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产术后近期卵巢功能恢复状况的比较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药物流产、手术流产两种方式终止早期妊娠后近期卵巢功能恢复状况。方法:应用基础体温测量、B超监测、宫颈粘液观察、孕酮水平测定四种方法比较65例妇女药物和手术流产后卵巢功能恢复状况。结果:药物流产组84.85%(28/33)的妇女和手术流产组71.88%(23/32)的妇女在第一个月经周期可恢复排卵,其中20天以内排卵的妇女药物流产组占60.71%(17/28),手术流产组占30.43%(7/23),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药物流产组40%(12/30)有类似黄体功能不足的表现,手术流产组为15.38%(4/26),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药物流产组黄体期平均孕酮值也较手术流产组低(P<0.05)。结论:虽然药物流产组流产后出血时间明显长于手术流产组,但两组大多数妇女在流产后很快恢复排卵,药物流产妇女在20天内排卵者较多,但表现为黄体功能不足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妊娠妇女选择流产方式的意向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要求终止妊娠的早孕妇女进行了流产方式选择调查,探讨现阶段吸宫流产和药物流产两种方法的可接受性。共调查1008例,其中选择吸宫流产者459人,占所调查者的45.54%;选择药物流产者549人,占总数的54.46%。选择流产方法时的心理因素:选择吸宫术者认为手术完全彻底为198人(占吸宫组总数的43.14%),手术结束快190人(占41.39%),上次选择手术终止妊娠的妇女本次仍选择手术的有154人,占上次手术者的43.87%,而改选为药物流产者197人,占56.13%。选择药物流产者认为无痛苦461人(占药物流产组总数的83.97%)。上次选择药物流产的妇女本次仍有142人再次选择药物流产,占上次药物流产的58.44%。本次改选手术的有101人,占41.56%。本项研究中要求流产的未产妇共有222人(占总数的22.02%),其中选择药物流产的有134人(占60.36%),而选择吸宫术的有88人(占39.63%)。由此看来,年轻的未产妇更愿意选择药物流产方式终止妊娠,其主要原因为对手术痛苦的畏惧。选择药物流产妇女中76.90%的对象2年内有流产史,而在手术组占44.32%。两次妊娠间隔时间短,担心手术损伤是她们在做出选择时的主要因素之一。由此看来,有近期流产史的妇女较愿意选择药物流产。综上所述,两种流产方法的可接受性相近,有各自相适应的人群,二者不  相似文献   

3.
药物流产和手术流产对输卵管通畅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药物流产和手术流产对输卵管通畅性的影响。方法:将542例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术的不孕妇女分成药物流产组(药物组)、手术流产组(手术组),以及无流产组(原发组),并将流产组再分为停经≤6周和>6周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药物组、手术组、原发组的输卵管阻塞的发生率分别为51.38%,39.88%,30.74%。药物组、手术组的输卵管阻塞的发生率高于原发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P<0.05)。药物组输卵管阻塞高于手术组(P<0.05)。>6周药物组的输卵管阻塞率高于≤6周的药物组和>6周的手术组(P<0.05,P<0.01)。而≤6周的药物组与≤6周的手术组、>6周的手术组与≤6周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流产是引起输卵管阻塞的原因,药物流产比手术流产的输卵管阻塞率高。而妊娠6周以上的药物流产妇女输卵管阻塞发生的可能性比手术流产及妊娠6周以内的药物流产者增加。  相似文献   

4.
药物流产与手术流产比较可接受性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与手术流产终止早期妊娠的可接受性,为非意愿妊娠妇女选择流产方法提供参考和为临床医生的临床决策提供证据。方法 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library、CBMdisc、CNKI、VIP等6个医学数据库,手工检索12种相关杂志,并追查参考文献。由2名评价员独立筛选、评价文献和提取数据。对没有异质性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9篇文献(3565例病例)。流产前妇女认为药物流产痛苦更少(OR=466.51,95%CI:91.37~2381.88);而手术流产更快捷(OR=0.02,95%CI:0.01~0.06)。流产后妇女对两种流产方法满意度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药物流产的再选择率更高(OR=2.72,95%a:2.13~3.47);向他人推荐药物流产的比率也更高(OR=4.91,95%CI:2.16~11.16)。结论 药物流产是一种痛苦小的方法,但不如手术流产快捷,其再次选择率和推荐给他人的比率高于手术流产。药物流产与手术流产比较各有利弊,二者的满意度相似,不能相互代替。  相似文献   

5.
沈兆芹 《工企医刊》2005,18(3):20-20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进行49天以内早孕药物流产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效果肯定,成功率达93%~95%左右,但与人工流产比较尚存在完全流产率相对较低及出血量多、出血时间较长的不足。通过对药物流产配伍甲基睾丸素可提高药物流产的成功率和减少出血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药物流产的不足。现探讨甲基睾丸素对早孕药物流产效果的影响,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6.
分析临床影响药物流产效果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药物流产效果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医师选择合适病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早孕行药物流产病例1346例,统计分析患者年龄、孕产次、停经天数、孕囊大小、子宫位置、剖宫产史等不同因素与药物流产结局之间的关系。结论总的药物流产不全和失败率为9.06%,相关因素为年龄≥35岁,既往有剖宫产史,孕产次数超过3次,孕囊直径1〉2.34cm,子宫后倾及后屈位,经期≥5天。结论药物流产不全及失败难以完全避免,要加强育龄妇女的避孕意识,严格掌握适应证,对存在上述危险因素者,进行充分的知情告知,尽量减少药物流产,术后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7.
宫血宁在预防药物流产后出血的多中心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减少药物流产后出血时间长和出血量多的问题,采用常规药物流产同时加用宫血宁胶囊或安慰剂,每日二次,每次3枚,共9天,进行随机双盲多中心对比性临床试验,比较两组药物流产疗效和出血情况。结果表明:(1)完全流产率:试验组为88.24%,对照组为87.18%;(2)流产后出血量:与平时月经量相似,试验组为86.67%,对照组为78.43%;出血量比月经量多少于一倍,试验组为9.52%,对照组为18.63%,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3)平均出血天数和出血量用评分法计算以及月经恢复情况,两组相似。提示:药物流产同时加服宫血宁胶囊可减少流产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药物流产后清宫率与子宫位置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接诊的300例经药物流产的患者,根据B超检测的子宫位置分为甲组(前位)、乙组(水平位),丙组(后位)三组,每组各100例。三组患者皆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进行流产。结果:三组患者中,甲组患者的清宫率为4%,完全流产率为97%;乙组患者的清宫率为16%,完全流产率为95%;丙组患者的清宫率为27%,完全流产率为82%。三组患者两两相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进行药物流产具有非常好的效果,药物流产后的清宫率与子宫位置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流产服务提供者对药物流产的认知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09年5月对河南省、深圳市32名流产服务提供者进行个人深入访谈。结果:多数服务提供者认为药物流产缺点为不完全流产率高、出血时间长、需要多次复诊、并发症和副作用多、与流产妇女沟通过程挑战大;优点为易接受和身体损伤小。在药物流产和手术流产都适用的情况下,仅少部分服务提供者偏向推荐和采用药物流产,大部分因为考虑到手术流产的"安全、快捷"而偏向手术流产,其中不乏政策因素影响。虽然多数服务提供者反映选择何种流产方式与其个人利益无关,但医院在此环节出于盈利的考虑不能完全排除;价格等经济因素对流产妇女选择何种流产方式未见影响。结论:服务提供者基于安全性、有效性、工作负担、政策影响等方面考虑,仍认为手术流产比药物流产更适用于国内环境。建议应在服务提供者中开展针对药物流产的全面培训,利用分工合作和转诊机制解决医疗资源对药物流产的限制。  相似文献   

10.
孙秀娟 《健康大视野》2006,14(11):85-85
近8年来,我院妇产科运用米非司酮加米索做药物流产800余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临床观察体会简介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接受药物流产者均为60d内妊娠,无严重心、肾、肝、内分泌、神经系统等病变,无青光眼、哮喘、过敏体质的孕妇。所用药物为米非司酮25mg,早晚各服1次,服药前后2h禁食,共服3d,第4d早晨空腹口服米索600,ug,用上述药物流产的800例中,完全流产率约为97.56%,不完全流产率约为2.44%。  相似文献   

11.
宫内宁在预防药物流产后出血的多中心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减少药物流产后出血时间长和出血量多的问题,采用常规药物流产同时加用宫血宁胶囊或安慰剂,每日二次,每次3枚,共9天,进行随机双盲多中心对比性临床试验,比较两组药物流产疗效和出血情况。结果表明;(1)完全流产率:试验组为88.24%,对照组为87.18%;(2)流产后出血量:与平时月经量相似,试验组为86.67%,对照组为78.43%;出血量比月经量多少于一倍,试验组为9.52%,对照组为18.63%,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3)平均出血天数和出血量用评分法计算以及月经恢复情况,两组相似。提示:药物流产同时加服宫内宁胶囊可减少流产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12.
谭淑兰 《现代保健》2009,(24):163-163
临床使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进行药物流产已经历了十余年的探索,方法日渐完善,完全流产率已达到90%以上,可以说是一种方便、有效的终止早孕的方法,但药物流产后阴道异常流血是影响药物流产安全性的重要因素,药物流产后出血时间过长和失血量过多仍是药物流产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尝试对药物流产的观察标准及处理原则进行探讨,对于药物流产流血时间长的患者,及时应用清宫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减少了药物流产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药物流产与子宫位置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49 d以内早孕,是安全、方便、有效的非手术流产方法,已在国内广泛应用近10年,其流产有效率可达90%以上。所以,很多妇女选择药物流产。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在药物流产的并发症中,行清官术者与子宫位置有一定关系。本文对流产结局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米非司酮是近年用于避孕失败而进行药物流产的主要药物,具有经济、方便、高效、相对痛苦小的优点,临床上广泛应用。资料表明,米非司酮的药物流产成功率可达90%以上,同时,影响药物流产效果的原因也有不少,主要是与孕妇年龄、剖宫产史、孕产次、孕囊直径、子宫位置及用药量、给药时机等有关,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子宫内膜厚度对药物流产的影响,提高药物流产成功率。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7年3月间在浙江临海计划生育指导站门诊就诊的384例药物流产患者,根据B超提示子宫内膜厚度进行分组,观察患者的腹痛程度、阴道出血时间、完全流产率和不全流产率。结果子宫内膜厚度〈1、3cm者,完全流产率为90%;子宫内膜厚度在1.3~1,8cm间者,完全流产率为84%;子宫内膜厚度〉1.8cm者,完全流产率为69%;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子宫内膜厚度是影响药物流产成功率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药物流产是人工流产的一种,指怀孕早期不用手术,通过服用药物终止妊娠的方法,与手术流产相比较,适合于停经在49-56日以内,年龄不超过40岁的妇女,一种补救措施,具有方便、非手术、痛苦少、完全流产率高达90%以上的优点,但若使用不当,易引起大出血、不全流产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及药物流产致继发性不孕的病因。方法对来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曾有过人工流产或(和)药物流产的165例不孕症患者进行全面检查,以尽可能确定原因。结果不孕原因中有急慢性盆腔炎症占大部分(73.3%),两侧或单侧输卵管阻塞(55.8%和21.8%),排卵功能障碍(10.3%)等也较常见。结论各级医疗机构及计生部门应加强保健教育,避免无计划妊娠,降低流产率。人工流产患者术前、术中、术后严格把关,规范操作;对药物流产者密切随访,不全流产的及时清官,避免出血时间长,流产后进行健康保健知识宣教,降低继发性不孕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充盈膀胱在药物流产中的作用。方法:随机将980例药物流产者分为2组,观察组中的前位、后位子宫者于服米非司酮第3天憋尿到医院服米索前列醇,平位子宫者及对照组服药同前,但不憋尿。结果:观察组总流产率达98.01%,对照组为79.2%,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3种位置子宫及对照组平位子宫完全流产率最高,对照组前、后位子宫完全流产率最低。结论。将膀胱充盈应用于早孕药物流产中可提高完全流产率。  相似文献   

19.
药物流产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物流产是避孕失败的一种补救措施。20世纪90年代以来,催经止孕药物发展日臻完善。药物流产方法简便,不需宫内操作,故无创伤性。目前最常使用的方法是米非司酮(mifepristone,RU486)与米索前列醇(misoprostol)合用,其完全流产率在90%~95%,副反应轻,仅有恶心、呕吐、下腹疼痛和乏力。但根据临床观察,流产药物需按照医嘱来正确使用,才能达到最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药物流产次数与药物流产成功率关系。方法对要求药物流产孕妇20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孕周、年龄、孕囊直径、子宫位置、药物流产次数和药物流产成功率的关系。结果孕周>7周年龄≥35岁、孕囊直径≥2.0、子宫后倾后屈、多次药物流产是影响孕妇流产成功率的重要因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药物流产成功不良影响因素较复杂,同时难以完全避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