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针药结合组)和对照组(麦角胺咖啡因治疗组),观察对比两组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痊愈13例,显效11例,有效4例,无效2例,痊愈率43.3%,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30例,痊愈3例,显效11例,有效10例,无效6例,痊愈率10.0%,总有效率为80.0%。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χ~2=8.52、4.32,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针药结合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颞三针治疗无先兆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6 2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5例 )和口服尼莫地平对照组 (2 7例 )。针刺组取颞三针 (耳尖直上 ,发际上二寸为第一针 ,在第一针水平向前后各旁开一寸为第二、第三针 )为主穴 ,手法采用快速捻转或以滞针手法 ,对照组口服尼莫地平。结果 :针刺组基本恢复 13例 ,显效 10例 ,有效 5例 ,总有效率为 85 .7%;尼莫地平组基本恢复 4例 ,显效3例 ,有效 8例 ,总有效率为 5 5 .5 %,经统计学分析 ,针刺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 <0 .0 1)。  相似文献   

3.
针药结合治疗变形性偏头痛2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变形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活血止痛汤及针刺疗法治疗变形性偏头痛28例。结果:临床控制8例,显效13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86%。结论:针药并用治疗变形性偏头痛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4.
吴文锋  黄凡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6):1000-1001
目的观察平衡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与对照组54例,治疗组采取平衡针疗法治疗;对照组口服尼莫地平片。两组均治疗1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基本恢复23例,显效16例,有效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基本恢复8例,显效14例,有效9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57.4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衡针治疗偏头痛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药合治脑卒中后肢体偏瘫的疗效。方法:720例随机分为3组各240例,药物组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针药组用补阳还五汤加减同时用针刺治疗,针刺组单用针刺治疗。结果:药物组基本痊愈30例,显效60例,有效54例,无效96例,总有效率60.0%;针药组基本痊愈60例,显效80例,有效9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95.8%;针刺组基本痊愈30例,显效55例,有效48例,无效107例,总有效率55.4%。总有效率药物组、针刺组与针药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疗效较好,药物组与针刺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偏瘫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针药灸并用治疗三叉神经痛1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药灸并用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0例患者分组治疗,60例接受针刺治疗,60例接受针药灸治疗。结果:针刺组60例中,痊愈2例,占3.33%,显效16例,占26.67%,有效28例,占46.67%,无效14例,占23.33%,总有效率76.67%。针药灸组60例中,痊愈12例,占20.0%,显效32例,占53.33%,有效10例,占16.67%,无效6例,占10%,总有效率90%。针药灸组与针刺组比较,有效率提高了13.33%。结论:针药灸并用治疗三叉神经痛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眶上神经痛疗效观察。方法将30例眶上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治疗组采用针药结合法,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法,2组分别治疗2个疗程后,对其疗效进行比较。结果针药结合组15例患者,显效9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3.3%。单纯针刺组15例患者,显效4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73.3%。以上2组数据经统计学分析,针药结合组疗效优于单纯针刺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药结合治疗框上神经痛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偏头痛病例9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血府逐瘀胶囊口服结合针灸治疗。结果:两组均取得显著疗效,观察组中总有效率95.91%,其中治愈28例,显效10例,有效9例,无效2例。对照组中总有效率81.63%,其中治愈15例,显效14例,有效11例,无效9例。两组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较观察组更明显(P0.05);针刺组随访1周的头痛发作次数比治疗前1周显著减少(P0.05),对照组不明显(P0.05)。结论:血府逐瘀胶囊口服结合针灸综合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是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吴萍 《四川中医》2012,(8):134-136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盐酸替扎尼定片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观察组采用针刺结合盐酸替扎尼定片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内服中药进行治疗,2个疗程后对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中,痊愈10例,显效18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5.23%;对照组中,痊愈6例,显效12例,有效11例,无效13例,有效率为69.04%;两组有效率进行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针刺结合盐酸替扎尼定片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中药组。结论:针刺结合盐酸替扎尼定片治疗偏头痛患者的疗效显著,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治疗贫血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单纯中药组,张针刺中药并用组各45例,进行疗效分析.结果:针药并用组临床显效率37.8%,总有效率93.4%,单用中药组显效率22.2%,总有效率68.9%,针药并用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单纯中药组(P<0.05).结论:针刺中药并用治疗贫血,优于单纯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11.
路月霞  贾进辉  张振伟 《陕西中医》2007,28(10):1382-1383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脑梗塞后抑郁的疗效。方法:治疗组68例,针刺膻中、百会、神道等穴,加西药左洛复;对照组67例单纯服用左洛复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05%疗。提示:针药结合治疗脑梗塞后抑郁具有疏通气机,补虚泻实作用,调理脏腑,标本兼治,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颞三针”捣法针刺治疗偏头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颞三针"捣法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取"颞三针"为主穴,针刺手法采用捣法;对照组口服尼莫地平片。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及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基本恢复23例,显效16例,有效1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基本恢复6例,显效8例,有效15例,无效31例,总有效率48.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血浆内皮素均明显下降,一氧化氮均明显上升,而治疗组尤为显著。结论"颞三针"捣法针刺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较好,可较好地调节患者的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水平,从而维持脑血管正常的舒缩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临床观察针刺结合天麻钩藤饮加味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门诊及病房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口服天麻钩藤饮加味,治疗组(30例)用药同对照组并配合针刺治疗,两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基本恢复(11例),显效(15例),好转(3例),无效(1例);对照组基本恢复(4例),显效(7例),好转(14例),无效(5例);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结论:针刺结合天麻钩藤饮加味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刺治疗偏头痛50例。结果:痊愈21例,显效16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结论:针刺治疗偏头痛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王跃丰 《山西中医》2004,20(1):35-36
目的 :观察针药并用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32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采用针刺风市并配合自拟通窍益气汤加减治疗 ,并设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点滴治疗 2 8例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针药组痊愈 11例 ,显效 12例 ,有效 5例 ,无效 4例 ,总有效率为 87.5 % ;对照组痊愈 7例 ,显效 5例 ,有效 8例 ,无效 8例 ,总有效率为 71.4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u= 2 .5 930 ,P <0 .0 1) 。结论 :针刺风市并用自拟通窍益气汤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针刺对癌症疼痛镇痛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丹宇  陶冶 《中国针灸》1998,18(1):17-18
对 1 1 3例具有不同程度疼痛症状的癌症病人分别进行针刺镇痛、WHO药物三级止痛阶梯和针药结合治疗。结果表明 ,显效 :药物组 (2 0 .5 9% )与针刺组 (4 8.6 5 % )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总有效率 :药物组 (5 0 .0 0 % )与针刺组 (72 .97% )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与针药组 (95 .2 4%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 .0 0 1 )。针刺镇痛优于药物止痛 ,针刺和药物结合治疗癌症疼痛有较高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针刺结合手法推拿治疗偏头痛5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启权  冯先兰 《光明中医》2008,23(7):934-935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手法推拿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施予穴位针刺结合头部手法推拿治疗;而对照组给予西药颅痛定、西比灵口服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84.5%,总有效率达98.3%;对照组显效率为56%,总有效率为86%。治疗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结合手法推拿治疗偏头痛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其疗效明显优于药物治疗。且无毒副作用,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以清肝泻火立法的针药结合疗法防治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9例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针药结合1组、针药结合2组,每组53例。中药组予清肝化瘀方治疗,针药结合1组予清肝化瘀方结合常规针刺治疗,针药结合2组予清肝化瘀方结合清肝泻火针刺治疗,各组疗程均为8周,治疗结束后随访4周。观察临床疗效,比较偏头痛症状(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持续时间、头痛程度、伴随症状)积分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1)试验过程中,中药组脱落4例,针药结合1组脱落7例,针药结合2组脱落6例,最终完成试验者142例,其中中药组49例、针药结合1组46例、针药结合2组47例。(2)中药组、针药结合1组、针药结合2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7.41%、76.09%、95.74%,组间临床疗效比较,针药结合1组、针药结合2组优于中药组(P0.05),针药结合2组优于针药结合1组(P0.05)。(3)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随访4周时与治疗前组内比较,各组中医证候积分、偏头痛症状总积分及各分项(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持续时间、头痛程度、伴随症状)积分均降低(P0.05)。(4)治疗4周后组间比较,针药结合1组、针药结合2组偏头痛症状总积分、头痛程度积分差值大于中药组(P0.05),且针药结合2组头痛程度积分差值大于针药结合1组(P0.05);治疗8周后、随访4周时组间比较,针药结合1组、针药结合2组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持续时间、头痛程度积分及偏头痛症状总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差值大于中药组(P0.05),且针药结合2组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持续时间、头痛程度积分及偏头痛症状总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差值大于针药结合1组(P0.05)。结论以清肝泻火立法的针药结合疗法防治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疗效满意,能有效减少偏头痛发作次数,缩短头痛持续时间,减轻头痛程度,并改善中医证候。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肾炎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43例分为风寒型、风热型、脾肾阳虚型,分别给予针刺和中药口服。结果:治愈15例,显效15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88.37%。结论:针药结合治疗肾炎水肿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牛永利  赵俊龙  李红阁 《陕西中医》2016,(10):1406-1407
目的:观察分析头针配合体针联合中药治疗肝气郁结型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治疗的86例肝气郁结型抑郁症作为研究对象,分为针药联合组和单一针刺组,各43例。针药联合组给予患者头针配合体针联合中药治疗;单一针刺组给予患者头针配合体针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及抑郁评分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治疗一个月后,针药联合组汉密尔顿评分明显优于单一针刺组,针药联合组汉密尔顿评分的减分率明显优于单一针刺组;并且针药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3.02%,单一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1.40%,针药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单一针刺组;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头针配合体针联合中药治疗肝气郁结型抑郁症临床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