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敏  蒋光吉  张晓琼  邓洪涛 《重庆医学》2008,37(10):1095-1096
目的对5岁以上儿童应用成人电子胃镜进行上消化道检查,对疾病谱进行分析,并探讨成人胃镜用于儿童检查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6月本院167例5~16岁接受胃镜检查的儿童临床资料及胃镜结果,并将检查结果分为5~12岁和12~16岁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顺利完成167例儿童胃镜检查,上消化道疾病检出率83.23%。检出慢性浅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糜烂性胃炎等多种上消化道疾病。12~16岁组上消化道疾病检出率较5~12岁组高(P<0.01)。结论成人型电子胃镜对5岁以上儿童检查安全性高;镜下以慢性浅表性胃炎为主,其次分别为消化性溃疡,糜烂性胃炎,浅表性胃炎合并十二指肠炎。随年龄增加,儿童患上消化道疾病增多,消化性溃疡发病率增加。  相似文献   

2.
小儿上消化道出血83例的病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建华 《广西医学》2009,31(8):1127-1129
目的探讨小儿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上消化道出血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83例小儿上消化道出血中应激性溃疡19例(22.9%),消化性溃疡18例(21.7%),重度浅表性胃炎14例(16.9%)。新生儿出血症9例(10.8%)。结论小儿上消化道出血好发于新生儿期和学龄期,新生儿以应激性溃疡多见,学龄期儿童以消化性溃疡和重度浅袁性胃炎多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上消化道疾病的发病情况及胃镜在小儿消化道疾病诊疗中的作用。方法:分析68例儿童上消化道疾病胃镜和临床资料。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CSG)3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伴十二指肠球炎(BD)5例,急性胃黏膜病变(AGML)8例,消化性溃疡(PU)20例,十二指肠溃疡(DU)19例,胃窦溃疡1例,胃息肉1例,胃内异物2例,胃食管反流病1例,胃食管反流病伴胆汁反流性胃炎1例。呕血和/或黑便9例。结论:胃镜检查对儿童是一种快速、准确、客观、直观的诊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儿童上消化道疾病胃镜下表现及临床特征.方法 对2004年6月~2008年3月在我院行胃镜检查的10周岁以下92例患儿的胃镜表现和临床资料进行回_颐性分析.结果 慢性浅表性胃炎44例,糜烂出血性胃炎14例,胃溃疡6例,十二指肠溃疡3例,CSG并DU1例,返流性食管炎4例,胃粘膜脱垂症3例,胃黄色瘤1例.结论 CSG和EHG是10周岁以下儿童上消化道疾病的主要原因,消化性溃疡少见且不典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温州地区体检人群的上消化道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上消化道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问卷式方法对2064例的胃镜检查结果(活检病理学诊断和超声内镜检查结果)和相关资料,运用卡方检验等统计法进行分析。结果在2064例胃镜检查中,检出率:慢性浅表性胃炎(CSG)为72.81%,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为4.70%,消化性溃疡(PU)为8.10%,食道炎为7.60%,胆汁反流性胃炎为4.10%,食道静脉瘤为0.53%,Barrett食管为1.70%,胃癌为0.10%,食道癌为0.04%。各年龄段中,中青年组慢性浅表性胃炎高于老年组,老年组的萎缩性胃炎、食道炎、胆汁返流性胃炎、肿瘤的检出率显著高于中青年组;上消化道疾病的发病危险因素中占前几位的是饮酒、吸烟进活不规律、喜欢酸辣食物、生活压力大。结论上消化道疾病中以慢性浅表性胃炎检出率最高,其次为消化性溃疡;PU及CSG好发青壮年,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吸烟、饮酒、生活不规律是其高发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上消化道疾病胃镜检出率,并对疾病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1月经胃镜检查24 014例的结果。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检出率64.74%,慢性萎缩性胃炎检出率7.35%,消化性溃疡检出率18.16%,胃癌检出率1.42%,食管癌检出率0.95%,幽门螺杆菌阳性率73.88%,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检出率性别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幽门螺杆菌检出率男女性别间及各组疾病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冬春季节上消化道疾病检出率差异亦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浅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是多发常见病,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HP感染率高,应重视常规镜下活检与病理诊断结果,有助于提高早期癌变诊断率,减少癌变漏诊率,加强对幽门螺杆菌的规范根治,有利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愈合及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7.
448例少年儿童胃镜检查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有上消化道症状的学龄期儿童及青春期少年儿童的胃镜检查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年在本院行胃镜检查的学龄儿童及青春期少年儿童胃镜检查结果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本组儿童疾病检出率为91.74%,其中以慢性浅表性胃炎、胃窦炎为主(67.42%),其次以十二指肠炎(12.05%)和消化性溃疡(6.47%)多见。学龄儿童组消化性溃疡发病率为2.16%,显著低于青春期少年儿童组(9.51%);男性消化性溃疡发病率为9.33%,显著高于女性患儿(3.59%);本组儿童幽门螺杆菌(H.Pylori,HP)感染率为6.92%,学龄儿童组感染率为2.70%,显著低于青春期少年儿童组(9.89%)。结论儿童胃镜检查以慢性浅表性胃炎、胃窦炎为主和十二指肠炎、消化性溃疡最多见,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而HP感染也相应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8.
吴成  杨斌 《安徽医学》2004,25(2):134-135
目的 探讨小儿上消化道疾病的检出率及儿童胃病的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率。方法 对临床疑似上消化道疾病 173例小儿进行胃镜检查 ,其中对 164例患儿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胃粘膜HP。结果  173例中 ,浅表性胃炎 10 5例 ,浅表性胃炎伴十二指肠球炎 3 1例 ,消化性溃疡 13例 ,十二指肠球炎 7例 ;HP检测阳性中浅表性胃炎 76.2 %,十二指肠球炎 42 .9%,胃炎伴球炎 80 .6%,消化性溃疡 84.6%。结论 儿童胃病中浅表性胃炎检出率最高 ,HP感染是小儿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之一。小儿胃镜检查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严金华  孙荣生 《九江医学》1995,10(4):214-216
本文报告应用成人纤维胃镜检查6 ̄14岁儿童117例,发现有病变108例,病变检出率92.3%;儿童上消化道疾病以浅表性胃炎(36.7%)、消化性溃疡(28.1%)和十二指肠球炎(12.8%)多见。本组未出现并发症。作者认为选择适当的成人胃镜用于小儿检查,安全可靠;急诊时检查能提高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诊断率,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对66例经排除了肠道蛔虫症、肝、胆、胰及腹外科疾病的非精神心理因素所致的再发性腹痛患儿进行胃镜及幽门螺杆菌(HP)检测。采用三种方法检测HP:免疫印迹法、^13C-UBT及组织学染色找菌。所有病例均进行胃窦粘膜活检检查。结果:胃镜所见:政党例(7.58%),慢性胃炎61例(92.42%),慢性胃炎合并十二指肠球炎9例(13.64%),合并食管炎1例(1.52%),合并胆汁返流5例(7.58%),合并胃粘膜脱垂1例(1.52%),合并消化性溃疡8例(12.12%),HP阳性率33.33%。66例均进行了病理学检查,观察到胃炎症状与HP感染相关,66例中胃窦粘膜活检正常3例,Giemsa染色找菌HP全部阴性,慢性浅表性胃炎轻度37例,Giemsa染色HP阳性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中-重度26例,Giemsa染色阳性16例。结论:儿童再发性腹痛多数存在器质性病变,并与HP感染有关,对经排除肠道蛔虫症、肝、胆、胰及腹外科疾病的非精神心理因素所致的再发性腹痛患儿,尤其血清HP-IgG抗体或(及)^13C-BUT检测阳性者,为进一步行胃镜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消化道疾病引起小儿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病因、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总结小儿上消化道大出血33例临床资料。结果:消化道疾病引起小儿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病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急性出血性糜烂性胃炎及慢性浅表性胃炎,所有病例经综合抢救及病因治疗均临床痊愈。结论:提高胃镜检出率,早期规范治疗是减少小儿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文从病理角度来进一步证明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活动期的关系,观察在Hb感染的慢性胃炎中病理诊断为浅表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与在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中病理诊断伴浅表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之间的关系。方法:对胃镜诊断为慢性胃炎的416例及消化性溃疡的144例患者,分别在病变部位、溃疡周围及胃窦部处取活组织检查,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确定活动期。经改良Giemsa染色查Hp。结果: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活动期Hp感染阳性率与非活动期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由胃活组织检查中发现在Hp感染阳性者中浅表性胃炎显著多于萎缩性胃炎,分别为87.4%和12.6%;而在Hp感染的慢性胃炎中病理诊断为浅表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与在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中病理诊断伴浅表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Hp感染密切相关的萎缩性胃炎是浅表性胃炎发展的结果,是胃粘膜慢性炎症活动期的主要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13.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思宁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5):155-156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2月9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镜及病理资料。结果90例患者中胃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6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慢性浅表性胃炎26例;胃底部3例,胃体部7例,胃窦部75例;病理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3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并慢性浅表性胃炎17例,均位于胃窦部;慢性浅表性胃炎3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中伴肠上皮化生14例,伴异型增生16例。胃镜检查与病理检查诊断两者符合率为61.11%(55/90)(K=0.245,P=0.014)。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较差,胃镜下观察价值有限,临床上应以病理学诊断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的确诊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患上消化道出血发病原因及急诊胃镜注意事项。方法: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充分术前准备下行急诊胃镜检查。结果:126例患急诊胃镜成功率100%。出血病因:消化性溃疡75.38%,出血性胃炎14.28%,胃癌4.76%,其他5.54%,其中上消化道出血伴慢性疾病占94.4%。结论: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在充分术前准备下急诊胃镜成功率高,消化性溃疡占多数,大多数合并慢性疾病,与老年性疾病长期用药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 Hp) 感染与小儿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病之间的关系,探讨 Hp的致病性。方法 我们对经胃镜检查证实的245 例非溃疡性消化不良与63 例消化性溃疡患儿胃镜取材做 Hp 培养、快速尿素酶试验、病理学检查及血清 Hp Ig G 抗体测定。结果 在56 例十二指肠溃疡中 Hp 感染率为83 .93 % ,7 例胃溃疡为28 .57 % ,224 例慢性浅表性胃炎为49 .11 % ,11 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为90 .01 % ,其中33 例慢性活动性胃炎为96 .97 % ,轻度胃炎为32 .70 % ,中度胃炎为83 .78 % ,而10 例正常胃粘膜者无1 例发现 Hp 。结论  Hp 感染与小儿胃十二指肠疾病密切相关,尤其是活动性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木里高原藏区383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胃镜检查情况,总结高原藏区各年龄段上消化道疾病发病率、男女比例、癌症检出率和病种分类,总结经验,指导木里高原藏区对上消化道疾病的防治。方法:对高原藏区木里藏族自治县(简称木里县)中藏医院2008年3月1日-2009年3月1日期间,胃镜检查诊断为上消化道疾病383例患者胃镜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男女比例为1.09∶1.00;上消化道疾病分布情况:以胃炎为主(占71.02%),胃炎中以慢性浅表性胃炎为主(占81.62%);其次是消化性溃疡(占10.97%),其中以胃溃疡为主(占52.38%)。结论:高原藏区木里县上消化道疾病防治重点是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尤其是慢性浅表性胃炎和胃溃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诊胃镜在急性重症上消化道出血中的诊治时机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住我科65例急性重症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入院2-12小时内在重症监护室床旁行急诊胃镜诊治。结果:65例患者中消化性溃疡出血32例(49.2%),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出血19例(29.2%),两者兼有出血7例(10.8%),胃癌出血5例(7.7%),糜烂性胃炎出血2例(3.1%)。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在急性重症上消化道出血中所占比例比一般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中所占比例高。经胃镜下止血,以上患者均出现即刻止血,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对于急性重症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重症监护室床旁尽早(出血6小时内)行急诊胃镜诊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金醒Fang 《医学综述》1995,1(11):514-516
1 资料和方法自1986年7月~1991年4月,我院消化内科应用日本产OlympusGF-B3、GIF-P3及GIF-XP10纤维内镜对因上消化道症状就诊的10000例患者进行了胃镜检查,检出消化性溃疡3451例,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726例,消化性溃疡特殊类型(SpecialTypeofPepticUlcer,STOPU)1480例。而60岁以上老年人STOPU250例,占STOPU总数的16.89%,所有病例均以初诊时胃镜检查结果为准,一些病例同时合并2种以上疾病(如胃高位溃疡合并慢性浅表性胃炎),统计时以首位疾病为准。2 结果250例老年人STOPU患者的性别分布及胃镜下溃疡面的数目详见讨论。2.1…  相似文献   

19.
资料和方法在随机收集的24例消化系统疾病中,12例为消化性溃疡(胃溃疡7例,十二指肠溃疡5例)伴有上消化道出血,1例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伴出血,1例为慢性萎缩性胃炎,6例为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1例伴有胆石症,4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消化性溃疡病者,病程最长者17年,最短者3年,平均病程为8.6年。年龄在21~55之间,平均为38岁,均为男性患者。全部患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检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血清中的幽门螺杆菌VacA、C2gA抗体,探讨其对指导Hp感染的诊断治疗及免疫等方面的价值。方法:经内镜确认为上消化道疾病(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患者250例(均未进行过Hp根除治疗)。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血中Hp抗体。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癌相比较,Hp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HpⅠ型阳性亚型占Hp百分率随着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癌的排列次序呈逐渐增高趋势,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消化性溃疡及胃癌的发生与感染Hp的毒力菌株相关,VacA与CagA是致慢性上消化道疾病重要的毒力因素;血清免疫印迹法可以对Hp的菌株毒力进行分型,这对疾病程度的估计、预后及治疗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