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宫腔镜输卵管插管通液术在输卵管妊娠保守治疗后的应用价值,探讨选择更好的治疗方案及提高宫内妊娠率的方法。方法对2004年10月至2006年10月在江阴市人民医院住院且有生育要求的70例患者进行随访。输卵管妊娠患者保守治疗成功后2~6个月行宫腔镜输卵管插管通液组35例为观察组,行输卵管通液组35例为对照组,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①观察组宫内妊娠率为48、5%,复发性异住妊娠率为14.2%;对照组宫内妊娠率为25.7%,复发性异位妊娠率22.9%。两组宫内妊娠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9.67,P〈0.05),复发性异位妊娠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X^2=2.20,P〉0.05);②观察组双侧输卵管通畅宫内妊娠率为75.0%,一侧输卵管通畅宫内妊娠率34、8%,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5.11,P〈0.05)。结论输卵管妊娠保守治疗后输卵管的功能取决于其通畅情况,通过宫腔镜输卵管插管通液可有效地判断输卵管通畅情况,且能够提高宫内妊娠率,但不能减少重复异位妊娠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OOK导丝对输卵管近端阻塞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输卵管近端阻塞的患者在宫腹腔镜联合术下给予COOK导丝治疗和液体加压通液(研究组);选择85例输卵管近端阻塞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宫腹腔镜联合术下单纯液体加压通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0.116、0.892,均P>0.05),研究组患者复查输卵管再通率为60.4%,对照组再通率为25.2%,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29.201,P<0.05)。两组患者均无并发症。结论宫腹腔镜下应用COOK导丝对输卵管近端阻塞部位进行输卵管插管后再液体加压通液,比单纯液体加压通液法再通率高,风险小,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后加用透明质酸钠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为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496例,在患者知情同意且自愿的原则下,随机分为对照组25l例与研究组245例。研究组应用透明质酸钠15ml进行治疗,对照组用生理盐水10ml、地塞米松5mg、庆大霉素8万IU、糜蛋白酶5mg常规进行通液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输卵管通畅程度和妊娠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102例妊娠.妊娠率为41.6%;对照组患者术后65例妊娠,妊娠率为25.9%,两组妊娠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143例未妊娠患者中,输卵管通畅43例(30.1%),通而不畅69例(48.2%),阻塞31例(21.7%);对照组186例未妊娠患者中,输卵管通畅35例(18.8%),通而不畅97例(52.2%),阻塞54例(2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后加用透明质酸钠可显著减少术后再黏连的发生,增加患者受孕几率。  相似文献   

4.
宫腔镜下输卵管通液诊治女性不孕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输卵管通液术在诊治女性不孕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1年1月至2006年7月间在江苏省张家港市妇幼保健所门诊就诊的女性不孕患者170例,其中原发不孕58例(原发组),继发不孕112例(继发组),行宫腔镜下输卵管通液术,记录检查及通液情况,并随访。结果术后输卵管通畅病例较术前增加(X^2=27.13,P〈0.01);两组患者术后结果通畅情况比较均无差异(X^2=1.58,P〉0.05);两组患者术后两年内受孕率分别为原发组35.3%、继发组44.9%。结论宫腔镜下输卵管通液对输卵管阻塞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作为输卵管因素不孕的诊治,可简化诊断环节,缩短患者治疗周期,减轻患者负担。  相似文献   

5.
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术治疗不孕症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术治疗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6年12月至2007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0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心电图、肝功能检查均正常,排除妇科炎症及其他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术治疗禁忌证),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in=45,采用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术治疗)和对照组in=45,采用常规输卵管通液术治疗)(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I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观察两组疗效和经治疗后半年内妊娠率。结果治疗组输卵管通畅率为71.11%(32/45),对照组为28.89%(13/4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治疗组经治疗后,半年内妊娠率为62.22%(28/45),对照组为24.44%(11/4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疗效远优于常规输卵管通液术。  相似文献   

6.
周世仙 《中国卫生产业》2014,(12):96+98-96,98
目的探讨输卵管性不孕症的治疗方式和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照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8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输卵管不孕症患者100例,均分2组,研究组治疗采用中西医联合方式,对照组治疗单用西医输卵管通液术,对比两组治疗后基本情况,以及综合疗效。结果研究组输卵管通畅率9010%;1年妊娠率76.0%,其中,宫内妊娠率74.0%;并发症发生率2.0%。对照组输卵管通畅率74.0%;1年妊娠率52.0%,其中,宫内妊娠率48.0%;并发症发生率6.0%。另外,研究组总有效率92.0%,对照组为78.O%。研究组综合疗效更为显著(P〈0.05)。结论输卵管性不孕症采用中西医联合方式治疗。效果理想,输卵管畅通率和妊娠率均比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宫颈注射利多卡因对于减少输卵管通液术的术中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将门诊就诊的不孕育龄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常规行输卵管通液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治疗前用2%利多卡因5mL分别于宫颈旁阔韧带底部3点、9点处注射。结果观察组通畅率80%、对照组通畅率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输卵管通液术中使用利多卡因,能明显提高输卵管通畅率,减少不良反应,消除受术者的恐惧心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宫腔镜、腹腔镜联合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治疗的输卵管性不孕患者142例,其中腹腔镜组67例,宫腹腔镜联合组75例,比较两组术后输卵管再通率及宫内妊娠率。结果输卵管再通率及宫内妊娠率腹腔镜组为70.18%(80/114)、25.37%(17/67),宫腹腔镜联合组为86.30%(126/146)、44.00%(3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官腔镜、腹腔镜联合治疗输卵管性不孕成功率高,尤其适用于输卵管间质部和远端阻塞者,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监测输卵管通液术在诊断和治疗不孕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142例输9日管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1例,实验组给予超声监测输卵管通液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输卵管通液术治疗,比较两组输卵管通畅及妊娠情况。结果实验组双侧输卵管通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宫内妊娠率(69.01%)显著高于对照组(21.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俨〈0.05)。结论经超声监测输卵管通液米可对输卵管细微结构进行观察,提高诊断准确性,且该方法可有效疏通输卵管,提高受孕率,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氨茶碱、纳洛酮单用或联用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方法:2003.01—2006.12间石首市人民医院新生儿室收住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患儿86例,分氨茶碱治疗组27例,纳洛酮治疗组30例,氨茶碱、纳洛酮联用组(简称联用组)2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氨茶碱组给予氨茶碱首次负荷量5mg/kg,12h后给予维持量2mg/kg,每12h给药1次;纳洛酮组给予纳洛酮首次负荷量0.1mg/kg静注,间隔1h后再以0.1mg/kg量.按0.03~0.05mg/(kg.h)的速度经微量输液泵持续静脉注射,1日1次;联用组两药同时应用,剂量、用法同前。结果:氨茶碱组显效率40.7%(11/27)。总有效率74%(20/27);纳洛酮组显效率66.7%(20/30),总有效率93.3%(28/30);联用组显效率69.0%(20,/29),总有效率96.6%(28/29)。纳洛酮组与氨茶碱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5,P〈0.05;X^2=3.96,P〈0.05);联用组与氨茶碱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4.50,P〈0.05;X^2=5.76,P〈0.025);纳洛酮组与联用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36,P〉0.500;X^2=0.32,P〉0.500)。结论: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可单选纳洛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继发不孕妇女生殖道感染的情况及与输卵管炎症的相关性。方法对985例继发不孕妇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碘海醇注射液进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根据输卵管通畅情况分为3组,即输卵管完全阻塞组(A组)、部分阻塞组(B组)和通畅组(C组),取宫颈分泌物进行生殖道病原体(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人型支原体)检测,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在继发不孕的985例患者中,感染率依次为解脲支原体25.48%(251/985)、沙眼衣原体5.89%(58/985)、人型支原体2.44%(24/985)。其中解脲支原体感染者输卵管通畅组与完全阻塞组及部分阻塞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earsonχ2=40.629,P〈0.05;沙眼衣原体感染者输卵管通畅组与完全阻塞组有统计学差异(Pearsonχ2=6.898,P〈0.05);人型支原体感染者输卵管通畅与否均无统计学意义(eearsonχ2=2.897,P〉0.05)。结论在继发不孕妇女中,应重视对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的检测,从而降低输卵管性生不孕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李虹 《现代保健》2013,(5):53-54
目的:探讨官腔镜下COOK导丝治疗输卵管梗阻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10例输卵管梗阻患者分为COOK组和通液组,每组各55例,COOK组在宫腔镜下行输卵管口插管COOK导丝介入疏通术;通液组在宫腔镜下行输卵管口插管加压通液术。结果:治疗前两组输卵管梗阻、通而不畅以及通畅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OOK组输卵管通畅率为53.33%,通液组为22.43%,两组输卵管通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官腔镜下行输卵管口插管COOK导丝介入疏通术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局麻下配合双氯芬酸钠栓行经腹输卵管绝育术的镇痛效果。方法将600例行输卵管绝育术者分为A、B两组,每组各300例,A组应用双氯芬酸钠栓,B组不用双氯芬酸钠栓,两组均行经腹小切口输卵管结扎绝育术,观察预用双氯芬酸钠栓对输卵管绝育术的镇痛效果。结果A组术中无痛率、轻度痛率、中度痛率、重度痛率分别为8.3%(25,300)、84.7%(254/300)、6.0%(18,300)、1.0%(3/300),与B组的4.7%(14/300)、60.3%(181,300)、32.3%(97,300)、2.7%(8,3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术后0~2h无痛率、轻度痛率、中度痛率分别为36.7%(110/300)、62.3%(187/300)、1.0%(3/300),与B组的12.0%(36/300)、85.0%(255/300)、3.0%(9/3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氯芬酸钠栓辅助局麻下行输卵管绝育术镇痛效果明显,方法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胃癌D2式清除术对比D3式清除术在预后、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方面的优劣。方法总结病理报告证实为胃癌的221例手术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109例胃癌患者进行D2式淋巴结清扫术,实验组:112例胃癌患者进行D3式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确诊分期,对比2组的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本组患者不同分期的5年生存率实验组:对照组分别为I期82.7%(24/29):90.0%(27/30)(P=0.436)、Ⅱ期:78.6%(33/42):87.1%(34/39)(P=0.306)、Ⅲa期:76.9%(10/13):70%(7/10例)(P=0.739)、Ⅲb期:75%(12/16):40%(6/15)(P=0.048)、Ⅳ期:8.3%(1/12):20.0%(3/15)(P=0.762);本实试验组:对照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5.7%(40/112):27.5%(30/109)P=0.191〉0.05,其中D3、D2的手术死亡率均为0。结论胃癌的D3式广泛性淋巴结清除术是安全的,能够显著地改善Ⅲb期胃癌患者的预后,术后总并发症与D2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六盘水市城区中学生视力低下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六盘水市中学生视力低下状况,为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05年10月按《全国中小学生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对六盘水市城区某中学初、高中学生进行裸眼视力检测。结果共调查学生5005人,其中视力低下者3253人,占65.0%,重度视力低下者1831人,占36.6%。初中生和高中生的视力低下率分别为58.29%(1315/2256)和70.50%(1938/27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初=81.19,P〈0.01);初、高中各年级学生的视力低下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初=60.91,P〈0.01,X^2高=62.30,P〈0.01)。女生视力低下率(70.1%)高于男生(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高=51.23,P〈0.01)。结论六盘水市中学生视力低下状况较为严重,应积极采取措施,早预防、早治疗。  相似文献   

16.
段彩菊  田海琴  刘佳 《中国医师杂志》2011,13(10):1364-136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卵泡穿刺术(FP)治疗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合并不孕症的疗效。方法对本院78例难治性PCOS不孕症患者,应用尿促性素(HM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排卵治疗后,40例(卵泡穿刺组)在超声引导下行卵泡穿刺后指导性生活,38例(对照组)患者直接指导性生活。结果卵泡穿刺组患者临床妊娠率[62.5%(25/40)1、OHSS发生率[15.0%(6/40)]及排卵率[100.0%(40/40)]高于对照组[21.1%(8/38)、34.2%(13/38)、71.0%(27/38),X^2=13.48,13.48,P〈0.01;X^2=3.90,P〈0.05]。结论FP治疗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患者疗效好,OHSS发生率低,具有操作简单,无需住院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董汝纯 《药物与人》2014,(6):265-266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术中多点注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妇科诊断未破裂输卵管间质部妊娠,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57例,按手术用药方法分为研究组27例和时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行输卵管间质部切开取胚术。研究组术中于妊娠包块表面、远端及子宫角、输卵管系膜4点注射垂体后叶素;对照组术中于妊娠包块表面注射垂体后叶素,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术中及术后情况等。结果:研究组手术成功率96.3%明显高于对照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研究组(26.7±10.4m1)显著少于对照组(66.7±14.4m1)(P〈0.05);手术时间研究组(48.7±12.1分钟)显著短于对照组(67.5±10.4)(P〈0.05)。各组垂体后叶素注射前后的收缩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率,术后输卵管通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用药前后收缩压比较、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垂体后叶素多点注射法用于腹腔镜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切开取胚术,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2型糖尿病之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调查慢性丙型肝炎患者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和空腹血糖阳性率,以及2型糖尿病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率,探讨HCV感染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8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丙型肝炎组)与14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空腹血糖值,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79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与对照组血清的抗HCV。结果丙型肝炎组2型糖尿病发病率及空腹血糖阳性率分别为13.41%与25.61%,对照组分别为3.42%、8.90%,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分别X^2=5.97,P〈0.05;X^2=15.82,P〈0.005)。年龄〉50岁丙型肝炎患者,其2型糖尿病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9.57,P〈0.02);〉40岁丙型肝炎患者空腹血糖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6.45,P〈0.05)。糖尿病组HCV感染率为1.27%,与对照组0.68%比较,差异无显著性(x^2=0.19,P〉0.50)。结论在未发生肝硬化情况下,对于年龄〉50岁的人群,HCV感染是导致2型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一种损伤小、可靠、高效的小鼠气管内插管方法并滴定脂多糖制备急性肺损伤模型。方法80只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脂多糖组(LPS组)和对照组(Ns组)。气管内插管成功后分别滴定脂多糖(3mg/kg)和生理盐水(1.5ml/kg),记录插管一次成功率、最终成功率、存活率。24h后计数左肺肺泡灌洗液(BALF)中总细胞数,瑞氏染色进行细胞分类计数,BCA法测定总蛋白浓度,肺组织烘干后计算湿/于比,动脉血气分析测定血氧分压(PaO2)并计算氧合指数。结果改良式颈透视下插管一次成功率92.5%、最终成功率和存活率均为100%;LPS组BALF中总细胞数[(10.82±3.51)×105/mlVS(0.72±0.52)×105/ml,t=-6.294,P〈0.01]、多形核粒细胞占总细胞数比例[(93.93±1.77)%VS(2.2±0.91)%,t=-105.565,P〈0.01]、单个核粒细胞占总细胞数比例[(6.07±1.77)%vs(97.8±0.91)%,t=-105.565,P〈0.01]、总蛋白浓度[(0.49±0.13)mg/mlVS(0.29±0.11)mg/ml,t=-2.823,P〈0.05]、湿/干比值(4.60±0.18VS4.16±0.25,t=-4.793,P〈0.01)、动脉PaO2【(68.57±7.23)%VS(87.00±6.33)%,t=4.571,P〈0.01]和氧合指数[(326.53±34.43)mmHgVS(414.29±30.16)mmHg,t=4.571,P〈0.01]与NS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式小鼠颈透视下气管内插管成功率高、损伤小,且滴定LPS3mg/kg成功制备了急性肺损伤模型。  相似文献   

20.
方繁  张华英  刘阳 《现代保健》2009,(17):102-103
目的探讨Nd:YAG激光?目道探通联合泪道内注入药物治疗泪道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Nd:YAG激光泪道探通联合泪道内分别注入典必殊眼膏(典必珠组)和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组),共治疗泪道阻塞患者106例118只眼。随访观察3~6个月。结果典必殊组6个月后冲洗泪道通畅率为94.92%,生理盐水组通畅率为45.76%.两组疗效差异具有显著性(X^2=34.16,P〈0.01)。结论应用Nd:YAG激光泪道探通联合泪道内注入典必殊眼膏是治疗泪道阻塞的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