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先天性发育不良,血管因素及输尿管肾盂连接部或附近手术均可造成输尿管肾盂连接部狭窄,进一步影响肾盂的排空。长期以来采用开放性手术治疗为主,成功率高达72~98%。近年来随着腔内泌尿外科的发展,采用经皮肾盂内切开治疗连接部梗阻,其成功率和并发症均可与肾盂成形术相比,且具有不开刀、手术及术后疼痛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Badlani等认为经皮肾盂内切开是治疗继发性和大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肾盂旁囊肿去顶减压术中肾盂旁囊肿与肾盂积液的鉴别。 方法:对拟接受腹腔镜下肾盂旁囊肿去顶减压术的18名患者进行术前同侧输尿管置入输尿管导管,术中经输尿管导管注入亚甲蓝确认肾囊肿与肾盂积液。 结果:18例患者中有15例确认为肾盂旁囊肿,顺利行囊肿去顶减压术;3例术中确认为肾盂积液,改行开放探查手术,发现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行离断性肾盂成形术。18例患者均无出现术后肾盂、输尿管狭窄,治愈出院。 结论:肾盂旁囊肿行腹腔镜下去顶减压术中经输尿管导管注入亚甲蓝能简单、直接、有效地反映出囊肿与肾盂的关系,避免出现将肾盂积液误认为肾盂旁囊肿作肾盂部分切除术后出现尿漏、肾盂输尿管狭窄、闭锁、肾功能衰竭等情况,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腹腔镜下配合肾盂拉钩行肾盂切开取石术治疗无肾盂积水肾内型肾盂结石初步经验.方法 在腹腔镜下配合肾盂拉钩行肾盂切开取石术治疗无肾盂积水肾内型肾盂结石23例,回顾分析23例病例资料.结果 23例手术均取得成功,手术时间(53±19)min,出血量(50±15) ml,平均住院时间(8±2)d,无一例漏尿,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无输血病例等情况,随访除1例肾下盏残留0.7 cm结石外,其余无结石残留.结论 腹腔镜下配合肾盂拉钩行肾盂切开取石术治疗无肾盂积水肾内型肾盂结石可行,选择合适病例,术中操作快速,适当游离、牵拉暴露肾内型肾盂,可以有效避免开放手术、经皮肾镜等手术重创,此种手术方式术后恢复快、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行肾盂输尿管成形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对46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患者,采用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为2~4 h,平均(2.5±0.3)h;患者术中出血量25~60 mL,平均35.5 mL;术后住院7~12 d,平均7.5 d。所有患者于治疗3个月后,进行影像学复查,患肾未见肾盂分离、肾盂积水均消失。同时患者腰痛、血尿等症状也均完全消失。结论开放离断性肾盂输尿管形术具有操作方便,适应证广泛,术后肾脏排泄和形态改善明显,远期疗效确切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肾盂血管瘤属于罕见的良性肿瘤, 临床可表现为间断、全程、无痛性肉眼血尿, 部分患者会出现腰痛、腹痛等症状。2012年1月至2020年1月盛京医院收治了4例肾盂血管瘤患者, 由于其影像学检查无明显特异性, 术前均误诊为肾恶性肿瘤。1例行腹腔镜肾盂癌根治术, 3例行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对于出现间断性血尿的中年患者, 如影像学检查无法排除肾盂血管瘤, 建议完善经皮肾镜、肾动脉造影或肾穿刺活检等检查。对于肾盂血管瘤患者, 肾部分切除术、输尿管镜下电凝电切术或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Fabio C等报道了年龄小于2岁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的患儿行腹腔镜肾盂成形术的疗效,及其与年龄大于2岁的患儿疗效对比。共有23名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患儿,其中18个为男性患儿,从2003年3月至2007年7月共行24人次Aderson—Hynes腹腔镜经腹膜手术,其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由肾脏超声及同位素肾图确诊。年龄小于2岁的患儿9人(组1),年龄大于2岁的患儿14人(组2)。其中1名患儿为双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因而进行了2次分期手术。  相似文献   

7.
肾盂旁囊肿(peripelvic renal cyst)是肾脏囊性疾病中比较少见的类型,约占肾脏囊性疾病的1%~3%[1],为一种非遗传性疾病,主要是指发生于邻近肾盂部位的囊肿。1998年Amis等[2]提出将其组织起源于肾窦组织者称为肾盂周围囊肿,另一种则是起源于肾窦以外的组织,囊肿突入肾盂内,称其为肾盂旁囊肿。以上两种情况在临床上都称为肾盂旁囊肿。肾盂旁囊肿的发病机制和组织结构与单纯性肾囊肿基本一致,其形成的主  相似文献   

8.
腔内肾盂切开术是在内镜下切开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来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mmm-pclvic junction ostruction,UPJO)的一种手术方法,其实质上是在内镜下施行的Davis输尿管狭窄切开。其手术要点均需要将狭窄段纵行充分切开直到见到腹膜外脂肪,再输尿管内留置支架管作为愈合的支架。  相似文献   

9.
腔内肾盂切开术是在内镜下切开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来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 pelvicjunctionobstruction ,UPJO)的一种手术方法 ,其实质上是在内镜下施行的Davis输尿管狭窄切开。其手术要点均需要将狭窄段纵行充分切开直到见到腹膜外脂肪 ,再输尿管内留置支架管作为愈合的支架。  相似文献   

10.
肾结石并肾盂癌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结石合并肾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肾结石合并肾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7例患者中,1例术前IVU、B超及CT均提示肾盂癌,另6例IVU及B超均未发现肾盂癌,其中2例经术前CT检查发现肾盂内肿瘤性占位;2例PCNL术后因出血行CT检查发现肾盂肿物;1例PCNL术中发现肾盂肿物,后病理证实为肾盂癌;1例由肾切除术后病理证实。7例均接受根治性肾输尿管全切术。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1例因肾盂癌在皮肤切口处种植,后转移至全身多处,6个月后死亡。余6例患者在随访期间未发现肾盂癌复发或转移。结论肾结石合并肾盂癌的诊断较困难,应联合影像学、病理活检等对其筛查,以期尽早明确诊断。当作出肾结石合并肾盂癌的诊断后,应放弃对结石的治疗,尽快行根治性肾输尿管全切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肾盂血管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9月收治的1例经CT引导下肾穿刺活检病理确诊为肾盂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行病理免疫组化,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患者穿刺活检病理结果示左肾盂见密集血管腔样结构及少量肾组织,结合免疫组化结果符合血管源性肿瘤特征,倾向毛细血管状血管瘤。定期随访至2022年8月,期间未发现肉眼血尿,实验室检查示尿潜血阴性,尿脱落细胞学未发现肿瘤细胞,影像学检查瘤体无明显增大。结论 肾盂血管瘤虽临床罕见但其预后较好,该病需与肾盂癌相鉴别,临床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综合分析其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特征,结合CT引导下穿刺活检及定期随访能减少临床上将其误诊为肾盂癌等恶性肿瘤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62岁。因右上腹疼痛3天于1993年2月13日入院。入院后血尿伴左腰腹部疼痛一次。两年前曾有类似疼痛病史但无血尿。体检:右上腹轻压痛,肾区无叩击痛,未扪及肿块。实验室检查:尿分析200Ery/μl,BUN7.6mmol/L,Cr195μmol/L。IVU示左肾显影淡,肾盂扩张,内部形态模糊不清;右肾正常。B超示左肾盂轻度积液。CT示左肾盂内有一密度稍低、大小约2.3cm×3.8cm之实性占位病变;逆行造影因插管不成功而未做。诊断为左肾盂肿瘤而行左肾、左输尿管及其壁段膀胱部分切除术。术中见肾盂周围有明显增多的脂肪组织包绕,切除肾纵轴剖开见肾盂周围脂肪组织明显增生,肾盂受压变形,肾盂粘膜完整,肾盂内与肾实质均未见赘生物,病理  相似文献   

13.
肾盂旁囊肿并非少见,但易被忽视。本文报告三例肾盂旁囊肿病例,结合文献对其病理改变,诊断及治疗等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报告肾盂恶性肿瘤16例,占同期肾脏恶性肿瘤的23.3%(16/70),其中手术治疗15例。并结合文献对其发病情况、泌尿第造影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了讨论。认为肾盂癌发病近年有明显增高,泌尿系造影是明确肾盂癌的主要手段;手术以行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袖口式切除为宜。  相似文献   

15.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引起的肾积水发病原因虽不太清楚,但多数认为是先天性的,可由于该处粘膜瓣、皱襞、狭窄、扭曲成角、输尿管高位连接、异位(迷走)血管等引起。多见于小儿。成人较少。国外报导一组非小儿组年龄在12~20岁间占26%,30~50岁间占20%。因此本病可发现于各个时期,应予注意。通过同位素肾图检查显示梗阻曲线,尿路造影、静脉滴注肾盂造影出现肾盏肾盂扩大而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以下输尿管正常时就可明确诊断。应除外腹膜后纤维化、结石、肿瘤、肾下垂、先天性畸形、邻近肿瘤压迫等引起的肾积水,其中须与膀胱输尿管返  相似文献   

16.
肾盂切开取石是泌尿外科常见手术,少数病例因肾盂炎症、肾盂切口缝合欠佳所致肾盂切口愈合不良等原因,术后会并发肾盂切口臣,而且漏尿时间较长。为防止肾盂切口疾的发生,我院于1996年1月至1997年2月对38例肾盂切开取石患者,术中应用医用()B胶预防肾盂切口疾,效果好,报告如下。38例中男17例,女ZI例,年龄25~66岁。均为单侧肾孟肾盏结石,结石直径均大于Icm,其中13例为肾盂传形结石,均伴有程度不同的肾盂肾盏积水。常规肾盂切开取石后,用3个O肠线关闭肾盂切口,然后用少量医用()B胶涂于肾盂肠线缝合的切口处,数秒钟后在切…  相似文献   

17.
肾结石并发肾盂上皮细胞癌7例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探讨提高肾结石并发肾盂上皮细胞癌术后生存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肾结石并发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肾盂鳞状细胞癌6例,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1例。诊断采用静脉肾盂造影和逆行肾盂造影、B超、CT等方法。均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加局部淋巴结清扫。结果:随访平均5年,存活2例。结论:早期诊断并手术治疗,是提高肾结石并发肾盂上皮细胞癌患者的术后生存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离断式肾盂瓣法肾盂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长段狭窄或修剪狭窄段后吻合有张力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1月-2010年5月对8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长段狭窄和7例修剪狭窄段后吻合有张力者施行经腹腔途径离断式肾盂瓣法肾盂成形术,充分游离肾盂及狭窄段输尿管后,切除狭窄段输尿管,沿肾盂中部以上外侧缘做一切口,从上斜向下,至距肾实质1 cm,然后将肾盂的下半部分向下翻转形成肾盂瓣,与输尿管间断缝合,多余肾盂在距肾实质1 cm处切除,缝合.结果 15例手术均取得成功,手术时间80-145 min,平均92 min.术中出血量30-100 ml,平均53 ml.术后1-2 d拔除引流管.术后5-6 d拔除导尿管出院,无尿漏.术后4周拔除双J管.15例随访5-50个月,平均25个月,腰部疼痛等症状消失;B超提示肾盂积水明显改善,中度肾积水3例,轻度肾积水9例,无明显肾积水3例;IVU显示肾盂缩小,显影好转,其中12例在15 min内显影,3例显影略有延迟.结论腹腔镜下离断式肾盂瓣法肾盂成形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9.
于手术显微镜下采用自行设计的肾窦内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治疗小儿肾盂闭锁7例。术后随访静脉尿路造影、同位素肾图检查证实肾盂输尿管吻合口通畅,肾积水明显好转。此术式视野清楚,操作方便,肾盂与输尿管断端对合整齐,术后成功率高。文中对肾盂输尿管完全撕脱伤的预防、小儿肾盂闭锁的治疗、显微外科技术的优点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机器人小儿肾盂成形术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病例的选择,总结初步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8~9月为3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所致的肾盂积水患儿行机器人手术的临床资料,患儿均为男性,分别为4.5岁、7.2岁、5.8岁,术前均经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检查诊断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所致的肾盂积水,患侧均为左侧,术前肾盂前后径分别为3.2 cm、2.7 cm、2.2 cm。统计分析手术时间、术中估计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留置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相关指标,术后B超随访肾盂积水程度的变化。结果:3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传统腹腔镜或开放手术,无术中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分别为143 min、95 min、115 min,吻合时间为58 min、30 min、43 min,估计术中出血量为10 mL、5 mL、10 mL。病例2于术后第1天出现血尿,经保守治疗于术后第3天缓解,另2例术后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分别住院7 d、6 d、8 d。3例患儿术后均取出双J管,随访肾盂前后径分别为2.0 cm、1.8 cm、1.8 cm。结论:机器人肾盂成形术治疗小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安全、有效,术中、术后并发症少,其最大优势在于降低术中缝合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