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探讨混合表皮细胞与脱细胞真皮体外构建的复合皮作创面移植后的转归。将BALB/c小鼠的表皮细胞和人表皮细胞按一定比例混合,种植于脱细胞真皮基质表面,经体外培养后形成复合皮,然后移植于BALB/c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观察人表皮细胞的转归。结果显示,复合皮移植后可封闭创面,人表皮细胞多位于新生表皮上层,随时间延长,数量逐渐减少并最终被小鼠自体表皮细胞替代。提示两种不同的表皮细胞按一定比例混合培养构建复合皮可封闭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可望节省自体皮源,缩短体外培养时间。  相似文献   

2.
海绵状胶原膜作为真皮支架构建复合皮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珺  肖仕初  夏照帆 《解放军医学杂志》2003,28(5):394-395,T001
探讨以海绵状胶原膜作为真皮支架体外构建复合皮的可能性。由新鲜猪皮提取胶原后与硫酸软骨素混合,经真空干燥制成具有立体网状结构的膜片;取正常人包皮环切后的废弃皮肤组织,常规方法分离表皮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滴加于海绵状胶原膜上进行体外培养,观察表皮细胞的生长、增殖情况。结果显示,人表皮细胞种植于海绵状胶原膜上可生长、增殖,融合成片。提示此种海绵状胶原膜对人表皮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可作为组织工程构建复合皮的真皮支架。  相似文献   

3.
体外构建表皮细胞-无细胞真皮活性复合皮,移植于裸鼠背部创面,并与单纯移植表皮细胞膜片相对照。术后观察创面愈合情况,行光镜、电镜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示复合皮移植后创面覆盖率高,外观情况良好,收缩程度低。组织学检测提示复合皮移植后上皮分化充分,胶原增生有序,表皮-真皮连接结构重建明显,提示无细胞真皮复合皮移植可改善创面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4.
鼠异体无细胞真皮基质(ADM)的制备和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方法,探讨一种适合薄的自体断层皮片或培养表皮细胞膜片生长的真皮床,使两者结合成为复合皮,以期为临床应用。方法:将异体鼠的全厚皮切制成厚0.3mm的中厚皮征,先后经1M NaCl溶液去表皮、0.1%戊二醛交联、0.5%SDS脱真皮细胞、0.25%胰蛋白酶再消化及冷冻干燥处理,清除皮肤中具有抗原性的所有细胞成分,而较完整地保留了无免疫源性的细胞外基质蛋白和胶原,制得无细胞真皮基质(ADM)。与薄的自体断层皮片(厚0.1mm)一起制成复合皮移植于创面上。结果:术后2周见复合皮成活率高。组织学检查证实ADM血管化良好,宿主细胞如成纤维细胞可长入ADM中。长期观察证实无明显瘢痕形成及挛缩畸形,后期收缩轻;表面平滑,质地柔软,有弹性,无水疱形成及排异反应。结论:目前认为,表皮-真皮复合皮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真  相似文献   

5.
陈俊颖 《西南国防医药》2009,19(10):1048-1050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组织器官,无论在平时还是战时,皮肤损伤都是最常见的。皮肤创伤修复是一个复杂而渐进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协同作用,不仅需要机体内部的生理修复,同时也需要人为提供创伤修复材料及时覆盖伤口,提供有利于伤口愈合的环境。因此,近年来对创伤修复材料的研究很多。创伤修复材料主要分为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天然生物材料是最早使用的创伤修复材料之一,同时也是其他生物材料不可替代的重要材料,尤其在近20年来发展更快。  相似文献   

6.
瘢痕畸形应用脱细胞异体真皮复合移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仁中  李喜伟 《西南军医》2009,11(4):702-703
目的评价脱细胞异体真皮在烧伤后期瘢痕畸形整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烧伤后期瘢痕畸形病人整形后继发创面进行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刃厚皮片复合移植。结果24例病人复合移植皮片成活率为95%。成活的复合移植皮片具有外观平整,颜色与邻近正常皮肤相近似,无明显收缩,触之柔软,耐磨,弹性好等特点。结论脱细胞异体真皮是烧伤后期瘢痕畸形整形中比较理想的材料。  相似文献   

7.
转EGF基因表皮细胞的生物学活性及移植实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转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基因的人表皮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及移植后EGF的表达,于体外培养转EGF基因的人表皮细胞,采用ELISA法测定不同培养时间及不同传代数时培养上清中EGF的含量。然后将转基因的人表皮细胞种植于无细胞真皮替代物表面,于体外培养后形成复合皮,移植于裸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移植后3周以抗EGF抗体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移植后EGF的表达。结果显示,转EGF基因表皮细胞传至第5代仍可分泌EGF,达pg级水平;含转基因表皮细胞的复合皮移植后1—3周、抗EGF染色阳性。提示转EGF基因表皮细胞在体内与体外均可稳定地表达外源基因产物,可望应用于组织工程皮肤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无细胞真皮基质的血管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国俊  白晓东 《武警医学》2004,15(11):855-857
深度皮肤缺损多见于烧伤、创伤、慢性皮肤溃疡、瘢痕整形等患者 ,传统的治疗方法常常导致植皮区及供皮区创面收缩、色素沉着及瘢痕形成 ,严重影响外观及功能 ,而皮肤缺损面积较大又面临自体皮源严重不足的问题 ,无细胞真皮基质的临床应用为改善创面修复质量 ,解决皮源问题 ,开辟了新途径。无细胞真皮基质 (Acellulardermalmatrix ,ADM )是指通过酶消化、高渗盐浸泡等方法去除异体 (种 )皮中的表皮层和真皮细胞成分 ,而保留正常的胶原三维结构及基底膜的真皮支架 ,在皮肤重建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目前临床多用自体薄层皮片移植或ADM加自…  相似文献   

9.
目的: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与自体皮片复合移植是治疗深度烧伤增生性瘢痕的较好方法,可以明显改善手术部位的外观及功能,探讨该方法在不同部位中的应用及具体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在56例患者共78个创面上用商品化的同种异体脱细胞真皮与自体大张刃厚皮片复合移植,术区选择前臂、小腿、大腿、胸部等非功能部位以及膝关节、踝关节、肩关节、髋关节等功能部位,采用一步法.结果:76个创面的复合移植皮片完全成活,前臂、小腿、大腿等非功能部位术区皮片外观、质地和弹性均令人满意,无明显瘢痕形成;胸部术区皮片外观、质地和弹性欠佳,膝关节、踝关节、肩关节、髋关节等功能部位术区皮片外观、质地和弹性绝大多数令人满意,无明显瘢痕形成,关节活动功能明显改善,2个创面因基底血运不良成活欠佳,残留明显瘢痕.结论:一步法复合移植具有较高的成功率,术后效果与术区部位、网状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拉网大小、创面基底、自体刃厚皮片质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异种无细胞真皮的组织相容性及血管化速度,并将结果与异体无细胞真皮的相关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制备巴马香猪无细胞真皮和大鼠无细胞真皮,将二者同时皮下埋植于同一大鼠受体,1、4、8、12w后取材,组织学切片观察其组织相容性;将二者分别进行单纯无细胞真皮移植,1、2、3、4w后分别取材,组织学切片观察其血管化速度。结果:异种无细胞真皮与异体无细胞真皮皮下埋植后各时间点组织学反应相似,未引起受体免疫排斥反应,胶原结构未降解;单纯无细胞真皮移植后,异种无细胞真皮与异体无细胞真皮均能在2w内完成血管化进程,且二者之间同一时间点新生血管数量无显著差异。结论:异种无细胞真皮与异体无细胞真皮同样具有组织相容性好、血管化速度快等生物学特性,理论上可替代异体无细胞真皮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1.
永久性皮肤替代物研究进展和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对永久性皮肤替代物的研究开始得比西方发达国家晚 ,但近年来的发展势头较好。这项研究工作的开展和普及 ,将彻底改变烧伤创面修复对自体皮源的高度依赖 ,提高严重创伤和大面积烧伤救治成功率 ,并改善创面修复质量 ,具有广阔的临床使用价值和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对永久性皮肤替代物研究的进展和现状  相似文献   

12.
去细胞猪主动脉瓣膜的生物力学和组织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振晓  刘维永 《解放军医学杂志》2002,27(4):310-311,W001
组织荛心脏瓣膜的构建需要良好的支架结构作为细胞生长和随着的载体,本研究探讨了去细胞后猪主动脉瓣瓣叶的生物力学性能和组织相容性,发现该去细胞方法可以完全去除瓣叶内的细胞成分,且去细胞后瓣叶的组织含水量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而瓣叶的热皱缩温度、厚度、断裂伸长度和断裂强度均未发生明显变化。幼兔皮下埋植试验证明,宿主细胞可以沿纤维框架的纹理长入到瓣膜内,说明该去细胞瓣叶具有足够的力学强度和组织相容性,可用于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叶。  相似文献   

13.
为改善人工复合皮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 ,构建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16 5 (hVEGF165)基因重组载体pcDNA3,并转染成纤维细胞。检测转基因细胞培养上清液VEGF浓度 ;用转基因细胞培养上清液刺激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观察内皮细胞增殖速度 ;通过Miles实验检测VEGF的生物学活性。结果显示 ,转基因成纤维细胞能够表达一定浓度的VEGF,且具有加速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HUVEC)生长和增强血管通透性的生物学活性。提示转hVEGF165基因成纤维细胞可修饰人工皮的真皮面。  相似文献   

14.
成年新西兰兔骨髓细胞体外培养、诱导后 ,经混匀、接种、固化形成骨髓基质成骨细胞 藻酸盐 松质骨基质复合人工骨 ,并植回取材兔肌袋内 ,对照组分别植入藻酸盐 松质骨基质复合物和松质骨基质。植入 4、8周取材 ,行X线摄片、组织学检查 ,观察骨形成情况。结果显示 ,骨髓基质成骨细胞 松质骨基质复合人工骨肌袋内成骨效果明显优于藻酸盐 松质骨基质复合物组和松质骨基质组。复合人工骨标本兼有膜内成骨和软骨成骨 ,以膜内成骨为主 ;对照组仅见少量软骨成骨。提示 ,采用组织工程方法形成的复合人工骨肌袋内成骨作用明显 ,用该方法所形成的组织工程骨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改善珊瑚表面成骨细胞粘附和增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西兰兔骨央基质成骨细胞作为接种珊瑚的种子细胞。珊瑚块分别用多聚赖氨酸、纤维粘连蛋白(Fn)和单纯培养液处理,接种成骨细胞后形成细胞/珊瑚复合物,在体外培养7、14、21天进行观察。电镜显示,第7天和14天,Fn处理的珊瑚表面有更多的成骨细胞粘附和骨基质的形成。经多聚赖氨酸处理的珊瑚与培养液处理的珊瑚比较,虽然在第7天通过DNA含量的测定具有较多的的细胞数,但在第14、21天差异无显著性意义。Fn处理的珊瑚在各时间点细胞数和 碱性磷酸酶活性均高于多聚赖氨酸和培养液处理组,同时细胞数随培养时间呈增长趋势。本文实验结果提示Fn处理珊瑚表面可以明显促进成骨细胞的粘附和增殖。  相似文献   

16.
探讨胚胎期汗腺发生过程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MMP-7与汗腺发生的相关性。为诱导表皮干细胞向汗腺细胞定向分化奠定基础,分别取13-31周胚龄人胎儿背部全层皮肤,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SP法)动态观察汗腺胚芽细胞或汗腺细胞及其周围局部基质对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7与EGF及汗腺胚芽细胞或汗腺细胞对细胞角蛋白-7(K7)蛋白质表达情况,并以原位杂交法动态观察汗腺芽细胞或汗腺细胞MMP-2,MMP-7的mRNA信号特征,结果显示,MMP-2,MMP-7,EGF在14-20周于汗腺细胞及避部基质蛋白质表达逐渐加强,20-22周达峰值,并维持至所观察的全时段,MMP-2,MMP-7的mRNA信号强弱在汗腺胚芽细胞或汗腺细胞中与其蛋白质表达相吻合;K7始于14-16周在汗腺芽细胞内表达,并持续存在,研究表明,汗腺于胚龄14-16周开始发生,至第24周基本成熟,汗腺发生与MMPs所致细胞外基质改建,EGF间的相互作用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7.
研究少儿增生性瘢痕组织和正常皮肤表皮干细胞增殖分化特征与规律的差异,探讨这些差异与烧伤后创面瘢痕愈合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1ivision两步法检测表皮干细胞、短暂扩充细胞特异表达的β1整合素和K19以及分化表皮细胞表达的K14和K10。结果显示,少儿增生性瘢痕组织表皮基底层表达β1整合素与K19的阳性细胞数较健康皮肤明显减少,阳性强度降低。其瘢痕组织表皮中表达K14的阳性细胞仅位于表皮底部2~3层,明显少于健康皮肤,而K10表达阳性细胞则较健康皮肤分布广泛。提示少儿增生性瘢痕组织表皮基底层干细胞和短暂扩充细胞明显少于健康皮肤,且其瘢痕组织表皮干细胞的分化过程与健康皮肤不同,处于有丝分裂后分化阶段的细胞比例降低,而终末分化细胞的比例明显增高。少儿瘢痕组织表皮的修复能力下降,细胞的分化行为紊乱,这可能是少儿瘢痕组织表皮结构与功能改变、愈合能力下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