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目的观察大鼠脑挫伤后不同时间段低氧诱导因子HIF-1α的表达变化规律,探讨其在脑挫伤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法医学实践中的应用。方法参照Feeney法建立大鼠闭合性脑挫伤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对照组和挫伤后1h,4h,12h,48h,72h,7d,14d共8组,运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HIF-1α蛋白的表达。结果伤后1h可观察到少量HIF-1α表达,4h后表达开始增加,48h达高峰,到14d时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脑挫伤后HIF-1α的表达呈现出一定的时序性规律,有望应用于脑挫伤经过时间的法医学鉴定。 相似文献
2.
弥漫性轴突损伤合并局灶性脑挫伤动物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rather ideal experimental brain injury model in rats, in which diffuse axonal injury(DAI) and focal brain contusion were made concurrently. METHODS: The pathophysiological changes were monitored, and the histological changes were observed under naked eye, microscope and electric microscope. RESULTS: 1. The mortality in the group suffering from DAI with focal contusion(Group A)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DAI(Group B) and sham group(Group C); 2. The time of post-injury primary coma in Group A [(5.19 +/- 0.49) h] was longer than that in Group B [(2.75 +/- 0.16) h] and Group C [(2.77 +/- 0.20) h] significantly(P < 0.01); 3. Immuno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showed that the diffuse axonal injury could be seen in several parts of the brain(subcortical, corpus callosum and brainstem) in Group A; 4. We observed in Group A under electric microscope that the axons were swollen and degenerated fragmently, neurofilaments ranged disorderly and there was vacuolation. CONCLUSION: The model is cheap, simple and can be easily repeated. Furthermore it can be used to research the changes of pathophysiology, histology and moleculobiochemistry of head injury in human beings.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大鼠脑挫伤后不同时间段细胞间黏附因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的表达变化规律。方法参照Feeney法建立大鼠闭合性脑挫伤模型,将实验大鼠分为对照组和脑挫伤后1h、6h、24h、48h、72h、7d组,共7组,每组8只,运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脑挫伤组织中ICAM—1的表达。结果大鼠脑挫伤1h可见ICAM-1有少量表达,伤后24h表达明显增多,72h达到高峰,其后下降,伤后7d仍有表达,且高于对照组水平。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实验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大鼠脑挫伤后ICAM-1表达随着时间的变化表达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可为推断脑挫伤早期损伤时间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①目的 探讨大鼠实验性脑挫伤后诱早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的表达及其时相性。②方法 建立脑挫伤动物实验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ABC法),观察大鼠脑挫伤后iNOS在伤后不同时间的表达。免疫组化结果利用计算机彩色图像分析技术进行定量统计分析处理。③结果 伤后12小时组可见iNOS活性增高,并随伤后存活时间延长,iNOS阳性物质总面积逐渐增多,细胞染色强度逐渐加深。阳性物质总面积在伤后1~3天这高峰,5天后开始下降,伤后7天仍维持较高水平。细胞染色强度亦随伤后存活时间的延长而加深,于伤后5天时达高峰,随后骤然下降,至伤后7天仍高于起始水平。④结论 脑挫伤后iNOS在损伤局部的染色变化呈现一定的时间规律性,可用于脑挫伤时间的推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脑损伤后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人挫伤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88例脑挫裂伤患者急症开颅行脑失活组织清除术和额极、颞极切除内减压术所得挫伤脑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HSP70的表达,并分析HSP70表达量与术前GCS评分、受伤时间、患者年龄、性别及预后的关系。结果HSP70与GCS评分明显相关,在死亡患者表达最少,而与患者年龄、性别、受伤时间无关。结论HSP70在GCS6~10分患者中的表达最强,提示其参与人脑挫伤后神经元的保护和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 现察中药益神启窍方对弥漫性轴突损伤合并局灶性脑挫伤大鼠β-APP表达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弥漫性轴突损伤合并局灶性脑挫伤动物模型造模,取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7只、假手术组7只、模型组12只、中药组12只,后2组再随机分为创伤后6h、12h、24h3组,每组4只.造模前1周中药组每天灌胃益神启窍方中药配方颗粒,模型组只灌胃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分别用HE染色和β-APP免疫组化染色,观察造模后6h、12h、24h大鼠脑组织病理学改变和β-APP的表达.结果 假手术组与正常组β-APP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6h、12 h、24 h β-APP表达均低于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仍高于假手术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HE染色正常组、假手术组无异常;模型组可见脑实质水肿,血管扩张淤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部分神经元肿胀和少量核固缩,中药组见脑实质水肿程度、血管扩张淤血轻微,见少量的蛛网膜下腔出血,部分神经元轻微肿胀和少量核固缩.结论 中药益神启窍方能够降低损伤脑组织中.β-APP的表达,这可能与其具有脑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大鼠脑挫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时序空间变化.方法 建立自由落体打击大鼠脑挫伤动物模型,采用TUNEL染色方法和DNA凝胶电泳分析,研究神经细胞凋亡.结果 ①伤后2 h即可见神经细胞凋亡,挫伤半影区比中央区更显著,P<0.05;与远隔部位和对照组有显著差异.②挫伤半影区神经细胞凋亡率和平均积分光密度(IOD)变化呈上升趋势,与损伤时间呈线性关系.③脑挫伤后6 h以后出现DNA"梯状"谱带.结论 大鼠脑挫伤后神经细胞凋亡逐渐增强,具有时序性变化特点,有利于探索推断脑损伤时间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大鼠实验性脑挫伤后不同时间内脑组织核转录因子(NF-κB)表达的变化,探讨NF-κB与脑损伤经过时间的关系。方法参照Feeney’s法建立大鼠脑挫伤模型,在伤后1h,4h,12h,48h,72h,7d,14d,运用Westernblot法分别检测NF-κB的表达量,以非损伤组做为对照。结果NF。KB表达在损伤后1h出现,12h即达到高峰,48h开始下降,7d后表达量仍高于对照组,14d后表达量基本恢复至接近对照组水平,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F-κB在脑挫伤后的表达经历了一个先快速升高后又下降到接近正常水平的过程,其表达的时序性变化可望成为临床法医学脑挫伤的早期鉴定及推断脑损伤时间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大鼠脑组织缺血后Ngb mRNA表达与缺血时间推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鼠脑组织缺血后不同时间脑红蛋白(Ngb)mRNA表达及法医学意义。方法 建立Wistar大鼠脑组织缺血模型,应用一步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one step RT-PCR)技术与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脑组织缺血后不同时间Ngb mRNA表达的差别。结果 脑缺血后Ngb mRNA表达迅速升高,缺血1min达高峰,缺血5min表达迅速降低,但仍高于假手术组水平,10min后随缺血时间延长表达再度逐渐增强。结论大鼠脑组织缺血后Ngb mRNA的表达呈现时相性的变化,可在法医实践中用于早期脑缺血时间的推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超氧化物歧化酶类似物锰四(4-苯甲酸)卟啉(MnTBAP)对脑挫伤大鼠脑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探讨MnTBAP对脑挫伤后继发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60只,雌雄不拘,分为假手术对照组、损伤组和MnTBAP治疗组.用自由落体方法制备大鼠脑挫伤模型,损伤组术后立即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治疗组术后立即腹腔注射MnTBAP( 10 mg/kg体质量).于术后1、6、12和24 h取挫伤侧脑组织标本,测定SOD、MDA和NO活性和含量.结果 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损伤组脑组织SOD水平降低(P<0.01),MDA和NO水平增高(P<0.01).与损伤组相比,MnTBAP治疗组脑组织SOD水平增高(P<0.05),相反,MDA和NO水平降低(P<0.01).结论 MnTBAP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功能,能有效提高挫伤后脑组织SOD含量,减少MDA和NO含量,对继发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兔急性脑挫伤实验模型,观察实施不同程度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对血清S-100B蛋白和脑氧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实验兔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轻度血液稀释组(H1组)、重度血液稀释组(H2组),每组8只.参照Feeneys自由落体打击方法建立急性脑挫伤模型.C组不进行血液稀释,H1、H2组于脑挫伤后行ANH,目标红细胞压积(Hct)分别为30%和15%.于打击脑组织前(T0)、打击后30 min(ANH前,T1)、ANH后2 h(T2)分别采集颈静脉血检测S-100B蛋白浓度、乳酸浓度(VLAC)、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及Hct.结果 T0时各组S-100B蛋白浓度、SjvO2、VLA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3组S-100B蛋白、VLAC较T0时升高, SjvO2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3组S-100B蛋白、VLAC较T0时明显升高, SjvO2降低(P<0.05),但H1组的升降幅度明显小于H2组和C组(P<0.05).结论 以Hct=30%为目标实施ANH有利于兔急性脑挫伤后脑组织的氧供和氧利用,减少继发性脑组织损害发生,而以Hct=15%为目标实施ANH反而加重继发性脑损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脑损伤的早期诊断及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逆行胰胆管注射牛黄胆酸钠制成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观察制模后脑组织病理改变、iNOS的变化以及脑脊液中S—100B蛋白的含量,分析S—100B蛋白在急性胰腺炎脑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作用。结果:脑脊液中的S-100B蛋白在SAP模型中制模后6h即有上升,与急性胰腺炎脑组织的镜下病理学评分、NO、iNOS呈正相关。结论:脑脊液的S—100B蛋白可以作为急性胰腺炎脑损伤的诊断指标且其可能参与了急性胰腺炎脑损伤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血清中神经丝蛋白H磷酸化亚型(pNF—H)和S-100B水平的变化对其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0名健康人和118例颅脑损伤患者损伤后6h、12h、24h、3d、5d、7d的血pNF—H和S-100B水平,分析pNF—H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各时间点检测血pNF—H和S-100B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内中、重型亚组各时间点检测血pNF—H浓度均显著高于轻型颅脑损伤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重型亚组各时间点血清pNF—H浓度均显著高于中型颅脑损伤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颅脑损伤后24h的血pNF—H水平与24h的GCS及6个月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呈负相关(r=-0.47、-0.33,P均〈0.05)。结论血pNF—H和S-100B水平检测可作为判断颅脑损伤早期病情和疗效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应用 S-100蛋白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PAP)对 S-100蛋白在168例全身多种肿瘤细胞中的分布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S-100蛋白不仅存在于胶质瘤、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外伤性神经瘤、恶性神经鞘瘤和“蝾螈”瘤中,而且还分布于黑色素痣、黑色素瘤、脂肪肉瘤、软骨瘤、软骨肉瘤、涎腺和乳腺肿瘤中。此外,发现支气管腺癌、甲状腺嗜酸性腺瘤、甲状腺髓样癌和胆管细胞癌 S-100蛋白阳性。讨论了 S-100蛋白在肿瘤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大鼠重型脑损伤后去大骨瓣减压组(DC组)和非去大骨瓣减压组(NDC组)S-100B的表达变化。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假手术组(SH组)、NDC组和DC组在不同时间点S-100B蛋白的表达。结果 DC组与NDC组S-100B表达呈现双峰趋势,第1个峰值出现在伤后6 h,第2个峰值出现在伤后72 h,NDC组第2峰较高,DC组第2峰较低;NDC组在120 h及168 h S100B表达水平仍较高;NDC组在每个时间点的表达量均高于DC组,48、72、120和168 h 4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大骨瓣减压能够减轻继发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16.
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尽管颅脑损伤后的检测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目前很难量化原发性和继发性脑损伤的程度。S-100B蛋白是新近发现的一种颅脑损伤的血清标记物。它的生化性质及其在脑组织特异性和高敏感性的表达,使其作为颅脑损伤程度和预后的判断指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S-100B蛋白是一类能反映颅脑损伤及其程度的新型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采用S 100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对60例乳腺癌及其周围组织中的树突状细胞进行了原位观察和数量分析。结果表明:乳腺癌组织中散在分布S 100蛋白阳性的树突状细胞,而癌周及癌旁的淋巴细胞及浆细胞密集区可见树突状细胞成簇存在。树突状细胞与乳腺癌的组织类型,腋窝淋巴结转移状况及癌周淋巴细胞及浆细胞的浸润程度有关。提示树突状细胞参与的宿主抗肿瘤免疫反应随肿瘤的不同时期而不同。 相似文献
18.
同时分离纯化猪脑中钙调素和S—100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DEAE-Sephadex和Phenyl-Sepharose层析,同时从猪脑中分离纯化了两种钙结合蛋白,即S-100和CaM。分子量为10,500的钙结合蛋白对牛脑PDE无激活作用;与CaM抗体无交叉反应;在SDS-PAGE中,迁移速度不受Ca~(2+)的影响;而在碱性甘油PAGE中,迁移速度在有Ca~(2+)时比无Ca~(2+)时慢,并且出现多区带;在250、260、266、270、279和284nm处具有六个吸收峰。以上特征及其氨基酸组成分析表明,此蛋白为S—100。另一种钙结合蛋白分子量为18,000;对牛脑PDE的激活作用和电泳行为与标准CaM相同;与CaM抗体呈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脐血、血清、尿S-100B蛋白水平,探讨其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及50例健康足月新生儿脐血、血清、尿S-100B蛋白水平。结果HIE组脐血、血清、尿S-100B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轻、中重度HIE患儿的脐血、血清、尿S-100B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尿S-100B蛋白水平在出生后48h之内逐渐升高,之后下降。结论脐血、血清、尿S-100B均可作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预测的指标。脐血、尿标本更易获取,对患儿损伤更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脐血、血清、尿S-100B蛋白水平,探讨其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及50例健康足月新生儿脐血、血清、尿S-100B蛋白水平。结果:(1)HIE组脐血、血清、尿S-100B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轻、中重度HIE患儿的脐血、血清、尿S-100B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3)尿S-100B蛋白水平在出生后48h之内逐渐升高,之后下降。结论:脐血、血清、尿S-100B均可作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预测的指标。脐血、尿标本更易获取,对患儿损伤更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