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观察新型前路经枕寰枢关节锁定钛板螺钉内固定系统与枕颈复合体的匹配性,探讨此内固定系统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方法 对枕颈部CT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并通过数字化模拟手术进行解剖学匹配实验。通过观察钛板枢椎椎体前表面的切合性及螺钉的走行,测量经关节螺钉的理想钉道参数,评估此内固定系统与枕颈复合体的匹配性。 结果 钛板与枢椎椎体前表面相匹配;经关节螺钉均穿过寰枕关节及寰枢关节进入枕骨髁,无穿出骨质者,螺钉均未损伤舌下神经管。椎体固定螺钉均位于枢椎椎体骨质内,未进入椎管及椎间隙。经关节螺钉钉道理想钉道参数与内固定系统实际钉道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前路经寰枕寰枢关节锁定钛板螺钉内固定系统与枕颈复合体解剖学匹配性较好,具有临床应用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后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的枢椎解剖学测量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为后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100例中国成人干燥枢椎标本上,对具有临床意义的数据进行解剖学测量.结果 96.5%的标本椎弓根宽度大于4.5 mm,11.5%标本侧块内侧高度小于2.1 mm,20.6%标本椎弓根内侧高度小于4.5 mm, 右侧占8.1%,左侧占12.5%,其中男性15.7%,女性40%的标本椎弓根内侧高度小于4.5 mm. 螺钉固定的上倾角和内倾角分别为39.2°±5.04°和5.79°±2.45°.结论[ HTSS〗21.5%的国人不适合后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女性明显高于男性,枢椎椎弓根变异较大,术前应进行旁矢状位的薄层CT扫描.  相似文献   

3.
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提供临床解剖学依据。方法:在100对中国成人干燥寰枢椎配对标本上,对与临床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相关的数据进行解剖学测量。结果: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冠状面上螺钉植入最小外偏角(5.5±2.0)°(0°~13.0°),最大外偏角(23.6±2.1)°(17.5°~32.5°),矢状面上螺钉植入最小后倾角(14.9±2.6)°(9.0°~27.0°),最大后倾角(25.6±2.5)°(17.5°~33.5°),内侧钉道距离(16.58±1.49)mm(13.78~21.86mm),外侧钉道距离(26.44±1.75)mm(21.81~33.78mm)。结论: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16~26mm长度的螺钉,外倾5°~23°、后倾15°~26°方向拧入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寰枢椎后路经关节螺钉固定新的定位标志及其X线透视中相关量化参数值.方法:在40例国人的干燥寰枢椎配对标本上确定新的定位标志并测量与X线透视相关的解剖数据.结果:新定位标志在枢椎椎弓根的轴向平分线外侧或恰在其上,枢椎上关节面出钉点透视参数:到外缘距左(7.1±0.9)mm,右(6.8±0.9)mm;到后缘距左(6.3±0.7)mm,右(6.5±0.7)mm;到内缘距左(15.2±1.2)mm,右(15.5±1.1)mm;骨性钉道总长左(36.7±2.8)mm,右(36.2±2.9)mm.结论:新定位标志为枢椎下关节突下缘正中点,解剖标志容易明确,螺钉固定术中透视参数容易把握,钉道长,固定可靠.  相似文献   

5.
前、后路经寰枢椎关节螺钉内固定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寰枢椎的畸形、肿瘤、炎症及创伤 ,包括齿状突骨折、寰枢椎椎弓骨折、韧带损伤以及寰枢椎脱位等 ,均可导致寰枢椎不稳 ,若处理不及时 ,易致颈部脊髓受压 ,甚至危及生命。在治疗方法上 ,过去以保守治疗为主 ,如颅骨牵引 ,Halo支架、头颈胸石膏等 ,近年来 ,多数学者提倡手术治疗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其中 ,后路经寰枢椎关节螺钉固定术由于具有优越生物力学特性及良好的疗效 ,而在国外临床中广泛应用。前路经寰枢椎关节螺钉固定术目前在临床上应用较少 ,但对于需要进行寰枢椎前路减压和融合术的病人 ,此术式只需要一次手术 ,因此 ,在临床上…  相似文献   

6.
寰枕、寰枢关节滑膜皱襞解剖观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寰枕、寰枢关节中各关节有无滑膜皱襞存在,皱襞的形态、位置和组织学,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6例12岁以下小儿和8例成人防腐尸体的寰枕、寰枢关节中的各关节进行解剖观测。结果:无论成人或小儿,除了寰枢后正中关节外,其它关节均有滑膜皱襞存在,滑膜皱襞总出现率66.7%。寰枢前正中关节中皱襞位于上关节间隙,寰枕关节、寰枢外侧关节的皱襞主要分布于前外侧,多数皱襞呈月牙形。与成人相比,小儿组皱襞数量多,总出现率达72.34%(成人组仅58.3%),小儿以大中型皱襞为主(58.35%),成人以小型皱襞为主(62.5%)且无大皱襞。镜下观察儿童有三种不同的组织学类型,其中以脂肪型和纤维脂肪型为主(88.9%)。结论:推测在儿童寰枕、寰枢关节中有更多更大的滑膜皱襞,在受到外伤或炎症作用下,皱襞肿胀变大,位置改变,发生嵌顿,这很可能是小儿好发某些上颈椎疾病,如寰枢椎旋转畸形的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7.
寰枢椎的临床应用解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寰枢椎作为枕颈移行部,形态结构复杂,功能特殊。因其邻近颈髓、椎动脉和颈神经等重要结构,此区的畸形与病损常导致严重的临床后果。又因其部位深在及生物力学性质独特,其病损的诊断和治疗相对复杂和棘手,一直是脊柱外科的难点之一。本文拟就与临床床有关的寰枢椎的解剖形态结构作一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8.
前路经枢椎体至寰椎侧块螺钉内固定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临床上行前路经枢椎体至寰椎侧块螺钉内固定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21例成人寰枢椎标本进行测量,计算出前路经枢椎体至寰椎侧块螺钉内固定术中螺钉走向的最小、最大外偏角和最大后倾角;将21例寰枢椎标本摄正、侧位CR片,在CR片上测量出此术式中螺钉走行的最小、最大外偏角和最大后倾角,将从标本上所测算出的数据与在CR片上测量得的数据作统计学分析,在标本上模拟此术式。结果:在前路经枢椎体至寰椎侧块螺钉内固定术中螺钉走向的最小外偏角为14°±1.6°,最大外偏角为30°±2.3°,最大后倾角为29°±2.9°,左、右两侧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从标本上所测算出的数据与在CR片上测得的数据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标本上所有螺钉都位于理想位置。结论:只要正确掌握螺钉的进钉方向,则采用前路经枢椎体至寰椎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寰椎枕骨化对枕颈部生物力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人类寰椎枕骨化模型 ,进行生物力学测试 ,阐明寰椎枕骨化畸形对枕颈部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新鲜人体枕颈部标本制作人类寰椎枕骨化实验模型 ,分别对标本和模型进行生物力学测试 ,确定寰枕关节和寰枢关节的运动参数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标本比较 ,模型的枕寰关节各轴向的运动几近消失 (P <0 .0 0 1 ) ,最大的运动参数是后伸运动范围 ,仅 0 .2 1°。寰枢关节屈曲运动的弹性区和运动范围分别从正常的 1 1 .71°和 1 5 .55°增加至 1 6 .63°和 2 1 .0 4°,相差显著 (P <0 .0 5) ,旋转运动的中性区和运动范围分别从正常的 36 .88°和 48.2 4°增加至 41 .70°和 52 .2 4° ,相差显著 (P <0 .0 5) ,屈曲运动的中性区、旋转运动的弹性区及后伸和侧曲运动各运动参数均相差不显著 (P >0 .0 5)。结论 :1 .寰椎枕骨化畸形造成寰枕关节运动丧失 ,寰枢关节的负荷和旋转不稳定趋势增加 ,容易导致寰椎横韧带退变、松弛和寰枢关节不稳。 2 .建议对寰椎枕骨化畸形的患者密切观察 ,证实寰枢关节临床不稳 ,尽早手术融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临床MRI诊断枕寰枢关节韧带损伤提供断层解剖学依据。方法:利用低温冰冻技术,将枕寰枢关节制成3.5mm厚的薄层断层标本,并与该区的磁共振图像相对照。结果:寰椎横韧带在横断位和矢状位,翼状韧带在斜冠状位和矢状位,齿突尖韧带在矢状位和斜冠状位能清楚观察各韧带的形态和毗邻关系。结论:在MRI上能清楚显示枕寰枢关节的各条韧带。  相似文献   

11.
上颈椎前路经皮穿刺手术入路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为经皮齿状突螺钉、前路C1~C2侧块螺钉内固定技术提供解剖学基础,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具防腐和3具新鲜成人尸体标本进行逐层解剖及“C”臂机下模拟经皮前路手术内固定,测量穿刺套管经甲状腺上动脉上方与下方入路时与重要血管神经等结构的相应距离。回顾分析临床上颈椎的经皮穿刺和开放手术入路并发症。结果:皮肤切口的范围在C4~C5椎体水平。在C4~C5椎体水平穿刺套管与甲状腺上血管神经相邻,而距离舌下神经、舌动脉、舌咽神经等较远。经皮手术和开放手术在手术入路并发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1)经皮穿刺上颈椎前路手术入路是安全的。(2)由C4~C5椎体水平穿过颈内脏鞘和颈动脉鞘之间联合筋膜经甲状腺上动脉下方到达咽后间隙为较佳入路。  相似文献   

12.
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的解剖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41,自引:2,他引:41  
目的:探讨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可行性。方法:利用50例干燥寰椎标本,电子游标卡尺测量其侧块中部、椎弓根以及后弓的宽度和高度。结果:寰椎侧块中部的宽度和高度分别是12.78mm和12.95mm;寰椎椎弓根的宽度和高度分别是8.57mm和5.83mm;椎动脉沟下方寰椎后弓的宽度为8.46mm,该部内侧1/3和外侧1/3的高度分别是3.88mm和4.25mm。结论:进行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是可行的,其决定因素是椎动脉沟处的寰椎后弓高度。  相似文献   

13.
骶髂关节螺钉固定的钉道参数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为经S1椎弓根水平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对 2 2例骨盆标本进行研究 ,测量S1椎弓根宽和高 ,骶髂螺钉的进针点和进针方向 ,进针点至S1椎体对侧前皮质距离。确定进针点后 ,以 5具新鲜尸体对进针方法进行验证。结果 :S1椎弓根宽和高分别为 (2 7.7± 1.9)mm和 (2 0 .2± 2 .3 )mm ;螺钉进针点位于髂后下棘前方 (2 4.6± 2 .9)mm ,坐骨大切迹上方 (4 1.8± 3 .4)mm ;进针方向为垂直于髂骨翼后外侧面 ,然后向后侧倾斜 (7.7± 3 .8)° ,向尾端倾斜 (7.1± 2 .3 )° ;进针点至S1椎体对侧前皮质距离为 (86.5± 3 .8)mm。以此进针方法行 10枚螺钉固定 ,无螺钉穿出椎弓根。结论 :髂后下棘和坐骨大切迹恒定存在 ,变异小 ;螺钉进针点位于髂后下棘前方 2 5mm ,坐骨大切迹上方 40mm ;螺钉长 75mm ;进针方向为垂直于髂骨翼后外侧面 ,然后向后侧倾斜 5°~ 10° ,向尾端倾斜 5°~ 10°。  相似文献   

14.
寰椎后弓形态分类与椎弓螺钉固定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寰椎后弓的分类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进钉方法。方法:以电子游标卡尺测量48具干燥寰椎标本的相关解剖学数据。结果:进钉处寰椎侧块高度和宽度分别为(12.40±1.12)mm和(12.69±1.62)mm;进钉处寰椎椎弓根的高度和宽度分别为(4.56±1.82)mm和(7.89±1.10)mm;钉道处椎动脉沟底骨质厚度小于螺钉直径3.5mm的占17%(8例),其中4%(2例)厚度小于螺钉半径1.75mm。结论:对于寰椎后弓高度偏小的患者,可以部分经寰椎后弓或跨越寰椎后弓实现寰椎的椎弓根螺钉固定,进钉位置的确定应以术前三维CT重建和术中探查结合考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逆行髋臼后柱螺钉的进钉位置、方向及固定范围。方法 收集100例正常成人骨盆CT数据(男、女各50例),利用交互式医学图像控制系统(Mimics)17.0软件三维重建骨盆并导入Geomagic Studio 2015软件。从坐骨结节至髂窝方向进行透视,垂直后柱“三棱柱”通道横断面放置虚拟螺钉,测量螺钉的最大直径、进钉点、方向、出钉点及螺钉安全倾角。确定螺钉固定的范围,螺钉在后柱通道易穿出部位及术中判断螺钉是否穿出的透视体位。结果 髋臼后柱安全通道近似“三棱柱”形,进钉点位于坐骨结节内外侧缘中线上,距离坐骨结节最远端男性为(12.99±1.99) mm,女性为 (13.26±2.58) mm,男女差异无显著性 (P>0.05);髂窝出钉点距离同侧前方骶髂关节线男性为(23.65±2.42)mm,女性为(24.94±2.39) mm;距离真骨盆缘男性为(19.33±2.60)mm,女性为(17.63±2.00) mm;最大螺钉直径男性为(17.21±1.41) mm,女性为(15.54±1.51) mm;髋臼后柱逆行置钉方向与矢状面夹角男性为(10.52±3.04)°,女性为(7.72±2.99)°;与冠状面夹角男性为(15.00±4.92) °,女性为 (12.94±4.72)°,以上数据男女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逆行经坐骨结节置钉可固定股骨头中心所在水平面近端 4 cm 以下所有的髋臼后柱骨折,易穿出部位分别为髋臼后壁与坐骨支移行处、髋臼中部、坐骨大切迹水平下1 cm。“三棱柱”的3个侧面的切线位分别是髂骨斜位10°,闭孔斜位60°,髂骨斜位60°。结论 逆行髋臼后柱螺钉进钉点位于坐骨结节内外侧缘中线,距离坐骨结节最远端1.3 cm,方向约外倾10°,前倾15°,可固定股骨头中心所在水平面近端4 cm以下的髋臼后柱骨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Magic螺钉固定髋臼后柱骨折的进钉点、方向与固定范围。方法 应用Mimics19.0软件对100例骨盆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在髋臼后柱置入虚拟Magic螺钉,确定螺钉进钉点、方向、长度、直径和安全范围。对有Magic虚拟螺钉固定的髋臼后柱进行截骨并建立模型,应用Geomagic Wrap 2017软件测量该螺钉通道的解剖参数。结果 Magic螺钉骨面进钉点男性位于髂前下棘向后(33.37±5.53)mm及髋臼顶头侧(13.40±3.70)mm;女性分别为(33.97±5.46)mm及(9.01±3.86)mm。男性螺钉后倾 (57.40±6.57)°,内倾(52.09±5.65)°,与髂骨翼的夹角为(15.21±3.42)°;女性为后倾(55.64±8.01)°,内倾(51.55±5.58)°,与髂骨翼夹角(9.85±3.68)°。男性螺钉最大直径为(6.97±0.98)mm,女性为(6.39±0.85)mm;男性螺钉长度为(76.73±9.20)mm,女性为(63.64±8.37)mm。男性直径5.5 mm螺钉后倾和内倾安全范围分别为(7.19±3.30)°和(9.41±3.95)°,女性直径5.2 mm螺钉后倾和内倾安全范围分别为(8.37±2.82)°和(10.32±3.93)°。在螺钉方向上,男性螺钉固定后柱的范围长度为(56.87±7.60)mm,20/50的标本螺钉可固定的骨折位于髋臼顶上,女性螺钉固定范围长度为(41.71±7.97)mm,8/50的标本螺钉可固定的骨折位于髋臼顶上。结论 经皮Magic螺钉是手术难度较大的后柱骨折微创固定方式,可固定位于后柱中上段的骨折。  相似文献   

17.
髋臼后柱拉力螺钉内固定的应用解剖学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为髋臼后柱拉力螺钉内固定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取半骨盆标本30个,采用截面法将一斯氏针由髋臼后柱最小截面的圆心打入,该斯氏针在髂翼内侧穿出点(即拉力螺钉的人钉点)为P。测量其在髋臼后柱骨皮质内的长度。作一参考线AB,其中A为骶髂关节最前缘,B为髂前下棘的基底,并经过P点作AB的垂线PC。将髂前上下棘间切迹命名为D点,作直线PD,并测量其距离。斯氏针与PD的夹角为α,斯氏钊与髂翼内侧的夹角为β。结果:PC为AB的中垂线,P点距AB的距离PC为(6.1±1.9)mm,PD平行于AB,PD距离为(2.5±2.6)mm,斯氏针与PD或AB的夹角仅为89.5°±3.2°,斯氏针与髂翼内侧的夹角β为24.1°±1.7°,髋臼后柱骨皮质内斯氏针长度(即拉力螺钉的长度)为(131.2±8.9)mm。最小截面位于髋臼切迹上方15.0mm处,位于髋臼中部,该截面平均直径(即拉力螺钉最大直径)为(12.8±2.1)mm。结论:髋臼后柱拉力螺钉内固定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