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玉珍 《当代医学》2014,(29):113-114
目的对危急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江西省丰城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于2011年4月~2013年10月收治的危急重症患者124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n=62)。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实施院内转运,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展开院内转运,对2组患者转运成功率、意外事件发生率和接收科室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转运中意外事件发生情况为坠床8.06%,意外脱管4.83%,供氧中断6.45%,病情恶化6.45%;观察组转运中意外事件发生情况为坠床1.61%,意外脱管1.61%,供氧中断1.61%,病情恶化0.0%;2组转运中意外事件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转运成功率为90.32%,护理纠纷发生率为14.52%,观察组转运成功率为98.39%,护理纠纷发生率为3.23%,2组转运成功率及护理纠纷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接收科室满意率为70.97%,观察组接受科室满意率为95.16%,观察组患者接收科室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为危急重症患者实施院内转运过程中,通过周密、细致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可降低意外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院内转运安全性,增强接收科室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对急诊危重患者进行院内安全转运过程中行全面护理干预,探讨护理实施效果。方法选择急诊病房中的危重80例患者,选择时间于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行不同的护理方式:全面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干预,组别名称对应:研究组、对照组。经数据软件分析组间的转运意外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率。结果研究组急诊危重患者经数据软件分析发现转运意外事件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25.00%),且护理满意率(97.50%)高于对照组(72.50%),差异指标有意义P0.05,结论在院内安全转运过程中,需对急诊危重患者行全面护理干预,以此降低转运意外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意识障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从急诊科转运至相关科室的意识障碍患者279例.其中采取传统方式转运的137例患者为对照组,采取护理风险管理措施转运142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意外发生率、意识障碍程度加重比率及接收科室满意率.结果 对照组转运途中发生意外26例、意识障碍程度加重15例、接收科室满意率84.67%;观察组分别为11例、9例、92.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提高急诊意识障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析危急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该院2013年2月至2015年11月间收治的危急重症患者10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技术偶数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观察组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方法进行院内转运,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进行院内转运,观察对比2组患者意外事故发生率和转运成功率以及接受科室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转运中意外事件发生率、转运成功率、护理纠纷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接受科室满意率率明显低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危急重症患者进行院内转运时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进行院内转运,能有效的降低医患纠纷,提高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3月至2013年5月我院院内转运的危重患者2452例,其中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采取传统方法进行院内转运的1204例为对照组,2012年4月至2013年5月采取全面安全护理措施进行院内转运的1250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意外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家属的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转运途中发生意外125例,死亡14例,患者及家属满意度81.90%;观察组转运途中发生意外54例,死亡4例,患者及家属满意度94.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急诊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实施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不仅可提高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而且能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要素和防范措施。方法分析我院2007年2月至2008年2月急诊科转运的331例急诊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设为对照组,对该组患者采用常规转运护理方式;2009年1月~2010年1月急诊科转运的438例急诊危重患者设为观察组,该组患者实施安全转运护理。结果通过分析比较,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转运所花时间、护理纠纷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转送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对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时加强安全护理,可以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医患之间产生的护理纠纷,同时也可以缩短转运时间和增加转运满意度。急诊科对患者转运时完全可以推行安全转运护理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对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干预与成效。方法:对128例急诊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为常规护理组与护理干预组,每组64例,分析两组患者在院内转运过程中的意外发生率和护理效果。结果:经分析得出,常规护理患者在院内转运过程中意外事件的发生几率为12.50%,护理干预组患者在院内转运过程中意外事件的发生几率为3.13%,两组在院内转运过程中意外事件发生几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危重患者在院内转运中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降低在转运途中发生的意外几率,且护理效果较为满意,值得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外科急危重病人院内转运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锦霞 《广西医学》2010,32(5):614-615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程序在外科急危重病人院内转运的效果。方法在院内转运的外科急危重病人547例中按随机数字表法抽取病例,其中2008年的100例为对照组,按常规的院内转运方法护理;2009年的100例为实验组,在转运前给予预见性护理。观察两组的转运时间、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和意外事件的发生率。结果院内转运所需时间,实验组为(30.8±4.3)m in,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8.2±8.7)m in(P〈0.01);转运效率实验组快于对照组(P〈0.01);不良事件和意外发生率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院内转运的外科急危重病人进行预见性的护理程序,可缩短转运时间,提高转运效率,减少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及意外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周镁洁  钟利君 《浙江医学》2018,(18):2078-2079
目的探讨基于SHEL分析的院内转运管理在减少急诊颅脑外伤患者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6例实施基于SHEL分析的院内转运管理(观察组)、46例实施急诊常规院内转运管理(对照组)的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院内转运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接收科室满意度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院内运转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接收科室各项内容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患者对院内转运各项内容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急诊颅脑外伤患者实施基于SHEL分析的院内转运管理,能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医护患关系和谐,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本院于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90例急诊科危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院内转运护理干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转运情况结果。结果护理组转运过程中死亡患者0例,意外事件发生患者1例,护理纠纷患者1例,成功转运率为100.00%。对照组转运过程中死亡患者3例,意外事件发生患者5例,护理纠纷患者7例,成功转运率为82.22%。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科危重患者采用院内转运的护理干预方式后,可以明显提升院内转运成功率,减少转运过程中的护理纠纷事件发生次数,提升转运效率,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于转运过程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路径实施的效果。方法:选取危急重症患者100例,按照转运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方式进行转运,观察组患者以院内安全临床转运路径进行转运,比较两组患者的转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对接收科室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转运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而对接收科室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安全转运路径的实施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提高接手科室满意率,获得更优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绿色通道在急诊气管插管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本院急诊科80例急诊气管插管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将采取传统转运方式的急诊气管插管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绿色通道转运的急诊气管插管患者设为观察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救治成功率、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转运时间。结果对照组转运过程中意外事件总发生率为32.50%,其中导管移位及堵塞发生率较大;观察组意外事件发生率为17.5%,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急诊室停留时间及转运时间显著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救治成功率为100%,无死亡患者。结论绿色通道的使用可缩短转运时间,有效提高危重症患者救治率,减少转运过程中意外事件的发生,为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提供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对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时间及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经本院急诊抢救室转运的88例急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018年3月-2019年2月实施常规转运方式的4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9年3月-2020年3月实施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的44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各医疗区域院内转运时间、转运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家属及接收科室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转运至普通病房、检查室及重症监护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为9.09%,低于对照组的25.00%(P0.05)。观察组家属与接收科室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用于急危重症患者有利于缩短院内转运时间,降低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从而提高升者家属、接收科室满意度,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6):77-83
目的探讨双人核对单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双人核对单用于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与传统管理模式对比进行分析,比较两组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科室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危重患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急诊危重患者转运工作满意度七个方面测评中,及时准确通知病区、通知所需物品准备、护送患者准备方面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转运途中物品准备、携带资料完整性方面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人核对单的使用,有效地保证了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王传莉 《中外医疗》2010,29(21):164-164
目的探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时的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从急诊科转送至病房或检查的危重患者276例。结果本组276例急诊危重患者均达到了转运目的 ,均未发生意外;同时,科室间反馈满意。结论对患者院内转运时进行安全护送极其重要,对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一系列的护理措施,既保证了患者在尽短的时间内安全到达相关科室,减少意外事件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也提高了急诊护理质量,更保证了医院的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创伤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从急诊科转送至病房或检查的急性创伤患者486例。其中2008年10月~2009年10月采取传统转送方式252例,设为对照组。2009年11月~2010年11月采取改进转运方式234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间途中意外发生率、科室满意率、转运死亡率。结果:对照组急性创伤患者院内转运常见危险因素各类管道脱落或堵塞、窒息、血压骤降或休克的出现几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院内转运的主要死亡原因如休克、窒息等的出现几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科室不满意度如沟通失效等出现几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改进后的转运方式有助于提高急性创伤患者在院内转运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创伤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从急诊科转送至病房或检查的急性创伤患者486例。其中2008年10月~2009年10月采取传统转送方式252例,设为对照组。2009年11月~2010年11月采取改进转运方式234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间途中意外发生率、科室满意率、转运死亡率。结果:对照组急性创伤患者院内转运常见危险因素各类管道脱落或堵塞、窒息、血压骤降或休克的出现几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院内转运的主要死亡原因如休克、窒息等的出现几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科室不满意度如沟通失效等出现几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改进后的转运方式有助于提高急性创伤患者在院内转运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洋洋 《吉林医学》2013,34(11):2148-2149
目的:探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35例急诊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安全转运过程中的护理措施。结果:335例急诊危重患者均能安全到达相关科室。结论:妥善准备好转运前的各项具体工作,对患者进行合理的心理护理,积极完善交接管理,确保患者院内的安全转运。  相似文献   

19.
顾怡兰 《中外医疗》2016,(30):159-161
目的:研究急诊危重症患者40例转运过程中预见性护理效果。方法方便简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该院接诊的40例急诊危重症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在转运过程中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转运过程中采取预见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情况、满意度比较。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0.00%(2/20)小于对照组40.00%(8/20)(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科室满意度90.00%(18/20)、95.00%(19/20)均优于对照组60.00%(12/20)、50.00%(10/20)(P<0.05)。结论通过对40例急诊危重症患者转运过程中采取预见性护理后,认为预见性护理能够预见性发现问题,并采取正确的护理,能够有效的减少在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分析创伤评估在急诊创伤患者院内转移中的价值。方法选取确山县人民医院转运救治的160例急诊创伤患者,按照转运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采取无预警分级转运,观察组经创伤评估后采取预警分级转运。比较两组转运过程中意外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家属对转运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转运意外事件发生率为11.25%,低于对照组(38.75%)(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6.25%,高于对照组(82.50%)(P<0.05)。结论在急诊创伤患者院内安全转运工作中采取创伤评估可有效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提升满意度,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