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MS)合并左心房血栓形成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3~6个月后左房血栓仍存的风心病MS合并左心房血栓形成患者共20例,其中男5例,女15例,年龄22~55岁,平均(36.1±8.3)岁。采用常规方法进行PBMV,观察术中及随访1年期间有无体循环血栓栓塞并发症。结果PBMV成功率为100%,术中及术后随访期间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明显改善,无血栓栓塞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合并左心房血栓患者经充分的华法林抗凝治疗,PBMV是安全可行且疗效满意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左心房血栓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3个月以上的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左心房血栓患者28例,男性7例,女性21例,年龄21~65岁,平均38.6±9.8岁。术前一周再应用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5天,采用改良的I-noue单球囊技术行PBMV。术后随访半年,观察术中及随访期间有无体循环血栓栓塞并发症。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即刻及随访期间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明显改善,术中及随访期间无1例患者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结论:对于合并左心房血栓患者经较充分的华法林抗凝治疗,PBMV是安全可行且疗效满意的。  相似文献   

3.
何浩  张小玲  徐健  严激  韩小萍 《安徽医学》2011,32(8):1087-1088
目的 评价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治疗心房颤动(AF)伴左房血栓的二尖瓣狭窄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具备PBMV指征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MS)合并心房颤动患者10例,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证实存在左房内血栓,均为2000年4月以后的住院患者,均予华法林治疗2个月后进行PBMV.扩张前后测左房压力,术后1周内...  相似文献   

4.
重度二尖瓣狭窄合并左心耳血栓患者的球囊扩张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 (PBMV)治疗重度二尖瓣狭窄合并左心耳血栓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经华法令抗凝治疗 12周以上的重度二尖瓣狭窄合并左心耳部位血栓患者 11例 ,男性 2例 ,女性9例 ;平均年龄 40 .6± 5 .7(2 5~ 62 )岁。采用Inoue单球囊技术行PBMV。术后随访一年以上 ,观察术中及随访期间有无体循环血栓栓塞并发症。结果 手术成功率 10 0 % ,术中及随访期间无一例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术后即刻及随访期间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对于经适当的华法令抗凝治疗后的重度二尖瓣狭窄合并左心耳血栓的患者 ,PBMV不仅安全可行而且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华法林和阿司匹林对防止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效果. 方法 将房颤患者238例根据当时治疗情况分为两治疗组.观察两组的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 华法林在治疗的过程中发生血栓栓塞率低,阿司匹林发生血栓栓塞率高. 结论 验证了华法林在预防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作用优于阿司匹林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二尖瓣狭窄合并左心耳血栓患者尿激酶溶栓及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联合抗凝后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经尿激酶溶栓及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联合抗凝治疗7d的二尖瓣狭窄合并左心耳血栓患者25例,采用Inoue单球囊技术行PBMV、术后随访1年以上,观察术中及随访期间有无血栓栓塞并发症。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术中及随访期间无1例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术后即刻及随访期间血流动力学、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对于经尿激酶溶栓及加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联合抗凝治疗后的二尖瓣狭窄合并左心耳血栓患者,PBMV安全可行,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左心房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方法:74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左心房血栓形成患者均行经胸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INR达标后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结果:所有患者均检出血栓形成,口服华法林治疗6个月后,73例患者INR达标,顺利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随访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经胸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口服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是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左心房血栓形成患者的有效诊断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华法林对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已公开发表的有关华法林对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随机或临床对照试验方面的文献,按Meta分析的要求对检索到的原始研究进行质量评估,采用RevMan 5.1对符合条件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评价华法林对房颤患者的抗凝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13篇(中文9篇,英文4篇),总样本量为4985例.华法林组的抗凝效果优于阿司匹林或未予抗凝治疗组[OR=0.28,95%CI(0.22~0.35),P<0.001],华法林组与阿司匹林或未予抗凝治疗组不良反应(全身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40,95%CI(0.96~2.04),P=0.08].结论 在适当剂量范围内,华法林的安全性与阿司匹林或未予抗凝治疗的无明显差异,但前者的抗凝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尿激酶和利伐沙班或华法林治疗急性孤立小腿深静脉血栓(IDDVT)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该院收治的首次发病的急性IDDVT患者83例,患者均进行正规持续药物抗凝治疗至少3个月.其中38例进行尿激酶溶栓联合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华法林组),45例尿激酶溶栓联合口服利伐沙班进行抗凝治疗(利伐沙班组).主要随访观察指标为7、14、21、90 d后小腿深静脉的静脉血管通畅率、出血率及血栓栓塞的复发率.结果 两组患者随访3个月总治疗效果编辑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54,P>0.05);两组患者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824,P<0.05);两组患者的静脉血栓栓塞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54,P>0.05).结论 尿激酶加利伐沙班和尿激酶加华法林治疗急性IDDVT总的治疗效果相当,但利伐沙班比华法林能够明显降低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华法林在预防非瓣膜性房颤血栓栓塞中的安全性。[方法]非瓣膜性房颤接受华法林治疗25例,对照组非瓣膜性房颤接受阿斯匹林治疗30例,服药后平均随访1年,观察临床是否有脑血管或周围血管血栓栓塞事件或全身任一部位严重出血并发症发生。[结果]两组对比中华法林治疗过程中大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不高于阿斯匹林治疗组,两者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华法林,如果密切监测,长期抗凝治疗也是相对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阿替普酶治疗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0例急性大面积肺血栓栓塞患者,在给予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100mg,静脉滴注2h,随后予依诺肝素4000IU,皮下注射,1次/12h.共7d.第4天起口服华法林,3~5mg/d,连续2d监测凝血酶原时闻(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2.5(2.0~3.0)时,停用低分子肝素,连续口服华法林6个月.结果 10例患者中,显效8例,有效2例.所有患者无严重出血倾向.结论 阿替普酶用于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的溶栓治疗,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但临床疗效的评估需扩大观察样本.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和分析我国心脏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出血原因。方法: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服用华法林患者102例,其中主动脉瓣置换术(AVR)28例,二尖瓣置换术(MVR)55例,双瓣置换术(DVR,主动脉瓣置换+二尖瓣置换术)19例。监测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中凝血酶原时间(PT)值及国际标准比值(INR),观察患者的出血和血栓栓塞事件。结果:术后25例发生32次一般性出血,PT出现不同程度延长,INR多数超过2.5。结论:出血是华法林抗凝治疗最主要的不良反应,而抗凝过度、饮食、药物联用等是出血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换瓣术后抗凝治疗应在严密监测下进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有左房附壁血栓的二尖瓣狭窄患者用药物消融血栓后行球囊扩张的方法与注意事项。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5例预备行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MS)患者以华法令2.5 mg/d治疗3周至1年后复查TEE,其中9例施行了PBMV。结果 最后1次TEE检查时6例附壁血栓完全消失,左心房各壁及左心耳内壁表面光滑;1例尚残留小钙化血栓在左心耳底部;1例左心房周边仍存在纤维化的附壁血栓;1例左心耳外侧壁小机化血栓存在。行PBMV术中1例发生脑栓塞现象,8例无任何动脉栓塞症。结论 口服华法令可消除部分病人的左心房附壁血栓并成功施行PBMV。  相似文献   

14.
4.4预防血栓栓塞目前以脑卒中危险分层作为选择阿司匹林或华法林的标准:存在一个脑卒中中度危险因素[年龄≥75岁(尤其是女性),高血压,心力衰竭,左室收缩功能受损(LVEF≤35%或左室短轴缩短指数<25%),糖尿病]的房颤患者,可选用阿司匹林或华法林;存在任何1项脑卒中高危因素[血栓栓塞病史(包括有脑卒中史、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其他部位动脉栓塞),风湿性瓣膜病,人工心脏瓣膜]或2项以上脑卒中中度危险因素患者则应选用华法林;在没有脑卒中风险的房颤患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抗栓塞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010年2月127例冠心病合并房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门诊随访情况.结果 127例患者随机分为华法林治疗组(62例)和非华法林组(65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2年,主要终点事件共发生36例,其中主要心脏事件11例,大出血事件14例,血栓栓塞事件11例.华法林组较非华法林组血管栓塞事件明显减少,其中脑栓塞事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体循环栓塞事件有减少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要心脏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出血事件有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冠心病合并房颤华法林治疗时能够显著降低栓塞事件的发生率,但增加大出血趋势的风险.冠心病合并房颤抗栓塞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要大规模临床研究进一步确定.  相似文献   

16.
非瓣膜病心房颤动(NVAF)患者需要抗凝治疗,华法林是一线药物,其预防中风和其他血栓栓塞事件的效果已经在一系列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中得到证实[1-4].华法林抑制肝脏环氧化物还原酶的活性,干扰维生素K的循环转化,从而抑制凝血因子Ⅱ、Ⅶ、Ⅸ、X的活化,间接地发挥抗凝作用.然而,华法林的的治疗窗很窄,且剂量-反应关系变化很大,故用药期间必须定期或经常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根据测定结果调整剂量.此外,华法林通过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代谢,与多种药物会发生相互作用,故在开始或停止使用其他药物时,往往需要调整华法林或其他药物的剂量.因此,华法林的临床使用比较困难,患者的长期服用依从性较差[5].最近,一种新的抗凝药希美加群(ximelagatran)问世,初步研究显示其在NVAF患者中的抗凝效果至少与华法林相似,但更为安全,不需要监测凝血指标.  相似文献   

17.
鲍武乔  陈高  王林 《浙江医学》2013,(21):1935-1936
华法林是临床最常用的口服抗凝药,用于静脉血栓栓塞的一级和二级预防、心房颤动或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全身栓塞的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一级预防以及某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全身性栓塞、复发心肌梗死或死亡的预防。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后各种器官的出血风险明显增加,合并颅脑外伤时尤其容易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尽快逆转华法林的抗凝作用是抢救此类患者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8.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是风湿性心脏病遗留的慢性瓣膜病变,表现为瓣膜口的狭窄及(或)关闭不全,其中以二尖瓣病变最为常见[1].对单纯二尖瓣狭窄的内科治疗以经皮穿刺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效果最好[2].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作者对接受PBMV的158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进行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宋莹莹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11):1505-1507
目的:观察华法林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132例75岁以上2型糖尿病合并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华法林中等强度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维持在2.1~2.5],华法林低等强度组(INR维持在1.5~2.0),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每组44例。随访1年,记录血栓栓塞和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华法林中等强度组、低等强度组和对照组血栓栓塞事件呈逐渐增多,对照组血栓栓塞发生率高于华法林中等和低等强度组(P<0.05),中等和低等强度组血栓栓塞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等强度组、低等强度组和对照组出血事件呈逐渐减少,中等强度组出血发生率均高于低等强度组和对照组(P<0.05),但对照组出血发生率与低等强度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法林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房颤患者,INR维持在1.5~2.0,不仅能够取得最佳的抗凝效果,同时能够有效地避免出血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华法林是一种香豆素衍生物,通过抑制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而发挥抗凝作用,是心房颤动患者最常用的抗凝药.华法林的主要不良反应是出血,每年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为7%-8%,是急诊中引起药物不良事件的常见原因[1-2].同时,很多药物可以与华法林产生药物相互作用,影响华法林的抗凝疗效,增加出血或栓塞的风险.心内科临床药师在促进华法林合理、安全用药中可以起到积极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