和镍钦记忆合金网状支架在恶性食管狭窄患者中的适用性、有效性、术后副作用、并发症和生物相容性等各项临床验证指标。 方法:选择河南省中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食管癌合并食管狭窄患者79例,男44例,女35例,年龄47~78岁。根据入院时间分为Z型不锈钢支架组(n=38)和镍钦记忆合金网状支架组(n=41),两组患者分别采用国产Z型不锈钢和镍钦记忆合金网状支架治疗。支架置入后分别对食管支架可靠性指标、有效性指标、副作用、并发症和材料与组织生物相容性指标进行观察。 结果:79例食管癌合并食管狭窄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可靠性指标评估中,两组患者完全可靠、部分可靠及不可靠例数分布接近,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有效性指标比较中,两组患者完全有效、部分有效及无效例数分布接近,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置入后副作用和并发症指标相比,Z型不锈钢支架组VRS疼痛分级、恶心和呕吐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镍钦记忆合金网状支架组(P < 0.05~0.01),余下各种副作用和并发症观察指标无显著差异(P > 0.05)。支架材料与组织生物相容性指标比较中,两组患者无全身毒性及超敏反应发生,造血系统细胞成分、数目、形态均正常。 结论:国产Z型不锈钢和镍钦记忆合金网状支架均较适用于恶性食管狭窄的姑息治疗,但镍钦记忆合金网状支架置入后副作用较少。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扫描电镜观察应用镍钛记忆合金丝网作为耳廓再造支架植入体内后周围组织超微结构变化情况。 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动物实验。本实验于2005.4-2007.5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中心实验室、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电镜室、安徽省立医院病理科完成,动物实验方法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 材料:新西兰大白兔12只分成皮肤扩张组和未扩张组,每组6只。 方法:扩张组先行植入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皮下扩张后再植入已制成人耳廓形状的镍钛合金丝网作为全耳廓再造的支架,未扩张组则直接皮下植入支架。观察支架置入后周围组织的超微结构变化情况。 主要观察指标:采用扫描电镜观察植入后6、12个月的支架周围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情况。 结果:镍钛形状记忆合金支架植入后增生的纤维组织穿透支架两侧形成完整包膜,组织内未见金属腐蚀和金属颗粒脱落等异常改变现象,裸露的镍钛形状记忆合金丝表面光滑,周围的纤维组织增生正常,细胞结构无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5.
背景:寻找能有效地克服外耳道重建术后再闭锁的方法。 目的:观察镍钛记忆合金渡膜扩张支架预防外耳道重建后再闭锁的作用。 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分析,2001-01/ 2003-06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病例资料。 对象:选择外耳道闭锁患者8例,其中先天性闭锁5耳,3耳后天性外耳道闭锁。8耳均有不同程度的传导性听力下降。 方法:外耳道成形术中,应用镍钛记忆合金渡膜支架扩张新建外耳道。 主要观察指标:新建外耳道直径,术后纯音听阈。 结果:8耳外耳道闭锁患者均获得宽大、光滑的外耳道,未见术后瘢痕挛缩和再闭锁现象;术后7耳纯音听阈提高。 结论:镍钛记忆合金渡膜支架对于预防外耳道重建后再闭锁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探讨带膜支架置入术治疗晚期食管癌引起的管腔狭窄及食管气管瘘患者临床效果。方法 术前均行食道钡餐检查及胃镜病理确诊,并经食管支架置入治疗,临床资料完整的3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30例患者,共置入37枚覆膜食管支架,均1次性置入成功。术后患者吞咽困难、呛咳症状迅速缓解消失,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食管内带膜支架置入治疗晚期食管癌狭窄,能迅速缓解吞咽困难,使食管气管瘘呛咳现象消失,改善摄食状况,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金属支架置入治疗气道狭窄以及置入后发生再狭窄的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金属支架置入治疗气道良、恶性狭窄的典型病例。对良性气道狭窄,分析了3例气道内膜结核管腔狭窄以及2例气道切开或气道插管引起的瘢痕狭窄放置金属支架前后的处理以及再狭窄的发生因素;对恶性气道狭窄,分析了2例原发性及1例转移性气道癌放置金属支架前后的处理以及再狭窄的发生因素。 结果:①良性气道狭窄5例:2例气道内膜增殖型结核放置镍钛记忆合金裸支架,3个月后均有肉芽组织增生,管腔狭窄,即给予激光或氩等离子体凝固术及CO2冷冻处理,其中1例将内支架及时取出后,再给予氩等离子体凝固术及冷冻处理,半年后痊愈,管腔通畅,而另1例则未能及时取出支架,6个月后管腔完全闭塞,造成左全肺不张,无法再通;1例气管-支气管溃疡增殖型内膜结核只给予氩等离子体凝固术、冷冻、黏膜下注射抗结核药等,半年后痊愈,未予支架治疗;1例气道插管引起的气道环形瘢痕挛缩,经氩等离子体凝固术及冷冻处理3个月后病情趋于稳定,未放置支架;1例气管切开后引起的气道瘢痕挛缩,经氩等离子体凝固术及CO2冷冻处理后,瘢痕仍不断形成,即放置可回收被膜金属支架,3个月后,支架两端又形成肉芽肿,随即将支架取出,继续用氩等离子体凝固术及冷冻将肉芽组织消融处理,3个月后渐趋好转。②恶性气道狭窄3例:1例主气管腺样囊性癌,手术后局部复发,经反复用激光、微波、局部化疗、氩等离子体凝固术等处理,气道内肿瘤仍不断复发,再次用氩等离子体凝固术将管腔内的肿瘤清除后,放置镍钛记忆合金裸支架,1个月后肿瘤从支架网眼内长出,即给予光动力学治疗,病情稳定半年;1例甲状腺癌术后复发压迫气管,行支架治疗。半年后肿瘤从支架网眼内长出,致管腔狭窄,行氩等离子体凝固术等治疗后管腔虽有扩大,但出血明显,2周后死于呼吸衰竭;1例纵隔型鳞癌,经氩等离子体凝固术等处理后,放置Y型分叉支架后又给予放疗、化疗等,4个月后肿瘤消失,将支架取出,气道黏膜及管腔恢复正常。 结论:①良性气道狭窄应以氩等离子体凝固术结合冷冻治疗为主,应慎重放置金属支架,以防刺激肉芽组织增生引起气道再狭窄。②恶性气道狭窄需选择合适时机放置被膜金属支架,同时放置支架前后应结合氩等离子体凝固术、放疗、化疗、光动力学等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食管支架置入的类型,着重探讨食管支架的临床应用情况及食管支架置入后的并发症。 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http://www.cqvip.com/)与食管支架临床应用有关的文献,检索时限为1998-01/ 2009-10。检索关键词:食管支架,适应证,并发症。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①食管支架的类型。②食管支架的临床应用及食管支架置入后的并发症。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文章。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共保留相关文献22篇。 结果:食管支架置入已成为解除食管良恶性狭窄及食管各类瘘口的重要手段,是近年来国内外治疗食管疾病的新兴技术。食管支架从最初的金属无覆膜支架发展到部分覆膜支架及全覆膜支架,有效解决了相关食管疾病,但是一直受术后胸痛、出血穿孔、胃食管反流、支架移位及脱落、再狭窄等并发症的困扰,积极采取防范措施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结论:现行食管支架类型较多,对需要置入食管支架者,全面考虑病变的各种具体因素,根据具体的病情选择不同类型、不同规格、不同特点的支架,安放时动作准确、轻柔,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气管支架主要有硅酮类、动力类和金属类3种类型,金属支架又包括镍钛记忆合金支架、不锈钢支架、被覆内支架等,均为直筒网状结构,该类支架价格明显高于硅酮类支架。近年来临床采用以金属支架为主的内支架给气管狭窄的治疗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依据。气管内支架置入方法很多,大致分为两种:一种为经纤支镜置入,另一种为经硬镜置入。气管及食管支架置入均属有创性治疗,但气管支架置入不同于食管支架置入,气管阻塞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甚至发生呼吸衰竭,加大了支架置入的风险和难度;气管支架置入者,当纤支镜或支架进入狭窄部位时可造成气管的完全阻塞引起窒息;支架金属丝对气管黏膜血管的侵蚀可引起大出血,导致术后咯血;支架移位主要由支架选择不当、置入不到位或剧烈咳嗽引起;癌组织沿支架网眼长入造成支架内再阻塞可引起肺不张复发。尽管气管支架存在很多问题,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20%,但它仍不失为一种治疗气管狭窄安全、有效、简便的新技术。防止气管支架置入后再狭窄及其处理,开发疗效更好、副作用更少的新支架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兆天欣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2008,12(52):10335-10338
置入食管支架能迅速重建食管通道,已成为解除食管恶性狭窄梗阻的重要而有效的微创手段,是近年来治疗食管疾病的新兴技术。食管支架从最初的裸支架发展到部分覆膜支架及全覆膜支架,食管支架的直径设计取决于食管狭窄局部内径的大小。食管支架放置最关键的是位置准确。食管支架置入方法有多种形式, 如胃镜直视下放置、X 射线透视下放置、胃镜结合X 射线透视下放置。食管支架置入成功后,了解支架定位和膨胀情况, 进行其临床适用性评价, 包括产品可靠性和有效性评价。根据支架置入和释放过程顺畅性、支架定位性能及自膨力度、 支架调整和回收性能及稳定性观察来设定可靠性评价标准。操作者对各型支架的认识和对病变判断的不同以及金属支架本身的机械性刺激使食管支架置入后产生不同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摘要:纳入16例气管隆突处气道狭窄患者,其中良性病变4例,恶性病变12例。对气道内病变先用氩等离子体凝固清除,随后放置气道分叉型金属支架。所选支架均为国产Z型不锈钢被膜支架。L型及I型支架均在软质气管镜引导下放置,Y型支架在气管镜和透视结合下放置。氩等离子体凝固治疗前气管、左、右主支气管的阻塞程度分别为(58.8±9.1)%,(67.4±7.4)%及(69.6±8.9)%,氩等离子体凝固首次消融后的阻塞程度分别为(7.5±2.4)%,(19.4±4.1)%及(27.6±5.4)%。所有患者胸闷、气憋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气促指数降低,体能状况Karnofsky评分增高。12例患者一次成功放置支架,其中9例为Y型;4例放置失败,其中2例肺癌患者隆突较宽,Y型支架难以置入,改用L型+I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0个月,平均生存时间为13个月。结果提示,氩等离子体凝固结合分叉型被膜金属支架置入治疗气管隆突处狭窄可以改善患者梗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Covered stent placement has emerged as a promising therapeutic option for intracranial vascular lesions. However, in-stent stenosis and occlusion continue to be important concerns with the use of a covered stent, which is more thrombogenic than other types of stent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predictors of in-stent stenosis and occlusion for covered stents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vascular diseases. Clinical, procedural and angiographic data of 46 patients with 49 intracranial vascular lesions treated with the Willis covered stent (Micro-Port, Shanghai, China) between April 2005 and October 2010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Univariate analysis and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performed to determine the factors predictive of in-stent stenosis and/or occlusion of the stents. In-stent stenosis and/or occlusion were documented at angiography in six patients with six lesions, and no stenoses or occlusions were seen at angiography in the remaining 40 patients with 43 lesions. Univariat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hypertension, post-procedure irregular antiplatelet therapy and cerebrovascular arteriosclerosis were associated with in-stent stenosis and/or occlusion. By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post-procedure irregular antiplatelet therapy (odds ratio [OR] = 15;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1.172–192.004; p = 0.037) and cerebrovascular arteriosclerosis (OR = 19; 95% CI, 1.374–262.659; p = 0.028) were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in-stent stenosis and/or occlusion. Thus, post-procedure irregular antiplatelet therapy and coexistent cerebrovascular arteriosclerosis appear to increase the risk of in-stent stenosis and/or occlusion of covered stents in the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vascular disease.  相似文献   

13.
渐变网格球扩支架治疗兔囊状动脉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单纯使用新型渐变网格球扩支架治疗动脉瘤的可行性。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12只,分为实验组(n=6)和对照组(n=6)。采用弹性酶诱导方法,在右侧颈总动脉起始部制作动脉瘤模型,实验组载瘤动脉内植入渐变网格球扩支架,对照组不植入支架。观察3个月,复查造影并行统计学分析,并处死动物行病理检查。对实验组支架植入前后造影结果进行分析.拟合动脉瘤内时间-密度曲线。结果实验组载瘤动脉内均成功植入渐变网格球扩支架,其中1个动脉瘤植入后即刻和3个月造影未见动脉瘤显影,其余5个动脉瘤显影较淡;3个月时,DSA显示支架位置均良好,载瘤动脉通畅,无支架内狭窄;支架植人后时间-密度曲线与术前相比,对流相降低而弥散相增加。对照组1只动物造影前死于麻醉意外,其余5只观察3个月,动脉瘤大小无明显变化。病理显示:实验组1只不显影的动脉瘤血管内膜已完全覆盖支架,而另5只未愈合的动脉瘤颈部支架仍然裸露:对照组动脉瘤体厚薄不均匀。弹力层均消失。结论单纯使用渐变网格球扩支架可促进兔囊状动脉瘤愈合,且对载瘤动脉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柱状球囊扩张术治疗脑卒中后食管上括约肌失弛缓致重度吞咽障碍患者的作用机制及效果。方法共64例脑卒中后食管上括约肌失弛缓致重度吞咽障碍患者,随机接受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吞咽康复训练(对照组,32例)以及在此基础上联合柱状球囊扩张术(治疗组,32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终点或治疗4周时行吞咽动作影像学、食管上括约肌动力学和吞咽障碍程度评分。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静息压(P=0.000)和残留压(P=0.000)降低、峰值压力升高(P=0.000)、松弛持续时间延长(P=0.000),吞咽障碍程度评分升高(P=0.000,0.000);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静息压(P=0.001)和残留压(P=0.000)降低、峰值压力升高(P=0.002)、松弛持续时间延长(P=0.000),吞咽障碍程度评分升高(P=0.000)。至治疗终点或治疗4周时,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75%(30/32)对81.25%(26/32);χ~2=4.010,P=0.000]。结论柱状球囊扩张术有助于降低食管上括约肌张力、缓解痉挛,对食管上括约肌失弛缓具有明显的针对性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带膜支架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的方法、结果 和特点.方法 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应用带膜支架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患者12例,其中1例为双侧颈动脉海绵窦瘘,12例患者共置入13枚带膜支架.结果 所有患者均用带膜支架成功治疗.术后立即造影显示所有瘘口消失,颈内动脉保持通畅.随访6个月至2年(平均14.2个月),均未见复发,颈内动脉保持通畅,没有狭窄或闭塞.结论 带膜支架治疗TCCF方法简便,安全可靠,效果良好,是TCCF可供选择的一种治疗方法,但有其适应证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适应证和临床疗效。方法经脑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诊断的9例颅内动脉瘤患者(4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宽颈动脉瘤未破裂、5例椎动脉颅内段梭形或夹层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隙出血),动脉瘤直径4~16mm,均接受Jostent覆膜支架治疗。结果共计植入9枚Jostent覆膜支架,均获技术成功,支架顺利到达病变部位且释放后动脉瘤颈即刻覆盖完全,动脉瘤不显影,载瘤动脉血流通畅,达到即刻影像学满意效果。随访9~24个月,5例患者(2例颈内动脉、3例椎动脉)脑血管造影检查颈内动脉支架段血流通畅、无狭窄(2例),椎动脉支架段血管呈无症状性闭塞(2例)或支架内轻度狭窄(1例),动脉瘤均未显影;其余4例未行脑血管造影患者门诊随访。9例患者手术后均恢复正常生活与工作,无一例死亡或永久性病残。结论覆膜支架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宽颈大动脉瘤、椎动脉颅内段梭形或夹层动脉瘤疗效较好,值得在有手术适应证的患者中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Willis覆膜支架治疗颈内动脉颅内段病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采用Willis覆膜支架治疗的16例颈内动脉病变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3例,颈内动脉岩骨段夹层动脉瘤并破裂出血3例,颈内动脉眼段动脉瘤破裂出血2例,颈内动脉虹吸部动脉瘤破裂出血8例。Willis覆膜支架成功治疗16例颈内动脉颅内段病变。术后随访3~6个月,1例术后6个月载瘤动脉轻度狭窄;1例术后3个月患侧颈内动脉闭塞,1例术后残留微小内漏3个月随访造影时内漏消失;16例GOS评分5分。结论 Willis覆膜支架能够安全有效地治疗颈内动脉颅内段病变,但需要更远期随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适应证和临床疗效。方法经脑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诊断的9例颅内动脉瘤患者(4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宽颈动脉瘤未破裂、5例椎动脉颅内段梭形或夹层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隙出血),动脉瘤直径4~16mm,均接受Jostent覆膜支架治疗。结果共计植入9枚Jostent覆膜支架,均获技术成功,支架顺利到达病变部位且释放后动脉瘤颈即刻覆盖完全,动脉瘤不思影,载瘤动脉血流通畅,达到即刻影像学满意效果。随访9~24个月,5例患者(2例颈内动脉、3例椎动脉)脑血管造影检查颈内动脉支架段血流通畅、无狭窄(2例),椎动脉支架段血管呈无症状性闭塞(2例)或支架内轻度狭窄(1例),动脉瘤均未显影;其余4例未行脑血管造影患者门诊随访。9例患者手术后均恢复正常生活与工作,无一例死亡或永久性病残。结论覆膜支架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宽颈大动脉瘤、椎动脉颅内段梭形或夹层动脉瘤疗效较好,值得在有手术适应证韵患者中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