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中国老年人口数已位居世界首位,其中60%的老年人分布在农村,而且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评分较低,导致其生活质量较差.针对诸多影响幸福感的因素采取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建立和健全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开展老年人健康教育,改善农村医疗卫生保健事业,扩大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系统等多种对策,促进农村老年人身心健康,全面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实现健康老龄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幸福感等积极心理品质对农村留守老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5年7~9月,使用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生命意义感问卷、生活目标测验和幸福感指数量表,对蚌埠市和淮北市356名农村留守老人进行调查。结果农村留守老年人生活质量中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4个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我国常模(t3.105,P0.001)。农村留守老年人生活质量与生命意义感、生活目标、幸福感指数等相关(P0.05)。回归分析表明,健康状况、年龄、生活自理情况、文化程度等人口学变量和寻求意义感、生活目标、生命意义感、自主感等因子影响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质量(P0.05)。结构模型分析表明,生命意义感、生活目标是影响农村留守老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主观幸福感发挥中介作用。结论生命意义感等积极心理品质对农村留守老人生活质量产生显著影响,应该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康复疏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陕北农村老年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与生活质量现状,探讨二者相关性,并分析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对陕北农村老年人进行随机整群调查,分别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PLP-Ⅱ)和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SF-36)评价351名农村老年人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与生活质量。结果:陕北农村老年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得分为(128.24±16.84)分,生活质量得分为(60.06±17.36)分;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与生活质量得分呈正相关(r=0.184,P<0.05);回归分析显示,慢性病史、关注保健知识、生活满意度及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是陕北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对陕北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影响,政府与卫生保健机构可从人际关系、健康意识与体育锻炼方面入手进行干预,从而改善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养老机构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养老机构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SF-36健康调查量表、老年人能力评估问卷对北京市6所养老机构的375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北京市6所养老机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得分为(38.54±9.86)分;经济来源、能力等级、躯体健康、精力、心理健康是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P0.01或P0.05)。结论政府部门和养老机构的相关工作人员应注重增强老年人的精力,改善其躯体健康状况,注重其心理健康,进而增强其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农村老年人参加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已成为一种新形势,了解新形势下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量性研究和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应用人口学资料调查问卷、简明健康测量量表(the medical outcomes study 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SF-36)、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i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对日照市某县农村的108名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调查,同时围绕目前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变化对10名老年人进行深入访谈。结果108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PCS)得分为(61.81±24.25)分,心理健康(MCS)得分为(73.37±20.12)分,其生活质量与年龄、文化程度、是否有职业、是否患有慢性病以及睡眠质量等有关(P <0.05或 P <0.01)。结论全社会必须共同努力,充分发挥老年人自身、家庭和相关部门的积极性,共同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农村失能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为建立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体系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健康调查简表(SF-36)、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开封市648例农村失能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 农村失能老年人的总体生活质量较低,性别、年龄、失能时间、婚姻状况、配偶健康情况、居住情况、子女数、经济状况是主要影响因素;社会支持与失能老年人生活质量呈正相关.结论 农村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存在供需不平衡现象,发展农村非家庭成员照护模式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7.
徐璐玮  陈建华  赵磊  金孔军  陈宇斌 《全科护理》2020,18(25):3373-3377
[目的]探讨丽水市养老机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对养老机构292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养老机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得分为(32.87±10.10)分,其中主观幸福感水平较高者占47.6%,中等水平者46.6%,低水平者占5.8%。养老机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负性生活事件[OR=14.596,95%CI(5.935,35.897)]及其种类[OR=4.699,95%CI(1.916,11.521)]是其危险因素,同时正性生活事件、自评健康状况、健康相关知识知晓程度及服务机构满意度均是其影响因素。[结论]丽水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养老机构老年人经历的负性生活事件及其种类有助于预测其主观幸福感。同时,正性生活事件、自评健康状况、健康相关知识知晓度和机构服务满意度也对其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提示养老机构管理者及服务者通过尽早识别并积极应对老年人的负性生活事件、改善老年人对自己健康状况的认知、推广健康相关知识及全方位提升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等措施,均有助于提升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基于Z-R需求模型智慧养老服务在社区老年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1年5—11月采用掷硬币的方式将2个社区分为观察组(n=51)与对照组(n=50),对照组采用常规智慧养老服务,观察组实施基于Z-R需求模型的智慧养老服务,观察比较2组社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前2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生活质量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末,观察组主观幸福感及生活质量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Z-R需求模型的智慧养老服务能提升社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随迁老人生活满意度、人际幸福感与生存质量的关系。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1年9-12月选取北京市、天津市各一个区及河北省两市的500名随迁老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生活满意度调查表、人际幸福感量表和健康调查简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随迁老人生活满意度得分为(10.81±3.22)分,人际幸福感得分为(14.44±2.86)分,生存质量得分为(60.89±18.04)分;生活满意度对生存质量的影响具有直接效应(P<0.001),人际幸福感对生存质量的影响具有直接效应(P<0.001),人际幸福感在生活满意度与生存质量之间存在中介效应(P<0.001),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74.3%。结论 随迁老人健康状况低于社区一般老年人,生活满意度与人际幸福感影响其生存质量,人际幸福感在生活满意度与生存质量间起中介效应。应鼓励随迁老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提升人际幸福感,有助于其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农村失能老年人照顾者生活质量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级整群抽样方法,运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健康调查简表(SF-36)、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开封市375名农村失能老年人照顾者进行调查。[结果]农村失能老年人照顾者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常模,其中年龄、老年人失能程度、自身健康状况、与失能老年人的关系、文化程度是主要影响因素;社会支持与农村失能老年人照顾者生活质量呈正相关。[结论]农村失能老年人照顾者总体生活质量偏低。应针对农村地域特点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加强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增强失能老年人的自护能力,减轻照顾负担,提高照顾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胡晓旭  刘化侠  邵明珠 《护理研究》2014,(17):2073-2076
[目的]探讨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修改后的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对泰安市300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得分为(30.17±8.19)分,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为年龄、曾任职业、文化程度及年收入。[结论]政府需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和社区建设,社区护理人员应积极开展老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江西上饶县(国家级贫困县)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日常生活能力现状,探索贫困地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日常生活能力的特点,探讨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指数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和一般情况调查表对上饶县100位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00位老人平均幸福感指数25.05分±11.91分,日常生活能力状况、身体状况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差异显著;100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得分为19.25分±6.283分,年龄、身体状况、收入来源对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差异显著。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日常生活能力存在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r=-0.194,P0.001,即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越高,其主观幸福感越高。[结论]提高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老年人身体状况、保障老年人的基本收入是提高贫困地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13.
主观幸福感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综合性心理指标,从主观幸福感的涵义、结构和特点、主要影响因素、研究新方向等方面介绍了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修改后的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对泰安市300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得分为(30.17±8.19)分,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为年龄、曾任职业、文化程度及年收入。[结论]政府需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和社区建设,社区护理人员应积极开展老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与主观幸福感状况,探讨其生活质量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HIP)-14中文版及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简表对颞下颌关节科就诊的160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口腔健康生活质量总分为(14.50±090)分,主观幸福感总分为(85.19±12.66)分;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口腔健康生活质量总分与主观幸福感总分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32。结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的关节疼痛对生活质量及主观幸福感均造成消极影响,医护人员应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就诊时关注其心理状态,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对影响其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关节疼痛给予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庆市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感量表(MUNSH)等量表作为评定工具,对重庆市588例60岁及以上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及主观幸福感进行现场调查。结果588例农村老年人SCL-90总分为91~199分,平均(109.13±11.81)分,SCL-90总分及各因子平均分明显低于中国成人常模评分结果( P<0.05)。MUNSH总分为6~48分,平均(33.78±8.16)分,其中大于24分者合计500例(占85.03%),正性情感占优势。女性、无配偶、有慢性疾病、亲子关系不良、认知水平高、社会支持低的老年人SCL-90评分明显高于男性、有配偶、无慢性疾病、亲子关系良好、认知水平低、社会支持良好的老年人(P<0.05)。无配偶、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月收入小于或等于420元、有慢性疾病、独居、亲子关系不良、认知水平高、生活能力差、社会支持低的老年人MUNSH评分明显低于有配偶、文盲、月收入大于420元、无慢性疾病、非独居、亲子关系良好、认知水平低、生活能力强、社会支持良好的老年人(P<0.05)。相关分析表明,SCL-90总分、阳性均分、躯体化因子、饮食睡眠、抑郁因子与MUNSH总分、正性情感、正性体验评分呈负相关(P<0.05),与负性情感、负性体验呈正相关(P<0.05)。SCL-90各因子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贡献率由大到小依次为饮食睡眠、焦虑、躯体化及抑郁。结论老年人心理健康与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尤其是饮食和睡眠、焦虑、躯体化、抑郁对其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昆明市社会福利院福利医院在长期的医养结合模式实践中结合临床心理科团队开展的医养心整合养老模式的有效性,探索出一套更适合机构养老的服务模式。 方法选择住院老年人80例,按病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老年人接受医养心整合养老模式服务,对照组接受普通医养模式服务。采用访谈法及健康状况调查问卷、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和生活满意度测评表对其生活质量、幸福感和满意度的变化状况进行评估,并设计团体心理辅导干预方案。采用t检验比较组间的各指标的差异。 结果在医养服务中融入以支持性为主的团体心理服务,即医养心整合养老模式能加强老年人的积极心理体验,处理消极心理体验,从而有效改善入住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高其幸福感和满意度(P<0.05)。医养心整合养老模式能够通过改善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精力、精神健康和健康自我评价来提高老年人的总体健康状况(P<0.05)。 结论医养心整合养老模式适合机构养老的老年人,对老年人的心身健康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不同家庭结构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福州市5个村的187名农村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进行调查,比较不同家庭结构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差异性。结果: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主要受是否空巢和健康状况的影响;农村空巢老年人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及物质功能维度的得分及生活质量总分低于非空巢老年人(P〈0.05);4种不同家庭结构的老年人在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物质功能维度的得分及生活质量总分存在差异(P〈0.05);与子女间不同居住关系的老年人生活质量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农村空巢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水平低于非空巢老年人;无配偶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状况较差,应引起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海南琼海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海南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现状。方法 随机抽取中原镇60岁以上常住人口253人进行入户逐人调查。结果 96.0%的老年人具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评定),77.5%的老年人具有独立生活能力(IADL量表评定);健康自评,32.0%的老年人良好,50.8%中等,17.2%差;70.75%的老年人有慢性病史,居前5位的是白内障、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骨关节病、贫血;对医疗服务满意程度调查发现,满意占41.0%,一般占52.4%,不满意占6.6%;75.1%的老年人认为医疗费太贵;生活满意度综合评分发现良好者20.2%,中等占63.8%,差占16.0%。结论 农村老年人的卫生服务需求量较大,社区卫生服务应以老年人为重点对象,以慢性病为工作重点,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本研究旨在描述兴平市农村老年人的自测健康和生活方式状况,并分析该群体中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本课题以Pender的健康促进理论为概念框架,运用便利抽样方法,对兴平市农村老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70%受访者自测健康在良好水平.68%受访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在良好水平.结论 受访者的健康水平一般,社区护理应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社会心理支持和健康指导,帮助其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