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鼻窦炎为耳鼻咽喉科常见病 ,近年来随着诊断手段提高 ,对真菌性鼻窦炎的认识不断加深。真菌性鼻窦炎患者 ,常因血性涕或鼻塞、有异味、面部麻木感就诊。本文总结我院自 1 991年 7月~ 2 0 0 2年1 2月收治的真菌性鼻窦炎住院患者 32例资料并作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32例患者中 ,男 1 4例 ,女 1 8例 ;年龄 35~ 70岁 ,平均 62岁 ,病程 3个月~ 4年 ,大多为 3个月~1年。单侧上颌窦发病 2 7例 ,筛窦合并上颌窦炎 3例 ,蝶窦炎 2例。其中伴有慢性鼻窦炎史 6例。 32例中以血性涕就诊者 1 0例 ,以脓血性涕伴鼻内腥臭味、头部隐痛就…  相似文献   

2.
胡建妙 《医学研究杂志》2007,36(11):119-120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3例真菌性鼻窦炎的CT表现。结果真菌性鼻窦炎发生于上颌窦15例,蝶窦5例,筛窦3例。CT表现为①所有受累鼻窦均显示窦腔内密度增高;②窦腔内可见团块状或斑点样钙化影19例;③窦腔高密度混浊影中有气泡16例;④上颌窦骨质吸收、破坏12例,窦壁骨质膨胀或变薄6例。结论真菌性鼻窦炎具有CT特征表现,如病变鼻窦内团块状高密度影、斑点样钙化影或气泡影,病变常膨入附近鼻窦或鼻腔,鼻窦骨壁可伴有压迫性破坏或吸收等。其中以鼻窦病变内钙化斑最具特异性。CT扫描结合鼻内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真菌性鼻窦炎25例CT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5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与CT影像资料。结果本组25例真菌性鼻窦炎中由曲霉菌感染引起21例,表现为真菌球形成,CT表现为:(1)病变鼻窦多为单窦,以上颌窦多见,少数可为双侧多窦;(2)病变鼻窦多表现为密度不均匀的软组织影,密度相对较高,部分向鼻腔膨出;(3)多数病灶内可见沙粒样、小条片状、团块状钙化灶;(4)受累窦壁可见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硬化,可伴有轻度骨质破坏,但残存骨端伴有骨质硬化。由毛霉菌感染引起4例: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2例,CT表现为:鼻窦黏膜增厚;鼻窦腔内均匀高密度影,呈毛玻璃样特征,病变密度明显高于相邻软组织;可有斑点状钙化灶。另外可见窦壁骨质侵蚀破坏1例,病变侵犯眼眶1例,但骨质破坏较明显。结论真菌性鼻窦炎具有较为典型的CT表现,可准确地显示病变累及的范围,对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捶菌性副鼻窦炎的CT表现和特征,探讨CT在该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真菌性副鼻窦炎的CT表现。结果:单侧上颌窦炎18例,双侧同时发病的5例(其中1例累及左侧筛窦),筛窦3例,蝶窦1例。CT表现主要为25例窦腔内有密度较高的不均匀软组织密度影,其中,19例伴有斑点、斑块状及不规则条带状钙化.4例病灶内有散在“小空泡”征,2例病变完全钙化;21例窦壁骨质增厚硬化,2例筛板增厚,窦腔均有所缩小;8例上颌窦内侧壁骨质破坏吸收变薄或中断。结论:真菌性副鼻窦炎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CT对该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表现.方法回顾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真菌性鼻窦炎的CT表现.结果 15例中,单侧9例,其中上颌窦发病3例,合并筛窦、蝶窦发病6例;双侧6例,其中两侧上颌窦发病2例,上颌窦、筛窦及蝶窦发病3例,全组发病1例.CT表现为窦腔密度增高,可见斑点状、云絮状、不规则细条状及环形钙化,窦壁骨质吸收并硬化.结论 CT结合鼻内腔镜能够明确诊断真菌性鼻窦炎.  相似文献   

6.
真菌性鼻窦炎在过去较少见 ,近年来有明显上升趋势。 1996年 5月~ 2 0 0 0年 5月 ,我科共诊治真菌性鼻窦炎 15例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5例患者中 ,14例为真菌性上颌窦炎 ,1例为真菌性筛窦炎。其中男 10例 (单侧 8例 ,双侧 2例 ) ,女 5例 (单侧 4例 ,双侧 1例 )。年龄 2 0~ 5 5岁 ,平均 4 1.2岁。病史 2~ 10年。在门诊拟慢性鼻窦炎行局部抗炎治疗或反复穿刺冲洗者 10例 ,后经涕中病原体检查 :涂片中见霉菌菌丝及孢子而得以明确诊断。而另 5例门诊拟鼻窦出血性息肉及鼻窦肿瘤而经上颌窦探查、病原体检查、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7.
蒲洪山  冯星维 《中外医疗》2009,28(19):171-171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赛炎的CT表现及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9例真菌性鼻寞炎的CT表现。结果病变多发生于一侧,以上颌赛多见,同时累及其它鼻謇。病变鼻窦粘膜增厚,片状或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其内可见团块状、斑点状或线样钙化灶16例。上领窦骨质破坏4例。结论真菌性鼻赛炎有特征性CT表现,CT检查是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对诊断此病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郑星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2):4411-4412
目的:探讨CT对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病理证实的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和CT检查资料。结果:根据其CT表现可归纳为如下特点:病变大多为单侧性;病变部位以上颌窦为主;窦腔内不均匀性软组织密度影中央杂有沙粒状、小条片状、团块状钙化;局限性骨质增生与破坏。结论:真菌性鼻窦炎具有较特征性的CT表现,CT可明确病变的部位及范围。在对真菌性鼻窦炎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主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鼻窦炎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及疾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病理确诊的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2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29例。结果: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经鼻内镜手术治疗后全部治愈且疗效满意;侵袭性经手术彻底清创,术后全身使用抗真菌药及控制原发病也可获得满意疗效。结论:根据疾病的性质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AFS)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AFS的认识。方法分析吉林市中心医院2005年7月~2011年7月12例AFS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应用过碘酸雪夫(PAS)及环六亚甲基四胺银(GMS)特殊染色标记真菌。结果 12例AFS中,男7例,女5例,发病年龄19~46岁。多具有变应性疾病病史。皮肤过敏源试验8例阳性,真菌培养4例阳性。影像学检查示多组鼻窦可见斑片状高密度影,部分病例窦壁骨质可见骨破坏。组织病理学:大体观察送检组织为黏稠的灰褐色果酱样分泌物,镜下表现为"潮汐样"嗜酸性黏液湖,特殊染色于黏液湖中可见真菌菌丝。结论 AFS是一种易被漏诊误诊的疾病,需结合临床及病理学表现综合判定。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广谱、高效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以及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 ,对真菌性鼻窦炎的报道日渐增多。现将本科1992至 1998年住院资料完整 ,诊断为该病的 2 1例患者治疗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1例患者中 ,男 12例 ,女 9例。年龄19~ 6 5岁 ,病程 1~ 15a。其中上颌窦 14例 ,单侧 12例 ,双侧 2例 ;筛窦、上颌窦同时受累 6例 ,筛窦、蝶窦受累 1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头疼或隐疼、鼻塞等症状。其中擤血性涕 14例 ,眼痛 3例 ,颜面部肿胀、有麻木感 4例。检查见中鼻甲水肿 16例 ,中鼻道可见胶冻样灰褐色分泌物 9例。 1…  相似文献   

12.
13.
[背景]探讨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AFS)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病例报告]给6例AFS患者行变应原皮肤试验,测定血清总IgE含量.在全身麻醉下行鼻内镜上颌窦自然口扩大加筛窦开放和病灶清除术,清除鼻窦病变组织后用生理盐水冲洗窦腔,彻底清除病灶.术后进行消炎及对症治疗,并口服给予强的松,鼻腔内局部给予皮质类固醇激素,对鼻窦内容物行HE染色及Gomori乌洛托品银染色.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均未见复发.[讨论]AFS患者仍需要长期的随访和观察,AFS的诊断标准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4.
<正>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经组织活检及手术病理证实的真菌性鼻窦炎27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中,男10例,女17例,年龄19~77岁。鼻塞、流脓涕23例,涕中带血11例,涕中或痰中有干酪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学特点 ,以提高真菌性鼻窦炎的确诊率。方法 对 16例真菌性鼻窦炎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 ,并以病理及真菌培养结果作为确诊依据。结果 真菌性鼻窦炎以上颌窦为主 ,其中 15例均有上颌窦病变 ,单侧发病 9例 ,双侧均有病变 6例 ;15例中伴有筛窦变 4例 ,分别占总数的 5 6.2 5 %、3 7.5 0 %、2 5 .0 0 %。侵袭型鼻窦炎 3例 ,占 18.75 %。CT影像学显示窦腔内团块或线状钙化影 ,并可伴有局部邻近骨质的破坏。结论 真菌性鼻窦炎有特征性的CT影像学特点 ,对该类疾病的诊断有帮助 ,同时病理及真菌培养是确诊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真菌性副鼻窦炎的临床表现和CT征象,探讨真菌性副鼻窦炎CT特征性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25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真菌性副鼻窦炎的临床资料,分析其CT表现。结果:25例临床症状以鼻塞、头痛为主,其次是脓鼻涕、回吸性血涕以及嗅觉异常。CT表现为单侧或双侧、单个或多个副鼻窦腔内不均匀的软组织密度影,窦腔缩小、闭塞消失。其中19例窦腔内可见斑块、斑点状及条状钙化影;上颌窦开口扩大13例;上颌窦壁骨质吸收变薄4例。结论:真菌性副鼻窦炎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症状及CT检查,CT检查可以良好地显示病变密度、范围和副鼻窦解剖结构,病变内出现钙化影是诊断真菌性副鼻窦炎的可靠依据。CT检查是本病首选且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胃癌的诊断价值及对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及判定预后的影响。方法对50例经胃镜下活检或手术,有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采用低张下水充盈CT检查技术,使胃囊充分扩张,腔壁对比良好,消除胃蠕动造成的伪影及胃壁的假性增厚,扫描范围自膈顶至肾下极,总结分析其CT征象。结果 CT征象为胃壁增厚38例,软组织肿块21例,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及脏器30例,淋巴结肿大23例,远处及种植转移10例,所有病例软组织均有强化。结论 CT可显示胃癌的大小、形态、范围及三维关系,判定有无浸润周围脏器及远处脏器的转移,能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Allergic fungal sinusitis,AFS)曾被列入广义的真菌性鼻窦炎的范畴,而未被看作一独立的类型,以至于人们对该病缺乏足够的认识。1981年Miller等首先报道了一组由曲霉菌引起的与变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Allergicb fonchoPulnlonary aspergillosis,ABPA)有相似的免疫和组织病理学特征的上颌窦炎。  相似文献   

19.
刘杰 《吉林医学》2011,(34):7318-7319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60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采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彻底清除病灶,充分开放引流,术后抗真菌药反复冲洗鼻腔,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随访。结果:对60例患者随访3个月~2年,除1例复发外其余全部治愈无复发。结论: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创伤小,不损害鼻腔正常生理功能,便于术后复查和随访,治愈率高且复发率低,是治疗该病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CT诊断真菌性鼻窦炎10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回顾性总结真菌性鼻窦炎CT影像表现,并结合临床,探讨CT检查对诊断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00例确诊为真菌性鼻窦炎的病人资料并结合临床检查结果,与CT检查进行分析比较。鼻窦CT扫描采用骨窗和软组织窗扫描。结果 100例患者均为单侧鼻窦发病,其中真菌球型68例,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4例,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28例。CT扫描影像特点为鼻窦腔散在较均匀毛玻璃特征或极不规则的线状,有星状分布的钙化点;伴不同程度骨质吸收或结构不清;窦壁骨质侵蚀15例。病变延伸到邻近结构3例,其中1例累及眼眶。有2例侧颅底骨质吸收。鼻腔或鼻窦内分布黏蛋白与CT显示毛玻璃样高密度影一致。结论真菌性鼻窦炎的鼻窦CT扫描显示与其他鼻窦炎不同。CT检查有助于准确诊断真菌性鼻窦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