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理论基础痹证初起,风寒湿热诸邪乘虚侵袭人体,注于经络,留于关节,使气血运行不畅,故祛风、散寒、除湿、清热及疏经通络为其治疗大法。一些动物药,如乌梢蛇、羚羊角具有祛风通络、止痉定痛、清热除湿之功效,且作用猛烈,见效迅速,常为植物药所不及。风、寒、湿痹或热痹日久不愈,气血津液运行不畅更甚,血脉瘀阻。津液凝聚,以致瘀血痰浊阻痹经络,深入骨髓,出现皮肤瘀斑、关节周围结节、骨节肿大、僵硬变形、功  相似文献   

2.
崔晓军 《陕西中医》2012,33(2):199-200
目的:探讨痛风病中医病因病机分析及辨证施治。方法:通过对痛风病中医病因病机认为肝脾肾亏损是病变的根本,风寒湿痰瘀痹阻经络为标,制定对痛风病分型治疗(湿热痹阻、风寒湿痹、痰瘀阻滞、脾肾阳虚、肝肾阴虚)的诊治方法。结果:患者病情好转,症状明显减轻。结论:在临床中通过清热利湿,通络止痛;祛风散寒,除湿通络;化痰散结,活血通络;健脾益肾,温阳散寒;补肝益肾,祛风除湿等治法治疗痛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以祛风、散寒、除湿、清热以及舒筋通络为治疗原则。痹证的发生,多合邪为病,故临床常分为风寒湿痹和风湿热痹两大类型。风寒湿痹以祛风散寒、除湿通络为法;风湿热痹以祛风除湿、清热舒筋为法。痹证属于比较顽固的病证,非一朝一夕可以痊愈。因风为阳邪,其性开泄,善汗出伤津;寒湿闭阻经络,气血运行受阻,且能化热伤阴;热邪则直接灼烁津液。又因其病位在肌肉、筋骨与关节,肝  相似文献   

4.
根据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关节炎期、慢性关节炎期的临床表现特点进行辨证论治。认为急性关节炎期中医辨证多为湿热痹阻证,予以清热利湿、化瘀通络方药治疗。慢性关节炎期多辨证为风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肝肾亏损证,应分别予以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活血化瘀祛痰通络、补益肝肾化瘀通络方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归纳李发枝教授治疗骨痹的临床经验。方法:风寒湿痹型治以散寒除湿,祛风通络,补益肝肾;湿热阻络型治以清热利湿,通络止痛;气虚湿阻型治以益气化湿、消肿止痛之法。结果与结论:该法用于骨痹的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吕继端治痹经验,分为风寒湿痹,宜祛风散寒,除湿通络;风湿热痹,当清热化湿,疏风通络;久痹扶正,须调和气血;搜剔络瘀,虫药更捷及用药原则等5个方面,并附医案2则。  相似文献   

7.
吕继端治痹经验,分为风寒湿痹,宜祛风散寒,除湿通络;风湿热痹,当清热化湿,疏风通络;久痹扶正,须调和气血;搜剔络瘀,虫药更捷及用药原则等5个方面,并附医案2则。  相似文献   

8.
栗德林教授认为类风湿关节炎属于中医"历节"范畴,初起为正气不足、卫外不固、营卫失调、风寒湿热之邪侵袭,阻滞经络,使气血运行不畅。日久内合五脏,脏腑亏虚,痰浊瘀血内生,耗伤气血,损伤正气,正邪胶着难解。治法初当祛风除湿散寒清热、舒经通络、调和营卫;久痹重补、扶助正气为主,合化痰活血、祛风散寒除湿清热通络之法。风寒湿痹基本方为自拟二龙蠲痹汤,脾虚湿盛加苓桂术甘汤,正虚热盛用木防己汤,湿热盛兼虚用当归拈痛汤。  相似文献   

9.
<正> 麻木是个症状,属中医痹证范畴。而痹证的治疗方法是以祛风,散寒,除湿,清热以及舒经通络为基本原则。本病较常见,也较难治愈,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以益气通络为主,治疗顽固性麻木症获得满意疗效,现略述如下。 痹病的病因自《内经》提出“风寒湿之气杂至合而为痹”之论始,历代医家多宗其说,治疗上主要以祛邪为主。经临床观察正气内虚是麻木病症发生的关键,是  相似文献   

10.
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包括现代医学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强直性脊柱炎、痛风、骨质增生及坐骨神经痛、肩周炎等疾病。究其病因大致有:风寒湿痹阻经络、风湿热痹阻、瘀血阻络、肝肾阴虚、气血两虚或脾虚、痰凝等。其治疗应从祛风、散寒、除湿、清热、活血、益肝肾、补气血、健脾化痰、疏经通络等方面着手,并辅以止痛、消肿、舒筋活络之法。自2002年以来,笔者采用张克州主任医师研制的克痹康内外合治风湿痹证85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着痹是痹证的一种证型,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闭阻经络,阻涩气血。若感受外邪以湿偏盛,表现为肢体关节重着、酸痛,痛有定处,手足沉重,肌肤体关节麻木不仁,苔白腻,脉濡缓,则辨证为着痹,给以除湿通络,祛风散寒治疗,临床上取得一定疗效。然湿性重浊,粘滞,致...  相似文献   

12.
痛风性关节炎属中医痹病、白虎历节病范畴,以络脉瘀痹为标,正气亏虚为本。叶天士“络瘀则胀”理论源自其络病学说,应用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中,络瘀指络脉不通的状态,根据痛风性关节炎不同时期病邪特征,分为湿热、痰浊、瘀血阻塞经络,且病邪随疾病发展发生转化,初期以湿热阻络为主,后期发展至痰湿痹阻、痰瘀互结、瘀血痹阻。治疗上以通络除痹为原则,治有宣通清解法、辛药通络法及扶正通络法。  相似文献   

13.
薛珉英 《光明中医》2011,26(5):1078-1080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属中医学"痹证"范畴,素有"历节风""顽痹"、"尪痹"之称。病因病机主要包括感受外邪,肝肾亏虚,脾胃虚弱,肝气郁滞,血瘀,痰湿等方面;证型有风寒湿阻型、湿热蕴结型、寒凝经络型、肝肾不足型、阳虚型、瘀血阻络型。痹证以风,寒,湿,热,痰,瘀痹阻气血为基本病机,其治疗应以祛邪通络为基本原则,重视养血活血,扶正。中医以其独特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在认识和诊治痹证方面有充分的优势,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痛风性关节炎辨证分型治疗浅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将痛风性关节炎辨证分五型 ,即 :风湿热型 ,治宜祛风除湿 ,退热清痹 ,当用清痹汤 ;风寒湿型 ,治宜祛风散寒 ,除湿退痹 ,方用退痹汤 ;湿热下注型 ,治宜清热利湿 ,通利经络 ,方用四妙散 ;痰湿流注型 ,治宜祛湿化痰 ,通络止痛 ,方用二陈汤加减 ;瘀血滞留型 ,治宜活血化瘀 ,通络除痹 ,方用化瘀通痹汤。  相似文献   

15.
王汉裕 《光明中医》2002,17(4):28-29
痹证泛指机体正气不足 ,卫外不固 ,邪气乘虚入 ,致使气血凝滞 ,经络痹阻 ,引起系统的疾病的总称。依其风寒湿热的偏盛分为行痹、痛痹、着痹和热痹。痛风和历节风皆属于痹证的范围。《素问》 :“风寒湿三气杂至 ,合而为痹。”又曰 :“所谓痹者 ,各以其时 ,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其强调形成痹证的外因 ,而勿视内因。而针对其风寒湿热等外因的治疗 ,给予祛风、散寒、除湿、清热等常规治疗 ,但疗效欠佳。痹之为病 ,病程长 ,缠绵日久。这不得不使人思考其病因病机的复杂性 ,再次深入探讨其内因。朱丹溪首先把痛风和历节风从概念上区分开来。[1] …  相似文献   

16.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称蛇串疮。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具有诊断价值。中医认为:气血瘀滞,阻于经络,不通则痛,为本病疼痛的主要病机。本病多由风、寒、热、湿、虚、瘀等引起,治疗不外祛风、散寒、清热、除湿、补血、化瘀之法,但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尽早应用活血化瘀药,使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法贯穿治疗始终,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达到治疗之目的。  相似文献   

17.
陈天然教授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腰痹"范畴,其病机多以肝肾亏虚为本、风寒湿外袭致气滞血瘀为标,治以祛风散寒除湿、活血化瘀、滋补肝肾,运用经验方四物除湿饮加减,结合锻炼,灵活施治。  相似文献   

18.
<正> 痹证一病,乃风寒湿热诸邪客于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的肌肉、关节、筋脉酸重疼痛,甚或出现关节肿大畸形,或伴见皮下结节。关于痹证,从古至今论述颇多,总以祛风蠲痹,除湿通络为其治疗大法。然而,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痹证日久,正虚邪恋,痰浊内生,或邪阻经络,津聚成痰,则见关节肿大畸形,或见皮下结节的病例,往往单用祛风湿之品,收效罔然,而参入化痰通络之品,则可提高疗效,现介绍如下,并浅谈体会。  相似文献   

19.
痹证是以肢体关节及肌肉痠痛、麻木、屈伸不利或关节肿大、变形等为主症的一类病证。刘永惠教授认为正虚邪实为痹证的基本病机,可从经络气血、脏腑角度辨证论治,并把痹证分为缓型和急型,临床根据病机变化遣方用药,并注重整体辨证论治。缓型风寒湿痹的治疗除祛风、燥湿、通络、止痛之外,必须兼以补气养血为要;急型热痹的治疗除甘寒清热、解肌佐以苦寒解毒、宣肺之外,更须注重活血通络为先。采用刘氏黄芪赤风汤加减治疗缓型风寒湿痹,白虎桂枝汤加减治疗急型热痹,临证变通,屡获良效。  相似文献   

20.
郭会卿教授认为,产后痹多因妇人产后气血两虚,风寒湿邪乘虚袭之,瘀血痹阻脉络所致。在临床上宜以持"益气养血活血—治本,祛风散寒除湿—治标"为治则,采用化瘀通络之法。临床可将"扶正"、"祛邪"、"化瘀"的方法应用于产后痹的治疗过程,灵活辨证诊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