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比较清肝利肠灌肠液合煎液与单煎液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的含量变化.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Kromasil 100-5C18(250 mm×4.6 mm,5 μm),甲醇-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结果: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在清肝利肠灌肠合煎液中的含量分别为0.172 8,0.662 5,0.233 0,0.173 9,0.052 9 mg·g-1;在单煎液中的含量分别为0.215 2,1.201 0,0.307 6,0.326 6,0.051 5 mg·g-1.结论: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含量清肝利肠灌肠液单煎液高于合煎液,而大黄素甲醚的含量合煎液高于单煎液.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煎煮方法和煎煮时间对生大黄煎液中主要蒽醌类成分及没食子酸含量的影响。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生大黄煎液中总的和游离的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及没食子酸含量。色谱柱:Diamonsil C18(250mm×4.6mm,5μm);柱温30℃;流速1mL.min-1;测定蒽醌类成分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83∶17),检测波长254nm;测定没食子酸流动相为甲醇-0.01%磷酸(10∶90),检测波长273nm。结果:采用后下和正常煎煮方法,在10~60min内,时间越长,各游离或结合蒽醌衍生物及没食子酸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结论:大黄煎液中游离或结合蒽醌含量与泻下作用无直接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3.
大黄粉末煎煮过程中游离蒽醌和结合蒽醌含量变化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大黄粉末煎煮过程中游离蒽醌和结合蒽醌的含量变化。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煎煮时间两种大黄煎液中游离蒽醌与结合蒽醌的含量。结果:从2~40min煎煮过程中,除药用大黄的结合态芦荟大黄素煎出率升高达70%外,两种大黄的其他游离蒽醌和结合蒽醌的煎出率变化不超过20%,且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结论:40min之内,煎煮时间对两种大黄粉末的游离蒽醌和结合蒽醌的煎出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选小承气汤颗粒的干法制粒工艺,并制定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颗粒一次性成型率、休止角、吸湿率及溶化性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考察干法制粒机压片压力、辅料(糊精∶可溶性淀粉)比例和二氧化硅用量的基础上,结合正交实验,优选小承气汤颗粒的干法制粒最佳工艺。采用薄层色谱法(TLC)鉴别方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小承气汤颗粒中游离蒽醌、总蒽醌(以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含量,建立其质控标准。结果:优化后的小承气汤颗粒干法制备工艺为:干膏粉∶辅料=7∶3,辅料(糊精∶可溶性淀粉=1∶1),二氧化硅用量5%,压片压力22 MPa。颗粒中大黄、厚朴和枳实饮片的TLC鉴别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大黄酸在36.22~362.20 ng、大黄素在36.80~368.00 ng、大黄酚在38.44~384.40 n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9)。游离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46%,102.25%,99.02%;总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5.18%,93.84%,97.94%。结论:优选的干法制粒工艺条件稳定可行,适合规模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大鼠血浆及组织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和大黄素的液-质联用方法,并探讨酒制大黄中游离蒽醌成分对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的影响。方法:分别给予SD大鼠灌胃大黄生品和酒制品水煎液后,采用LC-MS测定血浆中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的血药浓度的含量。结果:大黄酒制品组的药动学参数(Tmax、Cmax、T1/2和AUC0-t)与生品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大黄酒制后,芦荟大黄素和大黄素在大鼠体内的Tmax均有不同程度的延长,Cmax均较生品组高,AUC0-t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说明大黄酒制后有助于促进芦荟大黄素和大黄素的吸收,增加其生物利用度。但两者的半衰期T1/2均有所减少,说明两者在体内代谢较快;大黄酸的药动学参数变化不大。结论:酒制大黄中游离蒽醌成分对大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有较大影响,该研究结果为探讨大黄炮制机理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黄良永  孟斐  杨光义 《中国药师》2014,(9):1499-1502
目的:优选大黄的半仿生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的总含量,总蒽醌含量和干浸膏得率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均匀设计法优选大黄半仿生提取工艺。结果:通过优化并结合工业生产实际,确定三煎用水的pH依次为2.0、6.5、9.0;煎煮时间依次为:2,1,1 h。结论:本法为大黄的优化提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大黄主要含蒽醌类衍生物,含量约为1%~5%,其中以结合状态为主,游离状态仅占小部分。游离蒽醌类衍生物(包括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等)具有广谱而强大的抗菌和抗病毒作用;结合性蒽醌类衍生物(包括双蒽酮苷及蒽醌单糖苷两类)具有泻下作用的化学成分,其致泻力与其中的结合性大黄酸含量成正比;鞣质含量约为5%(包括没食子酰葡萄苷、α-儿茶素、没食子酸、大黄四聚素等)为收敛成分。  相似文献   

8.
Fang F  Wang JB  Zhao YL  Jin C  Kong WJ  Zhao HP  Wang HJ  Xiao XH 《药学学报》2011,46(3):350-354
大黄应用范围广、疗效确切,然而近年来国内外实验报道大黄中蒽醌成分具有肝、肾细胞毒性。本文对比研究了生熟大黄总提取物灌胃给药后游离蒽醌在正常SD大鼠组织中的分布。肝、脾和肾组织中游离蒽醌类成分含量采用UPLC-MS/MS法测定。生熟大黄总提物(相当于生药量14.69 g.kg-1)灌胃给药,连续12周。结果表明,游离蒽醌在生大黄组大鼠组织中的分布浓度高于熟大黄组;大黄游离蒽醌在同一组织中的分布浓度顺序大致为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在肝、脾和肾组织中的分布浓度明显高于芦荟大黄素和大黄素,且大黄酸在生大黄组的组织分布浓度明显高于熟大黄组;停药恢复4周后,大黄游离蒽醌在组织中检测不到。结果提示生大黄的组织毒性可能高于熟大黄;大黄酸可能是大黄主要的毒性物质之一;大黄游离蒽醌在组织中可能无蓄积毒性。炮制过程不仅影响了有效成分的含量还可能影响其成分的组成,通过影响吸收和作用过程中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致使生大黄组动物组织中游离蒽醌的分布浓度高于熟大黄组,这与传统中医药理论炮制减毒的思想认识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市售不同厂家三黄片中游离蒽醌和结合蒽醌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及其苷的含量,并进行聚类分析。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1,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25℃,进样量为20 μL。结果:测得10个不同厂家三黄片中游离总蒽醌含量分别为6.272,9.143,3.950,6.718,7.214,5.411,8.501,5.411,11.725,8.785 mg·g-1,结合总蒽醌含量分别为3.781,0.700,6.060,4.202,5.560,8.369,6.036,5.621,1.624,3.361 mg·g-1。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类别的划分突出特性,反映蒽醌含量具有空间分布特征,不同厂家最高和最低的含量存在很大差异。结论:10个厂家三黄片中大黄总蒽醌含量差别大,特别是作为三黄片发挥泻下药效作用的结合蒽醌含量也相差悬殊。  相似文献   

10.
大黄煎煮与浸渍过程中蒽醌类成分含量变化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大黄浸渍和煎煮2种不同处理过程中蒽醌类成分的含量变化。方法:以大黄中芦荟大黄素等5个主要成分为分析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别测定大黄在不同处理方法(浸渍法和煎煮法)和不同时间的煎剂中游离蒽醌、结合蒽醌和总蒽醌的含量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大黄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4个成分的进样量在0.03~0.64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大黄素甲醚进样量在0.01~0.34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大黄经煎煮法处理后总蒽醌的溶出量比浸渍法明显增多;2种处理方法对应的游离蒽醌的溶出率随时间变化基本稳定,结合蒽醌的溶出量在煎煮和浸渍过程中均有所下降。结论:大黄在用浸渍和煎煮2种方法处理时可导致其蒽醌类成分含量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1.
黄芩对大黄蒽醌在提取精制过程中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黄芩对大黄中5种蒽醌类成分在提取精制过程中相互转化的影响。方法 HPLC测定药材和提取物中5种成分的含量,比较药材和提取物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的相对比例;再分别用5种蒽醌的对照品加入和不加黄芩药材提取液模拟提取精制过程,考察5种蒽醌成分之间的转化情况。结果大黄药材和提取物中5种成分的相对比例有明显变化,大黄酸在提取物中的比例增高;同时采用对照品模拟提取精制过程时各个成分并无转化,而加入黄芩药材提取液后,大黄酸经过提取精制处理后能部分转化为大黄素,其余4种成分之间无转化。结论黄芩和大黄药材配伍提取可以使大黄蒽醌类成分发生转化。  相似文献   

12.
崔红花  赵英日  沈志滨  张韵嘉 《中国药师》2009,12(12):1710-1712
目的:优选决明子中蒽醌类成分的最佳提取方法和提取工艺。方法:以决明子中总蒽醌、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含量为指标,考察超声法、加热回流法和索氏提取法提取决明子中蒽醌类成分优劣,确定索氏提取法为最佳提取方法。通过均匀设计法研究总蒽醌、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提取工艺,其中总蒽醌含量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5种蒽醌类化合物含量用HPLC法测定。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提取时间61min,提取次数1次,甲醇浓度95度.蒽醌类成分综合评分可达0.1751。结论:该工艺简便合理,稳定准确,适用于决明子中蒽醌类物质的提取。  相似文献   

13.
The main active components of Rhubarb are anthraquinones (AQs), most of which are glycosides and others are free. The concentrations of AQs derivatives (rhein, aloe-emodin, emodin, chrysophanol and physcion) in plasma and homogenate were assayed with 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method. The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and distribution of Rhubarb AQs in rabbits or rats were studied after administrationof different formulas. Elimination of AQs was fit to a two-compartment model in rats and rabbit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main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between rhein and AQs in rats. AQs were distributed progressively in the kidney, liver, blood, and heart. The AQs were mainly composed of rhein in vivo and was excreted by the kidney. For formulas that contained Rhubarb, rhein could be used as a probe for in vivo pharmacokinetic studie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固态发酵对决明子中5种蒽醌类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决明子发酵前后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含量并进行对比研究。色谱柱为C18-ODS反相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mL.min-1,检测波长为280nm。结果:决明子经过发酵后,游离型蒽醌含量呈上升趋势。以未发酵成分含量为100%计算,5种成分变化分别为104.6%、102.2%、93.4%、215.6%、134.8%,其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和大黄素变化不明显,大黄酚与大黄素甲醚分别增加至2.15倍和1.34倍,可见发酵增加了蒽醌苷元的含量。结论:决明子通过发酵,有利于增加活性成分蒽醌苷元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严优芍 《海峡药学》2010,22(8):64-65
目的考察大黄与肉桂配伍前后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变化。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大黄单煎剂及大黄与肉桂以不同比例配伍的煎剂中总蒽醌、游离蒽醌分别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大黄与肉桂以不同比例配伍后总蒽醌、游离恿醌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该结果与中医关于两者配伍关系的论述相符。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最佳提取方法并优化其提取工艺。方法:分别用超声法、加热回流法和索氏提取法对大黄进行提取,以总蒽醌、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含量为指标比较3种提取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均匀设计法研究总蒽醌(UV)、5种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结果:加热回流法为最佳提取方法。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90min、提取次数1次、甲醇浓度95%、药材目数2.0007目,蒽醌类成分综合评分可达6.556分。结论:该提取工艺设计合理,质量易于控制。  相似文献   

17.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何首乌和夜交藤中蒽醌类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60,自引:2,他引:60  
建立了何首乌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及大黄酸等蒽醌类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TSD-gel80Ts为固定相,甲醇-水-磷酸(720:280:1)为流动相。样品用70%甲醇提取浓缩后用氯仿萃取,分离出游离型和结合型蒽醌的定量用试液。本法精确、可靠。用此方法测定了不同产地的9种何首乌和4种夜交藤样品。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并优化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决明子药材中6种蒽醌化合物的分析方法,对市售决明子(包括伪品)进行含量分析,为决明子的质量控制提供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对决明子中的橙黄决明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进行分析。比较了不同产地、不同品种、不同贮藏时间决明子中蒽醌含量的差异。结果:钝叶决明、小决明、茳芒决明蒽醌的含量差异明显,不同产地决明子(钝叶决明)在橙黄决明素、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含量上存在差异,其中大黄酚的含量差异较大。其中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决明子项对于大黄酚的含量要求的只有50%;不同贮藏时间是大黄酚含量差异较大的原因。结论:该方法准确、简便、重现性好,可作为决明子质量控制的方法;决明子采收和产地加工对于决明子大黄酚的含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