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手术的配合。[方法]2007年3月—2009年9月成功完成8例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对腹主动脉置换的手术配合进行总结。[结果]8例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手术均获得成功。[结论]手术室护士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时恰当的术中配合,能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性,75岁,因腹部突发疼痛18h于2008年9月1日急诊拟“腹主动脉瘤破裂,失血性休克”收入院,外院彩超示腹主动脉瘤样扩张。查体:神清,精神差,血压82/47mmHg,心率100次/min,呼吸19次/min。立即在DSA室急诊行腹主动脉造影,造影示:腹主动脉肾下段呈瘤样扩张,瘤体最宽处(横径)约30mm,长径约120mm,双髂动脉呈轻度扩张,造影通畅顺利,未见明显破裂征象。予以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稳定病情。 相似文献
3.
腹主动脉瘤腔内搭桥术是近年来血管外科取得的重大进展。其原理是通过远离动脉瘤的股动脉在透视下将预先设计的带膜支架放置在动脉瘤的恰当位置上实现腔内搭桥 ,从而在瘤腔内形成一个新的血流通道防止动脉瘤破裂。因此该技术也是血管外科与血管内介入技术相结合的结果[1,2 ,3 ] 。由于该技术大大减少了传统手术带来的创伤 ,因此更适合老年体弱不能接受传统手术的患者。鉴于该手术在手术原理、适应症、并发症与传统手术有很大不同 ,要求的护理要点自然与传统手术有很大差别。然而 ,目前对该技术围手术期尚缺乏护理规范。本文针对我院近几年来…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总结腹主动脉瘤行腔内隔绝术的手术配合。[方法]对37例腹主动脉瘤病人行腔内隔绝术,同时给予密切护理配合。[结果]37例病人均成功行 EVG手术,其中分叉型覆膜支架33例和直筒型覆膜支架(4例),手术均顺利,术毕造影均未见明显Ⅰ型内漏、血管出血或支架移位等并发症;术后病人均康复出院。[结论]加强腹主动脉瘤行腔内隔绝术的手术配合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总结9例腹主动脉瘤切除人造血管移植术的护理。术前加强休息与卧位的护理、保持大便通畅、病情观察 术后重视体位与饮食、病情观察与护理、健康指导,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腹主动脉瘤开放手术与腔内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腹主动脉瘤患者98例临床资料。开放手术治疗30例,其中择期手术22例、急症手术8例;腔内隔绝术治疗68例,均为择期手术。结果开放手术组死亡1例,术后心力衰竭2例、术后急性心肌梗死1例、呼吸衰竭2例、急性肾衰竭2例。腔内组死亡1例,术后呼吸衰竭1例、脑梗死1例。结论开放手术适于年轻、合并症少及无法行腔内修复术的患者。腔内治疗以其安全、微创、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已成为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9.
10.
腹主动脉瘤是发生在腹主动脉壁的病变或损伤,而形成的局限性动脉异常扩张或膨出。临床表现为局部搏动性肿块、瘤体压迫周围神经、血管、淋巴而出现的相应症状,远端动脉栓塞致相应肢体缺血,以及瘤体破裂发生失血性休克而危及生命。腹主动脉瘤多发生于高血压、高血脂人群,老年人居多。手术是腹主动脉瘤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难度高,有一定创伤性。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一例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移植术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腹主动脉瘤在动脉瘤中最常见,95%以上的腹主动脉瘤是由于动脉硬化引起的。多数腹主动脉瘤无任何临床症状,多在常规体检时偶然发现,称为安静型腹主动脉瘤。在有症状的患者中,常见的症状为腹部搏动性肿块,其次是脐周或上腹部钝痛或仅有腹部不适,其致命并发症是腹主动脉瘤,破裂致大出血死亡。其根治方法是手术,由于患者常合并有心脑血管的动脉硬化病变,从而增加了手术的危险性,因此精细的围手术期扩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环节。2000年1月我院成功地进行了1例腹主动肪瘤切除人工血管移植术,患者术后恢愎良好,痊愈出院,现将临床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CDFI对18例行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患者术后进行随访。结果:CDFI显示所有患者人造血管内血流通畅。6例患者术后后瘤腔内显示出异常血流,诊断为内漏。12例无内漏患者后瘤体内径随随访时间延长逐渐变小;6例内漏患者中,2例瘤体内径缩小,2例无明显变化,2例略增大,结论:CDFI可对腔内隔绝术后手术疗效进行准确判断。及时发现并发症,是术后随访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腹主动脉瘤(AAA)中90%起于肾动脉以下,常向远端延伸到一侧或双侧髂动脉。典型的表现为深部内脏的钻痛感,主要位于腰骶部,疼痛通常稳定,患者因感到腹部异常搏动而就诊。但动脉瘤可变得很大,甚至破裂,而无先兆症状。腹主动脉瘤破裂通常先有下腹部和背部剧痛,以及动脉瘤压痛。基于出血的严重程度迅速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和死亡,腹主动脉瘤破裂和即将破裂为外科急诊,动脉瘤的传统治疗方法是手术切开,人造血管内缝术。但该术式创伤大、恢复慢、病死率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腹主动脉瘤(AAA)腔内隔绝术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CDFI对32例AAA患者术前进行检测,主要检测内容包括瘤体的大小,瘤体近远端颈的长度、内径及双侧髂总动脉的内径;对瘤体、瘤颈及双侧髂总动脉的形态进行观察;判断患者行AAA腔内隔绝术的可行性。结果 术前超声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均为100%,23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术前超声对20例患者术式的选择作出了正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人造血管搭桥术修复外伤性股动脉缺损的临床救治、护理措施和手术配合.方法 对16例股动脉损伤伴缺损病人施行人造血管搭桥术,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手术配合.结果 16例中除1例病人术后出现创面感染,肌肉广泛坏死,出现大出血,再次行手术截肢外,其余15例均获得良好恢复.结论 术前组织分工,术中密切配合、熟练操作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一站式杂交手术室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一站式杂交手术室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的护理配合及管理.方法 总结对41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配合的护理经验.结果 利用一站式杂交手术室的优势,配备素质良好的专业护理人员,做好术前、术中、术后的各项护理操作及管理,更好地配合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手术护理效果理想.结论 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科学的护理管理、精细的手术配合是杂交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19.
20.
目的:探讨提高腹主动脉瘤手术安全性的方法。方法:1999年12月-2005年3月36例腹主动脉瘤中,35例行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移植,1例行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结果:36例患者除1例死亡.余35例均获临床治愈。无手术并发症。结论:动脉瘤近端血流控制,动脉瘤切除及缝合修补和腔内修复等方法的更新可明显降低手术危险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