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能平 《人民军医》1997,40(6):347-348
丙型肝炎病毒(HCV)一词是1989年提出的。与传统模式的认识不同,HCV的认识是从先分离出病毒核酸、基因克隆,后破译其基因信息入手的,至今仍未分离到病毒颗粒,也未能在免疫电镜下观察到病毒颗粒。HCV的认识是从由核糖核酸(RNA)与结构蛋白组成。RNA外裹有蛋白质衣壳,衣壳外尚有囊膜包围着。它的直径50~60nm,是利用超滤技术间接推算的;有关HCV是有囊膜病毒的说法,则是根据它对有机溶剂敏感做出的判断。目前,根据它所编码的多肽序列,与已知的人类黄病毒属(乙型脑炎病毒、谷革热病毒和黄热病在)、动物瘟病毒日(牛病毒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对献血员进行HBsAg筛选以后,输血后乙型肝炎明显减少,而输血后丙型肝炎则相对增多。为了解输血后丙型肝炎的临床规律,我们对1991年以来所收治的76例输血后丙型肝炎进行了临床分析,结果报告如下。病例和方法病例来源:所有病例均选自本院1991年1月至1993年12月住院治疗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总计76例,男54例,女22例,男女比例为2.45:1,年龄最小4.5岁,最大77岁,平均39.5岁。诊断标准:(1)既往无肝炎病史,输血前肝功能正常。(2)发病前有输血或输血制品史。(3)输血或输血制品后半年内,出现肝功能异常,具有肝炎临床症…  相似文献   

3.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出完整的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基因,将其克隆于表达载体pBV220 PRPL启动子的下游,构建了重组质粒pBV-HCV;转化大肠杆菌后,以非融合蛋白方式表达了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SDS-PAGE电泳显示,此蛋白的分子量约为20kDa,表达量约占菌体蛋白的11%;Western印迹实验证明,此蛋白能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发生特异反应。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克隆于pBV  相似文献   

4.
王志明  李明山 《人民军医》1999,42(10):595-596
为进一步了解输血后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后的远期预后,我们对输血后感染HCV31例进行了1~4年的随访调查。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31例中,男13例,女18例;年龄13~68岁。手术中均接受输血,输血量300~1800ml。1.2 诊断标准 输血前检测抗-HAV、抗-HCV、乙肝抗原、抗体及肝功能等均正常,其供血经HBsAg、抗-HCV及肝功能筛检,输血后1、3、6、9个月分别检测抗-HCV、肝功能及HCVRNA(PCR法),其结果有1次以上出现抗-HCV阳性或HCVRNA阳性和肝功异常者,诊断为输血后丙型肝炎(PTH-C);HCV标志阳性而无肝功能异常,则诊断为HCV隐…  相似文献   

5.
对122例慢性丙型肝炎和疑似患者,应用PCR法检测血清HCVRNA及用ELISA法进行抗-HCV检测,结果:单纯抗-HCV阳性61.5%、抗-HCV与HCVRNA同时阳性26.2%、HCVRVRNA阳性12.3%,前两种形式为慢性丙肝患者血清HCV标记的主要表现形式,结合检测有92.6%ALT水平异常升高,说明无论血清HCV标记为何种类型,肝组织都有炎症活动。PCR检测HCVRNA是目前确诊丙肝和疑似丙肝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输血是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最主要途径,但也可通过非输血途径感染[1,2]。我们以输血感染的丙型肝炎作为对照,对非输血感染的丙型肝炎临床特征,进行如下分析。1对象和方法1.l对象非输血组:非输血途径感染共22例,男19例,女3例;年龄24~62岁,平均47.4岁。输血组。输血途径感染共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19~71岁,平均49.6岁,诊断标准符合1995年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及寄生虫病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2观察指标(l)临床表现;(2)肝功能:包括血清总胆红素(TSB)、丙氨酸转氨酶(AL…  相似文献   

7.
由于PCR法的建立,近几年对于丙型肝炎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目前国外用PCR的方法从丙型肝炎病人的唾液、精液、汗液和  相似文献   

8.
9.
应用套式PCR检测了88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CVRNA;结果发现:慢性丙肝患者PBMC中HCVRNA检出率显著高于急性丙肝患者(P<0.001);急、慢性丙肝患者血清和慢性丙肝患者PBMC中HCVRNA检出率显著高于ALT正常的抗-HCV阳性者(P<0.001);少数患者血清中HCVRNA阴性,PBMC中可测及,部分患者血清抗一HCV阴性,而血清HCVRNA阳性.提示:血清HCVRNA检测有助于抗-HCV阴性丙肝的诊断和早期诊断;丙肝的肝损害可能与HCVRNA血症有关;PBMC中HCV感染在丙肝的慢性化和慢性肝损害中可能起一定作用;PBMC中可贮存HCVRNA。  相似文献   

10.
急性丙肝肝脏损害程度与基因分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宏  王法印 《人民军医》1998,41(4):227-228
丙型肝炎转变为肝硬化和肝癌的可能性是乙型肝炎的2~3倍〔1〕。丙型肝炎基因有、、、型。1994年4月~1995年11月,为探讨肝损害程度是否与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有关,我们对急性丙型肝炎患者进行临床研究。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急性丙型肝炎52例,男31例,女21例;年龄37.70±12.61岁。既往均无肝炎病史,病程在半年以内,经输血和(或)手术途径感染29例,无明确感染途径的散发型肝炎23列,HCV-RNA、抗-HCV均阳性。10d复查1次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将其分为丙型肝炎基因型组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40.56±17.79岁。型组11例…  相似文献   

11.
RT—nestedPCR和限制性酶切分析用于HV的检测和基因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检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血清中汉坦病毒(HV)基因的RT-nestedPCR方法,并进行进一步进行限制性酶分型,设计并合成互补HV S基因片段的引物,对78例HFRS患者血清进行RT-nestedPCR检测,并对PCR产物进行酶切分析,结果显示,阳性率分别为76%(≤7天)、67%(8-14天)、43%(15-21天)和295(>21天)。48例检测阳性患者PCR产物酶切物酶切分型,47例,Ⅰ型,1型Ⅱ型。提示RT-nestedPCR用于早期HFRS患者的HV基因,具有直接、敏感、特异等优点,其产物的限制性酶切分型能快速准确地区分国内当前流行的主要HV毒株型别。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庚型肝炎病毒 (HGV)感染对慢性丙型肝炎 (CH C)的临床与病理学影响。方法 应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法对 5 3例经肝穿活检确诊的CH C患者血清标本进行了HGV RNA检测 ,并将合并与未合并HGV感染者进行了临床与病理学对比。结果 HGV RNA阳性 1 5例 (2 8 3 0 % )。合并与未合并HGV感染者在临床表现 ,肝功能等生化指标水平 ,HCV RNA阳性率及肝脏病理损害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HGV感染对CH C的肝脏损害及HCV复制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PCR直接扩增与套式扩增用于HLA—DR基因分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HLA抗原分型在人类学、法医学、疾病易感性及器官组织移植等研究中有重要的意义。在骨髓移植中,进行供者、受者HLA配型,选择相合的供体,减少GVHD发生,是移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武超  翟志敏  徐修才 《武警医学》2006,17(9):649-652
 目的 通过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的检测,建立对B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早期诊断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而探讨在疑似B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通过半巢式PCR技术检测8例已确诊的B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和24例临床疑似B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初诊患者的IgH基因重排;24例中流式细胞术检测了19例患者的免疫分型.结果 检测8例已确诊的B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该方法敏感性为83.33%(5/6),特异性为100%(10/10);24例疑似B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初诊患者IgH基因重排检出的阳性率为83.33%(20/24),其中FR2A阳性率41.67%(10/24);FR3A阳性率50%(12/24);同时阳性2例.免疫分型结果14例可疑阳性,阳性率73.68%(14/19).结论 通过建立半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检测IgH基因重排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疑似B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患者的诊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对反应性和肿瘤性淋巴细胞增生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干预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6.
目前认为,在肿瘤发生时,细胞中原癌基因被激活而成为癌基因,从而打断了细胞生长的调控和/或分化系统,继而发展成肿瘤细胞[1]。从分子水平探讨细胞生长分化调控机制对于肿瘤的鉴别诊断、治疗和估价预后有一定意义。ras基因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真核基因家族。自从1982年Weinberg和Barbacid首次从人膀脱癌细胞中克隆出活化的癌基因c-Ha-ras以来,有关ras基因及其与肿瘤发生关系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对此作一综述。las基因的发现1982年Weinberg由人膀胱癌细胞系中分离出一种转化基因,可使NIH3T3细胞发生恶性转化,而从正常人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筛选和鉴定反复高Gz暴露大鼠脑损伤相关基因。方法 1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Gz重复暴露后30min、6h和24h4组,每组4只。对照组大鼠G值为+1Gz,实验组大鼠在动物离心机上经历了3次+14Gz/45s(两次间间隔30min)作用。分别于暴露后30min、6h和24h处死大鼠取脑,提取总RNA。取对照组和+Gz暴露后6h组大鼠脑总RNA,用mRNA差异显示(DDPCR)的方法,筛选+Gz暴露大鼠脑差异表达基因。用3组锚定引物和6组随机引物作不同组合进行PCR扩增。用Slot blot方法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在对照组和+Gz暴露后30min、6h和24h组大鼠脑中表达情况。结果 获得的差异表达片段,经斑点杂交进一步筛选,克隆了3个强阳性片段,并进行序列分析,与Genebank等数据库进行同源比较,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分型与输血疗效关系。方法 以2018年0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DAT阳性输血患者为研究组,回顾性分析其病历资料,另以同期收治的80例与研究组病种构成相匹配的DAT阴性输血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组间和不同DAT阳性分型患者的血常规检查指标水平,对比两组组间和不同DAT阳性分型、不同凝集强度DAT阳性结果患者的输血疗效。结果 较之对照组,研究组输血前RBC、Hct水平和输血后Hb、RBC、Hct上升值/U均显著更低,输血前DAT阳性IgG+C3d型患者Hb水平和输血后DAT阳性IgG、C3d型患者Hb上升值/U显著更低,DAT阳性C3d型患者Hb水平显著更高,研究组输血有效率显著更高,P<0.05;较之DAT阳性C3d型患者,DAT阳性IgG+C3d、IgG型患者输血有效率均显著更高,P<0.05。结论 DAT阳性患者输血疗效可能与DAT阳性分型有关,DAT阳性患者在接受输血治疗前应了解自身抗体分型及抗体类别,以确保安全、有效输血。  相似文献   

19.
昆明地区HBV-DNA的基因分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昆明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基因分型特征。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及基因型特异性引物PCR方法,对昆明地区360例HBV感染血清进行HBV.DNA定量及基因分型检测,以ELISA法检测血清乙肝标志物。结果:360例HBV感染血清中,有346例(96.11%)可以直接分型,其中196例(56.65%)为C型,91例(26.30%)为B型,37例(10.69%)为B/C混合型,21例(6.07%)为D型,A型仅1例(0.29%);比较显示,C型基因分布显著高于B和其它基因型(P〈0.05,P〈0.01);C型基因及B/C混合基因型的HBV。DNA定量显著高于其它基因型(P〈0.01);另除B型基因在“大三阳”模式中比例显著较低(P〈0.05),HBV基因型在其它各血清模式组间的分布没有显著差异(P〉0.05);14例标本未能直接分型(3.89%),其HBV.DNA定量平均水平均低于1.00&#215;10‘Iu/ml,显著低于其它检样(P〈0.01)。结论:昆明地区HBV基因型的分布较为丰富,存在C型、B型、B/C混合型及D型和A型,其中以C型和B型为本区域的主要HBV基因型;当B/C混合型和C型的HBV感染时,往往伴随HBV较高水平复制,且HBV感染B基因型与HBeAg的检出呈负相关;本区域内D基因型分布介于内地低海拔区域和拉萨高原地带之间。  相似文献   

20.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技术,对41例大肠癌组织大肠癌缺失基因杂合性缺失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8例大肠癌信息个体中有21例(55.3%)发现DCC基因杂合缺失。DCC基因杂合性缺失与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和浸润深度无关,但有淋巴结转移(80.00%)和DukesC、Dadwe(71.4%)大肠癌DCC基因杂合缺失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39.1%)和Duk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